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莉、何向明课题组Battery Energy封面文章: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趋势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2-06-09


通讯作者:何向明,王莉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te2.20210011


锂离子电池实现了蓄电池和汽车动力百年来的历史性突破,在信息、能源和动力产业中担当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助推人类第三次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三位对锂离子电池技术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因此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然而,锂离子电池高比能量的特性,使得偶发的“热失控”安全故障往往导致燃烧、爆炸等灾害性事故,导致大众安全焦虑。这不仅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其在核安全、军工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热失控的过程和机理是避免热失控的前提。从这个角度出发,清华大学何向明、王莉等人基于长期研究经验与最新发现,针对高比能量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开评述,通过展示课题组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的最新数据,重点讨论了电解液在减缓热失控早期温升的正向作用机制,重新思考了液体电解质在热失控中的角色。该工作在Battery Energy创刊号上以题为“ Trends in study on thermal runaway mechanism of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LiNixMnyCo1-x-yOcathode materials”发表(DOI:10.1002/bte2.20210011),并成为创刊号封面。


【工作介绍】

文章对研究热失控机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热化学和热物理的两个研究领域各需关注多尺度下的化学反应和热传导,并聚焦电化学方法、热化学分析方法、先进微结构/谱学表征和失效电池“逆向解析”,提出了急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本综述篇幅为7个出版页面,内含3幅重要的图,现摘取几个要点进行介绍:

图1.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发展史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发展史和目前公认的大致过程与机制(见图1),统计了包括磷酸铁锂、三元、锰酸锂、钴酸锂等主流正极材料在内锂离子电池体系的热失控行为规律。热失控的一连串的放热反应常常以电解液与负极的界面放热反应为先,大多数研究者也倾向认为可燃的有机液态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中燃烧特性的始作俑者之一。本文作者认为此看法并不全面。通过比较试验,相同充电态下没有电解液和隔膜的电池在温升早期放热最为明显(见图2),有隔膜没有电解液的电池次之,而正常的有电解液和隔膜的锂离子电池放热最慢。虽然原因并未完全掌握,但实验结果显示有机电解液的存在可能会起到减缓正负极间串扰(气相氧化/还原物质在液相中的扩散要比气相中慢很多);同时汽化过程中吸热,也会有降低温升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是可燃的有机电解液,在热失控初期也可能起到减缓电池自加热温升速率的正向作用。这有待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实验结果另外一个可能的启示为:与对锂离子电池材料层面的深入理解相比,研究者对其电极、器件复杂体系的理解相对较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2.(a)为研究电解液减缓热失控效果重新组装软包电池工艺示意图;(b)三种特殊设计电池绝热热失控试验温升速率与绝对温度的关系。插图是虚线标记区域的放大图。


文末,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见图3)。上下两个半透明的圆形区域分别代表热化学和热物理的两个研究方向,分别关注多尺度下的化学反应和热传导。四个长方区域介绍了对电化学方法、绝热热失控、先进微结构/谱学表征和基于失效电池残骸“逆向重构”解析四个研究方向的展望。

图3.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制研究展望示意图。


清华大学何向明、王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bte2.20210011


 欢迎优秀博士生申请“清华大学水木学者”博士后(hexm@tsinghua.edu.cn)


崔光磊研究员:承受5.4V高压,2C循环2000圈,容量保持率87.1%,可调控阴离子溶剂化的聚合物电解质助力长寿命双离子电池

2021-12-30

燕山大学黄建宇团队&蔚山技术研究院丁峰教授:原位FIB/SEM技术揭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失效过程中的尺寸效应

2021-12-30

ACS Energy Lett.: OER中的热电串联增效机制

2021-12-30

南师大周小四JEC:简易合成 KVPO4F/还原氧化石墨烯杂化物作为钾离子电池的高性能正极材料

2021-12-30

跨界来袭,Science大牛支招挖掘新材料并用于电池中的方法!

2021-12-29

SnF2处理LLZTO固态电解质,全电实现600次循环,迄今室温下最好!

2021-12-29

索鎏敏研究员EnSM:尖晶石衍生Li2Ni0.5Mn1.5O4正极实现5V级高电压无负极电池稳定循环

2021-12-29

中南大学锌电池AEM:胶体电解质离子浓度调控助力二电子Mn4+/Mn2+反应实现高比能锌电池

2021-12-28

北京理工大学黄佳琦JEC:相场理论计算揭示金属锂负极中死锂的形成机制

2021-12-28

你敢信?麻省理工做了个电池长140米,一作现在去了苹果公司工作

2021-12-2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