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之州系列之八: 明月清风如有待

湖州学院 湖州学院 2023-03-30





明月清风如有待

 谢诗绮

千年来,中国的词学界涌现过许许多多的大家。他们或是倚靠自己广博的智慧跻身朝堂,在风云的政治中书写自己辉煌的人生;或是光风霁月、洒脱随性,优游于春江月夜间,将世俗的一切置于身后;或只是立足于世的普通人,在情至深处难抑心中所感,挥笔而就。但显然,苏轼不归属他们中的任何一类。他一生陷于政治的纷争中,被算计、被贬谪,可他的词像主人那般,仍保留着最天然的模样,仿佛一块纯透至极的璞玉。他以豪放不羁、生动有力的词作,为湖州词史添补了一道浓彩重墨的风景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是豪放词派的鼻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除此之外,他的散文能比肩欧阳修,与之并称“欧苏”,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学问广博、阅历丰富,又极具乐观豁达的心态。这使得他在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的名号外,又生出美食家、道德家等不同寻常的称谓来。他是熠熠闪耀在词学史上的天才,汪洋恣肆的题词无不将他的真切、笃实,“情自心来,吐之方快”的本性展现地淋漓尽致。他的一生就像山间之清风、壕中之冽水,于己而言风过无痕、不问归处,于后人而言连绵不绝、滋养至今。宋哲宗五年至哲宗四年,苏轼五次游历湖州:道场山、法华寺、飞英塔、白苹洲、何山等地都曾染上过苏学子的气息。苏轼笔下词情逸韵的山水总是令人着迷,而其参加的文人雅集也往往有着非凡的文化意义,为后世所憧憬、神往。

飞英塔是苏轼多次登临的地方


一、别具一格树新篇

提起苏轼,我们就不由得将他与豪放词派联系在一起。何谓豪放词派?从风格上来说,它是与婉约词派相对的,两者代表的分别是沿袭而下的传统词派和横空出世的革新词派。豪放派区分于婉约派的不仅是气势上的宏伟雄壮,也是题材上的突破:传统婉约派往往注重个体,多写男女间的离别感伤之情;而豪放派词人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因此词风也偏刚烈。

许多人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作的开山鼻祖,实则不然。早在唐代,有一隐士携一叶扁舟,渔樵于江渚,临青霭,遇白鹭,观落花,送流水,写下了名垂千古的作品——《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豪放词在唐代溅起的一圈小小涟漪,可惜很快便隐入水面,消失不见了。到了晚唐内忧外患、五代割据的时期,文人雅士之间多被阴郁、沉闷的氛围所牵动,所作之词也多是凄苦、哀婉的。北宋初期,词坛承袭了南唐的词风,绮丽柔糜、多写风花雪月。苏轼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他创作的词体内容详实、情感充沛、风格疏宕豪俊,引领起北宋词坛豪放一派的潮流。

宋朝人说“豪放”,不仅是从他的风格所说,更是从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创作个性所讲。以往的词附庸于音,无法做到自身的独立。苏轼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常规:他主文不主声,更注重词的情感抒发,而不是囿于词律。这样别具一格的开创发生在苏轼身上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他顺乎天性,喜自然表露心之所感;挂念世事,喜直言不讳述人间本貌。苏轼的个性使其不能顺应世人将词这般的宝藏掩于幕后的现状,他要让词与诗一样,成为一种抒发本真的载体。

其代表性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初步实现了词的独立性,词作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所谓有得必有失,苏轼革新了词体,塑造了豪放词派的全新骨架,却也损害了原先的词律美。苏轼的词作大部分是违律的,但难在他笔力雄健,所作之词无不浑然一体、大气凛然;词作中的真情实感直达人心,令人拍案叫绝!如此看来,那一点点的弊端也就不足为道了。


二、醉心山水六客吟

《湖州刺史厅壁记》有云:


江表大郡,吴兴为一...其供桔、柚、纤、缟、茶,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之会、物土所产,雄于楚越,虽临淄之富不若也。


古时的湖州,地灵人杰、风景秀美,实乃文人墨客游览消遣的宝地。茶有陆羽“上元初结芦于苕溪之湄,闭门对书”,撰写出了《茶经》三卷;酒有李适之见洼樽于远峰清流间,豪放不羁,饮酒于樽;禅师石屋清珙隐退于苕溪天湖,在无人叨扰的山林间识禅悟道......

(湖州清丽的风景让四方之客心生向往)

这样一片人文气息浓厚的土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雅客远道而来。他们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或吟诗作词、或喝酒赏月、或谈禅论佛、或弹琴作画。曾湖州担任过湖州知州的苏轼在《湖州谢上表》写道: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

可见在仕人眼中,湖州确为做官的好地方。

苏轼性洒脱,喜好在山水中自娱。在一片浩渺的江面上,他驾扁舟、御东风,忽然体会到一种脱离人世的快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似乎只有大自然的静谧里才藏着某种能让苏轼沉迷其中的魔力。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任湖州知州。在此期间,他的足迹遍布湖州的各大山水名迹,寺院古刹。《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便是他在游湖州寺庙时写就的: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白日的游赏之景深深地印在苏轼的脑海里,“扰”得他在了无喧嚣的夜里久久无法入眠。要知道,只有重要的事物才能令人魂牵梦萦、思绪万千,这无疑反映出湖州的美景在苏轼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葱茏的弁山前,他写:


夜来雨洗碧巑岏,

浪涌云屯绕郭寒。

闻有弁山何处是,

为君四面意求看。


登临极富历史人文气息的道场山时,他不禁发出“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的感慨。

北宋以来,文人雅集之风愈演愈盛,词学活动也在这风雅集会中愈富生机。熙宁七年(1074年),张先、刘述、李常、杨绘、陈舜俞、苏轼会于苕溪席上,是为六客会。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记载道:东坡云:

“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权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手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权、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驾潮,平地丈余,荡尽无复子遗矣。迫思最时,真一梦耳。”

可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过是一转身的功夫,往昔友人相伴、斗茶作词的盛况便荡然无存,只留下那似梦非梦的零碎记忆,留予在世的可怜人一再品味。


三、光耀词坛永不朽

大文学家苏轼有着和普通人相似的命运:生老病死,最终化作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不同的是苏轼在寡淡的人间留下了他浩然正气的底色、志刚大勇的忠心,留下了那一篇篇灵动、自然又简洁大气的词作文章,留下了深藏于后人心中的那份执着、那种精神之美。

在徽宗时期,不论是皇家还是民间,都在搜集苏东坡的文稿书画。书简札记、墨迹提拔,只要是苏轼亲笔,便在交易市场上极受亲睐。当时有人出五万制钱收购苏东坡题匾上的三个字,宫里的太监愿付三十万文求得桥上的苏轼碑文,甚至有金人将苏东坡的书画作为战利品带回塞外。足以可见苏轼在北宋的文坛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身为北宋词坛领袖,苏轼以其豪放的词体创作,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就湖州而言,便涌现了许多受苏轼影响的词者。

沈蔚,字会宗,宋代吴兴(今湖州)人。曾入朝为官,后选择纵情于家乡山水,度过余生。沈蔚并不属于豪放派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温婉细腻,表面上看与苏词无关,然而沈词的情逸之风很大一部分受到了苏轼影响。《天仙子》一词云:


景物因人成胜概,满目更无尘可碍。等闲帘幕小栏干。衣未解.心先快,明月清风如有待。谁信门前车马隘,别是人间闲世界。坐中无物不清凉。山一带,水一派,流水白云长自在。


《苕溪渔隐丛话》详细介绍写作次词的背景:


贾耘老有水阁,在苕溪之上,景物清旷。东坡作守时,屡过之,题诗画竹于壁间。沈会宗又为赋小词云。


贾耘老,名收,钱塘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常与贾耘老结伴同游、遍游名山。后苏轼离任.贾耘老作《怀苏集》以念友人。此词歌颇具老庄超然尘世的忘我精神,怀着词人流露于表的隐逸情怀,这与苏轼始终在自然中探寻摆脱人生之苦的道家精神不谋而合。后人略能从词作中看出苏轼的影响来。

朱晞颜,字景渊,长兴(今湖州)人。早年秉赋颖异,致力于学,为身边士大夫所钦佩。著有《瓢泉吟稿》五卷。牟幟评价其诗,云:


读之愈出愈奇,拟古则不失古人作者之意,咏史则能得当时之情。至于他诗,各有思致。


朱晞颜《念奴娇》词云:


倦怀无据.凭危栏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晩日帆檣,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摇手,与君更上高处。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目及之景,皆是苦水孤栏,所过之处,皆是秋风遍野。一个人独倚江头,怎能不生出落寞凄苦之情;然而大江东去,男儿的慷慨豪情又被滔滔江水激起,显得如此开阔乐观。这首《念奴娇》风格俊爽,意境深远,实属豪放派词作,遣词造句都与苏轼的《赤壁怀古》有着莫大的渊源。

(秋风乍起,湖州城的溪水也泛起了涟漪)

苏轼不是湖州籍人,他的词却像一种永恒的精神,深深扎根在了湖州星汉灿烂的历史底蕴中。这位旷世奇才像清风一般掠过湖州,挥挥袖,抖落一个时代的辉煌。“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的存在就像那半沟春水,在漫漫岁月里,滋养起整座词学之城的姹紫嫣红。


(谢诗绮:湖州人文学院文学系

20212431班学生)



全国疫情高中低风险地区扫这里

扫码进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点击“疫情风险等级查询”服务

选择“点击查看全国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即可

往期回顾


_

湖院学子|吴梦:前方尚有荣光,你我皆是黑马

► 点击阅读



_

初雪如诗|这场雪,我们等你很久了

► 点击阅读


_

宪法学习周 | 一起来学习宪法吧!

► 点击阅读


融媒体中心

校  对 | 张莉珍  黄   恬

排  版 | 胡梦婷

责  编 | 史   册  张   祁

终  审 | 谈铮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