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傻X收割者也在谈“傻X共振论”
大家好,我是难得君。
昨天,一个读者给我发了一篇某大V的文章,我没想到,收割傻X这个很有钱途的活儿,居然也卷得如此厉害。
这个大V写公号的时间比我还晚,早年也写一些颇为犀利的文章,后来号慢慢做大了,便突然开始转向,踏向了正能量的光辉大道。
他很多文章只看看标题,就足以令我尿意顿生,所以很长时间没看他的东西了。
不过我不看无关紧要,这个号照火不误,篇篇文章10万+,连广告都能10万+。
但最近几年,估计傻X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有流量但未必有成交量,更要命的是,这个行当也竞争激烈。
老牌的夹头带鱼们疯狂抢夺傻X,后起之秀Y公子们又不停的虎口夺食,万物皆卷!
大概也许可能是傻X们的钱也不好收割了,这大V开始反向操作,180度转向开始骂曾经给他无数贡献的傻X了。
并且收获了很大一波流量和打赏,仅仅打赏人数就远超前几篇文章。
这套路,简直太熟悉了。
那个跑路去大洋彼岸的翟山鹰不就如此吗。
回过头来,说说这大V文章骂什么了?
这个“傻X共振理论”来源一位高中老师的帖子,如下:
帖子确实很经典,尤其是其中这段:
在传统时代,人们的观点碰撞还是以面对面为主,电话太贵,信件太慢。
我记得大学时期,同学朋友之间主要是通过争辩来获取不同的观点,这种碰撞会引发彼此的思考,甚至为了驳倒对方,双方都会查阅各种图书。
但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了,或者说争论变少了,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获取信息。
尤其是进入自媒体时代之后,很多人关注的都是与自己观点类似的博主。而大数据和智能AI的运用,能够根据使用者平时的阅读喜好,定向推送内容观点完全相同的内容。
比如你在某视频平台,看过一个细腰丰臀的美女视频之后,你再次刷视频,首页上的推荐基本都是类似的视频。
于是,你接触的信息相似度越来越高,你听见的,看见的,几乎都是同一种声音,同一种观点。
同时,社交媒体的拉黑机制,也助长了这种茧房效应。对于不同意见者和反驳者,你可以选择拉黑,于是顷刻间,耳根清净了,再也没有人发出不同的刺耳声音,也没人与你争辩了。
这会给你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你的爱好和观点,代表了这个世界大多数的观点。
严格的说,无论是左右或是激进保守,秉持同一种观念的人,也会有细微观点上的差异。
但是AI智能推送和拉黑机制,会将一个人接受的观点范围缩小,视野变的更狭窄,思想也就更偏激。
当无数类似的人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就相当于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黑屋,在这个屋子里,大家的音调是一样的,频率是一样的,必然形成共振现象,这就是“回音室效应”。
写字发声日益艰难,风险越来越大,只好卖酒维生。推荐我10多年来一直喝的白酒,纯粮酿造不上头,老窖窖藏,浓香型52°,大师调制,产地泸州。此酒适合自饮或三五朋友小聚,市面上没有销售,但质量不比千元价位白酒差,不失面子又实惠。原价300一瓶,现读者特价每瓶只需150~163。买过的朋友很多都复购了,要的速度微信我。点击 好酒难得 了解详情。
难得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