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余林&北方民族大学薛同MTE:系统比较K+/Na+/Li+离子对δ-MnO2锌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常见的正极材料包括:锰基氧化物,钒基氧化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等。其中,锰基氧化物最受青睐,因为它资源丰富,成本低,价态多变,制备较为容易。尤其是层状结构的δ-MnO2(Layered birnessite)的层间距可达0.7 nm。与其它晶型的MnO2相比,δ-MnO2 更适合锌离子的嵌入、脱出。尽管如此,层状δ-MnO2仍然存在循环不稳定,容量远低于理论值的缺点。鉴如此,在层状δ-MnO2中预插层金属阳离子,以及它们的水合阳离子,是提高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一种常见方法(Pillar effect)。δ-MnO2 的电化学性能与其层间阳离子的种类密切相关(离子半径影响δ-MnO2的层间距和导电率),甚至影响到结构稳定性而导致相变。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层间碱金属离子的种类对δ-MnO2正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介绍】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余林教授与北方民族大学薛同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改变δ-MnO2的层间碱金属离子的种类(K+、Na+、Li+),系统比较了三种碱金属阳离子对δ-MnO2的载流子动力学、Zn2+嵌入/脱出的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与Na+和Li+作为层间离子的δ-MnO2相比,含K+的δ-MnO2作为锌电正极表现出最佳的Zn2+储能性能。此外,结合电化学动力学、非原位XRD、DFT模拟计算等研究手段对K-δ-MnO2的锌电正极性能和H+/Zn2+的两步插层机理进行了详细解释。该文章于近期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Energy期刊上。课题组硕士生谢启星和程高老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如图1所示,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距的K-δ-MnO2 (d001 = 0.64 nm)、Na-δ-MnO2 (d001 =0.58 nm)和Li-δ-MnO2 (d001 = 0.55 nm)纳米片。通过XRD、Raman、XPS和ICP-MS分析可知(见原文),具有相似含量的K+、Na+和Li+被成功引入到δ-MnO2层状结构中,其中,K-δ-MnO2具有最大的层间距。
图1 三种δ-MnO2的微观形貌分析
如图2所示,K-δ-MnO2电极在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呈现出270.5 mAh g−1的高比容量,并在2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仍保持63.5 mAh g−1的比容量。在能量密度方面,与最近报道的几种ZIBs电极材料相比,K-δ-MnO2电极具有明显的优势。
图2 三种δ-MnO2在锌电正极中的电化学性能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层间碱金属离子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分别采用EIS和GITT进行测试(如图3所示)。EIS结果表明,K-δ-MnO2具有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小的线性回归曲线斜率。GITT结果表明,K-δ-MnO2具有更大的Zn2+扩散系数,这可以归因于较大的层间距,从而促进了Zn2+的插入。
图3 电化学动力学分析
通过非原位XRD和SEM对K-δ-MnO2的充放电机理进行了分析,证实了H+和Zn2+在不同电压平台上的逐步插层机制,且Zn4SO4(OH)6·4H2O具有可逆的沉积/溶解行为。
图4 非原位表征(XRD和SEM)的电极储能机理分析
图5 两步插层反应机理示意图
通过DFT模拟计算,深入研究了三种碱金属离子对δ-Mn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δ-MnO2的优异反应动力学和倍率性能归因于其良好的导电性,以及对H+和Zn2+更强的吸附能力和较低的离子迁移能垒。
图6 Zn2+在三种δ-MnO2材料的DFT理论分析结果
【结论】
作者通过一步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距的K-δ-MnO2 (d001 = 0.64 nm)、Na-δ-MnO2 (d001 =0.58 nm)和Li-δ-MnO2 (d001 = 0.55 nm)纳米片。其中,K-δ-MnO2展现了更优异的锌离子正极性能,这是因为K+的离子半径较大,导致K-δ-MnO2具有更大的层间距及导电性,从而有利于Zn2+的扩散、迁移。同时,K-δ-MnO2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在0.1 A g-1和3 A g-1时分别为270.5 mA h g-1和95.1 mA h g-1。此外,K-δ-MnO2在2 A g-1循环1000次后,容量仍保持在50 %以上。采用XRD和SEM证实了H+和Zn2+在两步插层过程中伴随着Zn4SO4(OH)6·4H2O的可逆沉积/溶解。因此,设计K+预插层的δ-MnO2是实现锌正极材料高容量和长期稳定性的一种有效策略。
Qixing Xie, Gao Cheng, Tong Xue, Leheng Huang, Shihong Chen, Yue Sun, Ming Sun, Haozhi Wang, Lin Yu, Alkali ions pre-intercalation of δ-MnO2 nanosheets for high-capacity and stable Zn-ion battery, Materials Today Energy, 2021, https://doi.org/10.1016/j.mtener.2021.100934
作者简介:
余林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4年在法国国家研究中心里昂催化研究所(CNRS-IRC)进行合作工作,从事低碳烷烃催化转化的研究;1995年底于四川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目前为《无机盐工业》和《精细化工》等编委,担任JACS、J Catal.、Chem. Eng. J、J Mater. Chem. A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精细化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长期审稿人。近年来主持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迄今为止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化工学报、Chin. J. Catal、Chem. Eng. J、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Small、Ind. Eng. Chem. Res.等等)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他引2700余次,h因子为30;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2019年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8年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5年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薛同 副教授,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民建北方民族大学支部主委。2013年9月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2-2013年任职于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4年全职进入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水系金属离子电池,水系混合电容器以及金属-空气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开发等基础及应用研究。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目前在J. Energy Chem., Mater Today Energy, J. Power Sources, Ind. Eng. Chem. Res., Chem Eng Sci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2021-12-30
2021-12-30
2021-12-30
2021-12-30
2021-12-29
2021-12-29
2021-12-29
2021-12-28
2021-12-28
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