出其不意的理由
德国这边有个很受欢迎的保险品种叫做 Berufsunfähigkeitsversicherung,丧失职业能力保险。如果因为疾病或意外失去继续做当前工作的能力,这份保险就会按照约定的金额每月给你打钱(一般会参考税后工资来投保),一直发到你到退休年龄为止。相当于一份人力资产保险。
然后翻到统计数据——大家失去工作能力的原因——特别意外。大伙猜猜:
德国这边统计下来,失去工作能力最普遍的原因是什么?
……
……
……
……
……
统计下来,排名第一是原因居然是神经或心理原因没法工作了 👇
有猜对的小伙伴们嘛?
最初我的反应:哈?难不成「一看工作就来气」、「一想到要工作就不想起床」、「对工作倦怠失望了」,都能成为不能工作、从保险公司领钱的理由……
当然现实没那么简单,「丧失职业能力」其实有个严谨的标准,而且和职业内容是相关的。说不想干活了就领钱,这哪行。
但我也在想,还有个原因是德国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吧
昨天我去办事儿,接待我的小哥面带微笑地告诉我「这个业务我还没受过培训,不会办。你周四再来吧,到时候培训过的同事会来」。与此同时,身边另一位大妈正慢悠悠地起身接咖啡去了……
再回头想想这个数据,仿佛又能理解一些了。
……
说回正事儿。
这类「失能」相关的保险我和国内朋友们也聊过,大家评价都很正面,觉得很实用。可当时国内一直没有对标的保险,只能先当故事听听。
(再一个,财务自由计划本身也是个加量版的“丧失职业能力保险”了,还要啥自行车
但最近我注意到一些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开始关注失能风险了——比如大麦新出的定期寿险 可以附加「失能责任」——就又想起了这件事儿。
也和大伙分享一下我之前做过的功课,也许能有些参考:
1、最大的失能风险,不是老年,而是人到中年。
国内小伙伴们提到「失能」这个词时,普遍都是在聊养老话题,担心老后失能。
但对比德国这个真老龄化国家(60 岁以上人口占比 30%,是国内的两倍多),其实老年失能的风险是被高估的,而中年失能的风险被低估了。
前面给大家分享的失能统计数据,都来自没到退休年龄的中青年人。德国这边丧失职业能力保险也是针对退休以前设计的,退休以后的失能由护理保险补上。
再比如大麦附加的失能责任全名叫——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但我们仔细想想,如果已经到了退休年龄,退休金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收入也不会因失能损失了。反倒是中年时期,虽然失能的概率更低,但真的发生风险要大得多:
老年失能,只是过得不好;
中年失能,可能过不下去;
2、国内现在对失能的定义还是一刀切,参考的是伤残标准。但现实中,不同职业失能的标准却不一样。
所以大伙在关注失能责任时,还要注意看具体的条款细节,和自己所属的职业情况是否相符。尤其很多重脑力工作的职业,和条款中的失能标准区别还挺大的。
3、注意失能的赔付期限。比如大麦的保障期限最多只能选 10 年,但 10 年以后咋办?也是个问题。
所以,单从保险来讲,现在的失能责任还有挺大的改进空间。不着急的小伙伴们可以再等等,既然有人开头,后面应该也会慢慢完善起来,就像从前的百万医疗一样。
不过长远来讲,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变化。
……
每当在德国用上各种保险服务,再看国内保险行业也又乐观了一点。
我发现社会越发展,和保险行业的联系也会越多,生活也会越便利。然后我们反过来就会更离不开保险(然后我就买了中国平安……)
之前阑尾炎住院,有小伙伴问我花了多少钱,我说我不知道啊 😂 因为德国全民强制买医保,带张医保卡就去了。只要医生没特别说明自费的项目,看完病就直接回家,剩下医生和保险公司谈。我后来只收到医院象征性寄来的两天住院账单——总共 10 欧,一天 5 块钱(还管饭的)
虽然服务背后也有对应的代价,我们的税前工资有 15% 要用来交医保,员工和老板各承担一半,是笔不小的开销。但强制缴纳医保确实极大减轻了医疗开销的焦虑,相当于未来的医疗开销变得可预测了。
最近我们又用上了另外一份保险,具体原因先不说,但一个明显的感受——通过保险把心智资源从钱的问题上解脱出来,只关注解决问题、不用问价格的办事方式,真舒服。从头到尾我们就没提过费用,都是保险公司在后台负责。
和财务自由降低对“钱”的焦虑有点异曲同工:
财务自由和投资帮我们降低对资产增值和收入的焦虑;
而保险在帮我们降低对未来花销的焦虑;
带着这样的经历,再回头看国内保险行业一步步发展,就特别有信心,大有可为。
一个对比,看我们这一代对保险的态度,和父母这一代对保险态度的区别,也是这个进程中的缩影。
PS:不过保险行业也教会我一件事儿——行业是否蓬勃发展,和投资这个行业能不能赚到钱,不是一回事儿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投资笔记: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抵御风险:10 月保险最推荐
干货汇总:财务自由路上应该了解的每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