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罗吔华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西去东来中传站 Author 杜忠全
[马来西亚]杜忠全
马来西亚多元民族文化共冶一炉的社会生活,反映到语言上,表现为所谓的“罗吔华语”,以至华人口里的华语与大中华圈的中文略显不同。
“罗吔(Rojak)”是一种杂拌食物,马来半岛的中南部一般指用炸虾饼、芜菁丝、黄瓜丝等等配以拌料做成的点心,可当正餐食用。在半岛北部,食材略有不同。这类杂拌食物,特色就是“杂而不纯”,不讲求严谨,可自由拌配。
马来西亚华语对英语、马来语及中文方言语词的大量吸纳,与此极为相似,故称“罗吔华语”。
大中华圈的中文,也不是不吸收外来语,如“T恤”即是。只是马来西亚华语是大量地吸纳外来语,而且保留了外来语原本的拼写形式与发音,形成了华语与外语混杂使用的状况,是谓“罗吔”。
不说早期吸纳且已成为区域性中文词语的
“甘榜(kampung)”
“巴刹(pasar)”等等,
新事物如
Internet(互联网)、
wifi(无线网路)、
handphone(手机)、
shoppingmall(购物中心)、
hypermarket(大卖场)等等,
虽然都有中文语词,但在一般人的口语里,都会直接按外语原音使用。
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之外,工商领域的专业或常用词语,如用华语沟通,也会直接援用英语原词,而不转换为华语的对应词语。这是由于马来西亚的专业领域,都不以华语为媒介语,英文英语尤为主流,即使在华语生活圈里谈事,碰到特定的专业事项,就自然按原词来沟通。对这些专业人士而言,华语词语不是职场媒介,为免增加语言负担,也就原词原音照搬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说pump风,不说(为轮胎)打气,在公路上超车叫cut车,拨电话叫call,联系叫contact,等等。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马来西亚华语在日常使用中的语言掺杂现象,之所以如此,未必是中文词汇匮乏或不熟悉,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就算是一些未上过学的老人家,开口说方言也能掺几个外来词。语码掺杂现象之普遍,可见一斑。
编者按:罗吔,《全球华语大词典》以“罗杂”为主条。
(原载《咬文嚼字》“华语圈”栏目2017年11月)
审核 | 刘慧
编辑 | 陈佳钰
往期回顾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