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策纵教授(1916-2007)是我的老师。他博学深思、治学严谨,有着百科全书式的记忆与学问,分析与批评时惊人的机敏睿智,为人又好侠行义,是学者的学者,教授的教授。即使国际学术界不同行的人,对其渊博的学问、横溢的诗才、教学研究的成就,亦无不深感钦佩与敬仰。像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与他从未见过面,也景仰他的学问与旧诗才华。2007年5月7日,周教授安详辞世,享年九十一岁高寿。他的朋友与学生一致感叹,今天从中国大陆到港台,从北美到欧洲,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位像他那样学识渊博,贯通古今中外,多领域治学,跨领域研究,同时又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观点的汉学大师。目前全球的大学教育体系,受理工典范影响的人文教育与学术研究,太注重专一的知识,像这样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恐怕再不会出现了。多年前我重返母校威斯康星大学访问,站在望海楼(Van Hise)上眺望,不禁想起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周策纵教授在1994年退休前,担任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文系与历史系的双料教授,这是少之又少的学术荣誉。其教学与研究范围,广涉历史、政治、文化、艺术、哲学、语言、文字、文学等诸多领域。他以渊博精深的学识,引领中外学子跨越时空,以创新的视野,重新诠释中华学术问题。对我们研究文学的人来说,就觉得其中以文学成就最大,而在文学、文化、语言文字等领域,首屈一指的,要数有关中国的思想、文化、文学的《“五四”运动史》《红楼梦》、古典文学与理论研究及对古文字与经典的考释。几十年来,周教授以各种学术职位,利用各种场合,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积极研究与发扬中国文化。退休前,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开设中国文化史、佛学史、哲学史、“五四”研究、中国书法、《易经》、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资料与方法、“五四”时期的文学等课程,另外他又在历史系研究所开设了中国历史的课程与指导历史硕士/博士论文。周教授一生著述立论谨慎,所出版的著作不算多。由于他学问渊博精深、品德崇高、处事公正、好侠行义,除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还把很多时间用在评审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教授晋升著作审核等方面的学术服务上。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大学的中文系,纷纷争取他担任校外考试委员。所以我说他是“学者的学者,教授的教授”。周教授喜爱阅读,几乎无书不读,无学不问。由于坚持汉学的学术精神与方法,立论谨慎,研究要专、窄、深,往往一篇论文写了几十年,像《中文单字连写区分刍议》,于1941年提出,1954年写于哈佛大学,1968年1月发表在《南洋商报》上,而正式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已是1987年。也正因如此,许多他要写的专著或论文都没有时间写。其中有一本大书是英文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积极进行,由于他决心用他擅长的名物训诂,繁琐的考证,深入古典文献中,以确定许多中国文学观念,可是这样就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将近九十岁时,他已不得不放弃了。
《“五四”运动史》被视为至今诠释“五四”最权威的著作,成为东西方知识界认识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一本入门书,也是今天所谓文化研究的典范,它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和历史提出系统的观察和论断,奠定了作者在欧美中国研究界的大师地位。这本书使用大量原始史料,包括中、日、西方语文的档案数据,这是窄而深的史学专题、思想文化专题的典范著作。《“五四”运动史》中所搜集到的资料,为后来的学者研究现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文学各领域奠定了基础。因此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也将其出版成《“五四”运动研究资料》一书。另外,周教授的研究不涉及道德的判断或感情的偏向,凸显出客观史学(现实主义史学)的特质。周教授在密歇根大学念的硕士与博士都是政治学,因此社会科学(政治、社会、经济学等)建构了他的现实客观的历史观,而且被奉为在中国研究中,跨越知识领域研究、文化研究最早的典范。他的学识渊博精深,研究领域涉及范围极广,一生创作不断,创意无限。在周策纵的研究中,特别强调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他的“曹红学”研究,如代表作《红楼梦案》所展现之多元思考与方法、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比其他红学家具有更强的洞察力与创见性,使他的研究更具首创性。他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电脑来分析小说的词汇出现频率,来鉴定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作者的异同。其次,周教授又采用清代木刻印刷术来考验从文献考据出来的结论的可靠性。根据文献,程伟元从出示书稿到续书印刷出版,只花了十个月左右,根据当时可靠的刻印书作业时间,单单刻印,最快至少要六个月,其实私家印书,字模设备难全,可能更慢。这样高鹗只有四个月,如何续书二十回?《红楼梦》情节复杂,千头万绪,人物就有九百七十五个。如果曹雪芹花了一二十年才写了八十回,高鹗在四个月完成续书二十回,怎么可能?周教授政治学出身,社会科学治学方法与精神主导其资料分析讲究事实证据,始终严格监控着红学界望文生义的、凭臆测、空疏的解读。从周教授已发表的中英文著述参考本文第七节来分析,他的学识渊博精深,研究领域涉及范围极广,包括文学理论、诗词考评、经典新释、曹红学、古今文字学、史学、中西文化、现代化,以及政论、时论等等。除此以外,老师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如书法、绘画、篆刻、对联、集句、回文、新诗及旧体诗词等,都有不凡的作品。周教授的学术研究,如《“五四”运动史》的现代中国研究,使得西方的汉学或中国研究,不再只是传教士或外交官的专利,暴露了他们语言、数据运用、中国知识的限制。更打破中国传统学者与西方汉学家的局限,他能从内而外从外而内去观察思考问题。当他走进红学,又暴露了中国或西方红学家许许多多的弱点,由于学问太过狭窄,他们无法跨越版本考据、纯文学的思考,或社会历史,甚至印刷术、电脑科技,只有周教授能进能出。他采用涵盖面很广的诠释模式,多元的分析方法:“凡古今中外的校勘、训诂、考证之术,近代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之理论、方法、与技术,皆不妨比照实情,斟酌适可而用之。”他的学术研究领域繁多,兴趣也多元,研究不只是因为教书的生涯非做不可的工作,而是他的生命与使命。所以每一项,他都有计划有野心地进行,可惜生命有限,很多精彩的、突破性的项目,还没完美完成,他就走到人生的终点。我相信周教授的学术与创作大系统下的各个领域,日后都会成为学者注意研究的对象。他的复杂性,史无前例。除了上述的学术复杂系统,如研究“五四”运动,衍生出研究“五四”文学、“五四”书法、研究与领导“五四”海外新诗运动,最后自己也成为“五四”新诗的一部发展史。最超越典范的地方,是周教授身兼多栖的学人、作家与艺术家。他是新旧诗词的诗人,一生创作不断,创意无限,努力创造新诗格律,也是新旧诗词研究专家;他研究书法绘画,自己也是卓越的书法与水墨画家;他研究篆刻,也是篆刻家;他研究古文字学,自己也成为古文字书法家;他研究《红楼梦》,自己也是咏红诗词家;他研究西方文学,自己也是翻译家;他重视与肯定海外华文文学,自己也是海外华文作家。周策纵深感中国近几十年来思想紊乱,认为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他“深恶当代史实多在逢迎上意,为党派之争而去歪曲历史”,立下两条原则:一是临文不讳,秉笔直书;二是不求得宠于一时,但求永世之价值。
他的《五四运动史》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罗素夫人亲笔信曾言:当我读你的《五四运动史》时,我就立刻觉得必须写封信,因为我要为这书而感谢你,我必须恭维你在书中所表现的学问和研究。周策纵是具有“五四”特征的渊博学人——知识上具有鲜明的中西两面。他一生著述立论谨慎,出版著作不多,然而出版往往即是经典。袁伟时老师罕见为他荐书,很少荐书的作家阿城,也曾推荐他的书。周策纵是位多领域治学,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观点的汉学大师。周汝昌说:“策纵先生久居美国,为中外咸知的名教授。他是一位综合性学者,因为学兼中西,又通古今。”
《周策纵作品集》是国内首次把这位蜚声海外的汉学大师比较完整的引荐于大陆读者,作品集包括作者生前自传,也包括周策纵在文、史、诗词的独到学养,一代大家的风骨与治学精神跃然纸上。先知书店力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五四运动史》)。延伸阅读:
王小波:我看老三届
高尔泰:漂泊天涯,欲归无计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他“集中西绅士于一身”,已成绝响
陈徒手:讲真话,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白先勇:得到的全是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中国能拿诺奖的作家至少有十个,但阿城只有一个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是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还希望经常能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小星星,同时建议给“吃果读书”添加一个“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