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 600年从未有人超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理想国imaginist Author 理想君


莱昂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他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
600年从未有人超越
文:理想国  编: 李强三丰

面对莱昂纳多·达·芬奇,赞赏始终伴随着困惑。

很多人都听过达·芬奇坚持不懈画鸡蛋的故事,虽然并没有史料能证明他真的这么干过。

据说他发明了每隔四小时就睡15-20分钟的“达芬奇睡眠法”,以余下大把时间从事创作,同时还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但他只有十几幅被公认为真迹的画作遗留下来,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他持续不断地用新技术进行灾难性的实验,以及此人一贯的拖延。

我们称他为天才,但面对其传奇一生中多头绪且高强度的种种行为,这样的认可似乎还远远不够。

他明明生活在15-16世纪,20世纪相对立的艺术大师却都从他的《绘画论》中寻找到支撑。

不同风格、不同学派的艺术家们,有的从他身上寻找灵感,有的相隔半世纪向他挑战,有的对他极尽调侃嘲讽,以此树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不同的时代,达·芬奇却一直没有离开。

这位最广为人知的艺术家,一生像是面对着黑暗的洞窟。他站在洞口,瞪大眼睛,什么也分辨不出,只被两种感情牢牢抓住,“又是怕,又是想。怕的是这个洞漆黑瘆人,想的是里面会否暗藏奇珍异宝”。 

他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


1513年秋天,在儒略去世后不久,梵蒂冈的观景殿迎来了另一位巨匠——莱奥纳多·达·芬奇。历史学家曾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这是一个错误。

如果莱奥纳多属于任何时代的话,那就是后来的17世纪;但实际上他不属于任何时代,他无法被归类,并且你对他的了解越多,他就变得越神秘。

记录和凝结目光所见的一切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天赋,而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无疑是最高的。

所有这些天赋都受一种主导热情的支配,这种热情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所独有的,它就是好奇心。

莱奥纳多是历史上最不知疲倦的好奇者。他对见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问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为什么有人在山上发现海贝壳?人们怎样在佛兰德建造水闸?鸟是怎样飞的?怎样解释墙上的裂缝?风和云是怎样形成的?一条水流怎样使另一条水流转向?

找出原因,写下来;如果能看到,就把它画下来,或者把它复制出来。

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同样的问题。看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谁都会被他的精力弄得精疲力竭的。

他不会以是或否来回答一个问题。他不会放弃任何东西——他为这些问题苦恼,复述这些问题,回答想象中的对手。在所有这些问题中,他最不懈追问的是关于人的:

心脏是怎样供血的?

当人打哈欠和打喷嚏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胎儿是怎样在子宫里生存的?

最后,人为什么会老死?

《子宫里的婴孩》达·芬奇素描


莱奥纳多在佛罗伦萨的一所医院里发现了一位百岁老人,他在高兴地等待老人死去,这样他就能检查他的血管了。每一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解剖来解答,每一次解剖都被无比精确地画了下来。

最后他发现了什么呢?尽管作为机械装置的人非比寻常,但和不朽的神一点都不一样。人不仅残酷和迷信,而且与自然的力量相比十分脆弱。

如果说米开朗基罗对命运的蔑视是高贵的,那么达·芬奇——这位智慧化身的伟大英雄——在面对无法解释也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时则具有某种更近乎英雄的特征。

在罗马,就在拉斐尔赞美像神一样的人的智慧的那一年,莱奥纳多则画出了一系列世界被水淹没的素描。

他描绘这场灾难的方式展现出了一种奇怪的享受与蔑视混合。一方面他是水动力学的耐心观察者;另一方面,他是面对洪水演说的李尔王:

吹吧,风!
胀破了你的脸颊!
猛烈地吹吧!
你,瀑布一样的倾盆大雨,
尽管倒泻下来,
浸没了我们的尖塔,
淹没了屋顶上的风标吧!

《洪水》莱昂纳多·达·芬奇素描


我们已经习惯了灾难;我们每天都在电视里看到灾难。但这是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有着完美天赋的人之手,这些非凡的素描是预言性的。

黄金时代行将结束。但在这个时代中,人所达到的高度,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都罕有触及。它在人文主义的智慧的美德上增添了英雄的意志。在那几年间,似乎没有什么事是人的精神不能掌控和调和的。

《美杜莎的头颅》:
一次与达·芬奇正面竞赛的机会

十六世纪末,距离达·芬奇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罗马也早已失去了能在创作中表现必死肉身和不死灵魂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但在西斯笃五世教皇的的统治下,罗马各处的教堂都需要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图像来激发人们的信仰。在画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样的艺术该是什么样子。

一个新兴、平民主义的罗马教廷,对于祭坛装饰画的要求是希望其形象自然地显示出质朴与亲和——文艺复兴大师们那种只可远观的庄严,如今需要多一些凡俗的味道。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天才十分有限。

十六世纪九十年代上半期,卡拉瓦乔成为罗马城里一大群焦躁不安、吵吵嚷嚷的年轻艺术家中的一员,他们渴望工作、名声和快乐——当然也不一定都按这个顺序排序。

《卡拉瓦乔画像》 奥塔维奥·莱昂尼作,1621


在战神广场附近的出租屋里,他过着一种昼伏夜出、雄性激素过剩的生活。老一套的做法在当时照样流行,而他的工作是开辟新的道路。他十分“擅长”对自然做第二层的描摹,《艺术的力量》作者西蒙·沙玛评价他是达·芬奇之后最精于此道的画家,而他的描摹还极为诙谐机智。

当你了解上述背景之后,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事实:在以美杜莎为主题的幻象主义盾牌装饰画中,最著名的作品出自莱昂纳多·达·芬奇之手,而该作品在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佚失之前,始终为美第奇家族所有。

这样看来就很明显了:德·蒙蒂是要委托卡拉瓦乔创作一幅替代品,送给美第奇大公作为礼物。这是一个与达·芬奇竞赛,甚至超过他的机会,对于卡拉瓦乔来说自然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他当时年仅26岁,却出人意表地接受了这个挑战。《美杜莎的头颅》不仅是又一幅幻象主义的杰作,同时也是一份复杂而卓越的宣言,正式宣告了形象所具有的力量。

卡拉瓦乔《美杜莎的头颅》,1598-1599


“目光可以杀人。”这幅画对我们这么说。它无疑做到了。卡拉瓦乔,这位无与伦比的惊悚大师,他的戏剧天分令我们在这幅画面前无法躲避其间那种致命的惊恐;因为当我们望向这幅画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正是美杜莎看到的一幕:自己的影像,无可避免地造成了自己的死亡。

最初的战栗袭来。当我们缓过来以后,则会对画家所玩的镜像花招赞不绝口。因为尽管卡拉瓦乔是在一块表面膨胀的凸面杨木盾牌上作画,但他用了很深的阴影,使效果看起来完全相反,仿佛是一个挖成凹面的球形,而美杜莎那颗骇人的头颅更加急遽地从凹面中突出来。

她的面孔向外突出,简直就要破裂开来,眉毛拧在一起,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她的眼睛鼓出了眼眶,面颊肿胀,长满利齿的嘴巴由于惊讶而张大,舌头耷在闪亮的牙齿上,这张嘴永远被定格在它无声的嘶喊之中。

卡拉瓦乔画这幅画的时候的确乐在其中。那一段段的闪亮蛇身和布满鳞片的蛇皮都被强光照亮,巧妙地刻画了无尽的痛苦挣扎——蛇头扭来扭去,蛇信子在光线下忽隐忽现。

接着,有一股奇怪的、呈钟乳石状喷射的鲜血,如同一副衣领一样,从被整齐割开的颈子上垂挂下来。对于一位极为擅长诠释各类事物之精确特征的画家来说,把液态的物体处理得和固体一样,这个细节初看起来失真得离谱,或者也有可能是他故意扭转了传统的模式。

根据卡拉瓦乔的嗜好和生活经历,一个比较稳妥的猜测是,卡拉瓦乔目睹过罗马城里某次血腥的、公开执行的死刑。

这对卡拉瓦乔来说真是完美的题旨:生命源自死亡。

不论卡拉瓦乔现实的生活里有多么恣意妄为,由此又引发了多少闲言碎语,这位画坛明星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基督教艺术:比米开朗基罗以来的任何艺术作品都更具有可感知的戏剧性和情感上的直接性。

这是卡拉瓦乔的时代,也是罗马的时代。而在卡拉瓦乔最有力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他渴望与之比肩的艺术家的作品激发而成。


卡拉瓦乔《爱神战胜一切》,1598-1599


达·芬奇与卡拉瓦乔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而这场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幻想到科学,从迷信到理智,从特权到平等,从奴役到自由,并使人类跨出封建走入现代社会。它推动予世界文化发展,也给予了人类对美术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可能。

没有文艺复兴,就不会有其后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正是凭借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现代文明被推开了第一道门!

对我们每个人说,文艺复兴是一场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而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了解文艺复兴的理由。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荐:“文艺复兴三杰大师”作品集:

新版增订:新增5400多幅高清图片。


家庭艺术馆必备书目:足不出户,便可游遍欧洲各大博物馆!打造家庭版的专属艺术馆,这套书将会是你的“镇馆之宝”。


亲民价打造奢侈品体验:这套书的羊皮卷在欧洲是奢侈品,可以拿到银行去贷款”。而这套是全球唯一特别版,品质保持不变,原价788,先知书店会员686。


独特的装帧成就超高的颜值:书脊采用仿竹节加烫金纹样的形式,手感凹凸有致。高级定制的真皮书脊极具收藏价值。


汇聚大师毕生精华:由意大利版权方耗时11年,收集全球近100家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超过1800幅代表作,包括近两年新发现的达芬奇名作《救世主》。

珍藏于全球几百家教堂、博物馆与收藏家手中的上万名作,现在,终于汇集在这一套书里。正是“情难自控”:这是我所见过最美的一套书,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识别下图二维码,打造属于自己的“家庭艺术馆”。(注:会员可立减102元)

注:本文节选自理想国,感谢原作者付出。因编辑需要,略有删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奠定审美的高度:文艺复兴的五位大师
刀尔登: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
托马斯·索维尔:一个被低估的美国黑人经济学家
审美的差异,比贫富差异还大
纸质书加速死亡的时代,它显得越发珍贵
艺术一旦拒绝思想,就等于拒绝自己
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
音乐,一切艺术的目的(视频)
感性“美”:教孩子学会体验幸福
审美的缺失,是一种新的无知
审美是一种教养
;i++)>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