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制内降薪,最先受影响的是哪些人?

勤奋的叶子君 叶子君的小门道 2024-04-11
近来,很多地方的体制内都传出了降薪的消息。

当然,大部分降的是绩效那部分,基本工资暂时还安全。

只不过鉴于很多地方的工资组成部分里,绩效目标奖、平安奖这一类占了很大比例,这么一降,对收入总体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对以下几类人来说,降薪的影响会来得更快,更深远。


01
财政差的偏远地区

越是经济落后、产业不发达的落后地区,欠薪的危机来得越快。

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正因为带编制的人收入来源于财政,财政又没钱发工资,所以无法保证按期发放,只能降绩效或者先欠着。

然而,工作量却不会因为欠薪而变少,相反却在越变越多。

贫困落后地区大多处于基层,人少事多任务重,还要面临多个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工作量愈发繁重。

拿得越少,干得越多。职位越低,工作量越饱和。这就是偏远落后的基层地区的现状。

很多年轻人工作一两年,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捶打得体无完肤。

宁可放弃编制,宁可付出“五年内不得再考公”的代价,也要辞职提桶跑路。

这提醒我们:考前不要盲目乱报考,不要为了上岸而上岸。有一种上岸,比考不上更糟糕。



02
编外人员

在很多单位,劳务派遣和临时工(统称“编外人员”)的工资和社保等,要由用人单位自掏腰包,从行政经费里列支。

如果连行政经费都变得捉襟见肘,第一招必然就是辞退那些不必要的编外人员,达到省钱的目的。

很多干了好些年、自认为这份工作还算稳定的编外人员,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单位,突然说失业就失业,傻了眼。

错过了最佳求职期,人到中年已经不再好找工作,被迫落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而那些有幸保住岗位的编外人员,也好不到哪去。

哪怕他们知道这份工作没有编制不稳定、也许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不敢轻易辞职。



03
靠工资苟活的刚起步的年轻人

这类年轻人,通常没什么家底,既要自己租房,还得攒首付、准备结婚,一穷二白全靠自己。

本来就全指望这点为数不多的工资,再来个降薪的消息,不亚于屋漏偏逢连夜雨,日子更难过了。

并且,编外人员减少后,很大一部分工作量除了转嫁到剩下的编外人员身上,就是来到了新来的年轻人身上。

没办法,谁让他们处在单位的生存鄙视链倒数第二层呢!论资历他们最浅,论年纪他们最年轻。

打个比方,办事窗口的现状。很多单位都是编外人员+正式工混着用。

如果原来是 3+2,三个编外人员在窗口接件,两个正式工在后台审核,现在三个编外走了俩,只剩下一个人接件,窗口就忙不过来了,队伍肯定排得老长。

领导肯定不想被群众投诉,就要安排另外两个正式工到窗口轮值。

那么,原先后台审核的工作做不完怎么办?

领导会说,加班做呀!加班审核材料,加班给人办证。必须不能影响工作!

至于会不会影响你个人生活质量,对不起,那从来都不是单位和领导会考虑的事。



04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狗

人到中年,无奈更多。并且很多选择既成事实,降薪对他们来说,有可能打击更大。

比方说生了二胎,家里房子小了。

两口子算好工资和预期收入,咬咬牙置换了个大点的房子。

本来嘛,房贷虽然比原先多了,但日子还能凑合过。

但第二年,冷不丁来了一只名为“降薪”的黑天鹅,两口子都被降薪,家庭收入锐减,房贷突然就成为沉重的负担。

这时候再来后悔置换房子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想办法开源和节约,解决经济危机。

同理,刚换了个好车,劈头盖脸被降薪的体制内人,我周围也有不少。

有些甚至偷偷下班时间跑滴滴,能赚一点是一点。

这些事例提醒我们,就算手捧着传说中的“铁饭碗”,现如今也千万别飘,更别大着胆子预支未来的钱。

安全第一,面子第二;稳妥第一,享受第二。

苟活着,比啥都重要。

(叶子君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END—
叶子君微信
进读者交流群,发发牢骚充充电
(原有微信号还在,不必重复添加)

往期精彩文章

天坑专业被社会毒打后,上岸乡镇公务员感觉特幸福

说说这位混得最差的公务员:是什么让他把一手好牌打烂?

体制内年轻人,为什么懒得花心思讨好领导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