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曙松主持、邱明主讲:网络互助模式的发展与风险测算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第60期

HFRI 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 2021-01-21
编者按

第35期第38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中,邱明先生介绍了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共筑数字金融生态、开放银行与网络互助的发展等热点问题。在本期对话中,邱明先生深入解读了网络互助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表示网络互助是具有中国特色、经过市场验证的新型保障方式,在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推广空间。网络互助的后付费模式可以规避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运营问题,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


主持 /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主讲 / 邱明(罗汉堂资深专家、前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 

内容摘要


网络互助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健康医疗保障补充的机制。近年来在中国快速发展起来,是基于“保险4.0”理念的普惠型保障机制创新。与传统保险相比,网络互助模式不存在风险集合中心化的法人组织。虽然网络互助计划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实质上是借助平台机制实现了风险分散,真正的风险承担者其实是社群成员。通过测算,估计2019年网络互助行业覆盖的真实成员数量约为1.5亿,主要覆盖20-39岁年龄人群,本质上和商业保险可以形成互补。

 

经测算,2019年网络互助对全国人均大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提升的贡献度为0.73%,网络互助对非医保大病费用保障水平贡献度约为5.9%,对于仅有基础医疗保险的大病救助对象,网络互助可使其个人支出负担从平均40%下降至20%以下。每个家庭参与网络互助后,每年总共可释放1000亿元以上的医疗准备金。预计互助金将从2019年的5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400亿元左右,预计2020年相互宝用户的人均分摊互助金总额为110元。

 

网络互助模式取代了先付保费模式,采取后分摊的方法,需要赔付的时候再进行分担,再加上6%-10%的管理费。与事先计算的精算模式相比,由于没有资金池,网络互助的后付费模式规避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仅仅变成了风险保障的资金汇总,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向社群成员出险。


尽管网络互助模式具有节省营销费用、可以后付费等优势,但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风险、社群“老龄化”风险、持续经营风险等运营问题。总体来看,逆向选择对于网络互助总体分摊费率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所有年龄组中都出现大幅退出,则会影响网络社群的可持续发展。网络互助平台可以通过运营和激励机制保持互助社群的平均年龄动态平衡,还可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加强社群的“新陈代谢”能力,保持社群整体的年龄结构基本稳定。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简介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系列活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专业高端金融内部交流平台,旨在聚焦金融市场最前沿的经济资讯与评论动态,同时促进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各系列活动的延展和交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完整版纪要  
 (文件稍大,下载需等待)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系列  
北大汇丰金融前沿对话往期回顾(截至2020年3月共59期)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金子茗、张琦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