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上海

其他

年终盘点:2023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高光时刻”!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3高质量发展年终盘点勇当开路先锋激发创新要素下好“先手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就在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他殷殷嘱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为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继续发挥好龙头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如今,上海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坚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研究制定了为各类创新主体放权松绑、促进本市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政策等,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加强前瞻布局,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2023年岁末一起回顾过去一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那些“高光时刻”吧!查看具体内容请戳“点击查看详情”哦↓↓↓1.谋篇布局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点击查看详情习近平上海行丨科技驱动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一图读懂!上海出台14条举措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设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上海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设施共计20个,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海洋等多个领域。为充分发挥设施的创新引领作用,保障设施高效建设与稳定运行,建立健全设施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设施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强化设施人才留引,经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上海科创办、市科教、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关于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沪发改规范【2023】18号),自2024年1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若干措施》共六部分14条举措,包括促进设施多元化投入和高效建设、保障设施稳定运行和开放共享、加强设施支撑和服务本市产业能力、做好设施关键要素保障等。政策适用于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的项目,经市政府同意的其它设施项目可参照执行。一图读懂《若干措施》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文来源:上海发展改革往期回顾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张江勇当科创开路先锋总书记在上海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和大模型,有什么看家本领?收藏!近期最新科创政策集锦来了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聚焦】商飞和西门子为何看重“开放式创新”?企业高管和学者分享理念

20年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提出了“开放式创新”这个概念如今,这种创新模式已成为全球产业界和科技界的一种共识。今年1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指出,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在开放式创新理论诞生20周年之际,2023全球开放式创新论坛近日在璞跃中国长三角创新中心举行,来自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在科技与产业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各类创新主体应如何践行开放式创新理念,把更多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欧美企业为何选择开放式创新什么是开放式创新?切萨布鲁夫在视频演讲中给出的定义十分简洁:开放式创新就是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流动。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相比,这种创新模式让科技创新从组织内扩散到组织外,可实现多个创新主体的协同发展。切萨布鲁夫发表视频演讲20年前,美国大企业的主流创新模式是封闭式创新,即设立研发部门和实验室,开展应用研究、技术试验和基础研究。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行业内最先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并控制其知识产权,让竞争对手无法从中获利。然而,一些企业发现,封闭式创新的风险比较高,很多研发项目无法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说,一家企业不可能拥有本行业的所有优秀研发人才,所以自身研发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成功率和质量,与企业外部更多的聪明人合作是一个明智选择。这就是开放式创新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产权问题,企业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可以购买他人的知识产权。陈劲在全球开放式创新论坛上演讲陈劲指出,苹果公司在打造iPhone手机时,采用的就是开放式创新策略——通过“应用商店”让全球海量企业为iPhone开发软件,形成一个庞大的创新生态和商业生态体系。这种创新模式影响了很多企业。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在演讲中介绍,这家德国大企业打造了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Xcelerator,旨在助力生态合作伙伴提升数字化和低碳化竞争力。去年这个平台落地中国以来,已拥有近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关注】将于2024年发射第一束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主体安装闭环

12月1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HEPS储存环为超低发射度电子环形加速器,束流轨道周长约1360.4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光源加速器、国内第一大加速器,环内面积约合20余个足球场,用于储存高能高品质电子束,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光。HEPS工程总指挥潘卫民介绍,作为我国首台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储存环是HEPS规模最大、研制精度最高、难度成分最多的部分。其中,超高梯度四极磁铁、电源数字控制器、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和高稳定性磁铁支撑等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HEPS总工艺师林国平说,为了保证精度和效率,各系统设备完成加工测试后,在实验室完成预准直单元组装,实现预准直单元支架上磁铁的就位精度好于30微米后,方可运往储存环隧道进行安装。根据单元磁铁数不同,各预准直单元重约1.7~8.5吨,安装团队面临设备重、隧道设备密集、不能影响预准直精度等难点。自今年2月初,储存环启动隧道设备安装,历经10个月完成全环288个预准直单元、240台弯转二极磁铁、288个基座等主体设备安装,实现主体设备安装闭环。HEPS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北京怀柔科学城的核心装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可以发射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解析物质微观结构和演化机制,为提升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与前沿基础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提供高科技研究平台。HEPS自2019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将于2024年发射第一束光。来源:上观新闻往期回顾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张江勇当科创开路先锋总书记在上海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和大模型,有什么看家本领?收藏!近期最新科创政策集锦来了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落实《若干意见》!张江高新区这一行动方案正式印发→

关于印发《张江高新区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张江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现将《张江高新区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2023年12月1日一起来看《行动方案》全文↓↓↓张江高新区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首批40家创新型企业总部!张江高新区占90%,一起来看→

占25%17家企业已纳入2021-2022年“张江之星”培育计划(点击图片放大)《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解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上海科创办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

12月5日,上海科创办召开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以及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上海科创办党组副书记、执行副主任彭崧主持会议并传达精神,同时对下阶段学习贯彻提工作要求。会议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全面准确系统领会精神实质。要聚焦科创中心建设,以更强烈的责任自觉、更务实的行动举措,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贡献。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总书记在上海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和大模型,有什么看家本领?

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调研,来到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C919大型客机、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在上海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里,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展览包含基础研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开放创新、美好生活等7个板块,集聚了近10年来,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显示出上海有基础也有条件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01人形机器人出自张江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照片中,一张有人形机器人的照片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它通体黑色,闪着金属光泽,站在展厅里显得很酷炫。GR-1人形机器人效果图。傅利叶智能提供据了解,它是由张江科学城的科技企业傅利叶智能公司研制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达40个,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牛·米,步行速度为5公里/小时,能负重50公斤。它还具有敏捷避障能力,能够在有坡度和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介绍,GR-1之所以具备这些能力,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小脑”——在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撑下,能完成模型预测控制运动。GR-1人形机器人具备快速行走能力。傅利叶智能提供在顾捷看来,运动能力是未来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傅利叶智能已有8年技术积累。在研发医用外骨骼机器人过程中,公司掌握了传感器、模块化设计、一体化执行器、仿生机械结构等底层技术,尤其在执行器关节领域具备了核心优势。对机器人来说,执行器是确保其灵活行动和有效执行任务的关键,它决定了机器人在完成各种动作和任务时的力量、稳定性、负载适应能力以及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系列,GR-1具备了颇为强大的运动能力。GR-1人形机器人在快速行走。傅利叶智能提供“这款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很强,有了AI‘大脑’后,就有望实现具身智能。”顾捷说的机器人“大脑”,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公司正在与一些有大模型构建能力的科研团队合作,针对专用场景需求进行机器人功能开发。他所说的“具身智能”,是指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智能、更自然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根据计划,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康复陪护等民生场景中应用,因为傅利叶智能在康复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运动能力很强的人形机器人有望从事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抢险救灾、设施巡检等各种工作。因为“大脑”发达,它们能理解自然语言指令,与人类很好地沟通;由于体型接近人类,它们视野开阔、会用工具,在很多场景下将成为人的替身。02大模型工具开源“授人以渔”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否发达,取决于大模型的智能水平。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展示了“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气象预报大模型“风乌”和感知决策一体化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其中,“书生”通用大模型体系包括国内首个支持长语境的多语言千亿参数大模型“书生·浦语”、首个支持开放世界百万语义标签理解的多模态大模型、首个城市级三维空间大模型“天际”。“书生·浦语”(InternLM)的参数量高达1230亿,由包含23000亿token的高质量语料训练而成。它掌握多种语言,具备理解长输入文字、展开复杂推理、进行长时间多轮对话的能力;可通过表格和图表等方式,汇总与呈现复杂信息;在多个主流评测集中,表现出优越的综合性能;具备较强的数值计算、函数运算、方程求解等数理能力。它的安全与对齐能力也很强,能可靠地遵循人类指令,在收到包含错误价值观的指令后可以准确指出、予以纠正。“书生·浦语”大模型开源历程“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我们为产业生态提供基座和支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开源建设和关键领域应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教授介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已发布国际首个贯穿数据、训练、评测等环节的全链条大模型开源工具体系,不仅开源了大模型基座,还开源了研发大模型的整条工具链,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发挥出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生态创新服务的价值。这家新型研发机构还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10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采集多知识、多模态、标准化的高质量语料数据。目前,包含文本、图文、视频三类数据集的多模态预训练语料“书生·万卷”已开源,数据总量超过2TB,旨在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中文语料,孕育出更多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大模型应用。*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张江勇当科创开路先锋

2018年11月6日,在张江科学城,习近平总书记同在场的科技工作者亲切交谈,他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数字孪生事业部总经理石志儒一直难忘5年前,在张江科学城展示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的谆谆嘱托——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当时,他是上海科技大学的一名助理研究教授,在现场协助演示学校的多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如今,他“转场”上海科技大学孵化的科技创业企业,致力于把之前演示的“三维视频融合技术”进行产业化落地。从前沿创新到投身产业,不仅仅是石志儒的个人奋斗轨迹。当下的张江科学城,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正以创新为先导,策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核爆点”。策源正如一辆跑车的发动机,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策源功能强劲,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人们耳熟能详的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中,上海都作出重要贡献,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嫦娥五号”登月、“奋斗者号”万米海试、“雪龙2号”首航南极、“天和”核心舱升空入轨等重大任务中持续贡献“上海智慧”。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飞上蓝天、千米级高温超导电缆启动示范、100千瓦微型燃气轮机等填补国内空白。每年的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中都有上海成果入选,2022年度共有3项成果入选。近年来,上海科学家创建了全球首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牵头国内学者为世界上首次拍摄“黑洞”照片作出贡献,依托上海光源在全球率先解析新冠病毒三维空间结构。张江科学城2022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85件,远高于全市的41件。根据上海科技创新与开放经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世界知名综合性科学中心竞争力指数”,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英国剑桥郡、德国汉堡等综合性科学中心已处在同一水平线。韧性张江,依然“活力四射”。今年上半年,张江科学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2亿元,同比增长10%。1—8月,完成税收收入320.13亿元,同比增长19.2%,全年预计首次突破40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0.20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规上企业工业产值2380.39亿元,占浦东新区的近1/3。尽管受到外部冲击和三年疫情影响,但张江的创新韧性在增强。从2018—2022年,张江科学城经营总收入复合增长12.9%,税收总额为前10年总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前10年总和。“张江科学城内在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让人看到其未来更大的成长空间。”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周文说。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在张江呈现高增长态势。“全国近一半的AI制药研发项目和上海70%的免疫细胞治疗项目都在张江。”中国科学院院士、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凯先在今年9月的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说。今年前三季度,张江共诞生4款1类新药,2个3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张江目前在研的药物管线总数超过1300个,其中原创新药占比超过一半。张江集聚了近500家集成电路企业,年销售收入约占全市的2/3,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吸引了7家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近日,张江未来之城项目启动,将打造数字孪生AI城市2.0新范式。集聚了6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的张江,成为顶尖AI巨头集聚地。张江人工智能岛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示范区,“张江数链”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布局了下一代算力平台和未来智能交互终端。张江有着“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参天大树与灌木丛林共生共荣。这里已集聚2万余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9家,外资研发中心181家,上市企业102家。城与人原本“狭长”的张江科学城如今“长胖”了,从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一年前,《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正式印发。为争世界高科技领域的“一席之地”,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科学城前身)1992年提前启动,比预定时间表早了两年,是我国当时唯一用“高科技园区”命名的开发区。如今,这样的先行先试还在张江持续发生。今年9月,张江率先试点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政策,创新存量产业用地用途转换新路径;扩大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白名单企业”至11家,这些企业一年内进口多次无需再重复评估;率先开展上海生物医药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试点……除了科学,这里也是一座“城”。未来的地标建筑“科学之门”近期幕墙封顶,预计2025年整体竣工交付。去年9月,上海科创新地标“张江科学会堂”迎来首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分会场,开启了“科创新主场”。今年9月,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安藤忠雄领衔设计的张江水泥厂更新项目发布,未来将打造科学家心目中理想的科创空间。“城”的活力来自人。张江科学城现有从业人员约50万,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16%,创业类海外高层次人才约占上海的50%。为让更多人才近悦远来,“居转户”最快3年可以落户……“5年前现场听了总书记的话,我备受鼓舞。我们正在打造上海的数字孪生城市,服务于城市治理数字化,通过数据的流动,让上海更安全、更高效、更温暖。”石志儒午间接受记者采访后,顾不上吃饭又赶着去见客户。从创新到创业,他觉得这样的忙碌很充实。来源:解放日报往期回顾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政策】收藏!近期最新科创政策集锦来了

《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办法》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4部门10月12日*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产业】张江基因岛开启运营,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已有多个产品实现“首创”

张江基因岛细胞与基因治疗是生命健康领域最热门的方向之一11月11日召开的2023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国际峰会暨第四届合成免疫学前沿论坛上传来消息: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已汇聚上百家细胞与基因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国内最先上市的两款CAR-T细胞药物均诞生于此。截至今年9月,在全国已批准的细胞基因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来自张江的项目占比上海约1/2、全国1/4。与此同时,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的张江基因岛今年正式开启运营,可满足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进一步发展的需求。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已成为抢占生物医药前沿阵地的关键所在。2019年6月,上海市科委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张江细胞产业园,2021年10月,张江细胞产业园再度拓展外延,“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揭牌。作为统筹张江科学城细胞、基因产业发展的特色园区,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创新活力的细胞与基因产业集聚区之一。目前,该产业园汇聚企业涵盖细胞存储、研发、智造、应用、装备全产业链。除了国内最先上市的两款CAR-T细胞药物均诞生于此,这里的多个产品实现“首个”“首创”,并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生态打造方面,一批技术转化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在此不断集聚。与此同时,依托《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浦东新区促进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产业园从科学监管、研审联动、人遗服务、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不断助力细胞和基因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新被认定为上海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上海市未来产业加速园。同时,作为张江细胞与基因产业园重要承载区的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今年恰逢成立20周年,医学园区已形成了全国独有的集医学、医药、医械、医疗、医养于一体的“五医联动”的生命健康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生态型专业医学园区,集企业、医院、学校等超过1000家。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指导,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院长管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世界免疫治疗理事会会长BernardA.Fox等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生物医药企业代表与会交流分享前沿观察。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凯荣表示,“作为推动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期望通过峰会为细胞治疗研究专家、行业领军者再搭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共享科学研究成果,推动细胞治疗产业发展。”为加快创新成果孵化和项目落地,第三届张江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同期举行。来源:文汇报往期回顾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2023胡润U40中国创业先锋》首次发布,哪些上海企业家上榜?

根据胡润研究院介绍,共有来自171家企业的182位中国U40创业先锋荣登榜单,他们平均年龄38岁,男女分别占比为89%和11%。软件与服务、医疗健康和工业设备是他们的前三大财富来源。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张江高新区静安园、闵行园企业进博会参展集锦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具体来看→2023中国生物医药领跑者100发布!哪些张江高新区企业入围?【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上海归心谷邱健:立足上海,链接全球科创热点
2023年11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具体来看→

市委常委会昨天(10月31日)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70周年贺信和分别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第六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汇报,研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等事项。市委书记陈吉宁主持会议并讲话。把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紧密结合起来,高质量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会议指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把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发挥上海优势,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贸易稳规模优结构,聚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重点,积极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助力企业走出去发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高质量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着眼促进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夯实基层基础;着眼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着眼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做好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着眼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窗口形象,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推动新时代上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更好团结凝聚民营经济人士投身现代化建设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更好团结凝聚民营经济人士投身现代化建设。聚焦“两个健康”,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更好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持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创造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发祥地的工会工作新业绩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鲜明主题,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创造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发祥地的工会工作新业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力量。持续锻造妇联组织,努力把各项目标任务转化为妇女全面发展、儿童健康成长、家家幸福安康的实景画,推动上海妇联工作走在前、作表率。高质量做好第六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上海超大城市风采会议指出,要按照“越办越好”总要求,强化担当、压实责任,高质量做好第六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形象、上海超大城市风采。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推动办展办会与重点产业发展、重大改革开放试点、重要投资推介活动相结合,树立高水平对外开放标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加强高校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创新策源能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加强高校能力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创新策源能级,在优化学科布局、适应社会需求上下更大功夫,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谋划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高质量孵化器和创新型领军企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张江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上海归心谷邱健:立足上海,链接全球科创热点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邱健上海归心谷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坐标:上海领域:科创孵化器去年7月,一场名为沪联全球“跨境联合创业”上海—温哥华主题沙龙在线上举办。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就是位于上海张江高新区杨浦园的归心谷。归心谷创始人、董事长邱健表示,上海和加拿大在地理区位、国际化程度、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参与沙龙的上海—加拿大两地的创业者们在技术研发方面都比较深入,项目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活动希望通过联动上海与温哥华创业者以及两地的资方代表,跨国共话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场吸引了上海和温哥华两地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沙龙,正是邱健和他的归心谷“立足上海,链接全球科创热点”的一道缩影。01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2023中国生物医药领跑者100发布!哪些张江高新区企业入围?

近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普华永道、上海科创集团、医耘科技、第一财经联合开展“2023中国生物医药领跑者(Front-Runners)100榜单”评选活动,旨在向公众传达当下生物医药产业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窥见几分时代的脉搏。本次领跑者榜单评选,围绕生物医药非上市公司,注重价值发现、聚焦生态营造,在考量企业估值排名的同时,兼顾成长性和创新能力。为此,构建了战略、产品、竞争、商业、团队、价值6个维度、50余项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反应企业发展状态。总榜单下设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数字医疗3个子榜单,在榜单征集方面采取遴选制和推荐制,在企业评价方面采取模型打分和专家复核等形式。值得关注的是,在榜单编制过程中,还扫描了一批“默默无闻”的高价值企业,他们或深耕某一细分领域,锐意进取;或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勇挑重任……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张江City Walk”来了!一起品味上海的创新味道!

一起品味上海的创新味道!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梁贵柏:要把生物医药做成“核爆点”,上海还应这样做…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梁贵柏上海偕怡生物医药公司首席科学家坐标:上海领域:生物医药“等到哪一天制药圈子里的人,至少领军人物,不再热衷每年的诺奖发布,而是能及时捕捉到1997年和2002年那两篇原始科学论文了,中国人的FIC(First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当下,张江生物医药企业更青睐这一类高端人才

“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的招聘需求依旧存在,但目前处于需求总量暂时收紧、将来逐步释放的状态,当下企业更关注有利于全球化布局的高端人才。”9月27日,作为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中唯一的特色人才论坛,生物医药人才发展趋势论坛连续第三年发布《张江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发展趋势报告》。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朋友圈”,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

今年前三季度张江共诞生4款1类新药2个3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目前张江药物管线总数超过1300个1类新药占比超过一半超过50款新药处于临床II期之后阶段9月25日,2023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并传来上述消息。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朋友圈”,今年的峰会以“创新力量·全球共享”为主题,集聚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力量,共享国际化合作和全球化发展资源,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地标意义和引领作用的生命科学国际会议平台。本届峰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支持,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张江合成生物创新中心揭幕现场,《浦东新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相比化学合成或有机合成,生物制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更加绿色环保,未来可能是一个颠覆性技术。”浦东新区科经委总工程师凌刚介绍,《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底,产业集群初具形态,引领地位奠定巩固,辐射带动效应显现,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重在“培育”,并没有设置具体的经济目标。到2025年底,计划招引培育行业领军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3-5家、初创企业50家、区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引进3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及团队,建设3-5个高能级创新载体与共性服务平台,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材料形成突破;跨区域创新网络初步构建,生物制造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示范应用等政策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不久前公布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包括单分子蛋白质测序、基因编辑、单细胞代谢组学等,以及近年来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药物偶联、小核酸药物、AI制药等。张江企业近年来已在这些领域率先布局赛道,不少创新走在全球前列。全国近一半的AI制药研发项目在张江,上海70%的免疫细胞治疗项目在张江。“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管线和企业数量与质量看,张江在细胞免疫疗法、干细胞疗法和蛋白降解领域的研发成熟度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致辞中说。峰会现场揭幕了上海张江合成生物创新中心。该中心由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军人物赵国屏院士及其团队与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集创新孵化、技术平台、产品转化、天使投资、监管科学、展示交流于一体。“张江有着很好的合成生物产业基础,此次成立合成生物创新中心,是为了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地。”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凯荣说。将释放2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了更好地打通生物医药的上下游产业链,上海科学院模式动物转化研究所、上海市细胞药物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医教研培训合作基地、上海国研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宙晟智维智能制药技术服务平台、保诺桑迪亚CRDMO(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一体化)平台、晶泰智药平台、巢生上海创新实验室、Cytiva(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等9个新平台在现场集中发布。未来,张江药谷将通过构建以产业服务为核心,空间服务和公共服务为辅助的产业全生命周期赋能服务体系,助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生产上市的每个环节。空间是平台和产业的基础和载体。未来3年,浦东新区范围内以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金桥集团为主开发的近20个项目将释放2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现场,居里路一号、药谷中心加速器、优创园、张江基因岛、医疗器械加速器等10个产业空间项目首次集中亮相。未来3天,23场全球对话系列论坛将覆盖医疗器械、皮科医美、心脑接入、罕见病、AI制药、比较医学、合成生物学等产业领域,以及药品监管、生物工艺、产业投资、创新药出海、人才发展等热门话题方向。*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刘琳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在中国第一大沙漠边缘,绿色技术银行打造了一个智慧农业“样板间”冰鉴科技顾凌云:“我们希望把科技真正做深,做到骨髓里”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辉大基因施霖宇:“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施霖宇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坐标:上海浦东新区领域:生物医药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上海科创办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21日上午,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科创办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将在党建引领、优势互补、突出重点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在设立科技特色专营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助推科技企业高质量成长、营造良好科技金融融合氛围等领域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完善科创金融生态。一直以来,上海科创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统筹协调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协调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未来,双方将深入探讨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发挥金融赋能科技的作用,在生动实践中把双方战略合作做深、做实、做出成效,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在中国第一大沙漠边缘,绿色技术银行打造了一个智慧农业“样板间”冰鉴科技顾凌云:“我们希望把科技真正做深,做到骨髓里”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稚晖君创立“独角兽”的背后:这家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发展新范式

通用人形机器人“远征A1”发布近日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彭志辉发布了通用人形机器人“远征A1”引起很多人关注这个网名为“稚晖君”的90后小伙子在哔哩哔哩有249万粉丝被称为“野生钢铁侠”今年2月智元在上海成立如今已完成4轮融资,估值达到独角兽企业标准在这一飞速的企业成长过程中,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就是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去年底,彭志辉与合作者进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孵化器,开启了创业历程。“我们当时预测,随着ChatGPT的问世,把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将打造出不再局限于某个应用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说,“所以我们很看好这个创业项目,给他们配备了首席科学家和工程化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研制出人形机器人样机。”在孵化出高增长企业的同时,这家新型研发机构正在探索一种政府智库引领、高校创新策源、行业专家领军、产业团队落地、产融生态链接的发展新范式。除了培育孵化企业,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还通过与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中小创新企业等合作实现“自我造血”,去年市场化营收过亿元。“二次创业”与各类主体合作近年来,上海和外省市诞生了众多新型研发机构,它们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单位性质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对于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来说,能否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实现盈利的上海新型研发机构屈指可数。一位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负责人表示,由于经费紧张,他最近在为交房租的事发愁,还有一些员工离开了平台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也经历过相似的困难期。这家企业成立于2018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临港集团、商汤科技共同投资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2020年底,研究院重组领导团队,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从财务报表来看,这次创业颇为成功——2021年实现收支平衡,2022年市场化营收过亿元。位于零号湾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经过这三年摸索,我们初步完成了‘3+3+1’战略布局。”宋海涛介绍,第一个“3”指3个功能平台,即新一代高端专业智库、研发与产业转化平台、产融与生态创新平台;第二个“3”是3个技术平台,即全栈自主AI基础软硬件平台、算力调度平台、自主开源AI框架创新平台,旨在构建人工智能底座;最后一个“1”是搭建以开源开放框架为核心的AI基础产业生态。在这一战略布局中,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政府、高校院所、头部企业等各类主体合作,在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多元功能的同时,强化与金融资本对接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落地。让高校教授了解市场真实需求为了做强技术研发服务功能,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上海交大为核心力量,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合作,通过双聘等方式组建了由60位以上教授、10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的科研团队,其中包括两院院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等顶尖专家14人。目前,研究院已经组建操作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认知计算、视觉智能等十余个研发中心,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科研平台。教授们带领团队,以市场主体的真实需求、真实场景为抓手,以真实数据、真实环境检测验证科研成果。“我们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技术落地为目标推动成果转化。”宋海涛表示,“这种功能是一些高校科研的短板,新型研发机构可以与高校形成互补。”与高校的另一个不同点是,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了工程化团队和市场化团队。他们协助教授团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为新产品拓展市场。以“远征A1”为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派出首席科学家、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博导闫维新和工程化团队,与彭志辉领衔的智元研发团队一起投身机器人整体设计和技术攻关,大幅缩短了“远征A1”研发落地的时间。人形机器人“远征A1”亮相“我还借助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工程化和市场化团队,发明了智能康养护理床和眼科手术机器人。”闫维新告诉记者,“来源于市场的真实数据、需求和场景对高校科研人员来说很宝贵,通过真实环境检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能更快实现产业化。”探索“1+X”全要素协同机制在全过程创新中,要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要有企业家和投资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吸引了多位大企业高管、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和投资人加盟。他们凭借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产业资源,分管研究院不同产业板块,或担任入孵初创企业的高管。研究院组建了30人左右的产融生态团队,让他们在产业专家领导下为科研团队对接各种资源,包括资本、客户、合作伙伴等。“在智元融资过程中,我们成功对接了一家风投基金,还为人形机器人对接了很多潜在需求方和应用场景。”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徐纯说。宋海涛将这种发展范式称为“1+X”全要素、全链条协同机制,“1”即一批优秀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X”包括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工程化团队、产业化团队、产融生态团队等配套团队。“研究院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造血’,是因为凝聚了一批具备硬科技创新策源、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全要素资源整合等能力的科学家和产业家。”凭借“1+X”机制,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出智元机器人、屹锂能源等21家企业,融资总额超20亿元,估值近200亿元。其中,智元机器人跻身独角兽企业,屹锂能源、子虔科技成为准独角兽企业。与大企业合作也是新型研发机构“自我造血”的重要渠道。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华为公司共建的全球首个昇思AI框架和大模型创新中心,就是一个合作案例。这家创新中心对标谷歌开源的计算框架TensorFlow和脸书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研发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力争打造自主可控的开源AI框架和生态体系,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全场景应用。上海昇思AI框架和大模型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随着大模型和“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的兴起,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将与更多创新主体合作,在全过程创新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在中国第一大沙漠边缘,绿色技术银行打造了一个智慧农业“样板间”冰鉴科技顾凌云:“我们希望把科技真正做深,做到骨髓里”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上海市领导点赞的这家孵化加速器,如何在全球推动“开放式创新”

9月13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璞跃全球创始人兰曦睦·亚美迪一行。他说,璞跃是全球知名的科创孵化器和加速器,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定位和理念相契合,双方合作空间十分广阔。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了璞跃全球创始人兰曦睦·亚美迪一行。陈正宝摄璞跃是一家怎样的科创孵化器和加速器?近日举行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首届全球创业投资大会(WeStart)上,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和执行董事徐洁平发表演讲,并接受了采访。他表示,25年来,璞跃经历了从空间孵化器到产业加速器,再到全球化创新网络的模式嬗变。如今,上海正在培育高质量孵化器,璞跃中国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将抓住这一机遇,做强做深立足中国上海、具有全球视野的开放式创新。徐洁平在全球创业投资大会上演讲。从“房租换股权”到开放式创新“璞跃”这个公司名字的知晓度可能不高,但说起它的英文名“Plug
2023年9月15日
其他

在中国第一大沙漠边缘,绿色技术银行打造了一个智慧农业“样板间”

9月11日,浦江创新论坛·绿色低碳创新论坛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场外,一棵御谷狼尾草引发了与会者驻足关注。这棵草长得颇为旺盛,种植于今年7月28日,取样自9月5日,总长达1.4米,其中根系长达92厘米。不同寻常的是,它来自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新疆喀什莎车。这里正是“绿色技术银行”的首个荒漠农业示范基地,已完成700亩荒漠治理。2017年,绿色技术银行在上海“先行先试”。经过数年积累,以“技术+金融”模式运作的绿色技术银行,正致力于成为低碳新产业的“培育者”和绿色技术产业化的“加速器”。新疆地区土地广袤,农业资源丰富,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占比相对较高,且成因复杂。该地块处于莎车县的风口,属于比较难治理的一片沙地。尽管此前莎车县政府对该地块进行了平整,接通了水电,但由于含沙量高达90%以上,历史上当地从来没有在类似沙地上成功种植过,所以当地村民都望而却步。传统的沙漠治理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且效果一般。绿色技术银行迎难而上,整合了国内外领先荒漠治理技术,提出“治沙质沙智沙”三步走改沙扩田荒漠综合治理方案。在绿色低碳创新论坛会场外,可以看到治理前后不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体。乍一看,原沙比较紧致,治理后的沙体更为蓬松。其背后的奥秘,正是运用多种独特的生物材料,与沙子搅拌融合,使其在具备储水储肥的能力的同时,模拟出相应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从治理至出苗,最短仅用时9天,治理过程环保安全无污染。除了让荒漠变良田,绿色技术银行还对沙路和地膜进行了改造。褐色的沙路,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其实是纯沙结合而成,没有添加任何水泥沥青等传统路基材料。只需经绿色技术处理20分钟后,可以在其上面步行,5小时后可通行重型车,其5厘米厚的强度相当于20厘米厚的水泥沥青;传统的塑料地膜几十年都不会降解,微塑料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绿色技术银行攻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保证环保安全的同时,也解决了原本“两难”的强度难题,可满足全机械操作下的拉伸韧性,最终实现100%代谢,在同等条件下可增产20%。我国现有荒漠面积约2.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27.3%。期待,未来,绿色技术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为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贡献技术力量。*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刘琳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科技回归都市!黄浦园打造金融科技重要增长极上专所范征:新技术在哪,知识产权服务就在哪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冰鉴科技顾凌云:“我们希望把科技真正做深,做到骨髓里”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顾凌云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坐标:上海浦东新区领域:人工智能““看到多重风口汇集到一起,我选择结束多年在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并说服14位同事放弃海外高薪的优越生活,一起回国,加入创新创业的热潮。”回忆起8年前回国创业时的情景,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顾凌云内心依然澎湃。01快速奔跑实现头部金融机构全覆盖1998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顾凌云赴美留学,硕士、博士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求学期间,顾凌云开始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正是这次与人工智能的“遇见”,为顾凌云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的世界的大门。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后,顾凌云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来到美国华尔街经历了一番历练。创立冰鉴科技前,他曾担任Turbo
2023年9月8日
其他

【分园】产业综合用地政策率先在张江落地,工业、研发、配套可混合配置,已有企业尝鲜

近年来,张江科学城的项目日益呈现“产学研密切合作、高度融合”的特征,企业对研发、制造、服务等多种功能、多种性质的综合性产业用地需求尤为迫切。对此,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东新区与上海科创办共同研究形成了《关于促进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试点意见》,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试点意见》聚焦张江科学城220平方公里范围,创设了产业综合用地(M0)类型:即针对主导功能为工业或研发的项目,允许工业、研发、仓储、公共服务配套等功能混合配置。通过支持产业用地功能复合,促进规划土地管理要求与产业空间弹性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空间保障。经过30多年发展,张江科学城产业用地已经进入增量与存量并重的阶段。存量产业用地提质增效中,如何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要求?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试点意见》明确:允许存量产业用地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需求,在满足产业、环保、安全等要求的基础上,将研发功能与实体制造在同一地块或同一建筑内实现使用转换。这一创新举措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空间保障,有利于科创成果快速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比如生物医药等特定产业,因企业需求或行业规定需在研发用地中实现生产功能的,就可依据《试点意见》,经相关部门论证,通过建筑管理审批确定配建的工业建筑面积,并在后续签订研发用地补充出让合同、办理新的不动产权证时予以明确。《试点意见》还提出,同一主体的相邻多个产业用地,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统筹平衡生产、生活配套,根据需求集中配建生活配套设施,相关要求在土地出让合同中进行约定。这一措施,对于提升科学城产城融合度、促进张江科学城职住平衡、增强科创人才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该政策的支持下,华虹宏力已经率先启动了生活配套设施的统筹建设工作。为更好地支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意见》还明确了张江科学城规划土地管理试点的工作机制。包括更高效的规划优化机制、进一步放权的实施深化机制、更聚焦的土地供应机制等。《试点意见》特别提出了不动产权证办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并明确违约处置措施及退出方式,强化产业综合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用监管,在“放得开”的同时,确保“管得住”。据悉,该《试点意见》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支持。9月5日,张江科学城2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多家因受该《试点意见》政策鼓励落户。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新介绍:“《试点意见》的实施能够为众多大型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空间,满足了三大战略产业的不同需求,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打造创新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源:上观新闻往期回顾赛迪顾问百强榜单,张江高新区领跑!【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普实医疗李瑞:不做Me-too产品爆火的“室温超导”,距离究竟还有多远?
2023年9月6日
其他

【分园】科技回归都市!黄浦园打造金融科技重要增长极

金融科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在纽约“硅巷”掀起“科技回归都市中心”新趋势的背景下,张江高新区中心城区分园开始探索科创产业发展新模式。其中,黄浦园依托区内金融要素集聚、产业生态完善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形成了一批发展成果。黄浦金融要素集聚、机构体系健全、综合生态完善,在探索新技术、新金融转型上有基础、有条件。金融机构集聚,应用场景广泛截至目前,上海14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有6家在黄浦。截至2022年底,黄浦区共有银行、保险、信托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721家,覆盖全部类型的金融牌照,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广泛丰富的应用场景。滑动查看:票据交易所、清算所、黄金交易所高端智库集聚,研究基础扎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上海区块链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形成规模效应,与金融密切相关的会计、律师、审计、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发展,推动产学研联合研究,为金融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浦品牌打响,集聚效应显现顶级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连续多年举办,今年大会将围绕科技驱动未来保险、智能计算峰会、区块链峰会等举办40多场分论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外滩高峰论坛暨长三角金融科技大赛”已举办至第三届,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黄浦金融科技公司持续保持集聚态势,带动一批产品创新案例涌现。在此基础上,黄浦持续发力,探索形成多个全市“首个”经验和一批发展成果,推动科技、金融和产业的良性循环。出台全市首个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发布《外滩金融集聚带关于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及30条细则,对企业设立、研发创新、示范应用、融资便利、人才服务等提出了黄浦举措,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科技生态圈。设立全市首个金融科技股权基金发挥国资引导作用,市区联动,由上海国际集团、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上海金融科技股权投资基金”。聚焦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围绕数字经济新基建、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实体产业数字化发展三大方向,投资推进优质金融科技项目转化落地。成功形成一批金融科技成果在政策、资金等的推动下,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一批金融科技成果。如蚂蚁集团开发的OceanBase数据库代码自主率超过
2023年9月5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上专所范征:新技术在哪,知识产权服务就在哪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范征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坐标:上海徐汇领域:知识产权2003年,范征接待了一家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来访,对方表明来意:“我们公司有一项科技成果,希望申请专利,但不清楚该怎么办理。”在帮助企业顺利申请并取得专利后,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此番不经意的接触竟开启了自己与这家企业长达20年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和缘分。“最初,我专门为企业技术团队进行了知识产权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组建知识产权团队。此后,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做大,他们的专利申请数量以及知识产权诉讼、海外布局等需求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如今,这家企业已成功上市。”回忆起这段经历,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专所)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范征感慨万分。正所谓新技术在哪,知识产权服务就在哪,这段经历不仅仅让范征感受到通过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链,帮助创新主体及其智慧成果实现非凡成就的职业自豪感,也见证了上专所“与客户共同成长”“助力科技创新”的初心与使命。01多年深耕,交出亮眼成绩单1997年,范征加入上专所,在化学化工部承担专利代理工作,主要从事国外500强企业在中国专利申请、确权和保护提供服务,同时也服务一些国内的科研院校的创新工作。大学期间的范征就确立了将来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的职业规划,“感觉这个行业将来比较有发展前景,同时,对人的要求也挺高的,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法律,还要懂外语。我当时觉得自己在大学里的知识还是挺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只是没有预想到今天知识产权对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入职上专所多年来,范征长期深耕知识产权服务和管理工作,从一线专利代理师成长为上专所副总经理,为超过300家创新主体提供各类知识产权服务
2023年9月1日
其他

【聚焦】三问李政道研究所

1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无人区”基础研究难题怎么解?上海张江,李政道研究所(TDLI)的球形大厅连接着两栋平行楼宇,更像“中国筷子夹起地球”。带玻璃幕墙的球形大厅内,在所长张杰院士策划与带领下,全体研究人员通过33次集中讨论,今夏共同创作成长达600米的“天问”长卷,环绕球厅、逐层拾阶、螺旋上升。球形大厅“天问”长卷。(资料照片)“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日月安属?列星安陈?”长卷以包含170多个问题的屈原《天问》开篇,再现始于大爆炸以来138亿年的宇宙史和人类对宇宙演化规律的求索与认知,表达李所人探究自然极限、拓展科学疆域的愿景。回答终极拷问,必先探究本原。那么,大投入、高强度、长周期的基础研究到底怎么搞?对正在建设世界顶尖研究机构的李政道研究所基础研究生态进行一番调查,或许可以告诉人们如何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做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答卷。选题:无人之境,尽早去闯在“由0变1”的基础研究领域,越是“无人区”越是要闯,而且尽早去闯。大到探宏观宇宙的望远镜,小到测微观粒子的显微镜,镜片前的李所“追光者”大有人在,这是他们必须给自己出的难题。百余位科学家出入李所的南北楼之间,其中李数与李政道先生可谓有缘。中学生时代,他考入李政道建议创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博士后时代,他被聘为李政道研究所首位“李政道学者”,在粒子与核物理研究部工作。同在这个研究部门,李数与刘坤也十分有缘。这两位年轻博士加盟李所之前在法国马赛粒子物理中心就有交集,因为位于法瑞边境的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高能物理研究最富引力的前沿与高地之一。眼下,带着追逐物质世界真理的自由与激情,他俩回归祖国、来到新所、同处一层,“自设选题”甚至自制实验,开展一项“暗光计划(Dark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张江高新区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注册制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举措,有效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契合科技企业发展规律和需求,进一步畅通了张江高新区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打通融资端到投资端的传导路径,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上海科创办对近三年(2020-2022年)张江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总体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1张江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高质发展近三年,上海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97家注1(A股125家、港股52家、美股20家),首发募资总额4100亿元,平均首发募资额20.8亿元,2022年底总市值2.95万亿元。其中,张江高新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共计138家(A股90家、港股34家、美股14家),2022年底总市值2.35亿元;首发募资总额占全市78%,平均首发募资额23.3亿元。2022年,张江高新区近三年新增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收7478亿元注2,占全市的80%,营收同比增长10.25%,优于全市同比增长率7.69%。2张江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科创属性显著张江高新区近三年新增的138家中,78%(107家)属于“3+X”产业注3。107家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金额为620亿元,占比97%;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5%(138家为20.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为17.3%(138家为8.6%)。3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有力推动了张江高新区硬科技企业上市张江高新区“应科尽科”特征明显。张江高新区近三年新增的90家A股上市企业中,60%(54家)在科创板上市,占上海近三年新增科创板企业(65家)的83%。注册制对硬科技企业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张江高新区82%(54家科创板、17家创业板、3家北交所)的新增A股上市企业通过注册制发行,其中,生物医药上市企业(28家)、集成电路上市企业(23家)均通过注册制发行。下一步,上海科创办将着力落实“浦江之光”行动,持续开展“张江之星”企业培育。从资本关注度、成长潜力、研发强度、经济效益等维度,每年挖掘领军型、成长型、潜力型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这些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来自上海→

近日,由学术研究门户网站Research.com评选的最新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iNature系统地总结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20位在中国单位任职的学者,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植物科学与农学等8个细分领域。快来看看有哪些在上海任职的科学家上榜吧D-index(学科H-index)学者排名指标,仅包括被调查学科的论文和引用值。根据官网介绍,D-index细分为化学,电脑科学,数学,法律,材料科学等26个细分领域。01分子生物学领域徐华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翁杰敏华东师范大学裴钢同济大学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对多达5724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个学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那么他被考虑的D指数门槛是4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02神经科学领域蒲慕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吕忠林上海纽约大学在神经科学领域,对多达27400名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如果一名学者的大部分出版物是在神经科学领域,那么他被考虑的D指数阈值为30。进入顶尖研究人员排名的接受标准是基于D指数、在特定领域的贡献比例、研究人员的奖励和成就。0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Katsuhiko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优刻得上海数据中心项目)

【地理位置】优刻得上海数据中心,位于长三角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起步区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南厍江路130号。【单位简介】优刻得是内资、中立、安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坚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出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等全线云产品;自主研发IaaS、PaaS、安全屋大数据流通平台、AI多种终端及服务平台。优刻得在全球建设和运营32个可用区,遍及国内、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非洲等25个地域,构建了云网融合、安全稳定、智能敏捷、绿色低碳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国内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云计算企业,优刻得紧贴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进行数据中心布局。优刻得自建的两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国家“东数西算”算力网络东部枢纽的长三角起步区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和西部枢纽的内蒙古集宁大数据产业园,上海数据中心是优刻得在一线城市自建的第一个园区级数据中心。【定位与目标】优刻得上海数据中心在业务定位上区别于传统IDC,主要用于部署优刻得云计算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包括适用于传统企业数字化的混合云解决方案、AI智能分析中台等,可充分满足对实时数据分析和网络条件要求较高的企业数字化业务,提供更高算力、更低延时的服务体验。未来,上海数据中心也将成为优刻得在华东地区的云计算核心基地,立足青浦、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打造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底座。【建设内容】优刻得上海数据中心整体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规划5栋数据中心楼及综合配套区。项目建设标准为GB
2023年8月9日
其他

【喜报】赛迪顾问百强榜单,张江高新区领跑!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了“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一。上海入围全国百强的园区还有: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份百强榜单,高新区占比49%、经开区占比51%。其中,48%百强园区来自华东地区。张江高新区方面,新增上市企业数10家,位列第一;I类新药上市数量3个,位列第一;器械创新审批数量7个,位列第二;智能化应用产品数量16个,同中关村科技园区并列第一。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据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于2020年6月由赛迪顾问首次发布,本次为第四个年度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张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收藏!近期最新科创政策集锦来了箱箱共用廖清新:在绿色低碳方向“换道超车”,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普实医疗李瑞:不做Me-too产品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李瑞上海普实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坐标:上海普陀领域:医疗器械或许,几年前,很多人并不相信,一款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高精尖医疗器械,国产产品能够真正比肩进口产品。可如今,李瑞管理的普实医疗凭借自研拳头产品,打破了进口产品就一定更贵更好的刻板印象。这家位于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的科技企业,敢于与国际医药巨头同台竞技,底气究竟来自何处?01
2023年8月4日
其他

【聚焦】爆火的“室温超导”,距离究竟还有多远?

这些天,“室温超导”再次引发公众热议。事情起源于韩国研究团队7月22日在预印本网站ArXiv(指没有审查机制的一个电子预印平台,作者可在接受期刊审查前,在此提早宣告研究成果)上传论文,称一个被命名为“LK-99”的材料可实现室温超导。如果说这激发了公众对于室温超导的好奇,到了8月1日,这个话题已经“沸”了——美国泰吉量子公司称,新发现一种石墨烯的室温超导材料,但并没有同时公布相关实验数据。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科研团队,在B站以“关山口男子技师”UP主名义发视频,称合成了“LK-99”晶体,并展示了其抗磁性。截至本文发稿之际,该视频已有748万余次的播放量。甚至,美国超导公司的股票也持续涨势。而更具戏剧性的是,又有韩国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该论文存在缺陷,系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要求从预印本网站下架论文。眼花缭乱中值得关注的是:抗磁性=超导性吗?为何室温超导如此受青睐?实现室温超导需要突破的难点在哪里?来看上海大学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蔡传兵教授怎么说→抗磁性=超导性吗“看到韩国研究团队的论文标题《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时,我也很兴奋,毕竟做超导的人都渴望有室温常压超导出现。再一看,实验原料都是常见矿物元素,无毒也不贵重,几乎每个理工科实验室都可尝试,我当晚就有重复验证的冲动。”蔡传兵坦言,他所在的研究团队7月26日即开始组建攻关小组,制定了一周每天24小时计划,原材料与制备手段齐全后于29日启动试验,至今已制备出两类不同工艺样品,正在检测表征之中。韩国研究团队公开的视频里,合成的晶体在一个磁体界面倾斜地立着,像只扑闪着翅膀的蝴蝶。在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所发的B站视频中,一根牙签指向的一个小黑点晶体,肉眼几乎看不见,在显微镜下随着钕铁硼磁体的移动,它或竖立或倒下,把磁体换个方向依然如此。两个视频显示,合成的晶体材料可能发生了抗磁反应。但是,抗磁性=超导性吗?“超导体需要满足两个最重要的特性,一是电阻为零,二是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蔡传兵说:“完全抗磁性”是“一般抗磁性”的极端状态,是“彻底抗磁性”;自然界很多材料具有一般抗磁性,但不具备超导性,“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演示的抗磁性效果相对好一点,但这两个视频显示的都是弱抗磁性,如果具备完全抗磁性,材料会‘飞起来’。”至于“电阻为零”的特性,需要验证电阻和温度变化的关系,上述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目前并没有做出验证。韩国团队此次的英文论文,并未在正文中给出电阻和温度变化的关系,但其附件和今年3月以韩文发表的论文显示,在127℃条件下,其零电阻率不是全为零,部分电阻比铜或银都大。“确切地说,他们更大概率是找到了一个低电阻的陶瓷复合材料,这本身也很有趣。但这和论文宣称的‘实现室温超导’相去甚远,就目前所知情况看,有些急于求成了,也不够严谨。”蔡传兵说。他还特别提到,一个电阻很大的绝缘体,随着温度变化其电阻在短时间突然降低到一个非常小的数值,如果仪器分辨率不高或绘图参数范围选择不当,不一定能识别出来。也有少数人为处理数据不当造成巨大电阻反差,会让人误解成零电阻。从理论上看实现室温超导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有人说,此次室温超导的概念是股市的炒作。姑且不论真假,资本市场本就看长远的预期,室温超导为何如此受青睐?不妨再来了解一下超导。1911年,荷兰科学家意外发现,将汞冷却到零下268.95℃时,其电阻突然消失,这就是俗称的“低温超导”。1986年,首次实现“高温超导”,即在零下196℃液氮环境下达到“零电阻”,这里的“高温”是相对零下268.95℃而言。超导体能以零损耗来传导电流,高温超导相比低温超导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大大降低了成本。可想而知,如果实现室温超导,这将成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突破之一,有助于电力传输、磁悬浮技术应用、核聚变、量子计算以及应对能源问题。高温超导被发现近40年来,室温超导一直没有突破,其难点究竟在哪里?有科学家认为,室温超导材料已处于突破的前夜。对此,蔡传兵持谨慎态度,“从理论上看,实现室温超导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据介绍,和常规导体不一样,超导是个相变和突变过程,其电子的有序态会突然发生变化,一下就成双成对了。“这就像一个舞池,本来各跳各的,比较无序,后来彼此找到了舞伴,有序度提高,电阻就小了。”温度越低,电子越有序,电阻就越小;温度越高,热激活能越大,电阻就越大,而室温对于电子来说已经算是高温了。当然,极端的高压条件下(100万倍大气压),电子也会越有序,可以把电阻降下来,但这是从极端低温到极端高压条件,挑战同样很大。那么,我们距离室温超导还有多远?“未来,借助人工智能设计,可能实现原子操控。或者,某个新材料的发现,也会启发新的科学方向。”蔡传兵说。来源:上观新闻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张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收藏!近期最新科创政策集锦来了箱箱共用廖清新:在绿色低碳方向“换道超车”,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2023年8月3日
其他

【聚焦】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方案,建设“全球科创企业首选落户城市”

据悉,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旨在发挥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优化科创生态体系,助力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等联动发展,孵化培育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瞪羚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一批面向全球,拥有自主、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首选落户城市。01全球遴选高质量孵化器据介绍,高质量孵化器是以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具备硬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和全要素资源整合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与一般的孵化器相比,高质量孵化器有4个特征更为明显:一是更专业的建设主体,以一流孵化人才为牵引,引导科技领军企业、知名高校(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顶尖投资机构等开展建设;二是更聚焦硬科技孵化,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的加速孵化;三是创新要素资源更集聚,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多链协同、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四是更具国际视野和理念,融汇国际高端资源,拓展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融通。方案显示,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将采取“全球遴选、一体一策”方式:吸引国内外一流优质孵化器在上海发展壮大,并强化梯次培育,分为“高质量”和“高质量培育”两类,逐个形成“领域聚焦、路径凝练”的建设方案。市科委等部门将制定高质量孵化器的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数据统计、定期评价和优胜劣汰机制。02引进“六路”孵化人才为培育高质量孵化器,方案提出实施“硬科技”孵化提升行动、孵化人才培育行动、金融赋能助力行动、全球创新网络融入行动、区域创新发展增能行动等5项行动。在“硬科技”孵化提升行动上,上海将支持“超前孵化”新模式,引导高质量孵化器与高水平科技智库合作,发现一批细分赛道未来发展新趋势,实现“超前发现”“超前布局”;加强对基础研究的跟踪对接,从“选育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提升孵化策源功能。方案还提出:支持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战略科技力量配建高质量孵化器,带动更多未来产业重点方向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高质量孵化器深化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合作,强化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超前孵化’这种新模式可以让孵化器与科学家深度合作,提升创新策源功能。”上海市孵化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莘泽创业创始人曲奕说,在基础研究与创业项目之间,往往存在一条需要跨越的鸿沟,要完成这个充满风险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孵化器可扮演重要角色,即通过“超前孵化”开展概念验证等工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提供创业指导,并验证其科研项目的商业化可行性。莘泽创业与生物芯片公司共建的开放创新中心在孵化人才培育行动上,上海将引进国际一流孵化人才,依托转化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跨学科交叉人才、科技创投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连续成功创业者和具有海外工作(含创业)背景的归国人才等“六路”孵化人才,打造高质量孵化器,并将高端孵化人才纳入全市科技人才支持体系,让他们享受相关政策和服务。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上海将联动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和其他单位,打造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设技术转移方向学历教育、开展孵化科技管理人才职业培育等方式,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03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前移在金融赋能助力行动上,方案提出:强化对投孵联动的引导,通过市级母基金引导,有效带动“耐心资本”流向高质量科技成果,流入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鼓励高质量孵化器联动市级母基金,设立不少于一支早期硬科技投资种子基金,深化概念验证、股权投资联动探索,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前移,助推成果转化项目加快转化发展。为激发国资投资孵化活力,上海允许国有孵化团队持股孵化,并优化投资审批流程,试点退出与容错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投入土地、资金、设施、应用场景等创新资源,参与高质量孵化器和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新微创源孵化器董事长兼总经理任佳认为,“允许国有孵化团队持股孵化”可以解决前沿科技项目孵化服务团队的激励机制问题,实现科技创业者与服务创业者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我们要通过制度设计,让年轻人看到孵化服务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职业赛道,可以实现人生梦想,并获得职业成就感。”新微创源孵化器在全球创新网络融入行动上,方案提出:打造全球科技孵化首选地,鼓励高质量孵化器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创新基地,强化与海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的协同联动,完善“全球研发—跨境孵化—上海转化”服务链,加速前沿领域海外创新项目来沪落地。在区域创新发展增能行动上,上海将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高校院所、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和高能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同时,鼓励高质量孵化器通过品牌输出、联合孵化等模式,带动其他孵化器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来源:上观新闻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张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收藏!近期最新科创政策集锦来了箱箱共用廖清新:在绿色低碳方向“换道超车”,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箱箱共用廖清新:在绿色低碳方向“换道超车”,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廖清新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坐标:上海徐汇领域:智能工业包装每一个时代都有挑战,但更多的还是机遇。在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廖清新看来,现在恰恰是最好的在绿色、低碳方向进行“换道超车”的时机。01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主题教育】上海科创办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张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以来,上海科创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和中央、市委部署要求,在市委第十三巡回指导组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和自身实际,认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张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上海科创办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多措并举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01试点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创新政策针对调研中发现用地机制不够灵活、用地效率不够高的问题,上海科创办与市规划资源局开展“联研联改、同题共答”,在张江科学城220平方公里探索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创新政策。在规划阶段,新设“产业综合用地”标注(M0);在出让阶段,根据项目需求确定用地功能比例;在设计阶段,同一主体相邻产业地块可统筹配套设施;在使用阶段,允许研发建筑兼容工业功能。鼓励工业上楼,简化产业用地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调整程序。科学城产业用地配建宿舍总量可纳入张江科学城保障性租赁房指标统计。存量产业用地可以参照执行。目前,已确定一批新出让、存量增效、产业配套统筹需求的试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02强化产业项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针对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委托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实施立项、规划、建设、土地和环保审批事权,建章立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决防止只批不管、以批代管。落实项目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职责,加强对产业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全流程各项要求履约情况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比如,加快推进张江水泥厂城市更新项目,张江管理局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全链条的产业准入、规划调整、建管审批服务,该项目于7月17日开工建设。上海科创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调查研究,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助力国际一流张江科学城建设。*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2023科创A计划——徐汇园站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热点】解读欧盟Web4.0倡议:强调虚拟与现实世界融合,提高数字话语权

7月1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名为《Web4.0和虚拟世界的倡议:在下一次技术转型中领先》的新战略。7月11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名为《Web4.0和虚拟世界的倡议:在下一次技术转型中领先》的新战略。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希望通过该战略的落实,抓住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从而提高欧洲的国际话语权与竞争力。在该战略中,欧盟委员会将Web4.0定义为一种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环境智能、物联网、可信区块链交易、虚拟世界和XR(混合现实)技术,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能够完全融合并相互交流,从而创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最终无缝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方式。欧盟预期,到2030年,全球虚拟世界的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70亿欧元(约合216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超过8000亿欧元。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Web3.0教育机构UWEB校长于佳宁认为,欧盟选择引入Web4.0这个全新的概念,是出于对元宇宙概念定义的考虑,“元宇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被视为未来数字社会的形态,但各行各业对其的定义并不统一。因此欧盟委员会可能希望通过提出Web4.0这个更具体、更明确的概念,来为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此外,这一举动也是出于提高欧盟在数字经济时代话语权的考虑。增强人与机器交互欧盟委员会在对Web4.0和虚拟世界的倡议中表示,互联网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除当前正在取得进展的Web3.0(主要特点是开放、去中心化和赋予用户权利)之外,Web4.0将允许数字世界和真实物体、环境整合,并增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正因如此,Web4.0将会是带来无缝互联、智能和沉浸式世界的主要技术转型。在这份刚刚发布的Web4.0战略的同一公告中,欧盟提出了发展Web4.0和虚拟世界的四个基本要点。前三个与“2030数字欧洲”计划一致,包括建立专家库和产业生态系统鼓励创新,以及投资虚拟公共服务。第四个要点包含了算力、云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以及Web4.0和虚拟世界的开放性和全球治理。公告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赋予公众权利并加强技能,以提高认识、获取值得信赖的信息,建立一个虚拟世界专家的人才库。到2023年底,委员会将推广虚拟世界的指导原则,并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开发出供普通公众使用的“公民工具箱”。由于虚拟世界的专家是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将与成员国一起建立人才渠道,并将通过由数字欧洲计划资助的项目和创意欧洲计划,为数字内容的创作者提供提升技能的支持。第二,支持欧洲Web4.0工业生态系统走向卓越,并解决碎片化问题。目前,欧盟没有一套生态系统能将虚拟世界和Web4.0不同价值链的用户汇聚在一起。委员会已经提出了欧洲科研计划“地平线欧洲(Horizon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2023科创A计划——徐汇园站 · 人工智能专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赛迪顾问发布2023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张江高新区位列第二【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闪马智能彭垚:“人工智能公司往往很少会有这样的东西……”还在刷屏特斯拉机器人?这家上海企业今天重磅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专注于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最早实现AMOLED量产的境内厂商之一,目前注册资本138.9亿元。和辉第6代AMOLED工厂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绿色工厂示范单位、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等,荣膺“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等奖项。和辉第6代AMOLED工厂航拍图AMOLED凭借着优异的显示性能和未来广阔的全新应用市场被视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和辉光电是最早实现AMOLED量产的境内厂商之一,已建成第4.5代和第6代两条现代化AMOLED生产线,并于2021年5月28日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建设第6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将实现第6代AMOLED生产线产能由每月3万片大板提升到4.5万片大板。27寸AMOLED屏公司始终坚持专注AMOLED领先技术的发展战略,在AMOLED核心技术、产品设计及工艺改良等方面形成了14大类的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卓越的研发创新能力、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了国内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供应商。12.8柔性车载屏穿戴式产品公司坚持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在持续深耕中小尺寸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喜报】赛迪顾问发布2023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张江高新区位列第二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了“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全国百强第二,仅次于中关村。上海入围全国百强的园区还有: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国家高新区占52席,国家级经开区为48席。52家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达379336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的7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92714家,占所有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81%;上缴税费达15295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的72%;出口额达42264亿元,占所有国家高新区的81%。48家国家级经开区:GDP达63403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GDP的46%;实际利用外资达386亿美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的56%;税收收入达11745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的53%;出口额达30396亿元,占所有国家级经开区出口额的60%。*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数据来源:赛迪顾问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重磅!2023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工作都在这→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达闼科技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亿康医学陆思嘉:我更愿被称作“科学企业家”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科研】上海交大白玉兰开源科学大模型发布,加速科学新发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白玉兰科学大模型1.0版”依托上海白玉兰开源开放研究院开源发布这一大模型正不断持续迭代和拓展将用于加速科学发现培育未来产业“白玉兰科学大模型1.0版”包括三个领域模型,其中化学合成(BAI-Chem)代表了以分子结构为中心的学科方向,神经流体(BAI-NeuroFluid)代表了以动力学为中心的学科方向,科学评测基准(BAI-SciEval)是一个跨学科、跨模态的基础模型。据介绍,人工智能推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并且正深刻影响着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领域。今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闪马智能彭垚:“人工智能公司往往很少会有这样的东西……”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彭垚上海闪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坐标:上海浦东领域:人工智能这两天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举行,张江高新区人工智能企业闪马智能也于近日传来好消息!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牵头,上海闪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分类指南》(GB/Z
2023年7月7日
其他

【WAIC来了】还在刷屏特斯拉机器人?这家上海企业今天重磅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

ChatGPT的问世,向公众展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而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诞生,意味着“具身智能”时代即将来临。傅利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今天开幕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企业傅利叶智能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并通过开放机器人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和软件开发接口,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团队与其合作,为GR-1植入AI大模型“大脑”并赋予它更多的功能。“这款通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很强,‘小脑’发达。有了AI‘大脑’后,就有望实现‘具身智能’。”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说。傅利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快速行走研发通用机器人是企业梦想GR-1通体黑色,有手有脚,躯干构型接近人体。它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与身材苗条的成年女性相仿。它的灵活性很强,全身自由度达40个,即拥有40个电动关节,其中最大关节模组的峰值扭矩达到300牛米。傅利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运动能力是GR-1的强项。它的步行速度可达到5公里/小时,负重可超过50公斤。它还具有敏捷避障能力,能够在不平整、有坡度的地形上行走,抗外界冲击干扰。之所以具备这种能力,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小脑”,在AI算法的支撑下,能完成MPC(模型预测控制)运动。这款人形机器人采用电驱动技术,运动精确性较高。与传统的液压驱动技术相比,电驱动具备大规模量产优势,在能耗方面也有优势。谈及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缘起,顾捷说,傅利叶智能在8年前开始研发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有双足形态,用于辅助瘫痪病人行走,可以说是人形机器人的雏形。4年前,公司在此基础上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希望从专用机器人领域转向通用领域。“创办傅利叶时,我们选择了康复机器人这个专用领域,如今已有2000多家医院和康复机构在使用傅利叶康复机器人,但是开发一款适用于各个领域的通用机器人,一直是我们的梦想。”通过开发康复机器人,公司积累了传感器、一体化执行器、模块化设计、机械仿生结构等底层技术,特别是在执行器技术上建立了核心优势。凭借这种优势,新近诞生的GR-1拥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傅利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为什么特斯拉和傅利叶都把通用机器人做成人形?顾捷表示,与其他形态的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更适合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能直接使用人类发明的各种工具,而且它们更可亲,适用于养老陪护等场景,会给用户带来温馨的感觉。让AI大模型与物理世界交互当人形机器人与AI大模型结合,就会孕育出“具身智能”。所谓“具身智能”,是将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等能力结合,使机器人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近日,科技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大模型并不是AI大模型的最终形态,比它更高级的是多模态的“具身智能”。他的观点与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相仿,后者今年在一次演讲中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直腿行走快速行走对于这个预测,顾捷解释,通用人工智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因为达到这一机器智能的发展阶段后,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做很多事,而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任务。各种AI大模型的问世,已经让我们感受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然而,科学家和工程师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人工智能系统拥有像人一样的身体,从而能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变得“具身化”。稳健上下坡与人协同完成动作向合作者开放软件开发接口人形机器人正是通用人工智能“具身化”的载体。随着技术和产业发展,装有AI大模型“大脑”、运动能力很强的人形机器人有望从事多种工作,包括家政服务、养老陪护、教育、医疗、设施巡检、抢险救灾等。由于“大脑”发达,它们可以理解各种自然语言指令,与人类很好地沟通;由于体型接近人类,它们视野开阔,在很多场景下能成为人的替身。敏捷避障面对广阔的应用前景,傅利叶智能在国内率先发布了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这是一个技术平台,采用高度可扩展的设计方案,向合作者开放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和软件开发接口。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专业的科研团队可在这个技术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进行算法验证,包括为GR-1植入AI大模型“大脑”。应对冲击干扰除了科研团队,傅利叶智能还将与其他客户合作,让人形机器人尽早在一些应用场景落地。“我们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掀起一股‘机器人+AI’的热潮,带动本土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开启‘具身智能’时代。”顾捷说。*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余逸舟往期回顾重磅!2023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工作都在这→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达闼科技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亿康医学陆思嘉:我更愿被称作“科学企业家”
2023年7月6日
其他

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达闼科技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

项目效果图达闼科技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闵行区东川路3966号,东至碧溪路、南至东川路、西至楚雄路、北至江城路,项目用地面积16万平方米,容积率2.0。项目总投资35.6亿元,建成后,其主导产业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实景图我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如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与国外技术相关长期处于发展劣势,在更庞大市场的驱动下,国产机器人要想奋力突围,必须要围绕该卡脖子环节进行重点攻关。通过项目的实施,构建自身核心研发体系,形成开环开发环境,围绕国内核心部件卡脖子难题开展专项攻关任务,完成原始创新。本项目核心生产研发产品具备结构紧凑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大扭矩的输出可为机器人拥有负重能力等特征。由于结构优势具有柔性控制等高级控制,安全性高,是智能服务型AI机器人的最佳选择。项目产业应用广泛,可用于仿人机器人、动力外骨骼装置、特殊机器人、机械加工行业、精仪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医疗专用设备等,还能使用在智慧医疗、AGV智慧仓储、精密机床、智慧农业等多个新兴领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新增土地243亩,新增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新增工艺设备千余套,打造智能柔性执行器的生产制造基地、研发生产基地及配套服务中心。其中地上计容面积32.38万平方米,包括厂房28.02万平方米,行政服务配套4.15万平方米,其他配套设施0.21万平方米;新增加工中心机床、数控机床、插齿机等工艺设备。逐步形成“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链、产业旅游”新四产,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示范区,上海市占领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桥头堡。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刘琳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党组班子成员聚焦问题
2023年7月3日
其他

重磅!2023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工作都在这→

2023年全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加快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更好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设等。详见↓*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创上海编审:李小佳编辑:刘琳往期回顾上海科创办党组班子成员聚焦问题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亿康医学陆思嘉:我更愿被称作“科学企业家”

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编者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科技青年才俊等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披坚执锐,在高端产业发展中不断超越,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上善作善成。近日,上海科创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创上海”推出“张江访谈录·科创50人”大型系列访谈,讲述他们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故事,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陆思嘉上海亿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坐标:上海奉贤领域:生育健康和肿瘤诊断他在新一代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学、仪器研发及应用研究方面,拥有3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与此同时,作为科技企业亿康医学的创始人,他凭借自主开发的单细胞扩增技术,带领企业快速奔跑在辅助生殖和肿瘤诊断领域的最前沿……当被问及是更愿意被称作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时,上海亿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陆思嘉给出了一个别有新意的回答:“我更愿意被称作‘科学企业家’,未来我们要在科技转化和科技创新方面有大的发展,一定要有更多能够跨界、善于跨界的人才,要有更多科学技术与市场开拓的破壁者”。上海亿康医学01一封特别的来信2012年,彼时正在哈佛大学从事科研的陆思嘉和其导师谢晓亮院士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也正是这封信埋下了陆思嘉回国创业的伏笔。这是一份求助邮件,来信的,是一位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从一出生就被这种遗传性疾病所困扰,骨骼、关节里反复长出来的一个个小骨瘤让他无法像常人一样自由行动,痛苦不堪。他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却又担心孩子也像他一样遭受疾病的困扰。在走遍北京、上海各大医院寻求良方,依然束手无策后,他抱着最后的希望向谢院士发送了这封邮件。“当时,恰巧谢院士和我共同研发的全球首创MALBAC®单细胞扩增技术已经完成技术验证,正在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做进一步的临床验证。面对这封迫切的邮件,我们眼前一亮,因为这项技术正可以帮助实现这位工程师的心愿。”陆思嘉介绍,MALBAC®单细胞扩增技术可以把极微量的DNA均一地“放大”100万倍,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单细胞内的基因进行充分检测,细胞基因组中是否带有导致先天性遗传疾病的缺陷基因就可以被鉴定出来。在试管婴儿过程中挑选从父母处继承了健康基因的胚胎植入母亲子宫,就可以避免父母身上的遗传缺陷在孩子身上出现,确保获得一个健康宝宝。实验室尽管对技术非常有信心,但作为历史上第一次临床实践应用,还是充满了未知,“我们抱着最大的希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当时,北京大学、北医三院和亿康医学的科学家联合团队设计创造了筛选健康染色体、基因的MALBACPGD®遗传病阻断技术。这位患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工程师,也成为第一个尝试MALBACPGD®遗传病阻断技术的患者。最终不负所有人的努力,2014年,宝宝平安降生,并通过新生儿检测证明完美健康,联合团队的科学家和医生们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成功了!”“最初的想法其实蛮简单的,就是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进步有所贡献,而非仅仅是停留于纸面上的科学论文。我们预测这种技术可应用的空间很大,但具体用在哪些方面,并未多想。当时只是想追求科学上的极致,没想到,MALBAC®单细胞扩增技术这么快就能够造福患者。”这次振奋人心的经历,让陆思嘉坚定了创业的信心,一定要让这项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和家庭。02一项技术的落地2015年,上海亿康医学检验所在张江高新区奉贤园落成。得益于张江特有的人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亿康医学开启了在生育健康和肿瘤诊断赛道上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今,亿康医学检验所可为国内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集团及个人提供生殖遗传、妇幼健康、肿瘤筛查与检验、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的近百项检测服务,也成为致力于开发及应用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及测序技术,为生育健康和肿瘤诊断提供优质医学检测服务的亿康医学全球精准医学版图上的重要布局之一。亿康医学上海然而,创业路上的快速发展,不代表不曾经历曲折。MALBAC®单细胞扩增技术的先进性,毋庸置疑。“我们与当时国际上最常用的技术做过头对头的比较,结果发现,无论从性能、操作的简便性,还是成本等方面来讲,我们的技术都是全面占优的。”技术的加持也让亿康医学在辅助生殖领域书写了诸多传奇,MALBACPGD®阻断脊肌萎缩症健康婴儿、MALBACPGD®阻断遗传性耳聋健康婴儿、MALBACPGD®阻断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症健康婴儿等陆续诞生,使众多家庭真切地触摸到科技的温度。但陆思嘉也坦言,一项技术,哪怕是全球领先的技术要实现完美的商业落地,也依然道阻且长。“我们属于科学家创业,优势是能比较好地把握技术的精髓。但是,在创业中怎么把技术跟市场结合起来、怎么获得投资,这些对一个技术出身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困难的,需要跨越很多障碍,主动走出舒适圈去尝试。我记得,当时我拉着我们同事挨家挨户地拜访医院,拜访投资人,到市场端去获取资源。幸运的是,最终很多方面都对我们给予了认可。”这些艰难的时刻,令陆思嘉记忆犹新,也令他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科学技术与市场开拓破壁者的“酸爽”和自豪。如今,陆思嘉带领亿康医学从一项专利技术起步、逐渐确立起“临床检验服务+本地化”的商业模式,在生育健康和肿瘤诊断领域开创出属于亿康的天地。创业过程中,陆思嘉始终坚持企业要用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强势竞争壁垒,比如,在最初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基础上,亿康医学陆续独创了ChromInst®一步成库技术、NICS®无创胚胎植入潜能筛查技术、MaReCs®染色体易位携带检测技术等。伴随着亿康医学成为拥有一系列完整优生优育解决方案及技术的辅助生殖领域的龙头企业,陆思嘉也由一名年轻的科学家,成长为一名更加成熟的“科学企业家”,并陆续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杰出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创业先锋等荣誉和称号。亿康知识产权墙得益于在创新技术以及产业化方面的持续深耕,现今的亿康医学迎来了梦想之花的悄然绽放。在辅助生殖领域,亿康医学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筛查/诊断(PGS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上海科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金发科技汽车材料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

金发科技汽车材料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项目位置金发科技汽车材料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技依托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于2020年7月正式获得朱家角工业园区C-03、C-06地块使用权,项目于2022年1月27日取得施工许可证,项目建设周期约36个月,计划从2021年8月开工至2024年8月竣工。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一栋生产车间(智能制造车间D1、智能立体仓库D2、智能制造车间D3)、一栋科研楼和四栋厂房,总建筑面积为195725.76平方米。金发科技全球汽车材料研发中心围绕车用高分子材料高效开发和高质综合利用,开展系统的、深入的应用基础研究,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为主导,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为两翼,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引领相关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跨越式发展,打破国外领先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在上海金发建成“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式、创新型”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流创新研究院。本项目主要设置三大功能平台:(1)车用高分子材料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平台;(2)知识产权共享服务平台;(3)技术标准共享服务平台;通过三大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为客户提供从选材、造型、模具、成型到CAE分析,覆盖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全方位服务。建立车用高分子材料及其零部件服役数据库,形成高分子材料-检测方法-服役评价-CAE预测-产品验证为一体的全方位验证链条。建立车用高分子材料及其零部件服役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方式,识别出材料设计和应用的规律,指导同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创新。整个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产值将突破100亿元,继续引领华东地区改性塑料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单位简介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注册资本3.7亿元,是一家专业从事先进高分子新材料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产品大类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五大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目前上海金发的市场占有率华东地区排名第一。上海金发科技依靠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历经20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华东基地最大、品类最全的高分子新材料供应商,提供从选材、造型、模具、成型到CAE分析,覆盖整个产品开发周期的全方位服务,用创新的材料解决方案为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公司的创新发展得到了区、市各部门领导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被区领导定位为重点支持的“科技型、实地型、规模型”企业;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等重大项目。公司列入首批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还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上海市第一批创新示范试点企业、上海市最具活力科技企业、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上海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称号。定位与目标上海金发已定位为金发科技集团(全球最大的汽车先进高分子材料)创新研发中心,整合集团汽车材料产业化技术和资源,将上海金发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汽车材料专业化研发、生产基地。面向未来汽车、新能源汽车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新材料研发、中试与小批量生产,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材料创新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现有优势在产业领域,上海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代表企业,可供应各类聚乙烯、聚丙烯等基础树脂,为下游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另外,上海地区还聚集了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华熠化工助剂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专业的塑料添加剂供应商,可提供阻燃剂、抗氧剂、稳定剂、增塑剂等加工助剂。以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改性高分子新材料企业,可面向汽车内外饰、发动机周边、底盘、电器设备等应用提供先进高分子材料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在科研领域,作为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上海金发一直致力于汽车新材料的创新开发,紧跟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布局新技术新产品;同时针对欧美化工企业的卡脖子技术垄断,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突破。同时,公司是全球改性塑料领域对欧盟RoHS指令和汽车ELV指令等要求反应最快的企业,也是全球第三家满足高端汽车标准:GMW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