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科技 | 江苏银行夏平: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

导读:“江苏银行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4月29日,在江苏银行召开的2020年度暨2021年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在致辞中表示。并特别介绍了江苏银行以智慧金融进化赋能业务发展,数字化转型效应逐步彰显。



4月28日晚,江苏银行披露2020年度报告和2021年一季度报告,业绩亮眼。特别是2021年首季,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不良、拨备为上市以来最优,多项业绩指标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前列,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趋优、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优异成绩的取得,源自江苏银行始终坚守“建设智慧化、特色化、国际化、综合化服务领先银行”的企业战略。保持战略定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办好自己的事,带来的是经营实力的厚积薄发,由此推动了金融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绽放出服务实体的担当之美、支小助微的普惠之美、持续进化的智慧之美、差异发展的特色之美。
江苏银行秉承以“融合创新、务实担当、精益成长”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厚积薄发,于润物无声中匠心打造金融服务好、经营业绩好、资产质量好、业务结构好、内部治理好、投资回报好的上市好银行。
在战略和文化的引领下,江苏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服务的蝶变,成就上市好银行,我们有理由对江苏银行的前景充满期待!
以下为致辞全文:
2020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面对世纪大疫情和百年大变局的叠加挑战,江苏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施策、积极应对,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2020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34万亿元,营业收入增速居行业前列,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不良贷款率连续五年下降,拨备覆盖率连续五年提升。基本每股收益1.21元,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超过30%。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中列第92位,蝉联百强,在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中位列第83位。
今年一季度,我们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趋优、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不少关键指标如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等预计排在行业前面,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了“双降”,拨备覆盖率也提升得比较多。一季度良好业绩的取得,是我们过去几年“沉下身、练内功、调结构、抓创新”的结果,是经营管理厚积薄发的结果。
第一,我们以更自觉的担当助力疫情防控,在大战大考中履行金融责任。疫情就是命令。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捐献1000万元专款和7万件抗疫、生活物资驰援湖北。及时开展万户小微企业大调研,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实行全天候、不间断线上服务,并在本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APP上新增防疫专区,提供防疫有关服务和各类业务线上办理。我们积极认购财政部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发挥投行业务优势承销多笔疫情防控专项债券。通过减免费用、利率优惠和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向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重点企业发放专项贷款超过150亿元,发放绿色通道小微贷款1600多笔,申请专项再贷款超过300亿元,积极纾困市场主体。
第二,我们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构筑发展护城河,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相伴成长。可以说,江苏银行的发展史,就是立足江苏、辐射三大经济圈、持续分享区域经济发展红利的成长史。我们着力打造江苏客户首选银行,省内业务市场份额保持同业前列。依托江苏制造业资源禀赋,加大高端制造集群服务力度,制造业贷款中的高端制造占比超过40%。作为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城商行,我们围绕“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持续创新服务,绿色信贷余额保持省内第一位。我们坚定服务中小不动摇,小微贷款省内市场份额超过10%,连续多年排第一位,支小再贷款发放规模居全国中小银行首位,达到人民银行普惠降准第二档标准。我们服务了省内1/3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创企业超过了万户,科技贷款总量居省内第一。背靠江苏外向型经济环境,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国际结算量、自贸区业务份额等关键指标列全国城商行前茅。
第三,我们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主动优化业务和产品结构,丰富综合化经营体系,对公、零售、金融市场等多板块协同效应加速释放,低成本负债获取能力大幅增强,经营效益随着调结构、优体系的深入而不断提升。我们凭借完善的线上线下渠道和优质的客群基础,深化投融资两端融合,去年以来零售存贷款、财富和私行客户数量快速增长,零售AUM规模超8000亿元,保持较快增速。理财业务连续20个季度在《普益标准》“资产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中排城商行第一位。信用卡发卡量连续两年超过百万张。苏银理财公司、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开业,综合化经营和大财富管理格局快速展开。
第四,我们以守牢底线为目标加强风险管控,经受住了复杂严峻形势的考验。面对疫情冲击等不确定因素,我们始终保持对风险趋势和苗头的敏感度,切实做好增量风险防控和存量风险缓释,资产质量进入持续改善的新阶段。坚持严格的不良认定标准,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我们把智慧风控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优化知识图谱技术与风险预警、反欺诈、反洗钱等共享平台,加快向外部输出技术,“传统风控+大数据”的智慧风控体系迭代升级。我们在总行成立了特殊资产经营中心,直接处置全行重大、疑难复杂不良资产,不良清收处置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五,我们以智慧金融进化赋能业务发展,数字化转型效应逐步彰显。早在2013年,我们就鲜明提出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现在“智慧化”已位列全行战略之首。我们全面实施智慧金融进化工程,推动创新不断发散、思维不断进化,让客户服务更好、经营管理更精。我们深入推进敏捷转型,围绕项目建立敏态小组模式,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强化基础平台搭建、数据价值创造和客户场景服务,对先进金融科技的探索应用走在了行业前列。我们积极构建更加开放的金融生态,把基于税务、电力、公积金等大数据的“e融”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集成到“随e融”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传播,不到半年获客超10万户,投放贷款达数百亿元。到去年末,我行手机银行客户数超过1000万户,月活客户数排城商行第一位,直销银行管理客户资产规模较上年增长近2/3。
第六,我们以有效治理夯实发展根基,着力保障全行行稳致远。坚持把党建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持续完善“决策科学、监督有效、运行稳健”的治理机制。完成了董、监事会换届选举,新一届董、监事构成兼具专业性、独立性和多元化。我们抓住机遇补充资本,成功完成近7年来A股上市银行首单配股。规范披露各项信息,注重聆听市场声音,主动将外部信息传递到内部。我们大力培育奋斗文化,激励担当作为,让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进步,简单和谐、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今年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近期多国货币政策调整加剧金融动荡可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带来新一轮输入型通胀压力,疫情在多国出现反复,全球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国内发展新格局初显新气象,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巩固,政策体系整体上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中小银行既站在时代潮头、迎来诸多机遇,也面临变革分化的新一轮大考、迎来诸多挑战。
江苏银行将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具体讲,就是要持续立足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在高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坚持对标头部同业,着力打造上市好银行。我们所说的“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好。我们将坚持政策导向、市场导向、客户导向,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普惠、大财富管理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自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业务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与成效。
二是经营业绩好。我们将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抢抓区域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各项业务健康发展,持续保持关键业务指标稳定、连续增长,进一步彰显江苏银行的价值创造力和发展成长性。
三是资产质量好。我们将做到存量处置与增量防控并重,切实增强对风险趋势和苗头的敏感性,加大对重点领域风险的管控,推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实现穿越周期的稳。
四是业务结构好。我们将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完善业务和产品结构,提升对公、零售、金融市场板块融合度,丰富综合化经营体系,不断增强盈利能力。
五是内部治理好。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加强精细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争先创优的奋斗激情。
六是投资回报好。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好利润分配和业务发展的关系,优化分红机制,为投资者持续带来较好的回报。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年份中,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以更优异的业绩回馈投资者和社会各界,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江苏银行!
(来源:江苏银行 
转载文章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前沿观察 | 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成果和应用 首次亮相数字中国峰会

银保监会陈伟钢:银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 必须投入科技力量

心动的OFFER | 金融与科技招聘信息双周报(第7期)

央行行长易纲: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

会议简报 | 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闭门研讨会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四周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建立了“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olivia9484),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入群,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