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更爱找北方人?这 3 个原因越早知道越好……
南北方差异有多大,不仅在于:
有没有暖气,爱吃米还是吃面,多久洗一次澡。
还有很重要一点:糖尿病的患病率。
这个结果是有权威研究支持的。
著名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发布过一项大规模“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1]。
该研究耗时3年,抽样调查了75880名成年居民,结果显示:
我国糖尿病整体患病率,北方显著高于南方!
(来源:giphy)
据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19.9%),是最低地区贵州(6.2%)的3倍!!!
而按区域来看,最高患病率在北部,其次是西南和东北部。
想要知道北方患病率高的原因,还是要从导致糖尿病的原因说起,归纳起来可能主要是三点:
1. 吃得不健康
典哥听过一个北方朋友吐槽:南方的饭碗还没他家咸菜碟大。
Emmm……这个过于真实。
南北方的饮食量差异,就这样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了。
不仅如此,北方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高,而且菜品口味更重,高盐高油,还常常要勾个芡。
(来源:soogif)
这些都可能造成肥胖,肥胖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2]。
2. 喝酒对瓶吹
要是有人问起:哪里的人能最喝酒?
答案总离不开北方那几个地区,比如内蒙、山东、东北等。
但过量饮酒(每天饮酒量男性超过60克,女性超过50克),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明确不推荐饮酒[4]。
3. 运动少易胖
身体活动不足,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6]。
很多南方地区多山,喜欢走路出行的人要比北方更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南方人的运动量普遍要高于北方。
而且,北方寒冷季节时间长,室外活动更是比南方少。
这也可能导致北方人患糖尿病风险更高。
(来源:soogif)
看到结果,很多北方人可能慌了。
别急!想控制好血糖,牢记这6句黄金法则就可以!
1. 控制总能量摄入
每餐食不过量,吃饭只吃七分饱。
北方的朋友可以先从更换家中餐具开始,常用餐具小了,自然吃得也就少了。
建议每天的饭菜现吃现做,尽量不要一次做太多。
吃饱了就不要再吃,不要非吃完最后一口(剩下的可以打包或者冷藏储存)。
2. 少油少盐
高油高盐重口味,食欲虽好了,糖尿病也找来了!
建议每天摄入钠盐少于5克(不超过啤酒瓶盖一“平盖”,最好买个限盐勺),烹饪时少放盐,少吃腌制食品以及黄酱、腐乳等[7];
食用油每天在25~30克(约2瓷勺),多选用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亚麻籽油、茶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7]。
3. 饮食多样,主食“粗细搭配”
每天饮食要丰富多样,包括肉、蛋、奶、谷物、蔬菜和水果,既保证营养均衡,又不增加总热量。
烹调要“粗细搭配”,不要吃得太精细。
一般成年人每天吃薯类1~2两,谷类4~6两(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1~3两),大米和糙米、杂粮(小米、玉米和燕麦等)及杂豆(红小豆、绿豆和芸豆等)搭配食用[7]。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4. 远离酒精
不要喝酒,不要喝酒,不要喝酒!
但如果实在不能戒酒的话,也一定要注意饮用量。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每天限制酒精摄入量:
成年男性<25克(半两),成年女性<15克;或酒精摄入量每周≤100克(15克酒精相当于3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蒸馏酒)。
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8]。
5. 坚持有氧运动
坚持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9-10]。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5天,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比如骑车(车速<16千米/小时)、步行(速度≤6.4千米/小时)、跳舞(社交舞、广场舞等)、跳绳、游泳、篮球、足球,负重爬山(负重≥7.5千克)以及一些家居活动(比如整理床铺、搬桌椅、拖地、手洗衣服、清扫地毯等)[7]。
千万记住,不能急于求成,一味增加运动量反倒不好[11]。
(来源:soogif)
6. 增强肌肉训练
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2天,针对所有主要肌肉群进行力量锻炼。
常见运动形式包括仰卧起坐(卷腹)、俯卧撑、深蹲起立或其他利用弹力带或推举器械等运动[12]。
总体来说,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就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快点动起来吧。
如果这篇内容觉得有用,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审稿专家:张俊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Li Y, Teng D I,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 2020, 369.
[2]Mokdad AH, Ford ES, Bowman BA,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diabetes, and obesity-related health risk factors, 2001. JAMA 2003; 289:76.
[3]Baliunas D O, Taylor B J, Irving H, et al. Alcohol as a risk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09, 32(11): 2123-213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4-67.DOI:10.3760/cma. j.issn.1674-5809. 2018. 01.003.
[5]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2015. [EB/OL].(2019‐11‐8)[2020-02-10]. http: //www. sport. gov. cn/n16/n1077/n297454/7299833. html.
[6]顾东风,翁建平,鲁向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03):209-230.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95.
[9]Helmrich S P, Ragland D R, Leung R W,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duced occurrence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325(3): 147-152.
[10]Lynch J, Helmrich S P, Lakka T A, et al. Moderately intense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high levels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reduce the risk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middle-aged me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6, 156(12): 1307-1314.
[11]Boniol M, ]Dragomir M, Autier P,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change in fasting glucose and HbA1c:a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 Acta Diabetol, 2017, 54(11): 983-991. DOI:10. 1007/s00592-017-1037-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