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刚需归来?
前几天的文章留言里,楼粉对于太平某项目45㎡的两房“明星户型”,不约而同的表达了“欣赏”,这不禁让人疑惑起来:昆明刚需是刚到“小两房”的程度了?
要是跟楼粉说的那样,把这个45㎡的“小两房”放来主城,你会出手么?
主城“小两房”会抢手?
其实,从诸如45㎡这样的户型来看,其最直接的客群会是小户型公寓的消费群体。也就是说,如果这种小户型两房放在昆明主城区,或会直接抢走小户型公寓的购买客群。
事实上,公寓作为商业用地孵化出的产物,其出生就带着浓重的“商用”色彩。因此,也客观上形成了产权年限短、首付高、不能落户、无法享受学区等硬伤。
而且,从普遍性来看,普通投资者购置公寓,多为通过出租的方式兑现投资收益。但公寓本身的保值、增值性,相比没有住宅产品高。
因此,这或许就是楼粉们觉得小户型两房住宅放到主城区来会“大卖”的原因。
不过,虽然目前地产商很少开发这样的产品,但是主城区小户型两房产品保有量却不低,比如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都是这类产品的持有“大户”。随着诸如经适房相关交易政策的出台,小户型两房住宅产品的市场活跃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按照媒体披露的信息,昆明市审核出售完毕的各类经适房有4万余套。其中,政府统建经适房有12000余套。
通过推算,达到上市销售条件的经适房有10000余套。若按此预测,昆明主城小户型两房产品在经适房营造出的供大于求局面下,还会是抢手货么?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毕竟经适房的产品与正常的商品房,在产品品质、配套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谁在逼你买“小两房”?
一个字:钱!
我们之前在《预算100W如何买房?》中有讲到过,110-120㎡户型的三室两卫产品是昆明市场的主流需求。
图片来源于昆明中原
也就是说,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购房者更倾向于购买三室两卫户型的房源。虽然数据没有做置业目的的客群区分,但这其中,一定少不了够得着主流产品的刚需群体。
那么,买不起主流产品的购房者怎么办呢?
退而求次是一种选择。毕竟,越攒钱越买不起的鲜活案例实在太多了!
所以,小三房、大两房、小两房等都会是分流资金有限的客群的产品类型。特别是在购房门槛(此前已算过账,昆明主流房源购买门槛超37W)随着房价增高的前提下,那些手里只有20W左右的购房者,“小两房”算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投资群体——有贷票且首付不太充裕的购房者,他们本身没有住的需求,仅仅是因为有点闲钱要做投资。因此,这个群体会选择户型面积相对较小,且区位不差的项目下手,一来购房成本不高,二来“贷票”和“闲钱”得到很好的利用,以达成购房保值、增值的投资目的。
我们拿45㎡的“小两房”来算账,按昆明中原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住宅市场成交均价13619元/㎡计算:
该套45㎡的房源总价为612855元。按首套房25%首付算,实际只需16W即可上车,即便是二套房,也只要28W就可以搞定。
相比昆明主流面积段房源首套房首付37W起的门槛,确实是低了不少!
所以,本着“钱本位”的原则,买“小两房”也算是不得已的选择了。
刚需回归了?
我们回到开头的疑问:昆明刚需是刚到“小两房”的程度了?
其实,并不尽然!
可能对于一些刚毕业不久有一定积蓄,想买房“蜗居”的人而言,“小两房”是好的选择。毕竟算是有个自己的家了。即便之后改善性换房,“小两房”用于出租也能有一定的收益贴补。
但是就居住性而言,“小两房”始终带着过渡性的色彩。因为,真正“刚”的需求,必定是要能满足家庭居住需求的。
我们知道,开发商在产品设计上,大多会以市场为导向,以迎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达到快速去化的目的。因此,看到最近昆明市场上一些项目推出的“小两房”/两房产品,多少会有一种刚需变得更刚了的错觉。
比如北科建春城大观将要推出66㎡的“小两房”产品,润城新一批次产品包中再次推出75㎡的住宅产品,而上周开盘的俊发观云海,卖的产品包中就有74㎡的精装两房产品。
当然,这些也都算是特例。北科建春城大观和俊发观云海本身就是刚需的产品定位,小面积的产品本来就是为了迎合刚需;润城虽然偏改善,但推小面积产品有利于为购房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反而是,昆明市场上一些主打高端、改善的项目,却突然推售面积相对较小的户型来,这就显得奇怪了。比如,号称“灯塔”的万科500里项目,有96㎡的三房户型;南市区的万科翡翠滨江,此前一期推出过74㎡户型,二期产品中最小面积段都是100㎡以上的产品,现在推售产品中却出现了89㎡的三室户型;滇池俊府今年曾推出过88㎡的小户型洋房,而此前项目基本没有低于100㎡的产品……纵观整个会展片区,此前几乎没有低于100㎡的产品(山海湾除外),如今,多个项目却热衷于100㎡以下的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些高端、改善以大户型为主的项目,突然“转向”做出较小的户型,多少有点迎合市场的意思。
毕竟,说的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靠钱来买单。在购房这件事情上,开发商比谁都清楚购买力在哪里。
因此,与其说是刚需回归,倒不如说是开发商主动迎合客户不同“口味”需求的应变之策。这其中,是小三房主导的市场下,多元化与差异性需求的结果。
更多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