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简报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系列第六本开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Author 立言研究院

导读:3月11日,“《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春季开题会”在线举行。《报告》的主编团队对图书的研究结构、研究重点及学术规范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展望,核心作者结合所负责的章节就思路和计划展开发言。本次会议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和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主办。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社科院金融所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第六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充分把握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制度、规划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报告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分、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有效支撑,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


致辞环节


在致辞环节,由《报告》的两位联合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做发言。

杨 涛《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联合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杨涛首先从需求侧在八个方面探讨了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第一,针对新形势下的战略与管理难题,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金融机构战略制定与战略管理。第二,利用新技术应对金融结构性难题,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来解决财富管理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第三,针对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投入问题,实现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到可计量的转化过程,助力提升人力要素效率,增强整体要素投入的经济性、规模性、效率性。第四,针对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运营问题,利用新技术打造智慧化运营模式。第五,针对服务能力问题,利用新技术推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第六,针对风险管理问题,利用新技术优化智能风控模型以更好地识别检测、控制风险。第七,针对服务效果问题,以提升金融业服务效率、服务实体为导向,探索金融科技应用。第八,针对合作生态问题,以新技术为金融机构搭建更智能、敏捷、融合、共享的外部生态。


接着杨涛从七个方面阐述了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第一,数据治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低质量、数据孤岛等问题。第二,技术应用场景标准化尚未实现。第三,部分技术应用方案存在高成本门槛。第四,技术应用的数字信任与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第五,技术应用要求优化内部组织协调模式,形成有效的激励相容模式。第六,技术创新与应用要求明确责任分担。第七,技术应用须满足合规性与伦理性要求。


最后,杨涛指出,在新形势下需重新探讨金融科技应用的机遇与挑战,不断调整和优化金融科技创新方向与重点。

贲圣林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联合主编、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联合主编、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在开题致辞中,基于行业观察与研究针对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及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独特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当前金融科技领域基础设施的作用不断突显,结合不同层面与不同维度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探讨,有利于增强报告完整性与前瞻性。


二是针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思考金融行业定位问题。第一,金融业区别于一般服务业,具有广泛的公共属性,这要求金融行业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即金融的“人民性”。第二,金融行业固有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解决金融行业定位问题,要求厘定其市场属性与社会属性,明确专业化与行政化的内容与程度。金融数字化转型应致力于解决金融行业短期主义文化与长期持续投入之间的矛盾。


三是进一步从产业层面指出我国金融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部分领域如二级市场的过度数字化导致金融业脆弱性加速暴露,而部分机构的数据、监管相关业务尚未实现基本信息化、标准化和在线化。


针对金融数字化的前景,贲圣林指出,当前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需要重点关注行业结构性优化问题。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金融服务生产力的同时,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部分领域数字化赋能不足。金融行业数字化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最后,贲圣林强调,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明确金融行业各主体各领域的定位,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长期主义导向,为真正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


引言部分


刘 勇《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副主编、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


《报告》副主编、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围绕《报告》的引言部分,在全球数字化经济崛起和国内“无接触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了主题分享。 


首先,刘勇指出2022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金融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纽带”和“血液”,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金融业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一场金融科技的竞争。在政策、技术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等因素的促进下,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加大技术和人员投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金融业务侧重点也在逐渐转向普惠小微等领域,这也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模式、产品、风控等方面更需要金融科技的赋能,而加大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也成为未来金融业的共同选择。


其次,2022年,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仍然维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4.50%;招商银行科技投入金额达53.60亿元,同比增长6.03%;光大银行科技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25.47%。整体来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科技投入及占营收的比例正逐年增长。


最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正在改变中国银行业发展轨迹,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银行业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刘勇认为,未来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将从“量变”走向“质变”。第二,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将加速带动金融上下层业务的深度融合。第三,元宇宙将为金融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口。第四,建设多方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体系将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五,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绿色金融。第六,跨链互通与隐私计算的融合发展,将为实现金融数据的价值提供路径。


研讨交流环节


接下来的研讨交流环节,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围绕《报告》提纲,技术篇部分邀请到了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中心副主任王强,社科院金融系博士张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小庆,阿里云研究院高级战略规划总监任妍,神州信息新动力数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春雨,蚂蚁集团安全生态部总监祖茂行业篇部分邀请到了《报告》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韩晨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主管周运涛,中航信托研发总监、首席研究员袁田,中航信托研究员郝晨旭业务篇部分邀请到了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巴洁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周莉萍,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鑫,新网银行行业研究员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根风险篇部分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林楠,朴道征信副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金波,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比较篇部分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助理研究员章荩今,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国际部学术主任罗曼,《报告》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2022年金融科技大事记部分邀请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高级经理赵亮2022年典型金融科技发展及政策部分邀请到了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杨小强


内容来源 |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转载文章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两会时间 | 提及金融19次,政府工作报告怎样说?数字金融 | 杨涛: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重点探讨(下篇)中国金融 | 证监会姚前:ChatGPT类大模型训练数据的托管与治理首份上市行年报 |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升级有突破,AUM近3.6万亿金融标准 | 中银协标准委常委会在京召开,将积极促进银行业标准供给



“金融科技50人论坛”成立五周年啦,特别感谢热心读者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建立了“金融科技·读者微信群“,发布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合作、赠送金融科技图书,欢迎您的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serenazys),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入群,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邀请进群。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



“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于2017年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成立。紧密围绕金融科技理论、实践与政策前沿,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政产学研用”的独立优秀学术平台,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协作与教育培训。参与出品的《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CFT50金融科技资讯》等学术成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