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NS Neurosci Ther︱西北大学赵新锋课题组建立NMDA-2A受体活性配体筛选新方法,助力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发

陈圆圆等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撰文︱陈圆圆,李倩,赵新锋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编辑︱王思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病隐匿、病程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德国科学家Alois Alzheime于1906年首次发现并报道。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其病因迄今不明,临床上现有的药物仅能短期缓解症状,无法治愈疾病[1]。因其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研究表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突触的空间分布不同,其生物学效应也随之发生改变:突触内NMDA受体的激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突触外NMDA受体的激活则诱导神经元死亡[2]。NMDA-2A主要存在于突触内而少见于突触外,其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存活而避免突触外NMDA受体诱导的兴奋毒性[3]。实际上,Hanson及其同事已经在2020年报道了NMDA-2A受体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保护作用[4]然而目前对NMDA受体的研究仍以拮抗剂为主,缺乏亚型特异性和突触特异性。

2023年1月27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新锋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上发表了题为“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A functionalized stationary phase: A reliable method for pursuing potential ligands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natural products”的文章,该研究以NMDA-2A受体为靶点,基于EGFR-tag与其底物ibrutinib之间的特异性共价反应,将NMDA-2A受体从细胞裂解液中一步固定化于氨基微球表面,制备了NMDA-2A受体色谱固定相,为中药及天然产物中作用于NMDA-2A受体的活性配体的快速筛选提供了新思路(拓展阅读:赵新锋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详见“逻辑神经科学”姊妹号“岚翰生命科学”报道(点击阅读)iScience|西北大学赵新锋/李倩团队建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受体(AT1R)双位点固定化方法并用于非激动活性配体筛选



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重组EGFR-NMDA-2A,将ibrutinib修饰至氨基微球表面,基于EGFR与其底物ibrutinib之间的特异性共价反应,将NMDA-2A受体直接从细胞裂解液中一步固定化至微球表面,制备受体色谱固定相,合成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NMDA-2A受体色谱固定相的合成路线图
(图源:Chen YY, et al., CNS Neurosci Ther, 2023)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作者发现,0.5 mM IPTG/24 h/37 ℃是NMDA-2A受体在大肠杆菌中最佳的表达条件(图2A);NMDA-2A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裂解液的上清中,而在沉淀中则几乎检测不到(图2B)。因此,作者采用细胞裂解液的上清用来制备NMDA-2A受体色谱固定相。

图2 NMDA-2A受体的凝胶电泳图 
(图源:Chen YY, et al., CNS Neurosci Ther, 2023)


为了探究NMDA-2A受体是否已经固定化至微球表面,作者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NMDA-2A受体色谱固定相进行了表征。如图3A-C所示,ibrutinib修饰后的氨基微球几乎未发生任何变化,而当NMDA-2A受体修饰后则明显变得粗糙。此外,微球中C元素的相对含量随着ibrutinib、NMDA-2A受体的修饰而逐渐降低,而N、O元素的相对含量则随着ibrutinib、NMDA-2A受体的修饰逐渐升高,说明NMDA-2A已成功固定于微球表面(图3D-G)

图3 NMDA-2A受体色谱固定相的表面表征图
(图源:Chen YY, et al., CNS Neurosci Ther, 2023)

作者进一步查验了NMDA-2A受体色谱柱在识别配体方面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如图4A所示,比索洛尔和艾司洛尔(β-肾上腺素受体药物)在NMDA-2A受体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2 min和2.31 min,与亚硝酸钠测出来的系统死时间(1.58 min)非常相近;而NMDA受体药物—硫酸奎尼丁和盐酸多奈哌齐在NMDA-2A受体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25 min、19.67 min,明显长于系统死时间,说明NMDA-2A受体色谱柱可以根据药物在柱子上的保留时间特异性识别其配体。此外,硫酸奎尼丁、盐酸多奈哌齐的色谱图在30天内重复性良好,证明NMDA-2A受体色谱柱至少在30天内保持稳定,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可能(图4B-C)

图3 NMDA-2A受体色谱固定相的特异性、稳定性表征图
(图源:Chen YY, et al., CNS Neurosci Ther, 2023)

在此基础上,作者采用NMDA-2A受体色谱柱对栀子提取液进行了筛选,收集的保留成分经质谱鉴定为藏红花酸。通过MTT实验和形态学观察,作者发现藏红花酸在低于40 μM时不会影响细胞活性和形态,但其浓度增大到80 μM时则会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因此,他们选择0.6 μM、2.5 μM、10 μM和40 μM的藏红花酸进行后续的实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AD模型组中NMDA-2A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用藏红花酸处理后,NMDA-2A蛋白水平以藏红花酸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提示藏红花酸或可通过调控NMDA-2A受体发挥抗AD作用,也从细胞水平验证了NMDA-2A受体色谱柱的可靠性。

图4 栀子提取液中活性配体的筛选及细胞水平验证
(图源:Chen YY, et al., CNS Neurosci Ther, 2023)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者聚焦NMDA-2A受体,基于EGFR-tag与其底物ibrutinib之间的特异性共价反应,将带有EGFR标签的NMDA-2A受体直接从细胞裂解液中捕获至ibrutinib修饰的微球表面,建立了一种NMDA-2A受体活性配体筛选新方法。该方法由于避免了复杂的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受体活性,具有分析速度快、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不仅可以快速识别中药中的功效成分,还可以明确药物的作用靶点,为中药及天然产物中靶向NMDA-2A受体的活性配体筛选提供了方法学借鉴,也是对传统的药物发现策略的有利补充。不足的是,基于NMDA-2A受体建立的受体色谱技术只是体外的筛选手段,不能完全模拟人体内的复杂环境。此外,该研究仅将栀子中与NMDA-2A受体结合的成分筛选出来,并在细胞水平进行了验证,但藏红花酸对NMDA-2A受体的具体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ns.14101


通讯作者赵新锋(左);第一作者陈圆圆 (右)    
(照片提供自:西北大学赵新锋 实验室)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简介(上下滑动阅读) 


赵新锋,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药学/药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药学会理事,《Chinese Medicine》等杂志编委。主要致力于受体色谱的创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在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项,出版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1项;西部药学之星、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陈圆圆,西北大学中药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双靶点色谱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开展系列研究,国际期刊Cell Mol Life Sci (IF = 9.207)审稿人,以第一作者在Free Radic Biol MedCNS Neurosci TherBiomark 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


欢迎扫码加入逻辑神经科学 文献学习2

群备注格式: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称号/职位


 欢迎扫码关注“岚翰学术快讯”公众号加入社群请添加微信:LanHanBiotech并备注:姓名-单位-专业




往期文章精选

【1】Microbiome︱陈耀星课题组揭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介导褪黑激素在睡眠剥夺诱导认知障碍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2】Ageing Res Rev 综述︱庆宏课题组聚焦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海马体相关GABA能神经网络损伤

【3】JNC︱空间模拟条件下抑郁大鼠海马和皮质中的miR-455-3p差异表达在NR2B-PSD-95-nNOS复合体中的调控作用

【4】Transl Psychiatry︱张力团队揭示运动通过FMRP-mTOR通路发挥抗焦虑效果

【5】Cell Genomics︱杨远号等揭示血细胞特征与神经精神疾病共享遗传结构的广泛图谱, 助力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6】Glia︱肖岚/叶剑/梅峰课题组揭示新生髓鞘生成不足是引起早期糖尿病视觉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7】STAR Protocols︱胡宝利课题组发表利用原位神经胶质瘤小鼠模型评估免疫治疗功效的实验方案

【8】专家点评 Mol Psychiatry︱冯杜团队发现ATP9A是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和智力障碍的全新致病基因

【9】Cells︱李婴团队揭示前扣带回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L-乳酸信号调节大鼠内脏疼痛厌恶记忆机制

【10】Nat Protoc︱郭志前课题组淀粉样蛋白Aβ检测突破性进展:助力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

  新刊启航,欢迎投稿

【1】Brain-X交叉脑科学:新刊正式启动

  NeuroAI 读书会

【1】NeuroAI 读书会启动︱探索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交叉领域

  往期科研培训课程精选

【1】宏基因组与代谢组/脂质组学R软件数据可视化研讨会(2月18-19日,腾讯在线会议)

【2】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研讨会(3月11-12日 腾讯在线会议)

【3】高分SCI文章与标书作图(暨AI软件作图)研讨会(2月25-26日  ,腾讯在线会议)

   学习资料

【1】收藏+免费︱脑科学视频课程 & 9大手术造模和细胞分子科研手册资料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Chen YY, Wang MC, Wang YN, et al. Redox signal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pathomechanism insights to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therapy strategy. Biomark Res. 2020;8:42.[2] Hardingham GE, Bading H. Synaptic versus extrasynaptic NMDA receptor signalling: implications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Nat Rev Neurosci. 2010;11(10):682-696.[3] McQuail JA, Beas BS, Kelly KB, et al. NR2A-containing NMDAR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are required for working memory and associated with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J Neurosci. 2016;36(50):12537-12548.[4] Hanson JE, Ma K, Elstrott J, et al. GluN2A NMDA receptor enhancement improves brain oscillations, synchrony,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dravet syndrome and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 Cell Rep. 2020;30(2):381-396.e4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