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北上,徐立毅如何读懂郑州?
郑州 图片来源:摄图网
郑州好多年没从外地调来一把手了,还是先进地区来的,肯定很期待。
”最新人事任命公布后,一位接近郑州市政府人士告诉城叔。
据《郑州日报》6月11日消息:当天召开的郑州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徐立毅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不再担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此前,徐立毅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这也是其从政以来,首次走出浙江,跨省履新。
官方资料显示,现年54岁的徐立毅(1964年8月生)是浙江绍兴人,曾在宁波、温州、杭州三地工作。
1983年进入宁波下辖的余姚市(原余姚县)工作,一直到2006年底调任杭州;
2015年4月,徐立毅调任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9个月后,在代市长职务上升任市委书记;
2017年2月,徐立毅重回杭州,任代市长,两个月后任市长至今。
在温州,徐立毅多次谈到,要“读懂温州”。在他看来,“到一地任职,必须读懂这块土地、读懂这里的文化”。重回杭州不久,他即提出,杭州是生态文明之都,发展不能“摊大饼”,只能“蒸小笼”。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一位杭州资深媒体人士评价,徐立毅平时亮相不多,不是那种“很高调”的官员,在其任内,杭州的数字经济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都做得不错,“应该有很多经验可以推广”。
从更大层面看,从浙江走出的官员,曾给武汉、西安等地带去不少“浙江经验”,促进了地区发展。这一最新人事调整,也让外界对“中部崛起”有了更大期待。
这一次,徐立毅又将如何读懂郑州这片土地?
01
对各地方政府而言,在言必称“优化营商环境”的当下,杭州必须拥有姓名。
2018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徐立毅亮相史上首场“代表通道”,并第一个发言。当时,他特别谈到,杭州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已成为撬动城市其他领域改革的重要力量。
城叔恰好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想必,不少人都读懂了它所释放的信号——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杭州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什么是杭州?”回头再看当初的疑问,是杭州,不奇怪。(猜你想看:《为什么是杭州?》)
自2016年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杭州发扬“店小二”精神,得到市民、企业普遍好评。
从徐立毅在杭州的实践来看,他对此非常看重。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2017年4月25日,出任市长不久的徐立毅“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以市民身份在多个行政服务窗口体验办事过程。
据当地媒体报道,徐立毅先是替代一名企业员工办理分公司注册登记,后来陪同市民办理企业车辆转出过户,接着陪同办理新公司网上名称注册,最后陪同杭务工人员办理公积金提取。然而,由于种种细节原因,均未实现“最多跑一次”。
当天,他即召集13个政府职能部门,就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专题现场办公。“在关键领域,查找关键问题,找到最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政府的自身改革,真正让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他着重强调。
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杭州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眼下正瞄准“移动办事之城”发力。今年1月,徐立毅在作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2018年该市公民个人凭身份证通办事项增加198项,总数达494项,占个人办理事项的85.9%。
对比来看,郑州去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在省内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跟自己比进步很大”,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补足加强。用河南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任晓莉的话说,如果说杭州营商环境在往“优秀”走,郑州就是在往“良好”走。
如今,杭州的改革经验能否加速这一向好进程?徐立毅被寄予厚望。
02
“请叫我特大城市。”
今年1月,当地媒体高调宣布:2018年,郑州实现GDP突破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的“三大突破”,迈上新台阶。
这也意味着,摆在徐立毅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郑州,一个和杭州一样的万亿级城市。
数据来源:郑州市统计公报
不过,若稍作对比,可以明显看到两座城市发展方式上的不同。
杭州很擅长“数字”。
作为杭州市市长的徐立毅,一直强调要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重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评价认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唤醒沉睡的数字,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转型,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社会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这是杭州送给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份礼物”。
再看郑州,其最大优势在“区位”。
作为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的定位是“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当前,郑州正积极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如能叠加信息化、数字化优势,无疑有望进一步释放潜能。
前述接近郑州市政府人士认为,郑州当前最大的痛点,就在于产业结构比较落后,缺乏亮眼的新兴产业。
2019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总结了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新兴产业增速快但体量小,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不足。
城叔注意到,2017年徐立毅从温州重返杭州时,后者也刚迈过万亿大关不久(2015年GDP破万亿),同样面临“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创新能力、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竞争优势不明显,高端人才还比较缺乏”等诸多挑战。
数据来源:两地统计公报
尽管无法照搬经验,但过去的经历,或许能让其更快地找到破解之道。
03
于郑州而言,“国家中心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张牌。
根据2016年底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郑州和武汉同时入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列。
城叔不久前分析过,“中部崛起”十年来,中部六省中,河南GDP总量一直独占鳌头,2012年湖北超越湖南成为第二,此后排名再未改变。而从城市维度看,则一直是武汉、长沙、郑州的顺序。( 猜你想看:《“中部崛起”规划出炉十年,六省成绩如何》)
也因此,当初郑州拿到国家中心城市“入场券”时,曾引发不少争议。“郑州凭什么?”还有人问:“郑州的吸引力在哪里?”
郑东新区 图片来源:摄图网
想必这也是主政一方后,徐立毅需要回答的。同时,如何增强科技创新实力、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为未来更长远发展做打算,也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资料显示,郑州有58所高校,但仅有一所211高校。去年,郑州加入“抢人大战”,通过“智汇郑州”吸引21万余名青年人才,办理人才落户近5万人。这算得上一种进步。
但与同类城市对比,郑州对外省毕业生的吸引力确实非常弱势。
麦可思研究院6月10日发布的《2019年就业蓝皮书》显示,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中,在各地就业的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指家乡所在省份与就业城市所在省份不同的大学毕业生)占比,郑州垫底,仅为10%。最高为北京85%,而杭州60%不仅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时也超过一线城市广州。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6~2018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由此可见,在吸引年轻人才这件事上,郑州与杭州不在同一量级。
提高城市吸引力,需要全方位提升。比如,阿里等企业给了杭州互联网基因,G20把它推向一个新高度,“最多跑一次”改革赋予它全新的精神面貌。
反观郑州,多位政界、学界人士均告诉城叔,受传统中原文化影响,郑州求稳有余而闯劲不足,希望从改革一线来的主政者,能带来一些突破,打破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的观念差。
文字 │ 余蕊均 朱玫洁
推荐阅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