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邵明飞课题组Small Methods:火焰辅助法快速制备氧配位单原子催化剂
第一作者:李金泽、李浩(韩国成均馆大学)
通讯作者:谢文富、邵明飞
通讯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单原子催化剂(SACs)因其具有最大的理论原子利用率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在电催化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虽然多种不同类型及不同配位的SACs相继被报道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但由于SACs在制备过程及后续应用中容易发生金属原子的迁移聚集,从而造成催化活性的衰减。因此,如何精确调控具有特定配位结构的SACs以提高其本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仍存在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通过设计锚定位点以增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具有不同锚定位点(空位、缺陷、杂原子掺杂)的载体材料(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和碳基材料)来负载SACs。其中,氮掺杂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杂原子不仅可以有效地稳定金属原子,还可以调节其电子结构来优化中间体的吸附/脱附,从而提高SACs的电催化性能。然而,如何在碳基底上有效掺杂其他杂原子以实现特定配位结构SACs的制备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工作介绍】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邵明飞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氧配位SACs制备新策略——火焰辅助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碳纳米管阵列中的氧为金属原子提供了均匀的锚定位。所制备的碳纳米管阵列负载的SACs(CNT-O@M,M=Co和Pt)在电催化ORR和HE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得益于独特的纳米阵列结构,其活性位利用率高达75.7%,优于已报道的SACs。此外,CNT-O@M在极端条件下均可保持稳定的性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所提出的方法和概念可以扩展到合成其他高效一体化SACs中。该工作以“Flame-Assisted Synthesis of O-Coordinated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Small Methods上。
【图文导读】
首先采用DFT理论计算研究氧掺杂碳材料对金属原子的锚定作用。以单原子Co为研究对象构筑了Co-Cx/Oy模型,结果表明氧的掺杂促进了基底对于单原子Co的吸附,其中Co-C3O1构型最稳定。与碳负载单原子Co(以Co-C6为例)相比,Co-C3O1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信号更强,表明其具有更快的电子转移和更高的导电性。除了单原子Co,C3O1位点还可以稳定吸附多种金属原子(Au、Pd、Cu、Mn、Fe、Ni和Pt等)。
图1.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基于DFT结果,采用火焰辅助法制备了系列氧配位SACs。首先在泡沫镍基底上通过酒精灯火焰焙烧制备了氧掺杂CNT阵列。此制备方法简便快速,可以实现大面积(100 cm2)电极构筑。随后,将氧掺杂CNT浸渍到金属前体溶液中吸附金属离子。最后,经过二次火焰焙烧,即可实现单原子的锚定。通过EDS-mapping可以看到Co的均匀负载;通过HAADF-STEM进一步验证了单原子的存在。
图2. CNT-O@M合成路线及形貌表征。
高分辨Co 2p XPS图谱表明,火焰焙烧后,Co的特征峰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证明了CNT-O上的Co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还原。高分辨O 1s XPS图谱表明,火焰焙烧之后,位于~529.9 eV处的M-O特征峰信号增强,证明Co-O配位结构的形成。EXAFS仅在1.45 Å处表现出Co-O/C配位结构,证明了单分散Co的存在,排除了材料中Co颗粒的存在。经过拟合得到每个Co原子与3个C原子和1个O原子配位,即Co-C3O1结构。
图3. CNT-O@M结构表征
随后,对CNT-O@Co的ORR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在0.2V vs.RHE时,CNT-O@Co催化ORR的电流密度高达40.1 mA cm2,起始电位和半波电势分别为0.95 V vs. RHE和0.77V vs. RHE,优于对照催化剂和商业Pt/C催化剂。原位EIS表明,CNT-O@Co具有更快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和更小的电子转移电阻。在经过不同程度的弯曲和不同时间的超声处理后,CNT-O@Co的半波电位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表明其在柔性器件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经过18小时的恒电压测试,其电流值仍能保持初始值的90%,表明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图4. CNT-O@Co的ORR性能测试
除了CNT-O@Co,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CNT-O@Pt,并研究了其HER催化活性。CNT-O@Pt在50和200 mA cm2电流密度处的过电位仅为26/63 mV,在50 mV过电位下的电流密度0.137 A cm2和3.43 A mgPt1,远高于商业Pt/C催化剂。与已报道的Pt基催化剂相比,其性能处于优势地位。受益于多级纳米阵列结构和单一分散位点,CNT-O@Pt表现出75.7%的高活性位点利用率,远远高于CNT@Pt(47.5%)、商业Pt/C(11.1%)和报道的SAC。经过20小时的恒电压测试,CNT-O@Pt的性能可以保持其最高值的82.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图5. CNT-O@Pt的HER性能测试
【结论】
综上所述,本工作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氧配位SACs制备新策略——火焰辅助法。通过构筑氧掺杂碳纳米管阵列,实现了对不同金属单原子的稳定负载。所制备的CNT-O@Co在催化ORR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半波电位仅为−0.77 V vs. RHE。同时,制备的CNT-O@Pt催化HER时电流密度可达0.137 A cm2和3.43 A mgPt1,其活性位利用率高达75.7%,远高于商业Pt/C催化剂。此外,CNT-O@M在极端条件下均可保持稳定的性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Jinze Li#, Hao Li#, Wenfu Xie*, Shijin Li, Yuke Song, Kui Fan, Jin Yong Lee, Mingfei Shao*, Flame-Assisted Synthesis of O-Coordinated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Small Method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smtd.202101324
通讯作者介绍:
谢文富:2020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化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邵明飞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化涉气反应电极设计合成及器件。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篇,授权专利4件。
邵明飞: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9)、“中国催化新秀奖”(2021)。研究方向为光电催化化学、能源材料设计与合成方法学、结构化电极组装与先进能源器件等。相关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等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论文被引7800余次,H因子45,1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TOP 1%论文。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10
2021-12-09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