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海洋 | “一带一路”倡议下山东海洋文化传播路径的构建

作者:孙健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之上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国家发展战略,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的科学把握。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国际倡议,它既拓展了我国的国际发展空间又强化了我国的国家领土安全。与此同时,它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海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文化的维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就要有效地推进我国海洋文化的有效传播。山东是海洋大省,在我国海洋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的背景下,山东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探索海洋文化传播的路径。

01

丰富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文化

传播的内容体系


文化的传播归根到底是文化内容的传播。从传播内容的角度而言,山东海洋文化的传播包含两方面: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既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又体现山东所独有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二是山东人民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经略海洋的新时代的海洋精神和文化。“中国的自觉和自信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因此,丰富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文化传播的内容体系,一方面,就是要丰富能够体系山东半岛特色的传统的海洋文化。作为海洋大省,山东半岛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个近海岛屿,山东海洋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东半岛的先民们被称为“东夷人”,对他们来说渔猎是先于农业的主要生活手段,这就使山东半岛成为东夷文化的中心发祥地,当时东夷文化一度传到日本和朝鲜;齐国的海洋文明是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海洋文化的主要代表,“齐在海中”体现了山东海洋文化在当时中国海洋文明中的核心地位;汉唐时期,半岛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海上贸易的中心和核心地带;宋元时期和明清时代山东成为南北的海上通衢和北方海上贸易中心,海上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的发展,这些既是丰富海洋文化内容体系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要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山东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特征的新时代的海洋文化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在开发海洋资源方面所形成的海洋科技文化内容体系、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海洋经济文化内容体系、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形成的海洋生态文化内容体系、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所形成的海洋安全文化内容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山东海洋文化的传播提供前提和基础。

02

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山东海洋文化

传播的话语表达体系


海洋文化的话语表达体系是在充分了解海洋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全面把握海洋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旨在准确体现我国海洋文化的内容体系与知识体系的外在话语表达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海洋文化的发展,我国海洋文化的海外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洋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和效果更是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海洋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传播理念的相对滞后,导致海洋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重“宣传”轻“传播”的现象;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播产生非议,误认为是中国在推行“文化霸权”。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本质上讲,就是因为在海洋文化传播过程中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话语表达体系。据此,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起山东海洋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海洋文化传播的话语表达体系。
为此,一方面,要寻找和发展共性文化,探索海洋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共性的话语表达方式。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在海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山东不但要深入挖掘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特点的海洋文化内容,还要全面分析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符合各个国家利益要求和人民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能够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普遍认同的海洋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
一方面,要秉承公平正义与和平发展传播理念,形成旨在实现共同发展的海洋文化话语表达体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信息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感到压力和困扰。因此,在山东海洋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让这些国家和地区消除疑虑和困扰,变单向传播的自说自话为双向沟通的交流对话,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争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山东海洋文化的话语表达体系和话语传播风格,进而推动山东海洋文化的传播。

03

创新多元协同的山东海洋文化的

传播方式与渠道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文化的传播过程就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传播的过程,这一传播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影响文化传播效果的各个环节中,传播介体也就是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中,传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传达、传授、交通、联络、共享等多重意思。”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传播手段先进和传播渠道多元的国家不但更容易把自己国家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传播出去,而且相比较而言他们会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广、距离更远。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更加有效地传播山东的海洋文化,就必须创新多元协同的海洋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渠道。
一方面,从传播方式上来讲,要变硬传播为软传播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精准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受众文化喜好的基础上,改变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的文化传播方式,实现由政府或者官方单一的传播主体为政府和民间相互配合的多元协同的传播主体,只有实现传播方式的改变才能有效的提升山东海洋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从传播渠道上来讲,要将传统与现代的传播媒介有机结合,创新山东海洋文化的传播手段和方法。
首先,既要重视传统的传播方式方法的运用,又要在新的形势下对它们加以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利用高科技和融媒体技术,构建起山东海洋文化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体系。
其次,要将海洋文化的传播融入教育、贸易和旅游之中,实现山东海洋文化传播“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是要求山东的高等院校要把向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行山东海洋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使留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和认同山东的海洋文化;二是各类企业在同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的时候也要适时的传递山东的海洋文化,使贸易往来成为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三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东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使沿线国家的人民在旅游的亲身体验中感受并认同山东的海洋文化,进而实现海洋文化的有效传播。


海洋事务 | “十大行动”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

智库观点 | 海洋强国“3345”战略构想

海洋事务︱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

海洋事务︱如何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刘赐贵: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海洋事务︱一张图读懂山东海洋强省建设

海洋科技︱新闻联播聚焦山东海洋建设:面向大海 挺进深蓝

海洋生态︱《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生态部分节选)

地方海洋 | 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地方海洋 | 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

专家视点 | 山东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及对策

地方海洋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战略研究



文章来源:原刊于《大众文艺》2019年24期

作者:孙健,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