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康挥别西安……
图片来源:粉巷君 摄
来源:粉巷财经(ID:nbdfxcj)
作者:秦风 师谈
2016年12月9日,王永康从浙江调任西安。
后来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这位“南方书记”真情流露,“西安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我很荣幸能为这座城市服务。这里能干、要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时光荏苒。
据最新消息,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调离西安,去向可能是黑龙江。
两年零两个月,确实不算太久,这段时日,王给西安这座城市,留下了哪些回忆和变化?
站在大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回头审视,或足够深刻……
一
早在2000年,时任国家领导人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因为是在考察西安的过程中提出的,当时可谓轰动,各种解读中,这座城市被寄予厚望——但正如我们后来所见,收割红利的,却是成都和重庆。
那些年里,西安着实尴尬。
外埠资本罕见关注,旅游、科技等优势资源难以盘活,经济发展不温不火,“西部最佳”的口号渐无声息。包括前些年,中央陆续批复了8座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也是无缘。
直到2017年两会期间,履新西安市委书记的王永康向总理展示“三大轴线”,提出三条建议,得到积极回应,“把西安作为西北龙头,扬起来!”
扬起来的第一步,就是勾画大西安格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喊了多年的西咸一体化,终于以西安代管西咸新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一动作,拉大城市骨架、释放投资空间的同时,也向外埠资本传递了西安觉醒的信号,多年鲜见的百亿、千亿级投资纷至沓来。
时隔一年,那“三条建议”逐渐落地。
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西安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在顶层设计中,城市地位显著提升,投资预期进一步看涨。
紧接着,临空经济示范区拿到了“国家队”的招牌,与异军突起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同撑起了“丝路经济带”的大文章——布局西安,向西推进,一时间成为诸多企业的共识。
城市地位是硬实力,回看这两年多时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教训总算没有重演——西安始终保持着令人振奋的节奏,该争取的机会没有错过,能发挥的空间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
与城市地位提升同步的,是营商环境的改变。
此前很长一段时期里,西安创业空气比较稀薄,尤其非公经济占比较小,民营企业生存艰辛——甚至在创业者、投资者看来,这种形象已经固化。
行政效能革命、“无中生有”的西商大会等等举措,就像是刺破这种“固壳”的一把利剑,给创业者、投资者以信心。
包括王永康倡导的“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店小二”精神等等,均以尊商重企为导向,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与政府逐渐建立起了更加友好、更加互信的关系。在招大引强、新增市场主体方面,西安呈现出了近十年来少有的力度和改变。
粉巷君当时曾与市工商系统的人士做过了解,在2017年前三个月,这种行政机制方面的破局,便见到了明显的成效——单季度逾5.2万家的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2%。
用体系内的说法,“超过50%就称之为井喷了。”
图片来源:粉巷君 摄
记得两年前,国企工作的一位朋友还在吐槽,西安外资、大型民营企业太少,想跳槽多挣钱,实在机会寥寥。这位朋友北大毕业,谈到当年回西安工作,言辞之间,颇有些怅惘。
从吐槽到如愿,也就这两年的事儿。
企业多起来,机会多起来,这位朋友感触无疑是深刻的——正所谓“水大鱼大,水涸鱼亡。”
招大引强更多着眼当下,而一定程度上,创新创业则决定了城市未来经济的成长性,王永康对此亦保持高度关注——其多次出现在年轻创业者群体中,可见一斑;西安创客街区数量的骤升,亦是有力佐证。
三
过去两年多来,西安突破产业困题的手法,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西安的发展,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里,处于非常“憋屈”的状态——论资源禀赋,这座城市并不或缺,缺少的只是将其包装运作的思维和手段。
这位南方来的干部,显然深谙其道。
比如,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旅游业多年不见起色,“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形困扰多年。
于是,官方硬生生造出一个“西安年·最中国”IP,而且自开始,就没有把这一系列活动当做一场市民的自嗨,而是瞄准全国甚至全球。
王永康在总结中讲,“‘西安年·最中国’彰显文化自信和‘国际范儿’,成为春节全国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这说明我们可以打的牌很多,可以干的事很多,关键看有没有大格局,敢不敢谋、善不善抓、会不会干!”
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每逢黄金周,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连番暴涨。
西安年·最中国 图片来源:曲江官微
细微之处着手,四两拨千斤,打造一批独一无二、有竞争力的IP,进而盘活资源存量,破解产业困题,撬动产业发展——这是王永康在来西安后,贯穿其施政始末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且,这种手法明显具备长效机制,作为城市独有IP,拥有一直打下去的生命力。
再如,打造“硬科技之都”,围绕这一体系的机构改革、政策创新等等,之于西安工业短板、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破题,亦颇具想象——值得一提得是,“硬科技”这一原创概念,甚至上升到了国家话语体系。
再包括校友经济的的重视运作,“西商大会”、“全球程序员节”等“无中生有”式的操盘,西安的内生发展机制逐渐形成。
四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017年初,王永康一封《致全市城管局局长的一封信》,引起外界不小的关注。
信中,他用上述八个字,向公务员体系阐述“烟头革命”的初衷,即拉近群众信任,养成抓实抓细抓好事情的好习惯。
说来用心良苦。
在很长的时间里,西安职能部门的不少人士,并未意识到城市管理应该是个精细且温情的活儿,而是一副“差不多就行”的懒散状态,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想必深有感触。
作为主政官员,王永康为此发过火,更以行动来以身作则,向“差不多”挥刀。
譬如,到一个地方开会的间隙,他会去捡一包烟头,让秘书给区域负责人送过去……
谋城市发展之大局者,必然是讲格局、有视野、懂章法、有步骤。给西安这座痼疾已久的城市,王永康开的第一副“药方”,就是烟头革命、厕所革命。
问政时刻 粉巷君 摄
若没有“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车让人”这些细节举措,城市管理理念和环境质量,又如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城市管理的精细温情之处,在于科学高效,在于便利,更在于合理人性。
诸如,西安如今推行的智慧城市,在出行、政务等细分领域,走在了不少城市的前面,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习惯。
诸如,对于断头路的零容忍。
诸如,决策管理的透明化、处理舆情的及时性、公众参与度的提升等方面,西安改变亦是有目共睹。
包括“每日聚焦”、“问政时刻”在内,通过让官员“红脸出汗”、“追责问责”的机制,一改之前城市管理中粗放乃至野蛮的作风……
五
西安这座城市,传承了太重的“皇城文化”,即使千年演变,亦未能彻底卸下“包袱”。一城文化半城神仙,抬脚落脚都是文物,城墙上的埙声响起,骨子里的“皇城”血液还会澎湃。
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上世纪60年代,因国家战略需要,搞三线建设,西安布局了大量的军工、重工企业,导致经济结构方面,国企占比居高不下,而民营经济则始终活跃不起来……
这种历史沿革下的西安,思想观念普遍保守,城市氛围亦显得暮气沉沉。
相对于城市肌理再造,观念、氛围的转变,或许是点滴之间,但足够令人动容。
西安作为摇滚重镇,同时一众高校坐拥百万大学生,并不缺乏对时下流行的敏感和创意。
从默默无闻的地摊乐队,到吸引全国年轻人来打卡,甚至成为潮流IP,或许只需要一些城市管理的开放与温情,比如城管不再较劲了。
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然而,长久的保守意识,一朝惊醒,多少还是有些无所适从。
开放户籍政策,是个明显的例子。
西安连续两年成为“抢人大战”的赢家,为城市未来成长注入新鲜血液,无论是政策的前瞻性,抑或倾注的巨大精力,均可圈可点。但显然,期间亦夹杂着不同声音。
欣慰的是,两年多时间里,伴随着各领域的不断开放,这座城市由“废”至“沸”,诸多声音,正呈现出更多积极的变化——在大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于西安而言,没有什么比凝聚共识去奔跑更重要了!
挥别之际,王永康的一段感言在微信里流传,或可作为文章结尾:
从2016年12月9日来到西安这座伟大的城市和人民、与大家一起,一天争当两天干,追赶超越抓发展的时光,仔细算算到今天已有809天了……这四个年头,二年二个月,809天…现在觉得历历在目……长相思,在长安,我会继续非常关注大西安发展、也会挂念大家!我与大西安永远心连心!
推荐阅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