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爱清尘秘书长窦璐:公益是志业,投入了我对社会的理想与抱负

浮琪琪 社会创新家 2022-06-11


撰文/浮琪琪



没有人料到,入职不到四年,窦璐就被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大爱清尘)理事会任命为秘书长。大爱清尘创始人王克勤专任理事长,走向幕后。

1994年出生的窦璐,从大爱清尘政策研究员迅速成长为公益界少有的年轻女性领导者。为什么是她?“有坚定的人道主义信仰,能力非常突出,工作拼命。”王克勤对《社会创新家》说。

窦璐忙于应对新身份带来的挑战与压力,思考的是如何推动政策以提高尘肺病农民工群体的福祉。尘肺病问题并不新鲜,更不贴近现代都市生活。在旁观者看来,窦璐似乎正站在一艘慢慢下沉的大船上。

“即便如此,只要有我在,这船就不能沉。”窦璐说。

窦璐,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1“社会大舞台”

与大爱清尘的很多同事一样,窦璐是被王克勤“鼓动”过来的。2014年,一次讲座中,正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习电影的窦璐,被王克勤的演说打动,报名成为大爱清尘的志愿者。2015年暑期,她跟随王克勤前往湖南清塘铺镇入户调研,第一次闯进尘肺病笼罩下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那些患病的家庭,如同吸引苦难的容器,一个接一个,“麻绳专挑细处断”。在清塘铺镇待了十几天,返程路上,听到收音机正播报热闹的都市日常,窦璐感到恍惚,“这两个世界差距这么大吗”?

第二年,窦路毕业,回到家乡天津,入职大剧院成为一名戏剧制作人,每天忙着与各方接洽,淹没在成堆的Excel表格里。王克勤不时向她发出工作邀请。窦璐还记得,大爱清尘的工作人员在香港做调研时,每天住宿是五六十元的标准,“完全符合公益人穷苦的形象”。

剧院的工作令窦璐感到意志消磨,逐渐丧失对社会的感知,她开始怀念大学那个关心社会、思考形而上问题的自己。犹疑之际,王克勤游说她,“你想做一个真正的戏剧导演,那社会就是最大的舞台啊。”怀着体验“社会大舞台”的心情,窦璐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加入大爱清尘。

因为学习能力突出,窦璐被安排负责尘肺病的政策研究与推动,这是大爱清尘最核心的事项。在具体的尘肺病救援与预防之外,大爱清尘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尘肺病农民工如何获得医疗与生活保障。

由于与用人单位没有劳动合同,尘肺病病发后,农民工无法获得合同工享有的职业病认定和工伤保障待遇。这意味着,尘肺病农民工无法享受全额医疗和伤残津贴,他们不得不独自承担高额医疗费,逐渐丧失劳动力,将自己与整个家庭一同拖入深渊。

据窦璐调研,在尘肺病救治方面,香港有成熟的参照体例,政府设置尘肺病救助专项基金委员会来扶助尘肺病患者生活。这也是大爱清尘努力的方向,推动政府出台专项保障制度,保障尘肺病农民工基本的医疗与生活。

每次入村调研,看到窦璐和同事穿着大爱清尘的马甲,村里人乌央地涌过来,向他们倾诉困难,询问政策。窦璐还记得一位尘肺病农民工的叹息,“他说,人家都是劳动致富,我是劳动致贫。”这些尘肺病农民工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社会经济腾飞做出大量贡献的人,现在却要他们独自背负代价,“像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

从志愿者算起,窦璐参与了大爱清尘八年来的尘肺病政策研究和推动,撰写了五本研究白皮书,多次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操刀尘肺病建议案。王克勤称她为“国内尘肺病社会问题研究专家”,“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的,她比我更权威,上到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也说‘小窦是我的智囊啊,在尘肺病问题研究方面很全面很深刻’。”


2从有人负责托底,到一切自己扛

出任秘书长,窦璐面对的挑战,比想象得更大。她全盘负责筹款、项目与管理。王克勤曾形容窦璐“一看就不是能做筹款的”。她不擅长推介,一度排斥谈钱。面对短板,窦璐找不同的人请教,花时间补课。她告诉《社会创新家》:“我必须做好很多不是喜欢但是需要做的事,只要服务于最终的理想,我是有干劲儿的。”

大爱清尘负责志愿服务的同事形容她“处女座追求完美,对自己下得去手”,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态。在大爱清尘参与抗疫期间,窦璐犯了腰间盘突出,无法久坐。业务“上道儿”后,窦璐意识到,秘书长不只是单纯的称呼变化或业务变化,更多是整个人的状态变化:从有人负责托底,到一切自己扛。

执掌机构后,窦璐更理解王克勤身上那些显得“固执”甚至“独断”的部分。她不再奢求每个决策都完全正确,而是有意识提高自己的“确定性”。“过强的不确定性对机构伤害更大,大家没法儿跟你一起干。”

增强确定性不可避免地对机构造成多方位的改变。窦璐调整了机构的管理制度,管理风格不再是纯粹的“和和气气”,她更就事论事,也更直言不讳,比以往与同事打成一片的窦璐更“冷酷”“强硬”甚至“不近人情”。她再也无法打“王克勤牌”来推托异议与不满,也无法面面俱到,照顾每个人的感受。

2021年,窦璐在大爱清尘内部首次搭建信息化系统,开创性地引进互联网公司盛行的OKR制度。她提醒自己,要坚定,被人喜欢没那么重要,机构好了大家才能好。尽管如此,在处理意见分歧时,窦璐还是比较“怂”,不像王克勤说一不二,更倾向“聊”出一致性。为保证大爱清尘的多元民主氛围,窦璐在会议室设置一个“吐槽箱”,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投纸条,就机构事项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同事们眼里,窦璐与王克勤相辅相成,关系既充满张力又动态平衡。王克勤具备作为机构开创者的领袖气质,在同事们看来,正是他的“独断”“冒进”“激愤”,才带领大爱清尘存续至今。而窦璐,作为接班人,既在核心理念上与创始人一脉相承,同时又具备新生代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质。

窦璐记不清与王克勤吵过多少次,他们时常在一间小办公室吵到外间的同事们鸦雀无声。“他出生于1964年,我出生于1994年,没有分歧才见鬼了!”窦璐形容王克勤是仗剑走天涯的人,为社会不公而激愤,而她则更为谨慎。

很多时候,窦璐有意“拦”着王克勤讲话,唯恐言论为机构带来风险。而在联系政府部门、向特定对象募款时,窦璐对王克勤从“往回拉”变成“往外推”,“这些事儿上他比较‘怵’”。

谈到与窦璐的分歧与争吵,王克勤对《社会创新家》笑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脾气和性格,还能有作为吗?”

在与王克勤互动的过程中,窦璐学会了如何“向上管理”,“软硬兼施 ”“窦璐开创的多元、开放、理性和民主让大爱清尘充满活力。”大爱清尘救援和政策研究主任曹瑞珩对《社会创新家》说。

于窦璐而言,秘书长的身份不仅在对内管理上带来众多挑战,也在对外交往上凸显了无形的偏见与隔膜。

“外面见的人起初都以为我是谁的文秘,不认为我会是那个有决策权的人。”窦璐对此习以为常。她很清楚,一名年轻女性身居掌舵者的位置,在公益行业实属罕见。

“国内对年龄、性别的歧视是社会大环境问题。”王克勤说,他有意将自己在商学院的女性CEO同学介绍给窦璐。“她们无一例外地做事果敢,甚至强势,可能因为比起同龄男性,她们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环顾公益行业,窦璐也看到女性在领导者岗位的稀缺,“女性在职场有难处,我们又习惯避免冲突,但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女性‘冲’一下的。”

早在此前从事戏剧工作时,窦璐也经历过他人基于年轻女性身份而流露出的轻视与怠慢。她的解决方案是从头到脚打扮出35岁的样子。如今,窦璐顺从本性,喜欢可爱便打扮得活泼俏皮,不再依靠外在给自己壮势。她更享受交谈中对方态度的改观,“聊完让他们觉得,这人确实有点东西。”


3以公益为“志业”

尽管在路径上存在众多分歧,但在核心理念上,窦璐与王克勤始终保持一致:致力于为尘肺病农民工做政策推动。

自大爱清尘2011年从事政策推动以来,尘肺病问题已成为政府关注的议程,也几次有相关意见或批示下达。特别是2019年7月,政府推出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囊括众多尘肺病相关议题。

“国家十个部委齐发,在总理会上也吹过风,要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窦璐和同事们感到兴奋,但随后却发现,行动筛查范围局限在职业性尘肺病。这意味着大爱清尘关注的无法证明劳动关系的尘肺病农民工,仍然被排除在政策救助之外。

“在公众都以为尘肺病农民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时,其实政策根本没落实到根子上,问题仍然存在。”窦璐感到政策推动的路子“道阻且长”,但她又担忧“太长就晚了”。

尘肺病农民工等不起,每年均有一批离开人世间。其中一位尘肺病农民工对窦璐的政策研究贡献颇大。他带领工友起诉用人单位,亲历了尘肺病诉讼中的所有法律流程。他也是大爱清尘的志愿者,时常召集尘肺病病友一同为政策提案出谋划策。

一次病重,窦璐与同事为他录制了加油视频。缓过来后,他在河南济源车站接站窦璐一行人。看到眼前一米七多的男人,却只有七八十斤,窦璐感叹,“天呐,我没办法想象一个那么瘦的人居然还能出现。”

2020年7月,窦璐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直到去世,他仍未能拿到胜诉后理应被执行的赔偿款。“这个大哥某种程度上是被官司拖死的,如果其他尘肺病农民向我咨询要不要走法律程序,我可能打心里不太建议去。”窦璐时常想起他为大爱清尘提的建议,他在群里呼吁的事项,“他还有没完成的理想,我要顺着他没完成的事儿继续做下去。”

全国“两会”前,窦璐忙着开“两会”研讨会,晚上熬到凌晨三点剪片子,里面有很多尘肺病农民工拍的短视频。他们对着镜头介绍病情愈发严重,需要的帮助越来越多。窦璐感到自责,“要是我做得再好一点,也许就能赶赶他们死亡的脚步。”

听闻尘肺病农民工去世, 窦璐已经不再会“脑子空白”,悲伤之后,她更多是反思。曾有一位青海籍的尘肺病农民工,冬季里病情陡然加重去世。“他当时搬进政府搬迁房,没有暖气,我想是不是这个原因会影响病情,以后该怎么注意。”

无力、愧疚都化为政策推动的动力。窦璐说,“越无力越出力。”

2021年,大爱清尘建言修改《职业病防治法》.“回复不是很好,可能想动的太根儿了。”今年,窦璐着力修改“职业病”定义,“现在职业病要求是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而放眼国际没有规定要隶属某个单位,只要是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得病就是职业病。”此外,他们还准备了职业病诊断材料、上报职业病机构等更为聚焦的问题。 

在政策推动的过程中,窦璐也变得日趋成熟,学会既保持同理心又跳出尘肺病患者框架来谈问题。特别是与社会各方谈合作,以前的窦璐总是一番慷慨激昂,听者却不动容,拒绝为尘肺病群体出力。

“当时我就觉得,天呢,他们可太冷血了!”如今,窦璐不再只从情感与道德的角度,而是站在各方立场、角度思考问题,将尘肺病事业与各方利益、理念融合起来。

“发挥社会组织作为融合剂的角色,站在各角度充分理解他们的利益和难处,一同推动事情的解决。”窦璐说。

压力无处不在,窦璐在工位上放了一瓶威士忌,加班干不动的时候,她“吨”一口,接着打开淘宝买的绚丽灯球,营造出迪厅似的动感氛围,跳一会儿喝一会儿提提神再接着干。

王克勤时常宽慰窦璐:“万里长城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而在窦璐看来,她从不觉得自己是职业经理人,也因为大爱清尘财务困难而拒绝了加薪。她视公益为志业,正在给这份志业注入革新创变的元素。

窦璐预备在今年开办以“农民工”为主题的研讨会,她试图将尘肺病、外卖小哥等农民工主体的多元议题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市场经济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问题。

“我的信念不是把机构做大做强,而是解决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窦璐对《社会创新家》说。




 更多内容 中国还有多少个“小花梅”?夺冠女足&徐州八孩母亲:她们就是我们律师:反思徐州“八孩母亲事件”,首要打击“买方市场”【新冠两周年反思】公益行业应居安思危,保持“自救”心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