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微课+知识点+学案
我要进群 | 商务合作微信 | 我要资料 |
我要微课 | 18205613175 | 我要投稿 |
原文
知识点
第22课《范进中举》
一、作者简介
二、故事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
1.带挈: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
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范进唯唯连声。表现了范进对岳父的任意辱骂已习惯了,是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3.“胡屠户吃的醺醺的。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 去了。”这是对胡屠户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醺醺的”“横披”“腆”几个词语恰当地描画了胡屠户粗俗鄙劣的形象,把胡屠户在范进面前高人一等的傲慢刻画得入木三分,读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课文第二段用在量的篇幅来写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范进的地位低下,另一方面和后文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更形象地刻画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增强讽刺效果。
5.发榜之日,家中断炊,范进奉母之命到集上去卖鸡。这一情节的安排有何用意?
首先,中举前一刻范进家中贫困至极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有趣;再次,因为卖鸡,范进中举的消息才会由邻居去告知,才会有范进的不相信,由此出现了范进喜极而疯的闹剧。
6.“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分析句中的“飞奔”“一步一
踱”“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作用。
“飞奔”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邻居卖力的劲头和急于巴结范进的心情,与后文众邻居的行为构成了一幅世态炎凉、趋炎附势的市井图。“一步一踱”的动作描写和“东张西望”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范进卖鸡时的可怜相,为后文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作铺垫。
7.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尖刻的讽刺效果。
8.看到榜文,范进是“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拍一一下,笑了一声”“噫!好了!我中了!”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突出表现了心满意足的心情。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9. 第五段描写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这些侧面描写的内容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写范进的文字属于正面描写。写其他人的文字属于侧面描写,对范进的疯态起烘托作用。
如:“老太太慌了”烘托范进昏厥的吓人。“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众人拉他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10.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这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11.课文第9-11段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刻画胡屠户,并对张乡绅拜会进行详细描写,有何用意?
作品通过描写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12.结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范进赠银给胡屠户,胡屠户喜极而归,与先前“母子两个,千恩万谢。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形成鲜明对比,活画出了胡屠户的虚伪、贪婪,也从侧面反映了中举给范进带来的巨大变化。
六、课文主题
作品以范进中举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把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
同步学案
22 范进中举
课题 | 范进中举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作者及《儒林外史》相关知识,把握小说主旨。(重点) 2.让学生学习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夸张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难点) 3.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重点) |
课 前 预 习
| 作者简介 | 吴敬梓(zǐ)(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工诗词散文。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今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 |
写作背景 |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 |
文体知识 | 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它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代表作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等。 | |
读准字音 | 绾头发(wǎn) 啐(cuì) 嗑(hē)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ɡ) 醺醺(xūn) 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 腆着(tiǎn) 亚元(yà) 解元(jiè) 荼毒(tú) 轩敞(xuān) 拙病(zhuō) 商酌(zhuó) 星宿(xiù) 忌讳(huì) 后襟(jīn) 锭子(dìnɡ) 攥着(zuàn) 报帖(tiě) 少顷(shǎo qǐnɡ) |
新课导入 | “学而优则仕”很大程度影响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选择,科举是横在他们进入上层社会的一道门槛。跨过这一道门槛,则八抬大轿,风光无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在“天下知”的时候有人却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让我们进入课文《范进中举》的学习,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一起去认识古典文学画廊中的一个“欢喜而疯”的典型人物——范进。 |
新课展开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 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1):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一层(35):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9):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感悟精彩句子】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句中“啐”字又有何作用? 一个骂人,一个被骂;一个吐痰,一个被吐。两相对比,凸显了范进的可怜与卑劣的灵魂,也表现了胡屠户的傲慢与市侩性格。 “啐”这一动作描写将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表现出胡屠户对范进态度恶劣、轻蔑至极。 2.“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一句中的“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深意? 新中的举人老爷“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如此狼狈不堪,而胡屠户在极短的时间里,反差如此之大,这些都令众人忍俊不禁。“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范进、胡屠户的辛辣嘲讽。 3.“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此处属于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一路”“几十回”,说明在整个行程中胡屠户扯范进后襟的次数之多,讽刺味儿更足。一个“扯”字,充分表明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对范进百般地奉承和逢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前倨后恭的市侩小人形象。 【分析主体形象】 1.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体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次来贺喜: 原因:范进考中了秀才 贺礼:一副大肠,一瓶酒 称呼: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相公) 态度:教训 动作: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第二次来贺喜: 原因:范进考中了举人 贺礼: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称呼:贤婿,天上的文曲星(贤婿老爷) 态度:赞不绝口 动作: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从中可以看出胡屠夫欺贫爱富、视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性格特点。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 热衷功名利禄、虚伪、世故圆滑。 范进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承受下来,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范进这个“下人”,确实“下”得出奇。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为参加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他听着那些不堪入耳的话,也仅止于“摸门不着”而已——如此“下人”,简直到了麻木的地步!真可谓卑怯之至,屈辱之至。 范进这种性格是在他三十多年长期困顿的生活中形成的。三十多年来,他怀着对功名的热切期望不断地应试,又不断地失败,除了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弄外,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终于考上了秀才,可是人们都认为是宗师怜悯他,“舍与”他的。他几乎陷入了绝境,当邻居到集上寻他,告诉他已经中举的喜讯,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近乎绝望的心理表现。 3.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表现了怎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爱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4.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他与范进交好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的发展做铺垫。 【把握文章主旨】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份尊贵,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中举后,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的炎凉世态。 |
写作方法运用 |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本文对范进中举前后各方面的不同情形都做了鲜明的对比。中举前,经济状况非常恶劣: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饭”“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乡试完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虾蟆”“尖嘴猴腮”,还“啐”他唾沫,他还“唯唯连声”。中举后,经济状况明显好转: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张乡绅送银赠房。社会地位也有显著提高:邻居都来帮忙,称之为“范老爷”;胡屠户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与之称兄道弟。前后的不同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呈现出世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势利虚伪的丑态。 2.采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清醒过来,这是根据现实生活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此外,文中“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些夸张的描写,反映了胡屠户前后态度变化的巨大。 3.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如范进向胡屠户赠送银子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段细节描写生动地揭示了胡屠户虚伪势利、爱财如命的本性。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比赛的枪声一响,她就如离弦之箭飞奔而出,迅速超越了好几个对手。快了,她的前面只剩下一位选手,她咬紧牙关,准备冲刺了。就在这时,在她前面的选手一个趔趄摔倒了。她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跑了几步后迅速停了下来,走到摔倒的同学身边,一边扶她起来一边关切地说:“怎么样?没有受伤吧?”这时已有许多选手超越了她们。比赛结束了,她没有获奖,却在全校师生赞扬的目光中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
方法指导:
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次要人物在侧面衬托、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升华主题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从侧面衬托主人公,凸显主要人物的性格。(2)对表现主旨的作用。通过次要人物来升华文章的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反映出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对小说要表现的主旨——封建科举制度下人性的丑恶起到升华的作用。(3)对情节起牵线搭桥、推动发展的作用。(4)对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素材积累:
科举趣闻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各科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