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十年之约 #27
1、成功一定需要运气
斯蒂芬·金和 J.K.罗琳都曾用其他笔名写过小说。斯蒂芬·金一年能写两本小说,但出版商告诉他,最好一年只写一本,以免稀释自己的名气。所以他决定用另外一个笔名发布第二本小说。
但他们的笔名,相比于他们本人一直都籍籍无名。直到后来被人发现,这些小说作者就是他们本人,销量立马翻了百倍。
我想起之前有人研究流行音乐趋势,做了十个一样的网站,让大家票选金曲。结果发现,每个网站选出来的金曲,都不一样。这里面有巨大的随机性。
但有趣的是,每个网站金曲一旦出现,排名就相对稳定了,往往会一直流行下去。
看待运气更好的心态还是「信命不认命」——成功以前持续努力做事儿、放大碰到运气的概率。但成功以后,也要承认运气的帮助。
2、运气的影响,在投资上更加量化
作者统计了美股不同起点持续 10、20 年的投资,发现年化收益差别巨大。
而且这里对比的还是年化收益,如果转化成累计收益,20 年间:
1.9% 年化收益,总收益为 45.7%
13.0% 年化收益,总收益为 1052.3%
两者差了超过 20 倍!往回看,不同投资者的业绩中,「起点」的影响可能比投资水平本身的影响还要大。
看到这里时,我心里突然冒出了这四个字:
生不逢时
这也是投资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些时期就是会更难,你可能做对了每一件事儿,收益却依然很糟糕。但和你不同起点的人,即使错了很多却依然有很好的结果。
……
还想到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很多观点认为 A 股没有投资价值,理由之一是「上证永远 3000 点」。但实际上这在美股也时有发生,投资 10 年依然亏钱、20 年依然 3000 点,而且不止一次。
很多人低估了海外投资的难度,也高估了在 A 股投资的难度。
那么如果起点对投资影响巨大,我们又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时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我们能做些什么?
稍微好一点的消息是,如果把跨度从 10 年、20 年拉长到 30 年,收益分布会变平均很多。在美股都是大约 7%(扣除通胀以后) 👇
但是,事情到这还没完。虽然最终总收益相同,不同的出生时间依然会影响这 30 年中牛市和熊市出现的顺序:
积累本金的阶段,先熊市、再牛市,结果远远好过反过来 👇
消耗本金的阶段,则是先牛市、再熊市最幸福
所以只要过程中我们有增加/减少投资的需求,就一定要关注正负收益出现顺序的影响。但投资中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
这让我更理解了两件事儿。
桥水基金,累积收益率其实也不算高,但为什么那么多富人愿意买(据说申购门槛 1 亿美元)。可能也是因为桥水的波动更小,相当于人为部分调整了收益出现的顺序。
现在回头看 A 股,2018 年至今长赢计划的累积收益已经跑赢偏股基金指数。但我在想,哪怕假设现在依然落后于偏股基金指数,长赢依然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因为它的收益出现顺序,会让中途买进的人赚得更多,哪怕最后总收益看起来少一些。
这一点,只看最终收益、不看收益顺序会非常难懂。
……
所以,面对运气的影响,我们有这样几个思路:
1、在总收益层面,主动拉长投资期限,长期投资会减少运气的影响。同时在考察投资时,也要观察更长期的数据,减少短期波动的干扰。
2、为了降低收益顺序的影响,坚持资产配置、均衡分散,让曲线平滑一些。代价是,这样做会让我们的收益在任何时期都不出众,但长期看却非常值得。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投资过程中增加投资或者提取资金,这会显著改善我们的真实收益,哪怕最后的「收益率」看起来是一样的。
3、最后也学着接受这个事实,「努力决定下限,运气决定上限」,最好的结果往往是运气决定的。个人在考虑行动时,更可控的是关注下限,尽可能减少最差情况的不利影响,「做好最坏的准备,坐等好事儿发生」。
实证账户 2024-01-29
用 3 年的维度看,十年之约可能「生不逢时」,几乎精准踩上熊市起点。
但再看一遍这张图,先跌(后涨)用 10 年或更久的维度,反而可能是最好的开局 👇
十年之约并非投资建议,更多是想以此给大家一个思考的起点——投资躺赚,不折腾、不挑时间、不高抛低吸、不看新闻预测未来、不盯盘,长期能取得什么样的收益(我对年化收益的预期是大约 10%)
对投资而言,我相信更重要的是投资者自己的行为,其次是资产配置,选基金、看行情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
一位合格的基金持有人,理性思考、长期持有,哪怕选到了平庸的基金、也会有满意的回报;
但不合格的基金持有人,禁不住诱惑,哪怕有幸选到了非常厉害的基金,也很可能赚不到钱。
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一起读读之前几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