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引争议: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改装
果冻
3分钟前:
我一直觉得花木兰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最感人不在于代父从军的孝道,也不在于卫国杀敌的忠义,而在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意识。这个女性角色脱胎于一个完全没有女权概念的时代,她的形象渐次丰满于封建制时代的文人手中,作者已经意识到只要为女性提供能与男子一样拥有施展才能的平等机会,她们一样超凡卓越,因为女性本来就富有聪明智慧与杰出才能。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女权意识觉醒。抛去电影改编的种种争议,我内心的想法是:花木兰的硬核人生,我也想拥有。7月8日,迪士尼放出了筹备数年的真人电影《花木兰》先导预告片,花木兰饰演者刘亦菲一袭红衣黑发,目若秋水,在各社交平台上迅速引起热烈讨论。预告短片像一枚取材中国的美制文化炸弹,引爆了社交媒体上的争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进行指摘,还是立足女权理念寻找批评突破口,所有这些或琐碎或宏大的争论都成为电影影响的一部分。
迪士尼《花木兰》预告片引热议
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以中国为背景的跨文化传播作品,主要演员全部为华人出演。
在中国,但凡有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程度的人,都知道木兰从军的民间传说。高中课本《木兰辞》里的“唧唧复唧唧”,可能是许多人在古文造诣上的人生巅峰。这就是迪士尼改编《花木兰》时预想的市场基础,从动画片到真人电影,美国人真是深谙中国国情。
预告片中,木兰的母亲列出了成为一个好妻子所必备的所有特质:“娴静、沉稳、淑雅、守礼。这些特质木兰身上都有。”镜头中一边是封建家庭对于木兰在身体上的种种规训,一边是木兰通过武术打破这些规则,将它们重新诠释为自己的战斗风格。木兰“当窗理云鬓”的画面与她从军习武、在战场上搏击的镜头交错,极具冲击力。
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阶段时,木兰爬到村里的屋顶上对付进攻的敌军。
木兰坚毅的看着前方,画外音响起:
“我的职责,就是战斗。”
“It's my duty to fight.”
单从预告片的画面来讲,这部预告片拍得赏心悦目又让人热血沸腾,国外影迷大呼过瘾,称演员还原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武打动作设计满分。在中国市场,却引发争议,影迷纷纷开启了吐槽模式。
预告片一开头,网友就炸了:花木兰一家这是住福建土楼啊?!
紧接着下一个问题:花木兰是福建人?
《木兰辞》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的叙事民歌。然而真人《花木兰》电影的取景地却在是福建的土楼,福建土楼建于唐朝末年。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违背了《木兰辞》中北方场景的描述。网友调侃到福建的花木兰应该读“发木兰”。
动画版《花木兰》里的英文还真是“Fa Mulan”
▼
引发争议的还有花木兰稍显惊人的妆容
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改装
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因迎合了大众的需要而兴起。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大众的个性消费似乎看上去很难把握,但其实和大众消费者内心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念如出一辙。因此,从文化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内容消费的深层动力,是价值观消费。
一方面,虽然各国各民族文化千差万别,但在文化消费上却能够找到共性的价值观和文化符号,比如善良、勇敢、成长、爱和家庭等主题具有共同性,能够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消费与记忆符号。迪士尼作为一个美国公司会选择拍摄中国元素的《花木兰》、中东题材的《阿拉丁》,这本就是十分符合普世价值的创作行为。
而另一方面,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虽然是立足于中国的历史背景,取材于中国的传说,但在情节以及价值观上仍然进行了部分美式改造。
好莱坞电影一向有崇尚英雄的情结,高扬个人的奋斗,相信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成长为英雄。在东方,国家代表的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并未成型,而到了西方,国家同市民社会间,却可以有一个调整的余地。换句话就是说,美国的意识形态中,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地位是一致的,在调节彼此的关系上可以借助某些手段,个人的力量在这个基础上无限被放大。在动画《花木兰》中,导演就把这个极具美国文化核心的内容加了进去。花木兰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击溃强大的军队,这就是美国文化核心的一个体现。而在我国,会更崇尚集体的力量,倾向于依靠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退敌。比如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扎扎实实的体现出了中国集体主义的精神文化。
中国化元素移植与“东方主义”刻板印象
当我们对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进行分析时,主体以及客体的的关系需要弄清楚。迪士尼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执行者,是创作的主体,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去制定相关的规则改造客体。萨义德于1978年在他富有争议的名著《东方学》提出“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概念,他认为“东方”只是一种建构体,是被定义在一个固定的客体地位上。这个客体地位时时被西方强大的视域所注视着,以至于形成一个凝固不变的客体。
中国影迷所吐槽的穿越的福建土楼等“怪现象”其实与“东方主义”的刻板印象相关,迪士尼通过对东方主义元素的堆砌,构建了在西方观众眼里看起来很“东方”、很“中国”的镜像,以此来取悦西方的观众。某种程度上,这是迪士尼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地位,搭建起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对作为客体和他者的文化进行一种贬抑。
《花木兰》电影背后的现代女权主义思潮
迪士尼拍摄《花木兰》电影不仅仅是看中了中国电影市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迪士尼拍摄的新版真人《花木兰》将是一个有关女性觉醒,更加恢弘、更加细腻的故事,花木兰的人设同现代社会中的女权主义思潮变化有所贴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里最为回肠荡气的几句,描摹了一位巾帼英雄的义烈之气与勇武精神。在现代社会,就花木兰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本身而言,最感人已经不再是代父从军的孝道,也不在于卫国杀敌的忠义,而在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意识。《木兰辞》的作者或许已经意识到只要为女性提供能与男子一样拥有施展才能的平等机会,她们一样超凡卓越,因为女性本来就富有聪明智慧与杰出才能。《木兰辞》中写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不正是现代女权主义思潮的女性自强自信么?
去年《延禧攻略》的热播,版权出售给了全球90多个国家,收益愈3亿元。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走红,同其故事中不同于以往的人物设定,女主角的“杀伐”果断有关。女主角不再是被塑造成哭哭啼啼的弱者形象,而是不断以自身努力、才智、谋略上位,这一角色设定符合了现代女权主义思潮。
超越电影改编的种种争议之上,根本问题在于:人们究竟想在这部迪士尼电影里得到什么?无论如何,值得肯定的是,电影《花木兰》正是将木兰作为一位独立、坚强、自我实现的独立女性,售卖给了全球范围的观众,让全球的观众看到了花木兰这个古老的中华传说被迪士尼催生出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以迪士尼的影响力重新诠释了寄托在木兰身上的美好品质、中华民族的隐忍和反抗,获得世界性的认同。
推荐阅读: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在职考北大:
北大新媒体状元: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北师大
北师大新传专硕专业课总分第一:教你两门专业课如何考到247!
三跨北师大新传专硕一战上岸:别犹豫!别将就!考研就要考名校!
双非一战北师大成功上岸:20师弟师妹们加油!我在新街口等你来!
19北师大新传专硕第七:专业课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抱“应该不会考”的侥幸心理!
北师大考研经验 | 双非辣鸡二本学渣,一战5个月三跨成功上岸北京985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 双非一战19北师大传播学学硕390分已录取!
人大
把自己当作真正的记者编辑 | 19人大新传专硕总分第二学姐告诉你新闻业务该如何学?
其他院校
19一战三跨复旦新传专硕成功上岸!“得暑期者得胜利”是考研最大的真谛!
19清华国新拟录取:沉淀一年后,我拿到了清华国新和国社的双料Offer
普通二本三跨一战逆袭北外新传MJC专硕:第一志愿录取生源(非调剂)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北外新传专硕!
万字说深大:深大新传考研备考全解析!20级报考深大新传必看备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