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去这些城市发展,你的硕士博士就白读了”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就像木柴和火堆的关系。没有添薪,无法久燃,大火越旺,耗材越多。”
城市之间,既合作,又竞争。
每次一谈到“研究生毕业去哪个地区发展最好?”,群聊就「热闹」起来,异论相争,非此即彼。
“我跟你说,你读完博士一定要去xx地区发展才有平台给你发挥,否则你这书就等于白读……”
2023年5月10日,任泽平团队与智联招聘的课题组专家,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一文,根据2017~2021年以来全国各城市人才净流入的趋势,统计了“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名单。
以下数据可以给高学历人才一些参考:当我们选择高校时,同时选择了高校所在的城市。
图源:泽平宏观《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
2023年5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也发文称,“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长沙。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城市人才持续集聚,共有7座上榜……”
对此,不少网友给出了自己对部分城市未来发展的看法——
【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
@几****愁:之前看过《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将近一半的硕士博士都会选择北京发展,去广东和上海的只有30%不到。我想北大高材生的选择还是可以参考的。
图源: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坠***沦:北方就一个北京值得去了。
@爱***计:虽然比人才流入前十名只有一个北京,但是北京的资源本来就是京津冀地区的,而且天津河北去北京也不远,我很多硕士同学都是北京工作,回天津生活……
@将***来:青岛13名、济南15名、天津23名、沈阳38名、大连39名、烟台40名、石家庄51名,这几个重要城市都在前一百榜单,北方怎么不行了?全国几个北上广深?全国又有几个硕博能够全款买北上广深的房子?
【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
@宛**卿:别的不知道,但未来肯定是长三角的,江苏上海可太有钱了,魔都和苏大强辐射面广,长三角多点开花。
图源:泽平宏观《中国城市群发展潜力排名》
@戈***O:长三角的高校太多了,南京前十,武汉前十,你看这俩城市的高校数量光是吸收本省的人才就不少人了……未来是人才的,长三角的人才永远不断。
【珠三角经济圈的城市】
@我***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城市群,这三个经济圈里只有珠三角是一个广东省在群策群力,环渤海和长三角的省份太多,行政壁垒大,城市之间产业同质化严重还有恶性竞争,我们这里珠三角都是过去式说法了,反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图源:城市进化论《三大城市群内部合作意愿:长三角最不“热情”?》
硕博人才如何选择高校与城市?
硕博人才如何选择高校与城市?
我国的经济圈还有很多划分,用不同的标准和维度去比较城市,结果会些许不同。
但是想去高校发展的人才,可能因此陷入一个误区:经济强的地区高校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吗?
每个地区的土壤,滋养的校园环境是不一样的。
经济好的城市财政,能够支撑那些好政策好福利的实施,除了地方人才引进的待遇还不错以外,学校的科研预算也会比较多,造就平台视野的宽阔。
人才云集,资源丰富,这的确是优点没错,同时与之带来的,还有人才的相对价值降低。
“原本你在西部的高校里算是比较稀罕的博士,学校愿意用编制和高薪砸你来;但是同样的条件,你去东部地区找讲师工作,某所公办本科只给你月薪6000,还要你完成一大堆考核任务,还无法保证一定录用你,实在想进他们学校,可能行政岗机会更大。”
很多硕博人才的共识:去东部的城市发展,风景更好。
很多大学老师的共识:东部的城市风景再好,也不是给我看的。
一位从东部沿海跳槽去西部高校的“青椒”朋友,曾如此调侃——
“东部高校教学十年,归来仍是讲师;西部高校教职门槛,至今还有硕士。”
很多高学历人才不乐意去三四线的城市发展,觉得发展天花板低,今天不去一线闯一闯,年纪大了就再也闯不动了。但笔者也有博士朋友宁愿放弃某省会已经拿到的211高校,也要回到家乡,建设和爱护城市。这样的城市魅力,未必不是一种人才吸引。
打个比方,此前因“不差秤”和“山东高校生回淄烧烤”爆火的三线城市淄博,有人整理了这所城市人文环境和人才引进政策发现:它虽然是一个三线城市,但人才引进的待遇其实不输一些一二线城市。
图源:网络
或许,人才吸引力榜单说明了该城市对大部分人才的虹吸能力,但它并非适用每个人,你在一个城市生活得舒不舒服,不如扩大选择范围,实地待一段时间才会知道。
有的时候,“我”就算不去人才吸引力强的城市,也不能说明“我”就不属于人才了,人的价值就像钥匙,对应的锁孔和我形状匹配,新世界的大门才可以打开。不然钥匙过多的毛刺和锁孔表面的崎岖,旋转不了人生的按钮,也不过是达不到结果的空使劲罢了。
那么,作为高学历人才的你,最想去哪个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定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