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大健康”,外地人不一定买单
昨天的全纪录一文中,有楼粉问到“想问下,昆明哪几个区域的什么楼盘适合养老,不能太偏僻,二十分钟车程内要有知名三甲医院,有山有水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对了,市中心在哪里?”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
前文中想来昆明购房置业的外地人,要求:1、有山有水;2、三甲医院;3、地段不能偏;4、有商业综合体。
我想这样的基本要求挺广泛存在的。
(1)
最近,昆明很热,每天一到下午,小陈办公室消耗最快的是冰棒;吃顿午饭,更不敢再去吃有烧豆腐的那张桌子(火炉太热)。
今年6月,昆明因为今年太热,昆明落榜“2019避暑旅游十佳城市”,而2015-2018年,昆明基本上是榜首位置。
今年从5月11日开始到20日,昆明市区日最高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打破了2014年5月29日至6月4日连续7天达到30℃的历史极值,为昆明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白天最高温突破30℃的最长连续天数。
没想到8月了,昆明最近的气温也是接近28度。
不过,就算这样,昆明人依旧是盖棉被过夏天。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是外地人来昆明养老旅居的第一原因,也让昆明的“大健康”有了先天优势。
(2)
2017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这是继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秦皇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个国家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
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多次提出“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是云南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
1、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医养、生物制造、仿制药、生物化工等产业,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和中药饮片发展。
2、大力发展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创新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集临床服务、医疗教育、医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医疗综合体,推动国际医疗健康城和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规划建设一批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上文这里引用2019年年初阮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云南频道《2019年,云南的“三张牌”这样打》)
在2018年9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编制项目的购买服务计划,要求编制《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项目金额80万元。
今年6月,昆明日报报道,昆明市正在按照国家、省、市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正加快编制《昆明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也就是说现在到8月了,应该还没有正式发布,还是规划这个)
按照当时6月昆明日报的报道,昆明的大健康产业基本空间布局为“一核三片多极”:
一核:以呈贡宝相大健康产业园为先行区,引领带动示范区建设。
三片:高新马金铺片区打造生物医药聚集片区,盘龙茨坝片区打造生命科学聚集片区,晋宁滇池南岸片区打造健康养老聚集片区。
多极:安宁温泉健身康养极、嵩明高原运动极、阳宗海休闲康体极、五华心血管病康复疗养极。
另一方面,“加快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3)
目前来看,昆明的“大健康”布局已然是遍地开花,基本上市区范围内凡“有山有水”之地,皆成了大健康概念区域。
而对于有安宁、呈贡这样有传统优势(有温泉/有产业)的区域,更是作为各大“大健康城”项目的聚集区。
(图:昆明楼市)
虽说“大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是发展昆明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部分,但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下上面所说的区域,真的能够满足“外地人来昆养老/旅居”的需求吗?
体验型居住,大概每年入昆居住两三个月(可以是避寒,也可以是避暑)。
而居住,才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以文章开头的楼粉提问为例,有山有水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不能太偏”、“三甲医院”、“商业体”等要求直接将昆明上述重点发展的大健康区域pass了一大半。
(我们自以为规划还不错的文旅/养老盘,人家看不上啊!亲!)
拿真正跟大健康最相关的“医疗”、“康养”行业来说,昆明的高原气候甚至不适合部分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病人的长期居住,而真正的大健康,不是从盖房子做起,而是从建医院以及其他配套做起。
更别脱离大众衣食住行:买菜做饭、吃饭逛街,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昆明市大健康生态圈示意图(当然这是高屋建瓴的上层规划)
此前,昆明有“三名工程”,即引入外来名师名校入昆,不知未来是否有机会在“大健康”领域同样复制,将名医名院带入昆明。
当然,我们也很高兴的看到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先建配套后交房,这已经是“圈地盖楼”时代新的进步了。
更多精彩回顾
【刚需买不起的西北新城】【人口吸引力昆明排2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