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心血管科、脑病科

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22-08-30




01

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心血管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首都核心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临床药理基地,聚医、教、研、防于一体,拥有国内外知名中西医心血管专家和一流的人才梯队及先进的仪器设备。

科室以中医“气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胸痹、心衰病、眩晕等取得满意疗效,并形成专科特色。开展冠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等先进诊疗项目,东方医院心内科是全国首批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之一,是北京市首家通过卫健委介入治疗技术准入资格的中医心血管内科,同时是卫健委具备介入治疗技术帮扶资格的科室之一。

依托心血管内科-导管室-急诊-院前急救构建的心脏重症抢救系统,常年保持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形成住院患者接诊-诊断-治疗-出院-随访的临床诊疗路径,每年挽救数百例急危重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特色及优势



东方医院心血管科由廖家桢、郭维琴两位名老专家开创,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学术传承梯队。廖家桢教授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率先开展心气虚研究,倡导益气活血,享誉海内外;郭维琴教授为全国名中医,秉承著名中医学家郭士魁教授开创的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发展了中医心血管病的防治思想;学术带头人林谦教授继承了廖家桢教授学术思想,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科室负责人吴旸教授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马德瓒教授和胡大一教授,在心脏介入治疗和急危重、疑难患者抢救和治疗方面具有高超造诣;中年骨干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工作、研修经历,具备深厚的中医基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科室坚持以中医“气血理论”为指导的学术思想,发展、完善了气血理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指导作用,并溯本清源,整理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同时运用中医理论解决现代先进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不断拓展中医的治疗范围,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收治患者数逐年递增,外省市、国外患者慕名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科室收治的重点病种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和心律失常。以中医“气血理论”为理论指导,以现代医学先进微创介入技术为支撑,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通过中医核心理论与现代医学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治疗疑难重大疾病,取得“小(创伤小)、快(恢复快)、验(疗效优)、廉(节省费用)”的临床效果。学科特色鲜明,专科优势明显,发展目标明确。

心血管科以“气血理论”为指导,强调气对血的推动作用,中医居全国龙头地位,开展国内先进的诊疗项目,将气血理论与现代冠脉、电生理等微创介入技术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优势特色病种。科室始终把科室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建设中医系统心血管科龙头单位”为理念,坚持中医领先、西医跟上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中医治疗领域。

点击下方文字进行跳转

心血管内科科室、医生介绍


02

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医特色

东方医院心血管科坚持以中医“气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微创介入技术,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血管疾病。根据科室中医老专家多年经验,主要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四大类疾病制定院内制剂、协定处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获得广大患者普遍好评;另外,我科挖掘古代中医理论,发展现代中医护理,实施了中药、针灸、拔罐、舌操、耳针、穴位贴敷、药枕、药膳、中药足浴等中医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在临床和研究方面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开展紧密合作。

(一)益气凉血生肌法改善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



廖家桢教授率先将中医气血理论引入到冠心病的治疗,强调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因虚致瘀,在治疗中重用补气药物。在此基础上,廖家桢教授应用中医创伤修复理论干预冠脉介入后远期预后,林谦教授、吴旸教授带领的团队应用益气凉血生肌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开展了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获多项国家级奖励及发明专利。

(二)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廖家桢教授、郭维琴教授等提出慢性心衰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水停,治以益气活血利水,并重用益气药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林谦教授带领心内科团队以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益气活血利水方可提高射血分数,提高生活质量。围绕益气活血利水法开展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获多项奖励及发明专利。

(三)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



林谦教授在原有气血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痰热扰心是快速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房颤)频繁发作及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核心病机,并据此拟“益气复脉方”,以益气活血,清热化痰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益气复脉方能够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改善患者症状,并可减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益气复脉方开展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心血管内科中西医能力

心内科学术带头人林谦教授继承了廖家桢教授学术思想,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居全国领先地位;科室负责人吴旸教授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马德瓒教授和胡大一教授,在心脏介入治疗和急危重、疑难患者抢救和治疗方面具有高超造诣。科室拥有国内外知名中西医心血管专家,以及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其中高级职称1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名。中年骨干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内外工作、研修经历,具备深厚的中医基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东方医院心内科是全国首批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之一,是北京市首家通过卫健委介入治疗技术准入资格的中医心血管内科,同时是卫健委具备介入治疗技术帮扶资格的科室之一。心内科常规开展冠脉介入检查及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等先进诊疗项目。科室拥有大型数字减影机、血管内超声机、电生理多导仪、CARTO-3三维标测系统、超声心动机、多功能重症监护仪、心肺功能机、平板运动试验仪、肢体动脉检查机、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生化检测仪、血栓弹力图检测仪、无创及有创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临时起搏器等治疗及抢救设备。常规进行心血管有创、无创系列检查与治疗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测(IVUS)、冠状动脉旋磨术、PTCA+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逆向成形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置入术、永久/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超声、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可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及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弥漫钙化病变、CTO等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术,室上速、室早、室速、房扑、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窦停、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重度心衰等疾病的起搏器植入术等。心内科建立了心脏急重症抢救系统,常年保持急性心梗24小时“绿色通道”,是北京市中医系统乃至全市真正的24×7的绿色通道之一,每年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胸痹心痛-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状体征群:①胸部胸骨体中上段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可波及心前区,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②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③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④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我科运用中医气血理论在胸痹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急性发作期:约有90%患者首选舌下含服中药速效制剂,约80-90%患者症状能快速缓解或减轻。缓解期:应用中药制剂、中成药、汤药等中医中药的治疗,疗效及优势:①减轻或缓解症状明显; ②减少胸痛症状发作频率;③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④症状改善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对于胸痹心痛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治疗术可迅速缓解症状,降低死亡风险;但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及症状不缓解的情况。我们传承名老中医廖家桢教授经验,将凉血生肌法思路引入到治疗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于术后当天即予口服中药汤剂凉血生肌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对于因为经济或个人体质如过敏等原因,不愿或无法行冠脉支架治疗的患者,以气血理论为指导,采用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重用补气药,加用活血通络的虫类药物,达到缓解胸痹心痛重症患者症状的目的。此外,我科还根据中医经典开发出适合外用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药物导入等特色治疗方法。

眩晕-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2.9亿,其中高血压高达2.7亿,高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同时,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而控制率仅为13.8%,这说明有2.34亿高血压患者还没有吃对药!《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指出: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充分评估危险因素及心、脑、肾、动脉等靶器官损害的情况,同时启动生活方式的改善,并监测血压,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及何种药物治疗方案。

我科秉承名老中医专家治疗眩晕的经验,认为临床高血压患者共同病机为阴虚肝旺,瘀血阻络,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形成了我科的协定处方降压通脉方、补肾降压方,对于眩晕轻症者,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降压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一定的心、脑、肾靶器官保护作用。对于眩晕重症者,在西药降压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可以增强降压效果、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们发现补肾降压方在治疗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早期肾脏损害、颈动脉内膜厚度等靶器官损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在高血压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早期——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方面,开展的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明中医药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具有优势。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针对高血压不同的症状采用中药汤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药枕、足浴等中医治疗效果良好。

心衰病-慢性心衰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心衰重症患者因为胃肠道瘀血,消化系统症状多,不欲饮食,腹胀,长期服药依从性差,生活质量低下,再住院率、死亡率高。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具有特色和优势。首都国医名师廖家桢、郭维琴教授认为心衰的基本为气虚血瘀水停,以益气活血利水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在临床应用中,重用补气药物党参、黄芪等,林谦教授主持的“慢性心衰社区普适中医诊治方案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证明通过益气活血利水的方法在临床心衰患者的治疗和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创制出适合评价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效果的“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生存质量量表”,临床操作可行,实用性强, 能够更好的体现中医治疗优势,更准确的评价中医治疗疗效,并在全国17家三级甲等医院中推广应用。我科制定了一套详细心衰病的诊治规范,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心衰病患者接受长期中医中药的规范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及优势:①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量;改善饮食、睡眠等问题;改善精神情志问题。②长期服用,中药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耐受性好。

对于心衰病患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配合非药物疗法,运动康复治疗,对住院及门诊患者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讲座,宣传主流中医养生知识。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药枕、足浴、舌操等中医特色疗法,可以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悸-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的异常。心脏在正常情况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窦房结以一定的频率发出冲动,且以一定的传导速度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心肌传导纤维到达心室肌。这个过程中的任何异常都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种类很多,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亦可无症状而仅有心电图等检查的异常。部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亦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容易导致猝死者,应积极救治;对于某些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等可以治愈。心内科常规开展各类心律失常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通过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心内科可进行常规起搏器及ICD、CRT、CRT-D等复杂起搏器手术;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我科在国内中医医院中率先组建高端电生理室,对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治疗经验丰富,成功率高。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致心律失常副作用,甚至导致总死亡率升高,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面临两难境地;而中医药治疗改善症状明显,且副作用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林谦教授带领团队在临床中发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医证候多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合并,痰热证候,即表现为心悸心烦、口干口苦、怕热喜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等,由此提出气虚血瘀、痰热扰心可能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治疗宜益气活血、清心化痰,拟定了我院的协定处方“益气复脉方”,用于治疗室性或房性早搏、阵发房颤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获得北京市科委“十病十药”资助,研发医院制剂“参连复脉颗粒”,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耳穴压豆、药枕等中医治疗对心悸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03

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中西医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首都核心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临床药理基地。

心内科学术带头人林谦教授继承了廖家桢教授学术思想,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均居全国领先地位;科室负责人吴旸教授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马德瓒教授和胡大一教授,在心脏介入治疗和急危重、疑难患者抢救和治疗方面具有高超造诣。科室拥有国内外知名中西医心血管专家,以及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骨干。

东方医院心内科是全国首批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之一,是北京市唯一通过卫健委介入治疗技术准入资格的中医心血管内科,同时是卫健委具备介入治疗技术帮扶资格的科室之一。心内科常规开展冠脉介入检查及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等先进诊疗项目。科室拥有大型数字减影机、血管内超声机、电生理多导仪、CARTO-3三维标测系统、超声心动机、多功能重症监护仪、心肺功能机、平板运动试验仪、肢体动脉检查机、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生化检测仪、血栓弹力图检测仪、无创及有创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临时起搏器等治疗及抢救设备。常规进行心血管有创、无创系列检查与治疗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测(IVUS)、冠状动脉旋磨术、PTCA+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逆向成形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置入术、永久/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超声、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可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及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弥漫钙化病变、CTO等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术,室上速、室早、室速、房扑、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窦停、病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重度心衰等疾病的起搏器植入术等。心内科建立了心脏急重症抢救系统,常年保持急性心梗24小时“绿色通道”,是北京市中医系统乃至全市真正的24×7的绿色通道之一,每年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上肢桡动脉或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或上肢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IVUS等技术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的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判断斑块结构、组成等,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白金标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通过手腕上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闭塞的目的。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和药物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1%)。过去的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现代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支架术的长期疗效,普通病变再狭窄率约3%-5%,复杂病变约10%,即刻效果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媲美,远期效果甚至优于搭桥。对于支架内再狭窄、微小血管病变和分叉病变,可采用药物球囊扩张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IVUS)是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由于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血管腔内探测,因此,血管内超声不仅可准确测量管腔及粥样斑块或纤维斑块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粥样斑块的大体组织信息,在显示因介入治疗所致的复杂的病变形态时明显优于冠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治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指导确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根据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回声强度的不同,可将粥样斑块分为富含脂质的低回声斑块即软斑块和富含纤维成分的高回声斑块即硬斑块两种。对于钙化斑块,应选择旋磨术;对于软斑块,则可选择直接支架置入术。

2.正确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大小的选择是以冠脉造影上的正常节段为参考的。由于冠脉重塑等原因,根据冠脉造影选择的支架型号偏小。根据血管内超声选择合适的器具进行治疗,可在不增加合并症的前提下提高最小管腔直径,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

3.确定介入性治疗的终点。对于正常的冠脉,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所测管腔的径线基本一致,但在存在粥样硬化尤其是在介入性治疗所致斑块破溃或夹层形成等情况下,血管内超声可显示有较多的斑块残存,需进一步扩张或安装支架。

4.确定支架的位置及扩张效果。支架虽然减少了介入性治疗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仍较高,可能与支架置入时扩张不充分、支架的型号偏小、支架从病变部位滑脱、支架的变形等有关。因此,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病例,应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以确定其狭窄的具体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5.预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根据血管内超声提供的病变性质可预测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再狭窄率。

介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①病人要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传染病指标的化验;②皮肤准备:将双侧前臂及腹股沟区包括会阴的毛发剃除;③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排便困难;④手术当日应进半流质饮食(面条、稀饭)不宜食牛奶、甜食,避免胃肠胀气;⑤避免精神紧张,保证良好的睡眠。

术后:①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饮食不需要特别注意。术后可以下床活动。若穿刺处没有出血,加压器或绷带术后6个小时后松开,手术次日给予穿刺处换药。②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需平卧24小时。术后避免吃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甜食等。术后24小时,给予穿刺处换药。③心电监护,出现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随时通知医生护士。④酌情适当多饮水,减少造影剂对您肾功能的影响。

出院后注意事项:①根据医嘱严格规律坚持服药,预防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戒烟控酒;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食物;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有规律的坚持轻松和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保持精神愉快,改变急躁易怒的性格;保证足够的睡眠;减少精神刺激和紧张;保持大便通畅。③保持血压、血糖和血脂正常,定期复查。④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不适,及时到医院检查。⑤即使无不适症状,需每1-3个月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1年-1年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术后工作与活动量:①冠心病病人介入支架治疗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冠状动脉狭窄问题,因此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般病人术后7天即可上班工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3-8周后可上班工作。②术后活动应循序渐进,从轻工作逐渐过渡到较重工作;活动内容可坚持游泳,步行,慢跑,慢速跳舞,骑车,打太极拳等。一般患者可胜任出差,出国等工作。

冠心病与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冠心病症状包括:①胸部胸骨体中上段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可波及心前区,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②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③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④疼痛发作时,可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心内科综合运用微创介入与中医气血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疗效及优势:①减轻或缓解症状明显;②减少胸痛症状发作频率;③毒副作用小;④症状改善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激动传导等的异常。心律失常种类很多,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患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亦可无症状而仅有心电图等检查的异常。部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房性、室性心律失常亦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积极救治;对于部分房颤,射频消融术可以治愈。

心内科常规开展各类心律失常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通过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心内科可进行常规起搏器及ICD、CRT、CRT-D等复杂起搏器手术;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我科在国内中医医院中率先组建高端电生理室,对房颤等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治疗经验丰富,成功率高。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在改善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发作、预防术后复发等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起搏器与射频消融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起搏器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目前心内科可进行常规起搏器及ICD、CRT、CRT-D等复杂起搏器手术;每年为数百例各类型心律失常患者解除病痛,并且建立了长期随访机制,由专人进行起搏器术后随访、程控工作,档案系统全面。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经导管向心腔内导入的射频电流损伤范围在1-3mm,不会造成机体危害。射频消融术目前是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射频消融主要适应症包括:①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②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③心房扑动(房扑)、④房性心动过速(房速)、⑤室性期前收缩(早搏)、⑥室性心动过速(室速)、⑦心房颤动(房颤)。

2012年,东方医院心血管科在率先引进具有先进的射频消融治疗利器——强生CARTO3系统,具有定位准确、导管可视、建模快速、流程高效以及平台兼容等特点,借助CARTO3进行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微小、副作用小、并发症率低,操作安全,成功率高。东方医院心血管科在国内中医医院中率先组建高端电生理室,并形成国内中医系统心脏电生理平台,拓展了中医的治疗领域,大大提高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诊治水平,几年来为数百例患者根治了房颤。


脑病一科(神经内科)


东方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成立于1999年,科室继承王永炎院士、孙塑伦教授等学术思想,在陈志刚教授、刘金民教授、王玉来教授及其团队努力下,经过二十年的建设,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和博士硕士青年医师团队,形成了人才梯队较合理、设备先进、医疗技术全面、学术水平领先、具有较鲜明特色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我科室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脑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脑病重点学科骨干科室,北京市中医脑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脑病研究室骨干科室。国家中医脑病区域诊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成员科室。教育部中医内科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科室。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临床试验机构神经科认证试验基地。北京市丰台区中医示范科室,护理团队系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全国老年神经疾病照护联盟成员单位,丰台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点击下方文字进行跳转

脑病一科科室、医生介绍

科室秉承中医为主体、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继承和发扬并举,临床能力突出的建设和发展主旨,创新脑病髓、神、气、络理论,注重整体治疗、辨证论治,逐步形成和完善脑病治疗原则和特色:髓神兼顾、络髓同治;气血同调、痰瘀并治;升清降浊,平衡阴阳。对于中医脑病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癫痫等脑发作性疾病、眩晕、睡眠障碍、脊髓及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如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失智症等病种的诊治具有鲜明的特色。

急慢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我科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治疗特色,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方面,我科继承王永炎院士在中风病通腑化痰、毒损脑络理论的学术思想,同时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中西医专业领域的先进诊疗方法,较早建设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运用现代化血管超声技术、TCD血流与栓子检测、多模式CT、多模式MR、DSA等先进影像技术进行脑血管病诊断与评估,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溶栓治疗、介入治疗、脑出血微创治疗,脑出血早期化瘀醒神治疗、中医特色扶正护脑脑保护治疗、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等特色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等组织化医疗管理,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残障率显著下降;同时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治疗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重视中风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治疗前移,注重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中医干预,慢性脑缺血的活络护髓(脑)法治疗、脑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持续干预治疗。实现脑血管病全程全面管理,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注重疗效、彰显特色。

脑发作性疾病癫痫的诊治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癫痫风、痰、气、郁的病机关键,进行系统干预,结合必要的现代医学手段,明显提高了癫痫的控制率、好转率,减少了癫痫耐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变性病是我科极具特色的研究和治疗方向。中药汤剂、膏方相结合的内治法,与中药泡洗、中药膏摩、艾灸等外治法相结合,中西医结合、中药为主,综合调理、整体治疗,创新性温阳补肾,健脑护髓法方治疗运动与棘手的非运动症状效果显著,改善症状、延缓进展、减少西药用量、减少并发症,现代机制研究中药干预可保护神经元减少细胞凋亡等。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肌病、脊髓和周围神经病等独具中医特色和较好临床疗效。另外,对于眩晕、难治性头痛、痴呆、失眠、慢性脑供血不足等神经科常见病,我们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医疗团队。

我科已开设有脑血管病防治、重症肌无力、癫痫、眩晕、头痛、多发性硬化及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等专病门诊,有TCD脑血流和栓子检测、脑血管超声、视频脑电监测、多导睡眠检测、多参数监护系统、PB840呼吸机、舌脉象仪等先进诊断和治疗系统,提高了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眩晕中心------针对眩晕发病普遍,病因复杂,诊断难、误诊率高,病人常辗转神经科、耳鼻喉科、骨科、心理科等现状,与耳鼻喉科、骨科、影像科多学科合作特色眩晕中心建设,使眩晕诊断率大幅提高,应用病证结合的经验与特色治疗方法,给广大眩晕患者带来帮助。

本科室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部局级课题,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作为CFDA神经科试验基地,完成和承担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及上市后再评价10余项;现有眩晕中药发明专利、院内制剂研发一项,科室帕金宁膏方、滋肾宁神健脑膏等协定处方20余项;承担博士、硕士、本科、进修生、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班等各级学生教学和培养工作,有良好的临床教学队伍和教学素养。


科室之宗旨:专业、奉献、求实、创新。


科室特色及优势:

科室秉承中医为主体、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继承和发扬并举,临床能力突出的建设和发展主旨,坚持发展、创新具有本科室特色的诊疗方法,对于中医脑病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免疫介导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癫痫等脑发作性疾病、眩晕、睡眠障碍、脊髓及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病如痴呆、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病种的诊治具有鲜明的特色。

脑病一科专家门诊时间


脑病一科专病门诊时间

脑病二科




东方医院脑病二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痴呆、焦虑症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王永炎名医传承工作站依托单位,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连续承担着国家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行业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获教育部、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各级成果奖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数百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进修生、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班等各级学生教学和培养工作,有良好的临床教学队伍和教学素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术传承

科室继承王永炎院士、孙塑伦教授学术思想,后续王玉来教授、张允岭教授、刘金民教授、郭蓉娟教授、陈志刚教授、韩振蕴教授、刘文娜教授、金香兰主任医师等专家们发扬,逐渐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脑病的特色科室。目前科室共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人员梯队充实合理。

科室设置

科室开放床位31张,建设有中风单元(重症监护室)、配套脑功能测评室、神经电生理室(脑电图、肌电图室)等齐全的设施和先进的设备。2017年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积极参与卫健委脑防办组织的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建设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与天坛医院技术合作,开展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支架等多项技术,积极开展脑梗死的早期康复训练及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显著降低了卒中的病死率、病残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科室主要业务范围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急危重症、各种痴呆及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癫痫、焦虑抑郁、脑炎及脑膜炎、睡眠障碍、眩晕、头痛、小脑共济失调、脱髓鞘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科室特色及优势


急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综合救治

科室与急诊科、120救护、999救护协同合作,在医院绿色通道基础上,积极开展急性脑血管病的静脉溶栓治疗,与天坛医院技术合作,开展急诊动脉溶栓、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椎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取栓术等诊疗技术。科室中风单元充分发挥对急性脑血管病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综合救治作用,积极探索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方案,并注意个体化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急性脑梗死存在风、火、痰、瘀、虚的传统致病因素及证候特征,现代临床实践证明,脑梗死急性期也存在火毒致病,内生诸邪、蕴化而来的“火毒”是发病和进展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清热解毒通络法临床有效,为此王永炎院士率先提出脑梗死“毒损脑络”的理论假说,结合传统中医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的原则,提出解毒通络与活血化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论,提高了脑梗死急症、重症的临床救治能力。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筛查防治

基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防止卒中发病及复发。脑病二科积极参与卫健委脑防办组织的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多次参与大型会诊义诊活动,做好脑卒中的宣传教育,专设脑卒中筛查防治门诊,并积极进行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方案的研究,形成了从未病先防、已病防治、既病防变的综合诊疗方案。

痴呆及轻度认知障碍

 脑病二科长期从事卒中后痴呆的研究,配套神经心理测评室,能快速识别,针对卒中后痴呆,有系列膏方,配合中药、针灸、认知康复等综合治疗。“痰势最盛,呆气最深”,痴呆是本虚标实的疾病,正气亏虚,痰浊之邪贯穿始终是病情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治疗以健脾益肾化浊法为主,并配合针灸、认知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是科室特色之一。以王永炎院士为首的脑病团队通过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痴呆的研究”,经过十年的探索,成功研制的新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已经上市。由于大多数痴呆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只要早期发现、早期综合干预,一定程度上就能得到有效预防。

精神心理疾病

秉着中医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整体化疾病观念和理念,中医药、针灸、按摩、足浴、穴位贴敷、言语疏导法、情志相胜法等综合疗法治疗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丰富了中医药治疗神经心理疾病的方法。在情志病治疗方面,提出“虚气留滞”理论,提倡心身并调,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进行语言疏导和认知重构,临证用药不拘泥于单一脏腑,将调畅全身气机贯穿治疗始终,并身体力行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睡眠障碍

脑病二科拥有多导睡眠监测、脑高级功能评测等先进的睡眠质量评价技术,可采用宁心安神系列方药的汤剂、膏剂或配方颗粒为主,配合针灸、穴位贴敷、健康教育等综合地个体化地治疗失眠、发作性睡病、不安腿综合征等多种睡眠障碍。“不寐之治,五脏调变,重在心肝”的理论指导下,科室主要以养血柔肝、清心安神法治疗失眠,解决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问题。。

卒中后抑郁防治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在发病后3~6个月为高峰,2年内发生率为 30%~60%卒中后抑郁与焦虑情绪阻碍了患者的有效康复,从而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脑病二科长期从事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现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等多个国家、省部级课题,拥有全国领先的神经心理测评室,能快速识别,针对卒中后抑郁,有系列膏方,如宁心安神膏方、健脾益肾膏方、泻肝安神膏方等,配合中药贴敷、针灸等综合治疗。

头痛门诊

以养血祛风、活血通络的“芎麻头痛方”经验方剂为特色加减,采用中医治疗为主,综合规范足疗程治疗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难治性功能性头痛。

脑病疑难病专台

依托东方医院中西医结合脑病会诊基地,能对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疾病、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格林巴利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雷诺病、末梢神经病变等神经科疑难杂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康复。  “传承与创新”,“救死扶伤”是建科理念,脑病二科必将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点击下方文字进行跳转东方医院脑二科室、医生介绍



脑病三科(外三科



科室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三科(外三科、脑外科、神经外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西医神经外科基础上,与中医脑病诊疗团队相融合,诊疗范围包括:脑血管病(出血性、缺血性)、颅内肿瘤及颅脑损伤的手术、介入与中医药综合治疗。科室承担国家卫计委高级卒中中心二线值班,建立了急性脑卒中(出血性、缺血性)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急危重症。同时承担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病的健康宣教及健康管理工作。科室与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开展颅内肿瘤切除、颈动脉内膜剥脱、动脉瘤夹闭栓塞、血管畸形等手术,同时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诊静脉溶栓,动脉桥接,介入诊疗等技术,可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椎动脉支架植入术、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

诊疗优势:

我科拥有进口ZISS全功能立体手术显微镜,德国蛇牌(Aesculap)显微手术器械,美国史塞克(Stryker)开颅动力系统,西门子DSA仪及导管室,数字视频脑电图,脑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可开展手术包括:1.颅脑肿瘤显微切除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颅内动脉支架、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等神经介入手术;3.脑出血及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脑立体定向手术等神经外科手术。

科室构成:

科主任:王革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生团队9人,护理团队14人,科室开放床位30张。

教学及科研:

脑病三科(外三科、脑外科、神经外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硕士生培养单位,承担5年制、7年制、8年制医学生课堂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部分教学任务。是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培训基地,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任务。承担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教学任务。承担各类科研教学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包括SCI)。获得国家级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业著作3部。



康复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建设于2003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于2016年8月独立成科,现下设康复评定室、运动疗法室、作业疗法室、物理疗法室、语言康复室、认知康复室、心理康复室、中医特色康复室等多个康复单元。特色病种包括: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等导致的各类功能障碍;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常见脑病;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失眠、植物神经紊乱症、心神经官能症、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躯体疼痛等心身疾病;运动损伤、骨关节术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在引进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突出中医针灸、中药内服、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药浴等特色手段,例如运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我们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点击下方文字进行跳转
东方医院康复科科室、医生介绍
出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方庄院区医疗南楼地下一层康复科门诊就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节假日除外)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方庄芳星园一区6号(方庄院区)

联系电话:010-67689769(方庄院区)

1、可通过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众号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微信公众号(选“方庄院区”)预约,选择“康复科”。

2、外地患者需提供来京后已进行14天医学观察的证明;

3、就诊患者请自觉配合分诊筛查工作;

4、做治疗的患者请自备床单。

5、来院前请准备好刷“健康宝”入院。

6、就诊患者和家属需佩戴口罩(请勿戴有呼吸阀的口罩);

7、取号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3:00-16:00。

(东方康复科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阅读文章:

【门诊指南】便民医疗服务再添“新动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上线

【门诊指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预约挂号及微信公众号在线建档功能介绍

【门诊指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患者告知书

【门诊指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最新门诊信息及挂号指南



东方医院微信公众号使用指南:

【重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开通微信挂号缴费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微信服务号挂号缴费常见问题【重磅】问路难?院内导航来帮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