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刀尔登: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

刀尔登 李强好书伴读 2020-08-30


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

就是不关心事实

文:刀尔登 编:李强三丰

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特别在帝制时代,小小百姓,有多少信息来源呢?便在今天,辨别真相,也是累人的事。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负担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谁是“坏人”,我只负责吃掉他。
 
近日脑子乱。眼睛读袁崇焕事,心里总想起李陵
 
汉朝人毕竟是汉朝人。李陵投北,明里暗里,仍有替他辩护的人。汉武杀了李陵全家,他不肯回来。但我有时想,如果他回来,且不免于弃市,那么,长安的市民,会有什么反应?
 
帝制下人民的生活,常受到君主个人事务的影响。鲁酒薄而邯郸围;先是因为武帝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或者说怀念,大宛国就倒了霉。
 
仗打完了,李广利得到海西侯的爵位,而没得到名誉;在朝中没人敢批评皇帝的行为,私下里则物议沸然。
 
同李广利带回来的战利品相比,中国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但武帝是这样一种人,批评恰使其更加刚愎,李广利回来两年后,武帝又给他指挥战争的机会,以为他在同大宛国的战事中攒够了军事经验,总不会再出丑。
 
因为没有显而易见的作战对象,汉人的宿敌匈奴便被挑中了。公元前九十九年开始的一连串对匈奴的用兵,至少在军事上是意义不明的。
 
在这次战争中,李陵像个牺牲品。除战争性质有些特别,李陵获得广泛同情的另个原因,是汉朝人的气质,与后代人不同。汉人也常“替天行怒”。
 
“我已穿上胡服了”的李陵

王莽悬首宛市,百姓在下面用石头掷,甚至把他的舌头切开分吃。董卓之诛,长安人欢忭之余,给他肚子插上灯芯。不过这些事发生在乱世。
 
平时,汉朝人不很容易群而暴起。
 
“明奸”的待遇显然不如“汉奸”。袁崇焕的凌迟,在京师大快人心。去西市的路上,观者如堵,无不咬牙切齿,或者说磨牙磋齿。刽子手从袁身上割下肉来,百姓涌上去抢。
 
刽子手赶之不退,且看出是笔生意,便拿来卖钱。老话虽常说“千刀万剐”,真执行起来,刽子手何尝有那些耐心?但这一回有好生意,事情就不同了。袁崇焕的肉据说卖至一两银子一块;当年刘瑾之诛,仇家买他的肉,也不过一文钱一块。
 
我忘了提什么事情?北京受过两次大的威胁,一次是土木之变,一次是直接导致袁崇焕被处死的己巳之变。
 
前后差一百八十年,明人的信心消磨光了。建州兵的声势尚不如瓦剌,给京师人的惊吓则远超前者;这便是壮夫和病人的不同,青年和老年的不同。带着不祥的预感,京师人扑向袁崇焕,名曰纾愤,何尝不是在祓除心里的恐惧。
 
如果这些人活得久,能赶上知道袁崇焕是冤枉的,也不会有什么内疚。他们会认为受骗或骗人的是皇帝,而不是他们,他们是在做一件正义的事。
 
说回到李陵。那年汉历九月,李陵带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穿过寒冷的戈壁和干枯的草原,取道阿尔泰山和戈壁之间的平川,一个月后来到杭爱山脉南面的浚稽山。
 
在等待指令的日子里,周围的危险日渐浓重。浚稽山接近匈奴人的腹地,汉军的出现不可能被忽视。终于有一天,对面山梁上闪耀起兵器的光芒,且鞮侯单于亲率的三万骑兵出现在五千汉军面前。
 
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最后一战

幸运的李陵。有此一战,负亦可以免于人言了。到了袁崇焕时代,中原人和北方民族间的关系,早不像健壮的汉朝人和匈奴人之间那样;人们的性情变了,战争的攻守也不一样。李陵和袁崇焕几乎没什么可比较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会让我由此而联想及彼。
 
还要说的是,当年武帝发兵,找的理由是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匈奴人围困于平城这件陈年旧事,并引《春秋》复九世之仇的今文经义为支持,看起来是再无其他道理好讲——除了他对武功无休止的爱好,以及对李广利的眷顾,这两点他虽不必隐瞒,却也不便形诸正式的文告。
 
汉地的农民并不想迁移到草原上,朝野对匈奴人的土地都没有兴趣。一劳永逸地消灭匈奴人是不可能的;把他们从汉国的北方彻底驱逐,同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因为这片草原又将被别的部落所填充,而那完全可能是一个即使不更强大,也至少是一个没有像匈奴人那样领教过汉国的军事能力的部落,然后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本文编选自刀尔登老师《中国好人》一书,刀尔登老师被誉为鲁迅、王小波之后的”文章第一人”,张鸣老师眼中的”隐士“。很多人心中的“奇才”、“鬼才”:

◎论中国史、论读书、论人与人性,跟传统话语风格迥异
 
比如,他论中国史,刘瑜老师: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中,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文章好读,不单是因为道理澄明,还因为文字筋道纯粹,没受过污染
 
缪哲老师:刀兄于驱遣文字时所表现出的‘洁癖’,亦自为精神之‘骨气’的宣示或对文明之信仰的一宣示。在他的清峻的文字下,是思想的通脱。”
 
刀尔登老师问世的著作,从谈西方经典到中国文化古书,从中国史到西方文化,天南海北、人性与自我、思想与自由,无所不谈,谈的角度睿智独到,属读过不能忘记那种。 可惜的是,刀尔登的书有的曾绝版多时,有的又散乱各处。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有幸集齐了“刀尔登四本作品集”,其中包括刚刚出版的最新力作《鸢回头》,以及《亦摇亦点头》是难得的再版复活。先知书店更有幸获得了这位隐士的亲笔签名。
 
张鸣、刘瑜、胡紫薇、徐晓、缪哲等大家联名推荐。识别二维码,收藏独家、签名限量书。赞赏小编。

注:本文来自新少数派。感谢原作者刀尔登老师付出。因需要,经编辑修改。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刀尔登:鲁迅、王小波之后的“文章第一人”
纸质书加速死亡的时代,它显得越发珍贵
失控的年代
时代与命运:历史开个玩笑,对每个人就是一生
进入北大,是他这辈子最不体面的事情
徐晓:1980年代的监狱
刘瑜:没有灵魂的人,谈什么活着
张鸣:都市隐者刀尔登
上帝也救不了那些喜欢献身魔鬼的人
一个民族要是忘了灾难,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
被简化的“历史三峡”
唐德刚:尚未跨越的“历史三峡”
通往历史隧道深处:大师的流亡岁月
王小波:人、驴与中国文化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