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还值得信任吗?|十年之约 #25
说实话体验相当的差,几只重仓股无一不是追涨杀跌、高位接盘。我知道也大也持有这支基金,请问这种情况是否属于风格漂移,是否还值得信任?
小伙伴说的那几只重仓股,我也不太了解,不好说。但我相信一个常识——再厉害的投资人也会犯错,盯着挑错也能找出一大堆,但这可能和投资能力、负责程度,都没有关系。而且投资中很多表面来看的错误、实际却未必,当前看来的错误、未来却未必(买入下跌,就是错误吗?)
很多人可能看基金经理一段时间甚至一两年的表现都不太好,就会觉得基金经理是不是不行了。但实际上:
2000 年以后,在投资业绩名列前茅的投资经理中,有 79% 的投资经理至少有三年的时间排名靠后。大多数投资者会追逐热门基金,而不会跟随短期业绩不佳的投资经理。
——《投资最重要的事儿》
所以短期业绩的不确定性很大,要看长期:
……
基金经理都会遇到阶段性跑输,这个时期也一定会有很多负面评价,应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最理想的情况是理解基金经理或主理人在做什么、背后的思路是什么,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不过这对于单只基金来说,有时候挺难的,基金经理沟通渠道太少(以后选择主理人,沟通是否顺畅也是个重要因素)
那么再下一步,我可以去了解同类基金的情况,看是个体原因还是普遍现象。今年 Wind 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至今 -13.54%,A 股主动基金整体表现都不太好。基金经理管理的 A 基金 -10.71%,实际上还是好于平均水平的。
而小伙伴问到的 B 基金 -16.18%,区别在于可以配置港股。那么这是不是港股带来的影响呢?我觉得概率很大,碰巧我关注的另一位同时在管有港股和无港股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港股持仓基金今年表现也差了 6%。
而且我还注意到,基金公司过去两年在用自有资金增持 B 基金(占到总增持资金的一半以上)。
所以我可以大致得出这个结论,基金经理的管理没什么问题,只是暂时处在比较不利的市场周期。
……
当我们说,买一笔投资然后长期持有,我们想象的持有体验可能是这样的 👇 看起来一条稳定的向上曲线
但再仔细看看,感受可能又完全不同。曲线上的一小段波动,现实都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
而图上的 7 年,和真实生活在这条曲线中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儿 👇 曲线上一个点,也可能是我们当下看到的、听到的全部,比如小伙伴今天提问的所见、所想。
……
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也知道应该做什么,却还是做不到呢?最近听一期小酒馆和纵横四海主理人 Melody 的播客,提到一个视角——懂了却做不到,说明还是没懂,缺的不是道理的大框架,而是各种细节。比如知道要做什么,但还不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其中有个例子,膝关节复健,大家都明白复健的意义,也貌似明白复健的困难「疼」,但很多人还是无法完成复健。
而解决办法就是考虑到各种可能出问题的细节,比如在门口放好止痛片、雨伞,了解沿途可以停下来休息的座位:
雨伞:防止自己找借口说今天下雨,不出门;
止痛片:缓解出门时的疼痛,也少一个不出门的借口;
……
所以只了解复健的道理并不算真的懂,缺失反而是雨伞、止痛片、一个沿途座位这样的细节。
希望实证相比于成功后再复盘的意义也会如此,这一个个沿途的困难和感受,和方法本身一样有价值。
实证账户 2023-12-10
十年之约并非投资建议,更多是想以此给大家一个思考的起点——投资躺赚,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预测未来、不盯盘,普通人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长期年化 10% 的投资回报并不难实现。
对投资而言,我相信更重要的是投资者自己的行为,其次是资产配置,选基金、看行情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
一位合格的基金持有人,理性思考、长期持有,哪怕选到了平庸的基金、也会有满意的回报;
但不合格的基金持有人,禁不住诱惑,哪怕有幸选到了非常厉害的基金,也很可能赚不到钱。
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一起读读之前几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