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读:清华新闻传播学院取消本科的背后

Gigi学姐&暖酱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5月15日凌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的扩展研究生、取消本科教育的消息震惊全网。
 


说是震惊全网并不夸张,毕竟这个消息也盘踞热搜一整天。

除去“清华”这个关键词本身自带流量外,你发现问题了吗?——为什么一个学科自家院内的事情,能惹出“举国轰动”的阵仗?还不是因为门槛低、谁都懂、谁都能插一嘴?
 
对于新闻传播学科而言,专业的,就是大众的;自己的,就是世界的。
 
是的,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此。


1


对清华的误读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对清华取消本科的举措可能存在误解——昨天我们目睹很多人大惊失色,是因为从这个举动里嗅出了学科黄昏将至的气味。

 
无论是“新闻无学论”还是包括传播学在内的学科合法性危机,都是长久存在、发酵的,大家都怕清华这一动揭开了窗户纸——你可以公然用脚投票抛弃一个学科,但是你置全国其他院校于何地?
但我们认为,清华本意并不是看破红尘、退场不玩儿了,而真的是出于自己学校内部院系调整的需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清华大学是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它的本科生招生比例远远小于研究生。
 
早在改革前,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就实行了“人文社科大类”的培养计划,即本科生在一年级选择文科的全部分到“人文社科大类”里,不分专业,但可以选修各院系的不同课程,寻找兴趣方向,二年级的时候再具体选专业。所以,就算没有取消新传本科,一个学生来清华学这个专业,大学四年可能也只有两年是在接受新传专业教育。
 
而本次改革是在此计划上的进一步明确,并主要是服务于国家的人才选拔培养战略——强基计划。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培养将以“书院制”开展:




  • 致理书院——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理科学位。

  • 日新书院——历史学、哲学、文学学士学位。

  • 未央书院——“数理基础科学”理学学士学位与“工程衔接方向”(机械、能源、软件等)工学学士学位

  • 探微书院——“化学生物学”理学学士与“工程衔接方向”(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环境等)工学学士学位。

  • 行健书院——“理论与应用学”理学学士与“工程衔接方向”(土木水利、海洋能源、车辆航天等)工学学士学位。





五所书院的培养模式强调本科生的夯实基础、拓展通识,为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今后科研道路的深入研究打下厚实的理论基础。(名字都还挺好听的!)
 
与新闻传播学院产生较多关联的是日新书院,因此新闻传播学院会积极参与日新书院的交叉课题项目,而部分日新书院毕业生,也会选择到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研究生。
 
所以,清华大学此次改革有更深远的考虑,目的并不是“取消新闻传播学的本科”,而是涉及到全校培养模式的变革。换言之,这是人家自己的家务事,本不必上升到全国新传院校的恐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原院党委书记金兼斌写的文章也印证了这种说法。该文写道:“调整某些学科的招生和培养方式,是清华在学校层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总体调整的一部分,并非只涉及新闻传播学院。”
 
我们也不必太担心其他本科院校效仿此举,毕竟清华大学的培养模式改革依托着其雄厚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科研能力,其他院校效仿的可能性很小。
 
从某种程度上说,清华这一招还挺聪明的:取消本科生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研究导向转型。它预示着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将从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人才队伍中进行选拔,而清华大学的新传学院则可以节省许多教学资源放在培育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和博士生身上。

 
不过,这件事就算是一次偶然,其揭示的举国上下的学科危机感,却是我们需要直接面对的。


2


新闻传播作为本科专业:真的不太行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的老师还没告诉你,那么我们告诉你:新闻和传播,是两个大相径庭的学科。

 
新闻是人文学科,传播是社会科学,它俩的价值观、学科目标、科研路数从来都不一样,却老是要被粘在一起:传播学要追踪社会现象、挖掘问题本质,它要“上殿堂”;但新闻学却要指导实践——它要“下江湖”。
 
但它俩老被粘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在科研方面,学校很容易“标准通用”,比如说以传播学的科研要求去对标新闻学,导致后者渐渐以钻象牙塔、发论文为目标,离业界越来越远;或者以新闻的要求去衡量传播学,导致前者治学无法深入、浮于表面。
 
在教学方面也是很难:新闻传播学院要安排资深的理论专长的老师去教传播学、有丰富实践经历和资源的老师去讲新闻学。但全国开设新闻传播本科教育的学校有上百所,上哪去找这么多具有差异化知识的老师?所以大部分学校也只是勉强维持、应付了事。你也可以想想教你新闻业务的老师有没有在媒体待过,如果ta自己都不会写新闻,如何研究新闻,又如何教你写新闻?
 

另外,难兄难弟还有个一共同特征就是:领地不明、门槛不高,这就导致谁想进来都很容易;而自己的毕业生出去也没有“非我不可”的对标就业领域——要说当记者、公关、市场营销,别的专业的来做也照样可以。在这一点上天下苦新传久矣。
 
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两个学科从诞生伊始就不是扎根于人类根本问题之上,而是因为当时看起来“有用”,带有一定的历史随机性。
 
新闻学研究新闻——自便士报起至今,大众媒体昌盛了不到200年,曾经风光无两,但互联网崛起之后就山河色变了。现在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衰落,甚至很快可能就会消失,原因很多,有大量论文写过,在此不一一言明。
 
传播学也是殊途同归的尴尬——研究对象倒是不过时,但请问诸位,现在哪儿能少得了信息的传播吗?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一拨专门学“传播”的人吗?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跟ta的专业有关,那么也就意味着什么都跟ta无关……这一本烂账,可能还是得去找施拉姆算去。(大家可以看一下彼得斯《对空言说》的序言,了解一下这个糊涂账具体该怎么算。)
 
在负责高等教育的大学里,如果你选了新闻传播这个学科,得到的大概率不是“教育”而是一些表面技能的“训练”。学者薛涌在《大学意味着什么》一文里说:
 


教育不同于训练之处在于:教育可以使人的心智得到更新。在教育中,你不仅仅要学会几样别人已掌握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改造自己。甚至可以说,教育是一种使你的人格死而复生的过程。



而新闻传播学科的建制,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刨根问底的心智发掘,而是因为“当时有用”。其知识架构、理论积淀、方法传承既不足以在本科的四年之内塑造一个人完备的知识体系,也不足以培养一套不可替代的专业技术。更何况全国各地教育师资参差不齐,学了这个专业,如果自己不努力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只能跟着学院一起糊涂下去,四年下来估计头脑还是空空如也。
 


3


传播学作为研究生教育:或许还行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的老师还没告诉你,那么我们告诉你:新闻传播虽然门槛很低,但是它很新、很火。
 
特别是传播学——虽然门槛低,底子薄,但是它当年歪打正着嫁对了“郞”,选了媒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
 
这简直太好运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谁也不知道50年后天下会被统一于一张互联网。
 
天呐噜,就这样跳进了风暴中心……简直“天选之子”。
 

当时代进入“万物皆媒”的互联状态,“新闻”与“传播”的内涵都被无限丰富与扩充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新闻的流通不再是限于媒体与受众的两级沟通。而传播的特征都发生了变化,算法与社交机器人的出现使“人机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范式。媒介转型与社会形态的变革,导致本学科无法再支撑对如此庞杂繁复的社会现象的解释,新传学科不得不不断地冲破专业壁垒,实现跨学科交融,从其他学科那里及时补充必要的营养。
 
于是,看上去传播学总是在追着前沿跑,每个人都很亢奋,因为当下最新、最热的社会议题——上到人工智能,下到县级融媒体,动辄就与自己有关。倘若“家底”不够,就去找别人借——找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科学借。只要够努力,一般借借也不难,东西也大概做得出来。就学科本身而言,全国每年都在新增硕士点,会议、课题层出不穷,十字路口熙熙攘攘,举国形势一片大好。
 
所以,如果你本科学的恰好是“别的专业”,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英语……那你刚好能够带着家底来到这个领域发挥跨学科优势——硕士读新闻传播,还是可行的。来试试穿上红舞鞋、每天奔跑在时代前沿的感觉吧!
 
(如果你本科已经无法回头地学了新闻传播,那你就更要考研以摆脱自己不幸的身世,你懂的。)
 

反正研究生扩招是好消息


不管清华是出于什么思路取消了新传本科,反正研究生扩招对我们来说都是好消息。
 
我们很多人选本科专业的时候,因为年纪小、阅历有限,很容易选错,那么在研究生阶段,你拥有一次自我矫正的机会。
 
作为全国TOP2的清华,把宝都押到了研究生教育上,那么或许这个方向真的未来可期。
 
在官方文件出台之前,研究生扩招的具体倾向和比例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推测,清华新传的研究生扩招名额会侧重这三类人才:




  • 一是校内保研和校外保研

  • 二是具有一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专业硕士

  • 三是能够从事数据新闻研究的跨专业人才(清华大学新传学院和南加州大学有一个数据新闻硕士的联合培养项目





最后,想告诉你一件改变了作者认知的故事。
 
在2019年年底开始的这一场大疫期间,举国面临危机,流言四起、假消息满天飞,从国内到国外,各种力量的信息操纵手段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高明,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世界或许还真的需要一帮“专门搞传播”的人,以自己的自明、自觉去突围,去兼听,带着尽可能多的人冲出重围,不受困于狭窄封闭的信息网络。比如人大的“RUC新闻坊”和南大的“NJU核真录”的同学们,在疫情期间连续发布了多篇精彩的分析报道,就令一向喜欢专业自黑的作者无言了——无言且骄傲。
 
有良知与自觉,专业什么的实在不能构成绊脚石。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别管什么闲言碎语,汲取力量生长就是。信者恒信、强者恒强。
 
如果你心里也有一个梦想,那么可以趁时间还来得及,要早早开始准备了。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编辑 | 不圆
责编 | 鲸鲸
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1.  清华大学报考分析 | 新传考研报考分析12
2.  在清华园学新闻传播是种怎样的感受?
3.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未播先红,喜提热搜的姐姐们有什么魔力?
4.   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彭兰老师有答案!
5.   根据最新权威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价值…它变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逻辑实战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