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辉 |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

华语HUAYU
2024-09-04

本文源于 语言政策研究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

提要   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语言教学产生影响。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括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的分析框架,探讨疫情之下国际中文教育和线上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宏观环境变化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问题包括:国际政治剧变导致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问题;全球经济重挫引起的资金短缺、市场萎缩问题;社会文化差异凸显引发的国际理解、舆论博弈问题;技术变革加速带来的数字鸿沟、人机关系的问题。在线中文教学微观层面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欠缺、学习者参与度不够、教学模式受限、教学平台不完备、教学管理困难等。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包括:重视危机管理、加强市场化运作、聚焦语言主业、融合现代技术等。在微观层面,中文在线教学可采取的策略包括: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增强学习者能动性、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平台、强化教学管理和服务等。

关键词  新冠疫情;国际中文教育;线上中文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范围内一次特别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的大规模暴发和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发展、政治变迁、技术创新、文化交流、教育变革等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王辉2020)。新冠疫情已持续一年有余,其造成的危害还在扩大。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全球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20年4月12日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5.78亿学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占全部注册学生的90.1%。全国范围停课的国家达到194个。疫情暴发后,各国纷纷将线下教学紧急转变为线上教学(Crawford et al 2020)。中国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已经成为教育行业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

国际中文教育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全球范围的各类中文教学,既包括国内面向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又包括国外面向当地居民的中文教学和面向华人华侨的华文教学。新冠疫情对国际中文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航班停运、交通中断、隔离管控等原因,全球人口流动性降低,国际学生无法来华学习,很多学生到当地学校、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或其他中文教学机构学习也存在困难,国际中文教育被迫转移到线上进行。线上中文教学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举措,尚未做足做好准备,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建立一个包括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与线上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新冠疫情及未来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文献回顾和分析框架
2.1文献回顾

2.1.1语言教学与社会环境

环境因素一直是二语教学与习得模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早期的语言教学研究不仅关注语言教学或二语习得的内部因素,也关注外部因素。语言教学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对语言教学环境的解释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Stern 1983;刘振前、庄会彬2016)。Mackey (1970)提出了“语言学习、教学与政策的交互模型”,采用一种宏观视角,将语言学习放置在社会政治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他提出了语言学习的五种主要变量,即方法和教学材料、教师、教学、社会文化及学习者。这一模型揭示了教学变量、学习变量与政治、社会、教育及语言政策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Stern (1983)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模型”,该模型体现了综合、交互、多因素、跨学科的特点。模型的基本观点是,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遵循四个关键概念去操作:语言、学习、教学与环境。他认为,语言、学习与教学必须始终放在一定的环境或背景中来看待。环境或背景主要包括语言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教学背景。

 Spolsky (1989)提出二语习得的“通用模型”。他认为,任何形式的二语习得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影响学习态度,态度在学习者身上体现为动机。动机与学习者个体特征一并解释了学习者对可获得的学习机会的利用情况。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为语言学习提供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机会。语言学习者和语言学习机会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学习者在语言及非语言方面的学习效果。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二语习得研究进入多学科、多视角、以解释为指向的新阶段。宏观的理论研究转向微观的、具体的实证研究,二语习得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弱化。(赵杨2015)。社会环境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学习者态度和动机等方面的影响(Gholami et al 2012)。

在国际中文教学研究中,外部环境因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刘珣(2000)、陈平(2013)等都提及影响语言教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的重要性,但学术界对宏观环境,特别是突发公共事件等宏观因素极少研究,多关注微观的课堂教学环境。李红印等(2004)认为,长期以来,汉语教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强调“练内功”,强调对“内部因素”(如语言要素、教学法等)的研究,但缺乏对“外部因素”(政治、经济、宗教、疫情等)的警觉和应对。

当前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中对宏观环境因素的重视和研究严重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不是语言教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处于边缘位置或可有可无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一般是局部的、短暂的,尚未受到足够关注。

突发公共事件会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早在2003年,北京等地暴发的非典疫情就对国际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大批留学生中断学习,纷纷回国,正常的中文教学受到严重干扰(李红印等2004)。

此次新冠疫情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引起语言学界高度关注。例如,2020年4月《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及时策划组织了专栏征稿,于第4期和第5期专门设置“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上、下)栏目展开讨论。李宇明(2020)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是一种“国际敏感型”教育,是国际事态的“晴雨表”,新冠疫情肯定会对汉语国际教育带来显性或隐性的、直接或间接的、短期或长期的、负面或正面的影响。崔希亮(2020a)认为,新冠疫情之下,作为事业的汉语国际教育和作为学科的汉语国际教育都面临重大挑战。

新冠疫情的大暴发和持续蔓延对全球范围内的语言教学造成巨大冲击,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如病毒大流行、社会动乱、大地震、环境污染、网络安全等外部环境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巨大,国际中文教育的宏观环境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

2.1.2微观层面的研究

语言教学研究一直关注于教法、教材、测试、学习者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疫情影响下线上中文教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网络教学的成效没有超越甚至不及传统课堂面授(郑艳群2017)。而大规模的线上中文教学还是新生事物,大家对其作用和效果看法不,代表性观点主要有:线下与线上是两种各有特点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所短,各有不可替代性;线下与线上混合式教学应成为汉语作为常态化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李泉2020;张旺熹2020);线上汉语教学不但可行,且有望成为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兴领域(苏英霞2020);线上教学将成为疫后教学模式的新常态(张黎2020),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汉语教学中(崔永华2020);线上中文教学费时费力,其效果却远不如课堂面授(刘乐宁2020)。但是,不管持哪种观点,无可否认的是,线上中文教学已经成为疫情影响下主流的教学模式,且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有着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线上中文教学的相关研讨也开始展开。例如,2020年5月14日,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以“汉语在线教育的转变、原则、技术与实践”为题的网络研讨会,为汉语教师的线上教学提供经验和支持。自2020年7月4日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新形势下的全球中文线上教学反思与展望”系列研讨会,邀请海内外学者就新冠疫情影响下线上中文教学分享问题、经验和对策。这些研讨会的及时召开有助于促进线上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实际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线上中文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均未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在线教学需要教学团队的支撑、对教学对象的了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在线学习资源库的准备(沈庶英、刘芳铭2020)。虽然在线工具的使用对大多数语言教师和学生来说并不鲜,但如何建立班级社区、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个挑战(Payne 2020)。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互动方式等都需要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做相应的转变。

目前线上中文教学的研究视角多但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厘清和分析影响线上中文教学的主要因素。

2.2分析框架

新冠疫情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国际中文教育微观层面的相关要素等也会受到疫情影响。因此,研究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缺一不可。目前的研究对宏观因素的分析不够系统,对微观因素的研究较为零散,需要一个整合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双重视角来全面、系统分析疫情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框架(见图1),来分析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因素。这个分析框架也可为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下的其他语言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我们采用战略管理中常用的PEST分析法(Johnson &. Scholes 1999),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四个维度来分析宏观外部环境变化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问题。

图1 影响国际中文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因素

线上中文教学面临的微观层面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微观层面的因素之间交织叠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线上中文教学的质量。线上中文教学涉及教师、学习者、语言、语境、技术等要素(Bertin et al .2010)。郑艳群(2013)将中文网络学习的环境归为内容系统和服务支持系统两类,崔希亮(2020b)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语言教学至少涉及8个相关因素,包括语言、学习者、教师、教学法等4个内部因素,学习过程、技术支持、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4个外部因素。本文将选取线上中文教学中较为典型的5个微观层面的要素(TLMPM),即教师(Teacher)、学习者(Learner)、教学模式(Mode)、教学平台(Platform)、教学管理(Management),进行分析。其中,教师、学习者及教学模式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微观内部因素,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为微观外部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影响国际文教育的各宏观因素也会对微观因素严生影响,宏观因素之间、微观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和微观因素分别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新冠疫情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3.1宏观环境变化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问题
3.1.1国际政治剧变导致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问题

新冠疫情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是自苏联解体以来对国际关系格局构建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李海东2020)。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间主要力量博弈激烈,国际组织的作用弱化,全球治理的难度加大。国际上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排华事件频发,逆全球思潮涌动,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国际中文教育受国际政治格局影响,发展方向不明朗,发展步调容易被打乱,易发生停滞、摇摆甚至是倒退。国际中文教育战略目标和重点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度不容易把握,孔子学院的布局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资源配置也将受到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孔子学院大部分设在发达国家,七国集团(G7)成员国的孔子学院占全球孔子学院的41%(王辉、陈阳2019)。发达国家的孔子学院发展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较大。“一带一路”国家孔子学院近年来虽然增长较快,但总体数量相对较少。全球孔子学院在教师、教材、文化活动、网络平台等方面的配置将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中文教师的签证办理、安全保障、教材的审查和使用、文化活动受限、网络平台的搭建和共享等均可能受到影响。

3.1.2全球经济重挫引起的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的问题

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疫情使各国经济陷入“大封锁”状态,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报告《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强调,考虑到“史无前例”的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2020年全球贸易缩水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从政府或教育机构的投入来看,全球经济重挫将会导致当地政府或社会机构缩减用于基础教育和大学阶段中文项目的经费,导致当地学校、孔子学院、华文学校等削减对中文项目的投入。对中文尚未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第二语言可选择性强、中文师资匮乏的国家或地区,中文项目更容易因投入不足被搁置或取消。从居民的教育支出来看,经济低迷导致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因疫情致贫、返困人口激增,将会使当地居民缩减教育支出,从而使国际中文教育市场萎缩。此外,由于资金不足,教育机构的招生宣传、咨询、课程体验等用于扩大规模的活动也将受限,直接影响中文项目生源的保持和扩大。

3.1.3社会文化差异凸显引发的国际理解、舆论博弈问题

新冠疫情暴发后,各国各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隔离措施、戴口罩、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疫情应对背后的社会文化差异。疫情使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凸显,国际理解和国际交流合作产生阻隔,国家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产生危机。文化多样性可能不再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可贵禀赋,而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王辉2020)。国际舆论对病毒来源及防护等问题上出现分歧,推特、脸书、优兔等社交媒体上,甚至某些海外主流媒体上都出现了对疫情的不实报道和歧视性报道。国际中文教育本来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民众的中文学习需求,这个目的可能会受到质疑,并被贴上政治标签。国际中文教育的正当性将受到海外舆论的质疑。文化教学是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也会因此受到质疑和排斥。国际中文教育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可能被曲解为单向的文化输出。国内外媒体上有关孔子学院和国际中文教育的正常报道,也可能会被歪曲为对当地文化的威胁。

3.1.4技术变革加速引起的数字鸿沟、人机关系的问题

新冠疫情的蔓延加速了技术革新。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5G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和迭代,使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发展迅速,慕课、在线直播、录播等成为各教育机构采取的应急教学模式。国际中文教育的师生分布在世界各国,各国的网络和技术环境、学习者所拥有的设备和应用软件、网络使用费用、可获得的技术支持等都存在差异。全球中文学习者所在各国之间及本国学习者之间都存在数字鸿沟。此外,在线中文教学由教师支持的教学转变为机器支持的教学,技术的迭代和应用的丰富性,使人机关系的处理成为影响线上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技能课程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频繁的人际言语交互(王瑞烽2020),而线上课程的人际交互,特别是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受到限制,形式单一,且效率不高。长时间的线上语言学习还会造成对电脑和网络依赖过度、心理上的不适和焦虑感等,人机关系产生不和谐。

3.2线上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3.2.1教师的信息素养欠缺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确保教学过程有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吴砥、余丽芹等2020)。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伦理和信息能力,而信息能力是核心。中文教师信息素养指信息技术与中文课程整合的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能力,创设语言交际环境能力,培养语言技能能力等(徐娟、宋继华2006)。比如,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与线上功能高度融合,为课堂教学赋能;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型和授课内容,有效设计线上教学活动;如何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排版和呈现;如何利用线上教学中的问答、分享、研讨等功能模块达到理想的语言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一项调查表明,此次新冠疫情中教师还不能很好掌握在线教学的方法和技能,缺乏教学临场感,在线素养亟待提高(大光、沈忠华2020)。很多教师缺乏信息素养,线上教学经验不足,仓促上阵,造成现场“翻车”,状况不断(王良存、王辉2020)。中文教师因对线上教学工具箱、教学资源库等缺乏了解,对线上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不熟悉,导致教学过程僵化,人机关系单一。疫情之下,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升(李宝贵2020)。

3.2.2学习者参与度不够

学习者是线上中文教学的主体和建构者。线上学习具有便捷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全球各地的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参与。但是与线下课堂学习相比,线上中文学习者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首先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不一,对教师采用的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可能不熟练。教学平台多种多样,学生对如何利用平台功能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缺乏了解,难以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形成良好配合。其次,因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受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所降低,这对于注重实践操练的语言学习课程来讲,非常不利。第三,在线中文教学场景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态度、认知模式等均会发生变化,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些国际学生学习中文的动机是来华留学或工作,但因疫情无法来华学习,因此其线上学习意愿可能弱化。第四,线上教学管理相对宽松,加之居家学习缺乏仪式感,对一些主动性不够、自主性不强的学生来说,其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降低。

3.2.3教学模式受限

传统的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占主导地位(崔希亮2020b),而线上教学模式则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薛成龙、郭瀛霞2020)。以互联网技术为突出特征的新信息技术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尽管有满足社会性和组织性的需求(徐娟、张普1999)及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等方面的优势(郑艳群2015),但是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角色扮演、齐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中文教学是一个在场性、对话性、实操性很强的课程,线上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互动和语言操练(张鹏2020)。此外,突发公共事件下的中文教学是一种应急线上教学,而不是在充分准备情况下正常的线上教学,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与常态的线上教学是有区别的( Hodges et al 2020)。应急线上中文教学模式是应急情况下催生出来的,突发事件结束后还将回归面对面教学或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直播、录播、慕课、线上辅导等应急线上中文教学模式各自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在实践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仍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传统语言课堂易操作的角色扮演、真实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线上单一的一对多、点对点的互动方式不利于语言技能的培养。

3.2.4教学平台不完备

线上教学必须依托技术平台才能开展。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国内线上教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是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Chen et al 2020)。线上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中国大学慕课,腾讯会议、钉钉会议、超星学习通、对分易、 Zoom 、 Microsoft Teams 、 Google Meet 等等。也有学校利用自己开发的教学平台授课。尽管有较多的网上教学平台可供选择,但是这些网上教学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往往还需要结合其他平台来辅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平台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首先,教学平台的稳定性不强,导致教学过程不流畅、延迟、卡顿等现象。由于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跟不上需求,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其次,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教学平台仅具备直播、录播、点对点互动、分组讨论、上传作业等功能,适合于通用学科的在线学习。而针对语言学习特别是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平台很少(崔希亮2020b),缺乏专门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李先银2020),且功能不够齐全,师生互动存在局限。第三,线上教学平台在整合优质中文教学网络资源、提供智能化教学方案、分析学习者学习行为等方面目前均有待提升。此外,中国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存在与外国留学生所在地的网络产品使用政策、环境等不相符的情况,造成学习上的障碍。

3.2.5教学管理困难

教学管理是网络环境下语言教学的外在要素之一。线上教学管理因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与传统课堂的教学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形成很大的挑战。首先,线上教学管理效率不高。在线上语言教学中,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签到、提问、投票、课堂活动参与等方式对教学进行管理,但学生连麦、回答等有时延,加上麦克风音量调整、确认是否被老师听到、网络卡顿等,往往费时低效。其次,线上教学管理传递信息困难。教师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小块屏幕上的学生头像,无法看到全体学生的整体表现,难以从学生的表情、身体语言等获得学生的反馈,与学生产生共情,从而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管理方式。甚至当老师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时,部分学生因居家学习而产生的个人隐私感、因文化差异或个人心理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因杂乱的空间背景、不正式的着装等因素,拒绝打开摄像头,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上课情况更加难以了解,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师也难以通过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行为等进行信息传递,实现管理意图。此外,网络平台上师生互动受限,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手段单一,无法全面实施多环节、多方式、有针对性的管理,难免出现教学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应对策略
4.1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策略
4.1.1重视国际中文教育的危机管理

疫情之下随着国际政治格局变迁和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国际中文教育处在变化和危机之中,发展前景不确定。需要重视国际中文教育的危机管理,评估疫情的影响程度,加强危机应对研究。应提高全球孔子学院的危机管理意识,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建立快速处置和化解危机的机制。善于对孔子学院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做出科学研判,为突发事件做好应对预案。在师资、资金和物资保障上做好必要充足保障,用于危机发生后的紧急调配。危机发生后,孔子学院、华文学校等机构需要与所在学校、当地社区、便领馆、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等建立便捷的沟通渠道,以及时协调各种资源,应对教学设备和物资短缺等问题。此外,还应做好危机期间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抚慰,保障其身心健康。孔子学院还需要在布局策略上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对“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的建设力度,优化师资、教材、考试、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使“一带一路”国家孔子学院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稳定器(王辉2020),有效缓解西方国家打压孔子学院带来的压力。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华文学校及其他国际中文学校等机构需要协同配合,共同构建良好的中文教学生态,形成协同效应,避免恶性竞争。国内的教学机构则需要及时应对疫情防控引发的潜在的文化冲突和舆情风险。

4.1.2加强国际中文教育的市场化运作

面对疫情之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等问题,需要加强国际中文教育的市场化运作。目前孔子学院品牌由新组建的“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全面负责运行。基金会的设计将为国际中文教育拓宽资金渠道,吸纳社会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条件,也对孔子学院的民间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柴如瑾2020)。基金会可借鉴国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如法语联盟基金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等的运作经验,积极吸纳各方面资金,形成多元融资渠道(王辉2018),为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等机构需要合理调整教学项目,整合资源,坚持运行。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加快市场运作,按照市场规律拓展生源、做好市场细分、改善供需关系,主动对接和开发当地学习者对中文的学习和使用需求,促进中文进入当地国民教育体系,稳定和拓展生源。还需要全面调查了解当地的语言学习市场,在与当地其他国际语言教学项目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增强自身的市场拓展能力。

4.1.3聚焦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主业

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是语言教学。在疫情影响下,聚焦语言主业可以使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等机构丰富语言教学的内涵,回归中文教学的本质,同时淡化给一些国家造成的文化输入的成见偏见。各类中文教学机构需要更加聚焦“三教”问题,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的标准和体系建设,健全国际中文教师标准、教材标准、课程标准及教学质量标准,构建全球汉语水平考试体系。此外,需要在师资和教材建设上加快实现本地化,让中文教学更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中文进入更多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为中小学提供优质的中文课教学。改进对孔子学院和中文教学的评估办法,突出语言教学的核心地位,回归语言教学本身,改变文化活动形式,优化文化教学内容,增强文化活动的适应性,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发展。避免将孔子学院和国际中文教育同文化推广、意识形态等挂钩。

4.1.4促进信息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可使国际中文教育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保持连续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当前中文联盟、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在线中文学习平台虽然已经被应用到线上中文教学中,但平台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可进一步针对中文学习的特点,增强互动模块的功能,加大问题应答、会话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分析中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偏好和学习场景,为自主化、个性化中文学习提供精准服务。还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促进教学设计、作业批改、语言操练、汉字书写等教学内容更加智能化,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聚合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多样、资源丰富的大型综合中文教育专业平台,为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提供优质平台支持,弥补数字鸿沟,构建良好人机关系。

4.2线上中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4.2.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应急线上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摒弃信息素养只是让教学锦上添花的片面认识,树立信息素养是国际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意识。增加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扩大信息技术在线上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掌握中文教学APP和线上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教学平台,控制虚拟课堂的节奏(郝美玲2020),掌握直播、录播和线上辅导的基本技能。教师还需要掌握用搜索引擎和教学平台获取和整合网络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教育管理部门需要研究和设立线上中文教学信息素养的标准,制定提升教师中文信息素养的指导方案。学校可建立常态化在线教学技能提升机制和培训模式,提升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等(王良存、王辉2020)。此外,需要加强信息伦理教育,构建健康的人机关系。

4.2.2增强学习者能动性

中文学习者在线上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和能动性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学习者要主动配合线上教学要求,掌握参加线上学习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形成适应线上学习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尽管在线教学模式对语言教学,尤其是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制约性,但学习者可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巩固在线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更多鼓励学习者积极参加问答、分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教学环节,并及时反馈信息。学习者还可通过参与在线交流和经验分享为主题的线上交流群组,通过自主查找所需中文学习资源、辅助使用中文学习软件等方式,增强网络学习的共享性和自主性。此外,学习者出现心理压抑、语言焦虑等不适状况时,教师需要及时帮助排解并鼓励其通过参与互动来缓解心理压力。

4.2.3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在线中文教学模式可提升线上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接受师生角色、教学空间和教学活动的虚拟化,形成开放、共享、自主的数字化教学新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线上中文教学的交互性和自主性。利用直播、录播、慕课等教学模式各自的优长,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中文认知能力及中文课型特点,发挥教学模式的最大效用。改进以精讲多练为主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语言操练环节,提高师生的交互性。要善用线上中文教学的微教学工具和方法,整合线上中文学习资源,拓展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空间(王良存、王辉2020)。优化教学设计,细化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高度匹配。

4.2.4完善教学平台

完善线上教学平台是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完善现有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特别是优化平台的互动功能,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增强操作上的友好性和便利性。需要开发集在线直播、录播、测试、作业上传与批改、互动答疑、社区讨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要根据中文教学的特点及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合线上中文教学的专业化的功能模块,增强平台对口语、听力、阅读、汉字等不同课程的区别化支持能力。增强平台的学习智能化和自主化,满足中文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加强中文教学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使教学活动可以跨平台获取资源和功能支持,促进线上中文教学平台的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中文教学平台的良好生态。提升平台对教学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及时对教师使用线上平台时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时分享平台的使用方法。

4.2.5强化教学管理和服务

线上教学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方式。首先,需要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存在问题等做调查分析,根据调查情况更有针对性进行教学管理。其次,可对学习者的线上表现采取更多样的激励措施,比如,对互动积极、认真操练、发音准确的学习者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并做好自我管理。再次,可通过课程助理员协助老师对学习者的线上学习过程进行了解和监测,发现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存在的如发音、语法、汉字、写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反馈。此外,通过QQ 、微信等辅助沟通手段开展师生交流分享活动和教学辅导。教师还可通过撰写教学日志,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情况等,及时反思和改进线上中文教学管理和服务方式。


结语

语言教学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会对语言产生影响。新冠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分析疫情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问题既需要从宏观环境因素来考虑,又要从影响线上中文教学的微观层面的因素来考虑。宏观问题的分析和应对关系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微观问题的解决则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息息相关。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对新冠疫情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以期为国际中文教育应对新冠疫情及未来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

王辉(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本文来源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4期,11-22页。




审核:刘慧

编辑:苏婷


往期推荐

张慧玉,安雨晨丨国际组织语言权力博弈的非政治经济影响因素

刊讯|《语言文字应用》2022年第1期

徐大明丨超国家层面语言规划需要引进语言主体与社会机构互动的理念

曾少聪 陈慧萍 | 海外华人传播中国形象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启示

郭熙 | 乡村要振兴 语言来帮忙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华语HUAYU·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语HUAY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