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听障者阅读声音,吴斐:科技的发心是止于至善

浮琪琪 社会创新家 2022-06-11


撰文/浮琪琪


“戴上眼镜后,她一下子靠在椅背上,整个人放松了,眼泪就流下来了”,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如此形容清华大学一位听障学生戴上AR字幕眼镜的反应。字幕眼镜利用双目光波导AR技术和智能AI语音技术,将声音实时转为镜片上的字幕,听障者戴上眼镜,用阅读字幕的方式提升交流体验。

这款字幕眼镜是AR(增强现实)科技在无障碍领域的一次创新应用,也是亮亮视野八年来的“集大成之作”,彰显了这家AR行业拓荒公司的“看家本领”,也凝结了吴斐创业八年的心血与“科技向善”的理念。

“科技的发心是止于至善,是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吴斐对《社会创新家》说。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斐


1从“拓荒”到“头部”


和许多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一样,吴斐是典型的理工男,喜好钻研技术。技术于他,如同足球于巴西平民窟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源泉,是人生的礼物。自然而然地,经历英国留学、多家技术公司任职后,37岁那一年,吴斐离开前东家联想,投身2014年正火热的AR潮流。

“创业的初衷是对技术的热爱,不创业我一定会有遗憾。”吴斐回忆。那一年,创业成功、出任猎豹移动公司CEO的傅盛将当年自己的创业之地,位于东大桥的旧办公室让与吴斐。在这里,吴斐组建了几十个人的初创团队,每天只做两件事——思考和讨论,反复论证AR的可应用场景和公司的商业模式,“状态特别嗨。”

每天下午四点,这群理工男中断讨论,一起比赛平板支撑,第一名从5分钟延至20分钟。吴斐便是那位20分钟选手,“考验的不是能力,而是意志力。”只用了五个月,团队便生产出第一款AR眼镜。然而真正的难点在于,火热的AR更多停留在技术概念层面,具体可落地的场景与市场并不清晰。这一点劝退了不少AR追逐者,面对这一挑战,吴斐的应对显得有些笨拙。

吴斐每天都要外出拜访各行各业的客户,不分大小企业,与客户深度聊天,研究其所处行业的场景与需求。这极度消耗体力脑力,吴斐累得每天灌两瓶红牛勉力支撑。

看似笨拙的方法却卓有成效,吴斐深聊了上千个客户,经过大量行业调研和场景研究,团队找准了AR眼镜可以应用的方向:面向B端,面向公安、海关、制造业、航空、工业能源、汽车、园区等场景。

本质上,AR眼镜不只是一副眼镜,而是第一视角交互产品,是一套信息智能辅助工具,在融入场景与流程的过程中为人赋能。譬如,亮亮视野生产的AR眼镜被应用于警务安防、飞机巡检、制造业运维等场景,辅助提升工作效能。

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面向B端的AR眼镜进入规模商业化阶段,每月迎来大批量商务采购。如今,亮亮视野已从行业拓荒者成为行业头部公司,为国内多个行业提供基于场景的产品与软硬件解决方案。

2021年11月,在疫情以来资本愈发谨慎、标的愈发稀少的氛围下,亮亮视野获得C1轮1亿元战略投资。疫情反而凸显了亮亮视野的价值,“疫情一来都要远程,更多人知道AR真的解决问题。”融资之后,吴斐将继续在产品研发上发力。


2成于“本分”

互联网流传一个“飞猪理论”——“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AR曾是众人追逐的风口。几年过去,讲故事的泡沫不少,持续深耕并有所产出的并不多。蓝驰创投投资董事总经理曹巍一直在寻找AR行业的好公司。在做行业研究过程中,他筛掉很多讲故事的公司,最终选择投资亮亮视野。

“整个团队在底层技术方面有非常扎实的积累,不断深挖用户需求和场景痛点,特别务实。”在曹巍看来,这是亮亮视野秀于同行的价值所在。

吴斐心知肚明,他很清楚何为亮亮视野的立身之本。在他看来,公司价值背后的生命线,是做对了一件事——本分。相比科技、互联网行业常见的各种华丽“心经”,这一回答显得尤其不性感。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草,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机会来临时不会给你准备的时间,你必须提前扎稳底盘。”吴斐要做一家坚守本分的公司,他所理解的本分是深度扎入场景,敏锐捕捉需求,实现AR的价值和技术突破。而所谓价值,意味着解决场景的刚需问题,“不是泡沫不是噱头,这样你心里才有底。”
  
为实现“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吴斐及产研团队必须深度介入目标场景。他们曾在河南的机场调研几个月,跟着海关工作人员日常拣货,与警员一起出警,面向听障人群做了长达半年的调研研究……吴斐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每天都很辛苦,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高科技工作有多么炫。”

AR字幕眼镜

“本分”意味着深耕,也意味着决定“不做什么”。很多时候,“不做什么”需要更强的定力与判断力。

吴斐曾与团队入驻医院,探索基于AR的手术直播是否可行。他们现场参与了上百台手术过程,吴斐至今还记得手术间里火炙伤口的味道。经过评估论证,吴斐认为时机还未成熟,决定暂不将AR技术介入医学场景,留待下一个AR发展阶段。

近两年,元宇宙成为新的技术热点,吴斐懂得科技趋势的洪流力量,但仍没想过改变公司的研究方向。“永远会有新事物出现,总是追逐踩新红利,最后就变成了一个被潮流裹挟的PPT公司。”吴斐对《社会创新家》说。

从平凡走向卓越,被熟知的是“一万小时定律”,吴斐团队也是这一定律的受益者。“就像跑步需要积累跑量一样,一周跑100km和一周跑200km的成绩完全不一样。研发产品也是如此,打磨了几个一万小时,最终才能厚积薄发。”吴斐对产品充满信心,他见过客户送售后维修的AR眼镜:折断的镜腿用筷子串联继续使用。

“说明客户真用,而且觉得好用!”吴斐打算将来将这副眼镜收进产品展厅以作纪念。


3挺膺负责


吴斐将公司的发展归为三个阶段:2014年创业的探索期,2017年找准方向的孵化期,2020年后的发展完善期。在他看来,贯穿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底层力量是——价值观:对外坚守本分,对内挺膺负责。

这种氛围打动了娄身强。2019年,他从联想离职,加入亮亮视野,从产品总监做到首席运营官。“一个深刻的感受是,创业公司是没有天花板的。”娄身强对《社会创新家》说。

对“AR字幕眼镜”,娄身强也有自己的酝酿。他原本希望公司在AR眼镜上增加字幕翻译功能,可以应用于跨国、跨文化交流场景。但当时吴斐已决定创造一个为听障群体将声音转化为可视化文字的产品。

“本来我要做一个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功能,他一下子给变成了一款新的面向我们非核心用户的产品,我起初认为这是不是偏离了我们的主业?”娄身强的疑虑在深度参与听障群体调研后被打消,他明白吴斐的用意,“他心底还是觉得,科技应该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经过一番找人找资源,娄身强为AR字幕眼镜找到企业合作方,集结了机构、企业、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来支持听障群体。得益于娄身强的运作,AR字幕眼镜实现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赢。

AR字幕眼镜产品分层图

4月13日,AR字幕眼镜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度NETEXPLO“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也是唯一入选该奖的中国代表,并以和第一名的微小差距,在全球观众“最喜欢的产品”中排名全球第二。

高含金量的国际获奖令公司全员士气大振。荣誉背后是不计其数的失败、再尝试。许多个技术难题被攻克:光波导光学模组问题,“音字同步”的实时性问题,“影院级字幕体验”问题,不同场景语音识别问题,便携与供能、功耗问题……

失败是常态。在与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合作过程中,一个技术难点使得项目陷入困局的情况时有发生。吴斐记得,他曾与一位学院老师一同在西湖边就一个技术难题叹气。资金也日趋紧张,他们沉默许久,最终决定换个方法再试一次。“没想到问题‘啪’地解决了!”

“不要默认自己永远正确,彼此之间要坦诚沟通,每一个人都要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吴斐对《社会创新家》说。


4
创新的代价


吴斐脾性温厚,公司人称“斐哥”。投资人曹巍能看到他的压力,尤其在融资及业务推进的关键节点。在曹巍眼里,吴斐的焦虑源于任何动作都是创新与前瞻的,“亮亮视野在细分领域是走在最前面的,意味着没有任何现成的案例、标杆可供学习。”

吴斐形容每天的状态都是“风吹到眼睛上”,“我们在定义AR行业。”吴斐时常思考:“第一名”应该怎样做事情?他的方法论核心在于——创新。“如果你觉得很轻松,不叫创新,创新一定是逆转思维、突破极限,是非常难非常反人性的。”吴斐对《社会创新家》说。

AR字幕眼镜的诞生,背后正是吴斐团队自2016年以来无数次创新积累的成果。直到现在,研发团队也在持续做仿真实验,追求多维度的创新:镜片光学技术、AI计算能力、镀膜工艺、组装量产……吴斐思考的是“创新的代价”,“这是止步于想法和付诸行动的差别所在,考虑代价,并为之拿出相匹配的定力。”

吴斐不缺耐心与毅力,他是越野精英跑者,定期参与马拉松。他热衷阅读讲述伟大企业征程的书籍,懂得等待的力量。他提到乔布斯坐在空库房的一张摄影照片,“苹果不是有个idea就横空出世了,前面有一代代产品十几年的积累。”

AR字幕眼镜 产品体验现场

创新的过程必然是各种不完美的累积,吴斐要求自己接受“不完美”,“完美主义实际上是大众对专业人士成功之后的一种误读和想象。任何伟大的公司,一路必然充满挫折和妥协。”

曹巍看重吴斐的创新气质,他赞叹AR字幕眼镜斩获美国专利授权,“中国团队能在美国拿到完整的专利授权,是非常难的,证明了这个技术完全是自主的。”曹巍希望亮亮视野持续创新,“成为一家伟大的产品公司,而不是项目公司。”

而创新释放的科技能量,当与社会需求融合时,便是巨大的社会价值,是科技向善的力量。近来,亮亮视野与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合作,联合发起助力听障人群无障碍沟通的公益项目。

而在投资人的角度,科技向善也必将反哺企业,“技术解决了多大的社会痛点、创造了多大的社会价值,资本市场都会反馈以相应的回报。”曹巍说。

最近,吴斐在阅读《中国光电之星》,故事讲述一家民营企业从打磨一枚镜片起步,历经蜕变终成“中国光电之星”,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令吴斐感动。在他心底,也有一个值得追逐的梦想,有一天在AR领域,亮亮视野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国之星”。


 更多内容 马斯克收购推特,全球首富如何思考问题?刘思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时代已经分崩离析大爱清尘秘书长窦璐:公益是志业,投入了我对社会的理想与抱负自闭症干预30年,一个行业的变与不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