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预制菜赛道,未来的机遇在哪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餐饮O2O Author 专注餐饮创新的
8月1---3日,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重庆举行,餐饮O2O媒体做为大会合作单位,主办了一场深度干货的预制菜专题论坛。
根据大数据,2022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00亿元,未来5年有可能突破万亿规模,新兴市场往往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目前预制菜发展形势是怎样?未来发展方向还有哪些机会点?
餐饮O2O媒体创始人,餐饮资深观察员投资人罗华山分享了《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报告》,或许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中国古代的腊肉盆菜其实就是预制菜,现代预制菜是90年代从美国开始的,首先采用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的流水线生产和净菜。
2000年之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来到了中国,中国也开始陆陆续出现了这种半成品的一些企业。如新希望、三全等,这是在中国萌芽诞生的时间点。
2014年前后,预制菜开始出现料理包预制菜形态,主要用于外卖之中。到了2020年的时候,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速预制菜产业发展。
2021年春节,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团圆饭都有一个或几个预制菜,因为很多菜确实没法自己在家里做,太麻烦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预制菜。
2021年味知香,千味央厨,春雪食品上市,今年也有预制菜的食品企业上市,未来中国还会诞生更多个预制菜上市公司。
我们判断未来餐饮业至少有100家上市企业,预制菜食品企业可能更多,因为其偏零售偏快销属性,天花板更高。
速冻食品是预制菜的先河,最早的速冻饺子等等冷冻食品都是预制菜。2017年的时候,中国速冻食品人均量仅有10.6千克,不足日本的一半,未来空间非常大。
现在的预制菜如何定义?或者它分哪些类?2020年我们报道预制菜的时候,当时盒马提出3R概念:即食、即热、即烹。
从今年开始,整个产业界初步统一定义是4R: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增加的即配是半成品菜,或者是中央厨房配送的产品。
另一方面,也可从食材、辅材、调味、烹饪工艺等来分类的方式。这边可以看到左边的第一条线越往上,对冷链的要求、对保质期的要求会更长,更高。
餐饮供应链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包括采购、仓储、生产、配销、库存、营业、供应链这7大模块。
整个供应链就是由节点到链条构成的,本质就是“货物在两个点之间的位移”,不断走向工业化,核心就是在节点中降本,在链条中提效。
预制菜生产半成品或者成品菜,将生产环节前置从而减轻餐厅的压力,打破餐厅的时间空间瓶颈,是餐饮的工业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必然。
未来餐饮趋势,将是“无刀厨房”。特别是连锁餐厅,未来厨房不需要进行粗细加工,完全由第三方的央厨和预制菜企业来搞定这些事情。
1、预制菜解决了在家吃饭的一个空白
我们从最左边下面来看,极致主食品单价低,然后时间也短(指的是配送半径),这个包括像速冻、水饺、面包等等。
再往外圈是一些酱料和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第三圈是预制菜品牌,它的价格带大概就在20~45之间,保质时间在30分钟内。
最外圈是餐饮跟外卖,正往餐厅的口味化、体制化方向去发展,它的价格基本上在80元,保质时间在30-60分钟内。
2、预制菜上中下游产业链都已有品牌入场
上游是原材料农业这一端,种植业、养殖、水产以及这些调料品。
中游是生产厂家以及加工厂,如味知香,有蒸烩煮,有速冻食品的安井、三全食品,还有供应链的这一端的蜀海、绿城及贾国龙、同庆楼、王家渡等。
中间是4R产品到下游消费者端口,主要是渠道商以及B端的一些餐厅,团餐企业等等,品牌也可能通过线上商城直达c端消费者市场。
我们做一个简单预测,2023年预制菜应该超过5,000亿,未来5年之内大概率达到万亿市场。
为什么,因为预制菜在B、C两端都有需求。
对B端而言,第一就是减少损耗。餐厅厨房是拿着商业租金,却干着工厂生意,怎么算得过来帐。门店切菜备货必然增加厨房面积,不止承担房租成本,还有损耗。
快简餐的最佳面积模型不断变小,如果5年前是200平方,现在逐渐降到80-12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就是房租涨了要缩小后厨面积。
第二个就是减少动线流程,第三个就是节约空间,这三点是B端的需求。
对于c端的消费者这一块,就是省时、健康和高性价比,现在预热菜比外卖还便宜,这样才有竞争力。
3、预制菜企业注册量正不断增速
中国这几年预制菜行业注册企业正不断增多。2013年到2022,差不多10年间,基本上都是零售行业做预制菜为主。再往上是预制菜批发企业,注册量也逐年增加。
农副食品跟加工业,注册量占百分之6~10左右。餐饮行业做预制菜的还是探索摸索的环节。同时还有企业跨界预制菜,比如,碧桂园、美的。
曾有一个电子烟品牌,全国大大小小代理共有10万多个柜台小档口,正打算全面转向销售预制菜,问我有没有预制菜供货源头,我们还一起在深圳组织了500人的选品大会。
4、预制菜企业类型及优劣势分析
预制菜典型代表,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专门预制菜企业,其中又可分为to B的专业预制菜品牌,特质就是菜系少,品类多,制菜经验丰富。代表品牌:味知香、真味小梅园。
2、to c的专业餐饮企业,特点就是品牌力强,客户粘性高,对客户的洞察也比较准,像海底捞、西贝、广州酒家都属于这一类的企业。
3、农牧水产的,即养殖或种植企业,主要to B。核心特点是成本低,量大,研发能力强。代表品牌:龙大美食、得利斯、恒兴。
4、传统速冻食品企业跨界,to B或to C,核心特点就是SKU比较多,供应链成熟,代表品牌:安井食品、千味央厨、三全食品。
5、生鲜零售企业,to C,核心特点:款式多,品类全,擅长联名。代表品牌:盒马、叮咚买菜。
餐饮最值钱的是品牌,是组织力,并不是我们所谓的配方,在食品科学专业人士面前很容易被解析出来。
以前为何难以有餐饮千店?因为从头到尾自己来干,走不动。百胜集团为什么干供应链?海底捞为什么要干供应链?因为以前没有,外面找不到,只有自己干。
餐饮品牌只需要用爆品连接客户转化销售,打造品牌和组织力作为核心,其他的能外包就全部外包。现在有了成熟的第三方,我们就一定要善于社会化分工,一起前行。
我们要向零售行业学习,要做到产销分离。这样不至于忙的时候接待不过来,客人少的时候员工又很闲,效率在产销两端完全不匹配。
5、大赛道、小企业,得餐饮者得天下
做预制菜生产企业一定是得餐饮者得天下,目前预制菜在B、C两端的比例是8:2,但未来这个比例可能的比例是6:4。
日冷可以占据日本预制菜市场,超过百分之十几份额,但目前中国没有预制菜企业能超过1%,因此我们的预制菜空间非常大。
但预制菜上游格局也非常分散,单一预制菜厂家体量较小。下游客户分散,需求分化,在此情况下渠道商和供应商在产业链中议价力较强。
6、预制菜品类多元,正百花齐放
相比于其他餐饮业态,中餐拥有八大菜系和数以千亿的菜品,从单一餐饮店来看,中餐店SKU通常在100以上,背后对应的物料有上千种。
与之相对于的,预制菜场上要保证原材料稳定且有质量供应,则必须加大对食材采购、库存管理等业务的掌控。
预制菜还有哪些机会餐饮企业可以把握,以下是我们这边梳理的预制菜未来优质子赛道现状及未来发展。
1、预制菜的菜肴,即传统意义上的预制菜。正处于爆发初期,品牌低渗透状态,爆发初期,未来潜力无限。
2、冷冻烘焙赛道:低渗透,高增长,替代空间大,未来烘焙大行业扩容+持续渗透替代将形成双击。
3、米面B端渠道:渠道替代空间大,长期发展收益于下游连锁化和餐企降本提效需求。
4、速冻火锅:行业发展高速,进入稳定的增长期,未来具有整合空间。
5、米面C端:渗透率几乎见顶,进入缓慢增长期,竞争格局较为清晰。
1、预制菜菜肴赛道:连锁餐饮要做连锁化和预制化的双重迭代
对于未来的连锁化餐饮而言,我们一方面必须往连锁化去走,一方面要不断预制化,以此减轻后台压力,提高效率。
预计2030年连锁餐饮预制菜销售规模460亿,21-30年CAGR17。
增长逻辑一:连锁化率提高。据统计局和餐饮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连锁餐饮收入占比约为5.2 ,仍有较大提升空 间。连锁餐饮对菜品标准化程度要求更高,因此采用预制菜的意愿更强。
增长逻辑二:预制菜渗透率提高。考虑租金、人工等成本逐渐上涨,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的比重亦会提升。
空间计算:据中国饭店协会,食材成本占餐饮收入比重约为39~41 ,考虑连锁餐饮品牌溢价,预计该比重为39 ,并保持不变。
假设连锁餐饮企业收入占行业比重每年提高0.2pct,连锁餐饮预制菜渗透率逐年提高0.5pct,则2030年连 锁餐饮预制菜收入规模约460亿元。
调理肉制品赛道空间也很大,但是技术壁垒较高,采购层面对资金要求比较高,基本上都是食品厂在做,餐饮行业很难竞争。
2、冻烘焙细分赛道:景气度高,有望实现指数级增长
当下烘焙品牌的三种产品状态。第一种:现做现烤烘焙;第二种:冷冻烘焙;第三种:预包装烘焙。三种产品状态各有优势劣质。
当下烘焙赛道火热,特别是网红中式赛道,基本采用的都是冷冻面团技术,解决了现场和面后对烘焙师傅依赖度高、品质难以稳定等问题,发展空间大。
3、预制米面 B 端需求提升,发展空间广阔
由于米面制品成本收益比低,餐饮企业中面米制品只占整体销售规模的 5%,而相对应面点师及空间使用等成本端占比近 10%,使用米面制品半成品可以节省相应的面点师和空间使用支出,因此,餐企使用高性价比的米面制品半成品意愿较强。
从产品标准化的角度来看,米面制品易于高度标准化,增强餐企产品稳定性,有利于餐企连锁化发展。
从行业空间来看,根据千味央厨招股书,2018 我国速冻面米制品餐饮渠道收入仅 122 亿元,未来,餐饮连锁化的提升有望推动预制米面行业快速增长。
4、酒店菜:门槛较高,研发驱动
酒店菜多用于宴席市场。据观研天下数据,全国酒店宴席市场规模预计近3500-4000亿左右;根据“餐饮五年规划”数据,预计酒店菜规模约200-300亿。
酒店菜起步较早,受研发驱动不断延展菜单。婚宴菜对出餐速度要求较高,要想让婚宴顺利进行,必须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预制菜需求应运而生。
早期酒店菜以调味简单的白丸子、八宝饭等经典菜品为主。后伴随下游反向定制 和厂商研发水平的提高,酒店菜菜单和SKU数不断丰富。
酒店菜对品相、品质都要求较高,且需要大量终端服务和指导,甚至还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具备一定的进入门槛,而盈利能力一般也较强。
5、速冻火锅料进入稳定增长期,整合空间较大
火锅底料也是一个稳定增长的一个子赛道,整个空间非常大。
速冻火锅料拥有一定休闲食品属性,应用场景丰富,除火锅场景外,还覆盖便利店关东煮以及麻辣烫、烧烤等餐饮场景。
作为便利店关东煮的主要原材料,速冻火锅料有望充分受益便利店的持续渗透。
在火锅和关东煮等消费场景的大力拉动下,根据智研咨询测 算,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可达 706 亿元,五年 CAGR 达 8.85%。
由于火锅料制品进入门槛相对低,较多竞争者涌入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前五位分别是安井、海霸王、海欣、惠发、升隆, CR5 仅为15%,未来行业龙头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和渠道力不断提升市占率。
其中,一二线城市居民中,预制菜消费者女性居多,占了58%,男性41%。从区域来看,华东区域客户存量更大。从年龄来看,对于预制菜的接触最多的是中青年。
从中国消费者对预制菜了解程度来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的占了66%,很了解的占24%。由此可见,了解预制菜的消费者总共就占了百分之八九十了。
所以,预制菜市场是不需要教育,不需要培育的,未来就是看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与价值。
从预制菜单次价格层面来看,价格带在21~30元左右,比外卖低一点点预制菜接受度最高,大概36.5%左右,所以品牌定价最好在这个价格带上。
2、消费者偏好短保的预制菜,看重它的新鲜度和复原度
预制菜保质期越长,人们对预制菜的味道和产品品质的信赖度越低。短保7天内预制菜最受欢迎,其次是一个月保质期和三个月保质期。
超过5成的预制菜消费者都是从内容分成平台来获取相关资讯,比如小红书、微信、微博、抖音等等,这是品牌接下来需要重点发力的点。
消费者最喜欢的八大菜系中还是川菜和粤菜。
3、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最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改进:
消费者所以会选择预制菜,第一个目的就是省时间,节约时间;第二就是美味;第三就是不喜欢做饭,健康。
小结:
万物美味皆可预制。
未来每个餐企必将呈现以下三种产品状态,每一个渠道都有对应产品来跟消费者发生链接,产生销售转化,营收才能做到提升。
第三种食品就是做预制菜,做无界零售。
疫情反复不确定之下,随着餐饮人力、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压力的剧增,预制菜正成为越来越多餐饮品牌实现增长的第三曲线。
-END-
出品 | 餐饮O2O 分享 | 罗华山
百款爆品、领军企业、大咖云集…中国预制菜产业G30峰会圆满成功!
策划&供应链 13501979518
品牌策划、快消设计、读者互动请扫码
为解封的上海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