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曙松:疫情冲击倒逼经济金融的变革与转型丨《北大金融评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Author 巴曙松

编者按
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从经济、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具体探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增长、全球化、债务、知识产权、公共治理等问题,思考金融科技、消费、生物医药、全球供应链等产业转型路径,评析政府救市、纾困举措及相关政策等。

本文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北大金融评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巴曙松教授为《北大金融评论》第四期撰写的卷首语。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北大金融评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总编辑


疫情冲击倒逼经济金融的变革与转型


如果说1929 年的经济危机是近百年来人类经历过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被冠以“大萧条”,闻名至今;那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更是史无前例,可以将其带来的冲击称之为“大隔离”。只有清晰地评估直接受冲击的程度、产业、群体和地区,才能对“大隔离”产生的影响有清晰的把握,政策才可能产生好的和长远的效果。


首先,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和需求形成了双重打击。通常的划分,第一波冲击界定为来自中国的供给,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中心市场之一,疫情导致部分市场停工停产。第二波冲击来自欧美的需求,随着疫情扩散,欧美经济活动减缓,乃至暂停,反过来使得中国的外贸订单搁置或减少。第三波冲击则来自一些大型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冲击。不过,在这些纷至沓来的冲击下,最令人关注的,还是这些冲击可能对全球的供应链布局带来的影响。


其次,无论是从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的角度,还是全球经济互动的角度,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分化的全球化阶段。过去40年,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供应链和产业链基于经济原则在全球高效率分布,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当前面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完全地退回逆全球化路径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符合相关国家的总体利益。在疫情的冲击下,原来已经隐约呈现的分化趋势会逐渐凸显出来。


此外,疫情也在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变革,原来一些比较模糊的、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趋势不是十分明朗的金融变革,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而明显加速。比如,在疫情发生之前,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转移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投入和迁移历程,但在疫情的倒逼和推动下,线上会议、线上教学、线上金融服务等业务大幅度提升,加快了产业业态转换的进程。


在此背景下,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从经济、金融、产业等多个维度,具体探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增长、全球化、债务、知识产权、公共治理等问题,思考金融科技、消费、生物医药、全球供应链等产业转型路径,评析政府救市、纾困举措及相关政策等。这些对“大隔离”时代新的全球经济状况、经济规律、经济趋势的研判,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经济学者、专家回应当下最重大、最紧迫问题的专业思考,更体现了他们对时代的历史责任和社会关怀。


身处动荡之中,常常让人想起邱吉尔的名言:一定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如若将此次应对疫情冲击的过程视作一次自我审视的经历,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乃至把握好由于疫情冲击而更为显现的变革趋势,也可能会从某些方面推动经济与金融的新发展。多年后,当巨浪退去,尘埃落定,人们会真正理解这种反思的深意。


《北大金融评论》第四期



识别二维码可在京东购买




  延伸阅读  

徐小庆:房地产是影响中国利率周期最核心的变量(含精彩视频)|《北大金融评论》在线课程

张明博士解析全球金融动荡的根源、演进与前景 |《北大金融评论》在线课程启动

《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2期(总第3期)

《北大金融评论》2020年第1期(总第2期)

《北大金融评论》创刊号合集

用全球视野探讨中国金融问题,《北大金融评论》隆重创刊

《北大金融评论》期待您的来稿

《北大金融评论》诚聘编辑


文章来源:《北大金融评论》杂志2020年第3期(总第4期)(文中观点仅代表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吴一凡、黄宇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