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大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助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民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的增殖放流公益活动。
连续多年实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增殖放流,如今,秋季“开海”后,大连人在水产市场上又能够买到本地渔船捕捞的“大对虾”“大飞蟹”“牙片鱼”“渤海刀”……近年来,大连一直在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依法合理开发中注重生态保护,在保护中科学有序开发,经跟踪监测,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效。2017年,全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3997.1亿元,同比增长9.24%;海洋经济增加值1481.47亿元,同比增长7.7%;渔业经济总产值841.32亿元,同比增长6.12%,渔业经济增加值421.68亿元,同比增长5.95%。
执行“史上最严用海管理制度”
一切涉海工作有章可循。编制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计划。制定《大连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大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大连市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大连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大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任务的通知》《关于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及任务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海洋环境保护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并严格考核实施。编制《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明确整治修复任务,强化县区政府主体责任,提出保障措施。
大连严格控制围填海明确用海的“四线”管控目标,严格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在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编制《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域用海规划》,提出自然海岸线、海岸建筑后退线、填海造地线、围海工程线的“四线”管控目标,保持现有自然岸线比例,提高人工岸线开发综合效益,集约利用岸线空间资源。按照海域使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控制围填海,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围填海项目坚决不予审查报批,严格控制围海养殖区现有规模,建设用海范围严格限制在填海造地线之内。目前,市管海域面积的34.9%为“海洋生态红线区”。按照海域使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控制围填海,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围填海项目坚决不予审查报批,严格控制围海养殖区现有规模,建设用海范围严格限制在填海造地线之内。
日前印发的《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提出:严格实施海岸线保护,大力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确保到2020年全市大陆自然岸线整治修复长度不低于15.7公里,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黄海)保有率不低于80%。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以来,将海洋生态红线区纳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市海监渔政部门开展了“海盾”“碧海”专项执法行动对海上用海活动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陆源入海排污口的调查取证,对用海项目集中的海域进行定点监察,对海洋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动态跟踪监视检查,严厉打击污染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主动采取有力措施修复和整治海洋生态环境
“从治理河道以后,现在这里真是干净了,也没有味儿了,大家伙儿都特别高兴,给我们周围老百姓居住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在位于高新区的凌水湾综合整治修复项目现场,市民王淑荣如是说。凌水湾综合整治修复项目从去年5月开始施工,目前正在进行海事大学进港航道左侧护岸主体施工、凌水河下游清淤、污水管网改造、截污纳管、新建污水管与污水处理厂实现并网等施工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凌水河下游河道黑臭水体问题,极大地改善周边环境。项目工程师王星凯表示:“我们这次从根本上改变了凌水河下游污水污染的情况,工程把原先所有管线全部改造,移到岸线边上,变成一个景观平台,两侧护岸加固处理,变成景观河岸,改造完后,整个区域形成了岸绿、水清、湾美、滩净的效果。”
近年来,大连一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自然岸线保护修复及海洋生态综合整治力度。陆续启动了重点海湾、岸段和海岛的整治修复工作,先后实施了普兰店湾、金石滩、旅顺世界和平公园、长山群岛、海洋岛、獐子岛、圆岛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25个,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以上。2017年,市政府又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区市县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并开展岸线调查,加强保护与管理,确保自然岸线零占用,全市近海海湾、海岸和海岛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2018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有序开展凌水湾和广鹿岛等“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整治修复项目,加大岸线整治修复力度,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并因地制宜建设一些滨海公园、人造沙滩、海域海岸景观带,为民生的改善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好基础设施保障。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今年,将对全市所有陆源入海排污口全部监测。自2014年以来,市政府连续四年每年投入600万元以上,用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十二五”末期,大连市管辖海域清洁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占92.7%,在全省6个沿海城市中位列第一,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2016年,大连市率先开展对渤海陆源入海污染源核查工作,普查出4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其中新核查排污口33个,排除停排及无效污染源,将新核查出的17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全部列入《2017年大连市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开展常规监测。今年大连市正在开展黄海陆源入海污染源核查,核查出的排污口将纳入明年的监测方案,将对全市所有陆源入海排污口全部监测。
抓住休渔有利时机全面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5月1日至9月1日是大连的休渔期,其中,5月中下旬至7月是大连海洋增殖放流的时间。
2018年全市计划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等苗种总计21.6亿尾,计划投入苗种资金3253万元。近年来,制定了《大连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十三五”规划》《大连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近五年,全市总计投入资金2.81亿元,放流各类水生幼体186.4亿尾,增加产量2.84万吨、产值26.27亿元,直接投入产出比达1:10以上,惠及捕捞渔民15万人,直接增加渔民收入16.2亿元,渔民人均年增收达万元以上。渔业资源增殖效果突出。
海洋牧场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人工鱼礁143处,投入建礁资金22.2亿元,投放各种鱼礁1569万立方米,改造海底面积41.3万亩。全市现已发展海洋牧场51.3万亩。积极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全市建成獐子岛海域、海洋岛海域等6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面积8.4万亩以上。
在向大海投放苗种的同时,大连严格执行禁渔期各项规章制度,为繁殖期的海洋生物们“保驾护航”。去年,共查处违规渔船1000余艘,收缴罚款600余万元,没收违禁渔具13000余件,全市共处置涉渔“三无”船舶496艘,收缴禁用渔具4万多张(个)。
今年,大连将继续全面加强休渔期间渔船渔港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确保伏休渔秩序稳定,切实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进入休渔期1个月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区今年以来渔船管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加强渔港管理,执法关口前移,优化执法力量配置,推进渔政、渔监、船检同时进驻渔港开展管理工作。加强对渔需物资的管控。强化执法检查,开展渔政专项执法行动和跨县(区)交叉执法。加强对重点海域资源的管理,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严格执行“海查陆处”和移交监管制度,依法依规处置违规渔船。海洋渔业部门将加强与海警、公安边防部门执法协作,推动建立完善联合执法、联合办案、异地办案机制,强化海、陆、港监管,增强执法震慑。
相关阅读
学术交流︱老中青三代学者荟萃一堂 共话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篇一)
研究成果︱王斌,杨振姣:以海洋生态质量目标为导向确定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研究成果︱王斌,杨振姣:基于海洋生态质量目标的海洋生态安全管理
海洋生态︱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文章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