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至 | 阳气最旺却一阴生,你真的明白吗?

曹山中医医院 曹山禅养馆 2022-05-02

夏  至  [xia zhi]。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尚书 · 尧典》




夏至


2021年6月21日 11:32 夏至交节气

是日 五月十二


《恪遵宪度抄本》曾言:

「日北至,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从中学地理开始,我们就能知道,一年四季日照时间是不一样的,夏至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往往夏至日前后,体感温度都较高,所以在我们的印象里面,这是一个阳气十足的日子。

可不是嘛?夏至夏至,都到极致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就是在这个阳气十足到极致的日子里,古人神秘的说:夏至一阴生,到底是为什么呢?

1.“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昼已极,夜渐长。学过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加速度,虽然昼仍旧比夜长,但夜已有抬头之势。

2.还记得上个节气芒种第二候吗:鹏始鸣

点击图片跳转芒种文章

由芒种“感阴”到夏至的“一阴生”,仅仅是描述昼夜长短而已吗?
昼夜长短变化背后的中医、农桑知识又是什么呢?



1


物  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始鸣

三候||半夏生


从1951年-2006年的气象研究资料来看,北京、石家庄、济南、郑州、兰州等北方城市的高温历史极值大都出现在夏至后。我国许多地方的日平均气温在25℃~29℃,最高气温时常突破37℃。而此时,空气湿度比较大,即便气温不是非常高,也有明显的闷热之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桑拿天”。“夏至不过不热”,一阴生不是主要表现在气温变化上的。
而 是 湿 度


这也标志着,上半年的循环气化已完成,天地间的水份已经折腾过一个轮回,开始重新从天上变为地上的湿气。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这背后的动力就是不断递增的阳气,到了夏至,阳气并没有减少,只不过阳气加速度减慢。

无论您是中医还是养生达人,这是希望健康的你就要思考了:

我的阳气够让身体的气化完成循环了吗?


答案还是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当中: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在夏至这个阴阳转换更替重要的节气,我们紧紧抓住清阳的运动特点,来助阳排毒,打开肺和皮肤的通道来养心。

这时候的阳不仅仅是阳,肺和皮肤也不仅仅是肺和皮肤,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按钮了。

养心,也是养生。



曹山中医医院针对今年的天气,将会推出两个养生便民活动,理论太麻烦听不懂怎么办?


没关系,跟着我们做就行了!
1.辟谷 | 这个夏天约一场说走就走的养生之旅(原理详见链接)

2.精油三伏贴:独家秘方,敬请期待


这两个都是实实在在的补阳大法,再偷偷说一个祖师的秘诀:


《孙真人卫生歌》:夏至呵心火自闲。三焦嘻却除烦热。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呵应夏气,通于心,夏天多念“hē”字,能去心家一切热气。

平时多念“嘻”,能除三焦烦热。


辟谷走路时使用,事半功倍。




2


习  


夏至正值麦收,雨水对农业十分重要,我国自古就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因此将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中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从汉代起就有了过夏至节的风俗。

宋代《文昌杂录》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叁天”,是将夏至作为“法定节假日”的如实记载。

《周易》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夏至日是要放了假专门养生的!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古代人会在此时互赠彩扇、脂粉、香囊等消暑好物,寓意消夏避伏。唐代《酉阳杂俎·礼异》中有“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辽史》礼制中:“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遗赠”
扇子被古人称之为“凉友”,自古便有“凉友招清风”的美喻。而涂抹“粉脂”可以散体热,防生痱子。佩戴香囊,还可以起到驱散蚊虫的作用。





3


饮  

第一出名的肯定是面

北方多吃凉面(冷淘面、过水面)。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还保留着吃面片(面条最原始的造型)的习俗。面片放在绿豆汤里煮,就叫“绿豆棋子”,具有清暑的作用。

南方有的地方吃面,有的地方则兴吃馄饨。为什么要吃馄饨呢?馄饨者,混沌也。馄饨形如鸡蛋,蛋白和蛋黄象征阴阳,所谓:“天地混沌如鸡子”。



这样一个大热天,除了举国南北都在吃的面条,还有啥饮食呢?
盛夏馈赠:老人小孩可吃,应酬饭局多也可吃清供梅子指南:梅子代表做法和适合您的吃法,请放心食用吧~


梅子的各种吃法赶快复习一下。
有一个重点要注意:

夏冰止可隐映饮食,

不可打碎食之。

入腹,

冷热相搏成疾。

——《三元延寿参赞书》 元 李鹏飞

古人自古也吃冰的,但强调有个程度控制,只用冰块传给食物冷气儿,不吃那些透心窝儿凉的。

所以无论是酸梅汤还是西瓜,可以传点冷气,但是不能冰镇两天降温后再加冰块,这样就过犹不及了。


遇到酷热难当的夏至日头,西瓜和苦瓜也是养心好伴侣。



读毕此文,

如果您感受到大自然之奇妙精微,

我们邀您的小朋友

参加曹山中医药夏令营


在他的心里种下中医的种子

大人难以学习的

稚子天真自然成

👇

坐标曹山,暑期中医药夏令营正式启动!






“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惜架上药生尘?”




往期养生链接:

美容养颜汤,送给家里有不想看病又体虚的朋友(美容养颜汤)

千年古刹的抗疫良方,护佑阖家过个安稳年(苇梗)

战“疫”丨化痰神器变身“金钟罩”,护佑平安、离垢诸邪(橘红膏)秋冬暖身,曹山中医医院出现一个高效的“暖身丸”(暖心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