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箱箱共用廖清新:在绿色低碳方向“换道超车”,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李小佳 科创上海
2024-08-13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
编者按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廖清新


  • 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 坐标:上海徐汇

  • 领域:智能工业包装





每一个时代都有挑战,但更多的还是机遇
在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廖清新看来,现在恰恰是最好的在绿色、低碳方向进行“换道超车”的时机



01

  自我觉醒






上世纪80年代的温州,满眼的家庭作坊。一台机器、两三个人,家家户户办工厂的热闹景象,深深地影响了年少时期的廖清新,也在他的心中播下了一颗懵懂的创业的种子。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是温州人的精神财富。”在这种融入血脉的观念的影响下,大学毕业后,廖清新以制造循环包装零配件在上海开启了创业历程。

凭着敢闯敢试的精神,廖清新在物流包装领域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刚开始与很多中国企业一样,我们就想着把中国制造产品做好了,卖到国外去,然后换回自己的利益或者是一些外汇。”但是,慢慢地,廖清新发现,只是习惯于在中下游的某个环节进行基础产品输出,或者说,简单地把中国制造定位于纯粹的制造加工,是不能长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廖清新带着问题和困惑走出国门,想看看国外的一流包装企业是怎么做的。

这一轮考察下来,廖清新迎来了自我觉醒的重要时刻。“我们意识到,中国制造需要积蓄更大的力量,要在产业链的上游去找机会,中国制造企业换取价值的方式手段和方法应该要多元化。而这种观察也适用于包装行业。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赚差价’的企业,而一定是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过去‘第一引擎’创业是以商业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出发点,而‘第二引擎’是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出发点,必须依靠长周期持续创新投入,新时代的创业者必须打造‘第二引擎’。”

 
2013年,廖清新正式创办箱箱共用,依靠新锐包装技术的革新,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开启从循环包装到包装循环的跨界进化的积极实践,在绿色低碳的时代大潮中实现企业的价值。


02

  迭代创新






箱箱共用创立后,廖清新全面负责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布局及运营管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在科研创新、商业模式、经济效益等方面“多点开花”。

多年来,廖清新始终以产业需求引领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

作为智能化RTP领域全球企业,箱箱共用组建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对不同行业的场景特性、协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提供包装技术研发和循环服务。

尤其是对安全、可靠性要求极严苛的散装液体领域,箱箱共用突破性地将航空工业摩擦焊接工艺,应用于包装生产、制造流程,突破了欧美国家在散装液体循环包装领域近30年的专利技术垄断,凭借四重防漏、球阀下排、防结晶、防凝固、防分层技术以及匹配自动灌装线、集装箱水铁联运等多重优势,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物流包装在非危化学品、食品饮料、医药制造等行业的循环共用。

同时,他致力于推动循环包装产业数字化发展。早在2015年,箱箱共用就投资建设了3000平方米物联网融合实验室,至今已建成4万平方米智能工业包装研发测试和智能制造基地。

在廖清新的带领下,箱箱共用自主创新研发了空满箱识别、自组网发射、低功耗续航、智能云交割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箱联网”技术,实现对智能包装的近距离数据采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全球率先实现了集智能工业包装研发、制造、数字化循环运营管理、实时碳核算、AI智能分析为一体的绿色供应链循环服务,加速了智能工业包装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分拣、无人仓储、AGV机器人等场景应用落地。 

截至目前,箱箱共用已注册申请959项专利、中国已获得发明专利108项,PCT国际申请137项,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海外发明专利授权达274件,并于2022年发起中国首个《绿色产品评价物流周转箱》(20220427-T-469)国家标准

从输出产品到定义标准,箱箱共用陆续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上海市“质量标杆”、上海市专利示范企业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廖清新也先后获评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张江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

 03

  星火燎原






多年的深耕,带来的是更精准的洞察。包装行业作为流通领域关键一环的特质,让廖清新可以从更宏观的产业链的视角来捕捉上海科创的“核爆点”。


在他看来,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加上全产业链制造业优势,只要有一点创新创意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之势”形成新的产业蓝海
近年来,中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链条各环节,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工业包装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因此,围绕绿色供应链环所需的产品进行从设计、生产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改革,将带来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绿色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并将形成全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核爆点”     廖清新认为,依托上海人才优势,借助于知识产权、品牌建设、标准体系以及数字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上海有望成为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工业包装循环体系”中心驱动城市。
当下,上海正大力发展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作为上海培育的智能循环包装创新企业代表,箱箱共同也在朝着这样一个方向积蓄能量。“我们通过在上海形成‘专利+品牌+标准’的总部软实力,在长三角形成‘制造+品质+成本’的协同硬实力,以及通过数字化技术,推进全国一盘棋的‘包装+循环+数据’网络全覆盖的服务能力,用可循环包装服务代替一次性包装的污染和浪费。这不仅将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未来还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的绿色技术与服务,形成内外双循环的大构架,进一步打造面向全球的绿色发展金名片。”
 10年来,在廖清新的带领下,箱箱共用历经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数字化技术创新、平台化生态创新三大阶段,围绕国家核心经济带部署了30个中心大仓,投放了200万套包装资产池,通过数字化循环服务系统,以中心仓为核心服务原点,前置仓为服务保障,构建智能高效、线上线下融合的工业物流包装循环服务体系,成为万华化学、海尔集团、霍尼韦尔、欧莱雅、博世、施耐德、美的等近2000家全球知名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伙伴,先后在世界级“灯塔工厂”和知名工业园区等落地。
也正是这些深厚积累,将驱动箱箱共用走向“全新30年”。





从事循环包装产业,需要长期主义的韧劲,更需要战略定力和眼力。


廖清新认为:“一辈子即使只干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打造‘第二引擎’仅靠单一技术创新并不足够,还需要用‘堵(洞察堵点)、疏(技术疏导)、势(审时度势)、谋(系统谋划)’思维来立体创新、协同推进。我们想推动物流包装产业变革与转型,真正让包装循环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 
在张江高新区漕河泾园的创新沃土上,如今的箱箱共用已从一家“循环包装制造商”转型为一家平台型“绿色科技企业”。展望未来,廖清新表示,箱箱共用将用平台思想重塑产业,用平台思维促进“制造、用户、精益运营和绿色金融”四种力量相互融合,推进物流循环包装产业从线性型发展迈向指数型增长。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循环包装领域将迎来全新的时代机遇。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


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创上海

编审:李小佳

编辑:余逸舟



往期回顾



2023科创A计划——徐汇园站 · 人工智能专场

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赛迪顾问发布2023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张江高新区位列第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创上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