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新的一年
(1996年)
文:王小波
我们读书、写作,然后一九九五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样提到过去的一年,带点感慨的语调,感叹生活的平淡。过去我们的生活可不是这样平淡。在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现在就是这样一句话:读书、写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动荡的年代,另一方面,我们也喜欢平淡的生活。对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够了。九十年代之初,我们的老师—一位历史学家—这样展望二十一世纪:理想主义的光辉已经暗淡,人类不再抱着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现实问题上去,当一切都趋于平淡,人类进入了哀乐中年。我们都不是历史学家,不会用这样宏观的态度来描述世界,但这些话也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过去,我们也想到过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现在我们的生活也趋于平淡。这是不是说,我们也进入了哀乐中年?假设如此,倒是件值得伤心的事。一位法国政治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如果不是激进派,那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假如他到了三十岁还是个激进派,那他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我们这样理解他的话:一味的勇猛精进,不见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静思索,倒更能解决问题。对此,我们倒有不同的意见。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建设性的工作。人能从毁灭里得到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不能和建设带来的快乐相比。只有建设的快乐才能无穷无尽,毁灭则有它的极限。夸大狂和自恋都不能带来幸福,与此相反,它正是不幸的源泉。我们希望能远离偏执,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取幸福。创造性工作的快乐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而我们恰恰有幸得到了可望获得这种快乐的机会—那就是做一个知识分子。转眼之间,我们从国外回来已经快八年了。对于当初回国的决定,我们从没有后悔过。这丝毫不说明我们比别人爱国。生活在国内的人,对祖国的感情反倒不像海外学人表现的那么强烈。假如举行爱国主义征文比赛,国内的人倒不一定能够获奖。人生在世,就如一本打开的书,我们更希望这本书的主题始终如一,不希望它在中途改变题目—到外文化中生活,人生的主题就会改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生活更加真切,哪怕是变得平淡也罢,这就是我们回国的原因。这是我们的选择,不见得对别人也适用。假如别人来写这篇文章,可能是从当前的大好形势谈起,我们却在谈内心的感受。你若以为这种谈法层次很低,那也不见得。假如现在形势不大好,我们也不会改变对这个国家的感情。既然如此,就不急着提起。顺便说说,现在国家的形势当然是好的。但从我们的角度看来,假如在社会生活里再多一些理性的态度,再多一些公正和宽容,那就更好了。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我们都又长了一岁。这正是回顾和总结的时机。对于过去的一年,还有我们在世上生活的这些年,总要有句结束语: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王小波,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的一个作家”,很多人都可能把答案,留给“王小波”三个字。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高晓松把他当成“神一样的存在”,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王小波,影响了“自由一代”。
他的作品,幽默中充满智性。在混沌的年代,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和自由的道路。
可以说,对中国的读书人来说,一套王小波全集是书架必备。然而,此前众多的王小波作品集,或不完整,或编校、排版,印刷质量,多有差强人意。2016年,王小波逝世20周年之际,著名民营出版公司新经典斥巨资,从王小波遗孀李银河手中,独家签下王小波全部作品的版权。自此,王小波作品版权之争尘埃落定。此后2年间,新经典将王小波全部15部作品重新制作,纠正以往版本无数错漏,遂成此王小波作品集最终定本。然而,出版社未将此15部作品集合成套,书友购买多有不便,先知书店特将其一次性完整收集,感兴趣的书友,可一键收藏。可一键收藏,更附有王小波写于五线谱上的手稿。▍延伸阅读:
雷颐:精神年轮
杨奎松:你一国,我一国
林达:离去的是一个时代
雷颐:历史十字路口的“商人与政治”
刘军宁:要“议员” 不要“代表”
金庸:他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
刘瑜:牛校牛在哪
王人博:共和,中国的百年之累
王小波:我看老三届
王小波:有些崇高比堕落还要坏
王小波:人、驴与中国文化
王小波:花剌子模信使
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受
王小波: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
王小波:最大的罪恶是建造关押自己的思想牢笼
宋怡明《被统治的艺术》:讲述老百姓自身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