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首次公开亮相!如果上市,你会第一时间去打吗?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2020-10-21


自新冠疫情暴发第一天起,人们就为消灭病毒绞尽脑汁,遗憾的是,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有效的办法捉襟见肘,而新冠疫苗,被赋予了攻克病毒的终极使命。


新冠疫苗还有多久能打?自费还是免费?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腾讯医典推出《新冠疫苗科普系列》专栏,和大家聊聊新冠疫苗那些事儿,欢迎大家文末留言评论,说出你的想法。



近日,在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神秘的新冠疫苗首次公开亮相:三款已进入最后I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出现在展区。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很快,有媒体做了这样一个投票:“你有打算接种新冠疫苗吗?”


投票最多的选项,一部分是“有,疫苗出来了就打”,另一部分是“等等看~”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身边朋友的答案也是两极分化:


“不会!”


我在办公室做了个关于“你是否愿意打新冠疫苗”的民调,哥们姐们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会!”


我在微信群做了个同样的民调,医院、公安、动车等领域工作者给出的答案又是这样的。


这让人想起那个著名的段子:


记者问一位农民,假如你有100亩地,可以捐出来一半做慈善吗?


农民答:当然可以。


记者又问,假如你有100万元,可以捐出来一半做慈善吗?


农民依然坚定地回答:可以。


记者再问,假如有两头牛可以捐一头做慈善吗?


农民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不行,因为我正好有两头牛。




利益导向,是风险决策的自然逻辑。


第一,比如江浙沪大包邮区,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复工复产、复影复学的步子挺快。


《江苏省影院复业首月情况报告》显示:全省共938家影院,已复业789家,新增影院12家,共放映超406942场电影。复业率达8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一方面是基于低风险的防控自信,另一方面是惯于常态化的见怪不怪,加之对“新疫苗”的风险担心,低流动性人群选择“不打”的,可能还不在少数。


更何况,尽管这个疫苗最终定价尚未可知,但传闻中的价格可能相当于十几斤猪肉。


第二,比如窗口行业,即便是小城小镇,接触的多是流动人口。


远的就不说了,大家起码还记得不久前北京再次出现新冠疫情,6天之内,确诊137名患者,基本都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新冠病毒的高传播性,让流动性强的窗口行业多少有些心慌慌。


再说疫苗——拿新冠灭活疫苗来说,需要接种两次,间隔2~4周。


研究表明,接种完第1剂后,保护率大概是97%,接种完第2剂,保护率是100%。一般7天开始普遍产生抗体,接种完第二剂28天后,中和抗体阳转率或者叫阳性率均达百分百。也就是说,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接种两剂疫苗28天后,所有人都产生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滴度抗体。


一句话,如果说口罩防护是关门放狗式御敌,疫苗显然才是真正的杀伤性武器。


(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生物展示新冠灭活疫苗样品。摄影:李瑶)



说实话,低风险地区的民众可能已经不是特别关心这个问题。


这里有基于对国家防疫的信任,当然也有习以为常的放任。


不过,目前国内疫情平稳,并不代表形势绝对乐观。秋冬季即将来临,新冠病毒的反扑也不遥远。不少传染病专家都认为,接下来的这一仗,可能还挺难的。


我们当然希望新冠疫苗可以早点送到防疫站,毕竟,盲目乐观或者侥幸心理在病毒面前很可能要命。


不过,有两点是肯定的:


第一,疫苗从临床3期到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段路,很可能比“研制到临床3期”要长得多。


这次交易会上,展示了3款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但3期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算是真正研制成功了的疫苗。


常识上说,临床研究中耗时最长的,是3期。如果3期有问题,一切都要推倒重来;而要证明3期是没问题的,这需要相当长的自然时间周期。


第二,就算疫苗上市一路开挂,恐怕也不能立马就成为应对新冠肺炎的“全民武器”。


一是因为临床试验的时间有点赶,安全性和风险性未必了然于心。人是复杂的个体,疫苗安全在人体机制面前,有时是很难“加速”推进的。


二是疫情相对稳定,尤其是对于低风险地区民众来说,全民接种新疫苗的风险可能要远大于常态防控的风险。人命安全这件事,是要算好细账的。


打个最现实的比方:假设疫苗的致死率为十万分之一,那它起码需要上百万人注射后,与此相关的死亡病例才能暴露出来。



值得骄傲的是,目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已经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


因此,有了疫苗,高风险暴露人群肯定第一时间是要打的,因为这是阻断传播链的有效途径。至于低风险地区的普通人,可能还是要等等。


疫苗毕竟是疫苗,不是肥皂剧里“山中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


人类和病毒的斗争过程,既要谨慎乐观,更要小心谨慎。


可见一年半载而言:就像骑车别忘戴头盔一样,出街还是要把口罩当标配的。



审核专家:罗天明 |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博士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