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告】《分子催化》系列学术报告 | 胡春教授:催化剂表面微电场构建与有机污染物能量驱动的废水高效净化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2



直播二维码





此次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催化》编辑部主办,于2021年01月06日16:00开始,授权蔻享学术进行网络直播。



报告详情





主   题:催化剂表面微电场构建与有机污染物能量驱动的废水高效净化


时   间:2021年01月06日16:00


报告人:胡春教授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催化》编辑部





报告摘要





高能耗、低效率是目前水中污染物处理的技术瓶颈。通过材料表面微电场的构建,将有机物的能量以电子的形式引出,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可实现废水的自净化,且能显著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本次讲座将重点介绍广州大学环境学院团队在污水Fenton法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与学界分享如何通过表面微电场的构建,解决传统芬顿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借助表面微电场构建策略,过氧化氢、氧气等在反应中可以作为受主,引发界面的污染物的自由基链反应,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



个人简介






胡春教授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1993年在吉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于1996和2001年赴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生态化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进行合作交流。曾任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委员会委员。2017年加入广州大学组建界面微观过程与水污染控制研究团队,任界面微观过程与水净化研究所所长,兼任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春教授还是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水处理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土木建筑与环境学报》等刊物编委。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1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胡春教授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研究,在水深度净化与水管网输配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和技术突破,发展出了表面微电场与污染物协同驱动水深度处理技术,解决了水处理高能耗的难题,发现了微生物铁循环,提出了管网腐蚀层稳定性判定水质指标。已经在SCI源刊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多项授权专利,他引70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为ESI环境科学高被引学者,主持承担了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编辑:冯春丽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戳这里,观看精彩直播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