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夫:隐忍的年代隐忍的爱

点击蓝字关注 吃果读书 2021-12-15


隐忍的年代隐忍的爱

文:野夫

- 1 -


一辆老旧的大巴士从蜿蜒山路缓慢驶来,停靠在我们今生的河岸。这样的穿越,把我们带入了上一个世纪。那时的河水还很清亮,山林也明媚,山光水色都泛着大病初愈后的精神;而人也如此,朴拙单纯,似乎纤尘不染,没有一点尘俗的烟火气。
   
一个男人,在深山古镇的小街上,邂逅了他曾经暗恋的女同学,故事就此开始。这样的异地相逢,近乎俗套,是很多电影的开头。但是,这个山村供销社最初那一刻的平淡对峙,惊惶中的矜持和故作的镇静,却顿时暗示了人世背后的惊心动魄。
   
那是中国的1982年。似乎只有中国人才深知,在中止高考十年之后,第一代毕业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是怎样的珍稀和骄傲。而那个因为家庭背景的政审原因,未能就读大学而成为小卖部营业员的女生,该有怎样的委屈和自卑。
   
那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革的浩劫。久禁复苏的心灵,才初初开始渴望正常的人性。但又像刚松绑的手臂,很难马上就伸展自如。他重新燃起的爱欲,却始终被她巧妙地拒斥着,他无论如何也不敢贸然喷发,内心的岩浆如火煎熬,依旧不敢冒犯心中的女神。
   
事实上,她也早就深爱着他。但她不愿重蹈父母的悲剧——当年,她父亲也是一名来支援山区的大学生,因为爱上她母亲,于是留下来,最终这对夫妻在山里毁掉了一生。她现在在小镇需要照顾被监管的父亲,既不能跟自己的爱人远去,也不愿把自己的所爱留下。于是,无论怎样的深情,她都需要埋葬和拒斥。而这样的绝意抵抗,正是为了真正地成全她心中的男人,同时也是在成全自己最无私的爱。
- 2 -
世界上多数电影都会植入爱情,更有为数巨量的电影,只是为了讲述爱情。爱情片是电影世界的一个重要类型,千万种悲欢离合,无不是在阐释人性中的爱恨情仇。
   
但真正成为经典的爱情片,一定是在看似相同的男欢女爱主题之外,为爱情这个宏大宝库,增添了一种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以及爱情背后的特殊时代和沉重历史。
   
世界上多数人的爱情,都是为了“抓住”。抓住便是抵达,是爱情的喜宴;仿佛完成神赐的宿命,可以收获今生的美丽。而《1980年代的爱情》,则讲了一个不断拒斥的故事,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安排,乃因这样的爱不为抵达,却处处都是为了成全。这样的成全如落红春泥,一枝一叶都是人间的怜悯。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而且几乎是仅存于上个世纪的爱情。在那个恍若隔世的年代,个体的命运还完全无法摆脱国家机器的安排,于是万事只能隐忍,无论爱与恨,都只是严酷岁月中的蓬尘萍根,只能随水消逝。
   
电影中另外两个草根人物——女人的父亲和伙夫老田,他们那一辈人的爱情,也是这样牺牲在时代深处。这两场若隐若现的往事,是这一场爱情的悲剧背景,也是女人坚持自己的悲剧选择的依据。
   
女人放逐了本可属于她的男人,同时也放逐了自己的命运。在分手之后的数年,他们却在故乡小城再次重逢。这时的男人,则是卷入大时代悲剧之后,真正流放归来满身伤痕的倦鸟。女人第一次将自己献祭般地给予了他,只是为了拯救他的颓顿,之后,再一次驱逐他奔向远方。
   
所谓远方,曾是她父亲来的方向,也是她内心一直瞻望的他乡。她一生服从命运,早早就放弃了少年时代的梦想,但是,却将这样的梦,寄托在了她所深爱的那个男人身上。当某一天男人真正实现了他们的理想归来之日,她却过早地凋谢在自己卑微的命途中。
- 3 -
从电影叙事而论,这只是一个男人的私密回忆。但在那些吞吞吐吐欲盖弥彰的背景后,我们逐渐明白这个故事的真正意图,是在追忆那个隐约像不存在的年代。
   
这一辈中国人从那个被淹没的年代穿越而来,即便桂冠戴上头顶,但仍觉荆棘还在足尖。那是中国一个世纪中唯一凸显干净的年代,每一次回望,都有割头折项般的疼痛。当借助一个电影来谈论那一段爱情时,最终发现,都是在薄奠那些无邪无辜无欲无悔的青春。
   
事实上,对中国人而言,每一个年代的爱情,都有各自的历史痕迹。50年代的单纯,60年代的压抑,70年代的扭曲,80年代的觉醒和挣扎……再看看90年代的颓废和新世纪以来的严重物化,大抵可以印证不同年代的世道人心。
   
这样一个充满怀旧风格的影片,仿佛是为了抵抗遗忘。也许因为与当下的不谐,才会如此钟情于只过去了二十几年的风物。我们不得不坐在时光的此岸,再来转顾那些逝去的波涛。
   
一般来说,每个作品都隐含着作者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同情和纪念。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太容易承载太多的人物命运。但这些一闪而过的生命,无一不是源自于那个时代的草野。正是这些普通的悲剧人物,构成了中国的当代史。
   
这一代中国人之所以始终无法超越80年代,也因为那个光辉岁月,给了他们最初的熏陶和打磨。无论编剧或导演,都在试图找寻当年那些残破的人世经验,仿佛仅为提示后生者——我们确实有过那样近乎虚幻的美,哀伤孤绝,但那却是他们曾经的存在。


本文为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编剧手札。这是一段发生在80年代末期的爱情故事。故事主人翁小关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鄂西利川县一个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了自己的中学初恋丽雯,两人再续了一回纠葛虐心的爱恋。最终,以小关回城作结。


时隔多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两人再次邂逅,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之后,两人终于无法抑制深藏在内心多年的暗涌。而小关在最终明白丽雯对自己的深情后,将再也无处安放剩下的余生……

野夫回望自己的前世,将共和国历史上那段清纯时代的爱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娓娓道来,让人经由暗中泪水透视惨痛的历史之时,明了了作家及一代人心中隐秘的骄傲!

作者野夫,本名郑世平,网名土家野夫。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当过警察、囚徒、书商。经典作品有《身边的江湖》、《1980年的爱情》,识别下图二维码,可以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张鸣:阅读是一种信仰
王小波:写给新的一年
鲁迅:旧社会的新年祝福
林达:离去的是一个时代
吴思: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王鼎钧:与生命对话
柴静:野哥带我看江湖
野夫:童年的恐惧与仇恨
徐晓:一个时代的精神肖像
金庸:他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
金雁:大学者秦晖的“刁钻古怪”
钱理群:鲁迅笔下的九类知识分子
雷颐:历史十字路口的“商人与政治”
刘道玉: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比尔·盖茨
刘道玉:巨星早陨落──怀念杨小凯院士
王人博:人其实很矮小,是被书垫高的
熊培云:为什么需要有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