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9件事,你就会获得一颗健康的肝脏!
“他们家人都有肝炎,吃饭时离他们远一点!”
儿时,每当亲戚聚餐,妈妈都会在我的耳边小声这样说。
“他们”指的是远房姨妈一家。严肃的表情和话语,让我幼儿而懵懂的心顿时紧张起来。
而每当姨妈给我夹菜时,妈妈还会狠狠瞪她一眼。
“肝炎,很可怕吗?”
“肝炎,有哪几种?”
“肝炎会通过吃饭传染吗?”
当时,没有人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
似乎,不去碰他们一家人吃饭的碗和喝水的杯子,就可以保证“安全”。
多年后我才知道,姨妈一家人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不过,他们都经过了规范治疗,定期复查,早已不在活动期,几乎没有传染性。
而且,乙肝,实在不是“吃”出来的肝炎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种病毒性肝炎的知识。
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这“五兄弟”——甲肝(大哥)、乙肝(二弟)、丙肝(三弟)、丁肝(四弟)和戊肝(五弟)。
其中,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
什么叫“粪-口”途径(听上去似乎有点恶心)?
就是吃!得!不!干!净!
甲肝和戊肝病毒一般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和粪便中,会污染食物、餐具和水。
所以,它俩才是“吃出来”的肝炎(其他肝炎:我不背锅!)
可能有的人还记得,在1988年,短短几十天里,上海市30多万人出现了有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1]。
医院爆满,不得不在部分单位搭设临时病床。
导致这场疫情的,是受到污染的一种水产品——“毛蚶”(时至今日依然禁售)。
好在,甲肝和戊肝病毒一般只造成急性的感染,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两种肝炎通常可以自愈,一般不会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癌。
除了无症状感染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怕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伴有疲倦、褐色尿、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
顺便提一句:戊肝并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弟”。
我国戊肝的报告发病数已连续10年、死亡率连续15年让甲肝“肝”拜下风![2]
据估计,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曾经感染过戊肝病毒。
总之,“不干不净”,吃了可不一定没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截至2019年,全球有近3亿慢性乙肝患者[3]。
我国一直是乙肝大国。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为8600万例[4]。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这三种:分娩时母婴传播、血和血液制品传播、性接触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会通过共用餐具、拥抱、握手、亲吻等无血液暴露的方式而感染乙肝病毒。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也没有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那么会导致慢性肝炎,逐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感染乙肝病毒后的“进展三部曲”)
上世界90年代起,我国开始推广乙肝疫苗(需自费接种);
从2002年开始,乙肝疫苗被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免费接种,成为大多数人的“人生第一针”。
之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从2002年的9.76%下降到2014年的0.32%,下降约97%。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我国的乙肝防治工作,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5]。
成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是“无应答者”(即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可以接种3剂(按0、1、6月的程序,20ug/剂)或1剂(60ug/剂)乙肝疫苗。
如果依然“无应答”,可以再次加强接种[6]。
丙肝(不是饼干!)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血液接触,通过性和母婴传播比较少见。
不过,丙肝往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这是因为,它在发病的初期往往症状不明显,一旦感觉到了“症状”,大多已经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甚至肝癌。
近年来,我国丙肝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每年丙肝报告发病数均超过20万例[7]。
目前,丙肝可以通过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完全有可能治愈。
丁肝病毒很独特,也很“懦弱”。
虽然它也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途径传播,但它一般无法单独造成感染。
就是说,你很难“只”得丁肝。
它是乙肝病毒的“小跟班”,跟在乙肝病毒后面“打打杀杀”,负责扩大乙肝病毒的伤害。
不过,也不要轻视它——研究表明,当乙肝病毒合并丁肝病毒感染时,发生肝癌的风险比单纯感染乙肝病毒高出2至8倍[8]。
首先,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甲肝和戊肝这三种病毒性肝炎。
对于“吃出来”的肝炎(甲肝&戊肝),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使用干净餐具,不喝生水,不吃生肉,海鲜也最好煮熟后再吃。
对于乙肝、丙肝和丁肝,不仅要避免在不正规的地方进行不规范的输血、美容、文身等操作,在性生活时也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最后,“肝炎病毒五兄弟”只是导致肝脏疾病的原因之一。
长期大量饮酒、脂肪肝、药物损伤等,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最后,典哥送上一份护肝宝典,希望大家能够遵守,保护自己的“小心肝”!
审稿专家: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上海疾控.https://mp.weixin.qq.com/s/K28_OXZfPml-RFKbsf5eCQ
2.黄澳迪,唐林,王晓琪,刘倩倩,杨宏,温宁,尹遵栋,王富珍.中国2011-2021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和时空聚集性[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04):417-421.
3.Global progress report on HIV, viral hepatitis and sexuallytransmitted infections,2021.https: //apps. 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42808/9789240030985-eng.pdf.
4.Cui F,Shen L, Li L, et al. Preven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fter3 decades of escalating vaccination policy, China[J]. Emerg InfectDis,2017,23(5):765-772. D01:10.3201/eid2305.161477.
5.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25/content_5627248.htm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3, 41(1) : 3-28. DOI: 10.3760/cma.j.cn311365-20230220-00050.
7.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35(12):2670-2686.
8.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jvh.13577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