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新传MJC专硕初试405分 | 人大新传考研应该这样备考

雀儿 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考研就是,没走到那一步时觉得一切都不可能,走过了这一程便一切水到渠成、通透释放。喟叹一笑,拍拍身上的土,继续赶路。

谨以此文纪念那段用力的光景。


笔者基本情况:

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本科北师大传播学,应届考生,初试总成绩405:政治71,英语二92,专业史论122,专业实务120。

 

我的复习思路是:对于课本不要均匀用力,重点攻克最重要和最难的,重要的几本书看上三遍比所有书通读一遍效果好得多;同时拓展视野,紧跟业界热点,保持思考保持有趣。看过今年的经验帖后,大家可以列一份全面的书单(但是有选择地看),并了解人大老师的研究方向,在知网上定期下载大牛人物的论文并学习和整理,没事多翻翻《国际新闻界》等专业期刊,follow大牛们的社交网络账号,为自己打造一个360°无死角的考研专业氛围。

 

于我而言,考研是一场心理战,考研的难在于它的不确定和参照标准的缺失。你需要自己大量检索信息,需要到处联系学长学姐,这一切都是孤身奋战。我幸运地遇到了乐知团队的学长学姐,让我的考研之路不再彷徨,得到了很多准确的信息还有心理鼓励。但是实际上,考研还是一个人的战斗,你需要与自己的惰性和焦虑作战。这些文字大多是我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就把它当成故事看,考研虽然有点累,但不要苦大仇深,它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希望我对复习过程每一个阶段状态的描述能够给明年的你带来一种参照和安慰。


决定考人大


时间闪回到高考之前,当时班里墙上贴着一张大榜,每个人要写自己的高考目标。我只干脆地写了六个字:去北京,去人大!但被文综坑了爹,与人大失之交臂,只实现了前半句。所以人大成了一种执念,考研决定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其实目标很明确,虽然知道难,但也心甘情愿地迎难而上。

 

孤注一掷的时候,选择更难的那个决定吧。



下面详细说说我的复习过程。

 

在我看来,考研必须具备的要素有这么几个:信息检索和辨别能力、埋头踏实学习的定力、逼迫自己完成任务的强迫症、视野拓展的广度,以及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管理情绪的能力。

 

了解考研


我从寒假开始零零星星地关注一些考研信息。考研论坛上信息,我收藏了好多师兄师姐写的经验贴,比对整合之后联系了学姐结合网上信息列出一些一定要看的书和一定要学的内容,抽出最核心的东西,并get一些小tips,后面详细介绍吧~虽然本科也是传播学,但实际上上了很多文学和编辑出版的课,新闻专业课很少,广告公关广电啥的也都是水水就过去了,史论知识也都还给老师了。所以在考研时,跟跨专业考生也没太大区别。。。。所以一开始就告诉自己,这是一段漫长而崎岖的路,不能浪,好好把它走完。

 

通读课本


三月份开学以后陆续地购置课本,史论和实务基本上都按照在论坛上看到的书单买下来了,但是因为太懒,认认真真看过两遍以上的书只有这么几本,也是所有书单中必列的:


传播理论方面,陈力丹的老师《传播学纲要》和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推荐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虽然我在备考时没看,但这本书对于深刻理解传播学有重要作用,建议大家看看。


新闻理论方面,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和2013年版的《新闻理论教程》,其实这两本大同小异,后一本似乎是为在职人士写的,略有一些实务性的补充,精华部分《十讲》里都有了。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没看完;

喻国明老师的《传媒经济学》;

然后还有丹爷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2014》。

新闻史我只看了一遍方汉奇爷爷的中新史,啥也没记住,外新史干脆没看了,然后直接背了辅导班的笔记。不过,复习初期可以把新闻史当故事书看看,可以参照中传的新闻史课本(故事性更强),不用着急背,九十月份再背不迟。一开始就硬背笔记真的很痛苦,背完两遍都跟没背似的,如果先把课本看看心里有个印象的话,再背笔记就轻松多啦。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出题风格大概能猜到是哪位老师出题。新闻理论方面,杨保军老师的风格很明显,理论性和思辨性很强,所以他的《新闻理论教程》一定要认真看;传播理论方面,因为陈力丹老师刚刚退休,以后参与出题的可能性降低,而从2016年的题目来看,刘海龙老师的风格有所体现,所以大家的侧重点可以稍有偏移。


实务方面我没怎么看课本(懒癌),当时找了胡师姐团队辅导,练习消息和评论写作。实务就是靠直接自己动手写消息、评论、策划和后期整理专题热点和老师的论文,所以买回来那么一摞课本大部分还是新的。看到其他同学的经验贴,好多人都把这些课本都看过了,我的做法有点投机,其实最后专业课分数与其他几位初试排名靠前的同学相比也不是特别高。因为我看书慢,大家不要学我,提高看书效率多看几本心里的确会更踏实。但是实务的书无需精读,挑出重要的几章看看就行,比如消息和评论写作、新闻报道策划、标题制作、人物采访提纲这些大套路和重点考的东西,同样这套新闻实务放在广电上怎么操作,以及公关和广告的原理等等。15年专硕考的新闻报道策划和电视评论,16年考的是电视新闻策划,复习的话必须知道报道策划和电视评论的大体结构是什么。


广告和公关方面要记住课本的理论框架,最重要的理论必须了解,不能偷懒,15年公关题就考了一个冰桶挑战的公关路径啥的,我公关理论复习得太少,此题全靠平时看的几篇冰桶挑战的文章生拼硬凑出来,当时在考场上是有点崩溃的。


广电方面,可能出实务操作(比如上面说的电视新闻报道策划),也可能考分析题,比如15年考如何看待芒果TV独播战略。实务要看课本的操作规范,同时多看电视新闻,分析题我认为看论文就可以了,不仅看人大老师的,也看看其他学校广电方面的大牛,要对前沿热点有一个整体把握。我考前把四五篇芒果TV独播主题的论文整理成一个专题,看了两遍,答这一题的时候简直收不住笔。

 

实务书目如下:

《广告学教程》倪宁

《公共关系学教程》《危机传播管理》胡百精

《公共关系案例》涂光晋

《新闻写作纲要》高钢

《新闻采访教程》《新闻写作教程》张征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新闻编辑教程》周勇

 

整理笔记


八月份的时候才买了学姐的笔记,节省了我很多时间。到考试前笔记大概看了四五遍,没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实际上也没必要死背。对于这种懒人懒法只能用“理解最重要”来圆场。

 

另外,自己看课本的时候整理笔记也很有必要,尤其对于自己不了解和比较难的科目。因为一开始觉得传媒经济学很难,就从这一科开始,六七月把喻老板的传媒经济学课本啃了两遍,然后每一章每一节都整理出来,纯经济理论部分简单了解即可,不必整理,侧重点一定在传媒产业。最后大概整理成一个精简版的课本,也可以找找喻国明、张辉锋等老师的论文,一并补充进去。我暑假期间在出版社实习,在北京的酷暑中过着每周三天实习四天复习的生活。整个七月整理完了传媒经济学,然后把中新史课本看了一遍,并简单整理了一遍。八月买了笔记后,又对照着它补充整理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整个整理过程也是非常枯燥和漫长。对我来说整理好传媒经济、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大部头就过去了,新闻史直接背笔记,下面的大boss就是背诵了。


背诵笔记


因为暑假过得太累,9月份跑回家浪了20天,在家也看书,但是效率明显差很多,所以建议生性不是很自律的同学一定不要回家复习太久。于是回学校,到十月底把专业课背过一遍,一开始想用那种循环背诵法,就是在第2n天复习同一组内容,中间过程任务繁重,非常痛苦,我觉得太变态了而且真的有必要吗就没有坚持背完。此方法慎选,有恒心的同学坚持背完一轮(循环4—5遍)据说效果奇佳,像我一样的懒人还是另辟蹊径好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到最后我只是第二天把前一天背的温习一下,甚至还想过录音再温习的办法,就这样用一个月左右背完了史论部分的笔记。整个十月也在同时进行政治的第一轮复习,就是把老肖那本炒鸡厚的知识点看了一遍,做了上面的题。总体来说十月份之前的计划基本圆满完成。

 

视野拓展


进入十一月份,我从图书馆搬到了考研自习室,不再单枪匹马,而是和几十个考不同学校的小伙伴一起复习。考研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感觉到心理压力,疲惫、怠惰、恐惧等等消极负面情绪开始时不时地袭来。政治的复习强度提升,专业课记忆效果不理想,压力很大。于是没有太强迫自己,每天的任务尽力去完成,实在完不成就延迟到第二天。我有一个小的效率手册,写上当天的tasks, 完成一项勾一项。


可以在桌头放几本专业著作,比如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重返灰色地带》(2015年的新书),刘老师的传播学理论功底非常深厚,这两本书比起丹爷的可能不那么通俗,偏学术,但水平非常高,有助于培养专业的学术视野。另外还有稍微通俗一些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真相》《新闻的历史》等等。新闻评论靠积累,所以可以看看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不与流行为伍》,南方周末的评论集等等。


背笔记背烦的时候,这些书就是最好的解药,有时候看得入迷甚至半天就过去了。烦的时候也会刷微博,但考研期间关注的基本都是新闻传播方面的账号,不会看很多娱乐的内容,看看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闻,网络舆论是怎样的,偶尔发个自己觉得很吊的评论啥的。做这些事也别觉得耽误复习时间,事实上看这些书可能比背笔记更能增加专业素养,拓展视野——反正也不知道会出什么样的题,尤其是人大出题越来越有反押题的趋势,但是专业素养和前辈的智慧永不过时,总之把自己用各种专业知识武装起来总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考新闻传播专业的人千万不要汲汲于课本和笔记。考研期间为数不多的乐趣,大概就是看这些书时,为某个观点拍案叫好,暗暗觉得深得我意,然后傻笑的时候。


当然,不仅仅是十一月份,整个考研期间我都利用碎片时间刷微博、微信订阅号上的媒体内容,仔细阅读微信订阅号并时不时做整理,我有一个专门整理微博微信干货的小本本。同时可以翻翻报纸,《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等,未必要订阅,网站和微信公号都可以查阅,不要给自己太多任务。重要的是,每当某个新闻传播热点事件引起广泛讨论,就去发现各方的观点,整理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我订阅了这些微信账号(仅供参考)

人大相关类

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史论部公号)

国际新闻界(2016年初开始运营)

人大公共传播研究(公关)

RUC广告与传媒经济研究(不解释)

RUC新闻坊(新闻系公号)

RUC视听传播(广电系公号)

少华读书(新闻评论相关,马少华老师创办)

 

媒体类

新京报

新京报评论

沸腾

南方周末

南周知道

央视新闻

央视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

新华视点

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每周一期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每期40多分钟,一般吃饭的时候就看了~会梳理一周的新闻热点事件并配评论,岩松大叔的评论还是非常精彩的,15年专硕考的校车落水事件我记得他就在节目中评论过。)

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曹林本人办的)

澎湃新闻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经常出现干货,新闻事件的权威翻译,准备复试英语的利器)

 

实务类

刺猬公社

今日话题

媒记

传媒志

旧闻评论(评论类)

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


搜刮资料+专题整理


到了十二月份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觉得专业课和政治什么都没背好,这样上考场岂不是必死无疑。当时甚至做好了考不上便gap一年然后17年再考的准备。最后时刻,考研小伙伴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家相互分享政治复习资料,去报冲刺班的人回来把讲义印发给其他人,整个信息获取值提升很多。

专业课方面,我和另外两个考新闻传播的小伙伴一起整理了当年的传媒热点专题,结合了老师的论文、传播小王子的《新闻传播热点专题80讲》和订阅号在冲刺阶段每天推出的热点专题文章,新闻、传播、传经、广电、公关、广告,能想到的几乎都整理了,最后有好几十页。事实证明,最后的专题整理工作非常非常有必要,而且效果非常好,它能让你短时间内迅速化身前沿热点小能手,对全年的业界发展有个整体了解,不然某些热点名词听都没说过,文科生编答案的功力再强也无力回天呐。

 

具体到每个人的复习,如果你真的很上心,一定会发掘更多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给大家做个参考。尤其是要知道,你害怕的时候别人也害怕,你崩溃的时候别人也崩溃,但是真正认真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别人怎么样不关你啥事。

 

回味这一年很难不感慨,21年的人生中独自作出的最大决定,并且目标达成,考研成功的确是一件很增加成就感的事情。


考研所处的时间段也很微妙,身边每个人都在找寻出路,保研的出国的工作的,比你更早确定未来方向的大有人在,但要相信,你的确定感只是会迟到几个月而已,只要你还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就不怕路远。崩溃的时候试着把自己从考研中抽离出来,说得矫情一点,这只是我漫长人生中的几个月,我也只是这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生命,不过是一个平凡的生命体在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上缓慢前行而已,无论何种结果,一切只是水到渠成的安排,无需用恐惧和焦虑来内向摧残。Always follow your intuition, 是支撑我走完这段用力光景的信念,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在人大等你!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新传必考知识点精讲|VR AR AI

  2. 经典论文带读 | 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

  3. 国内新传领域优秀学者盘点

  4. 18复旦新传学硕考研真题解析 | 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的对比

  5. 新传必考热点知识精讲 | 后真相时代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