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与未来 | The Innovation

蔻享学术 2021-06-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heInnovation创新 Author Nanshun Huang

扫码阅读

导 读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是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新一代光源可以产生超高亮度、超短的X射线脉冲。在物理、化学、能源、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重要和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模式;介绍国内外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情况;展示其在众多前沿学科领域的重要应用;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挑战。


自由电子激光(FEL)通过电子束团在周期性磁场(波荡器)的摇摆飞行,将电子束团动能转换为光能。因此,理论上FEL发光和放大只依赖于电子束团和波荡器。这个特性让FEL拥有了三个独特的优点:1)输出性能由电子束团品质决定,理论上不存在绝对上限;2)输出波长连续可调,可以在太赫兹到X射线的任意波段输出;3)光束性质可通过操纵电子束团来深度定制。目前,X射线FEL装置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可以自起振的自放大自发辐射模式(图1A)、通过种子激光倍频到短波的外种子模式(图1B)、基于X射线光腔的振荡器模式(图1C)。其中,自放大自发辐射模式是目前X射线FEL运行的主要方案。

图1 (A)自放大自发辐射模式;(B)外种子模式;(C)振荡器模式。


与典型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相比,X射线FEL的峰值亮度提高了10亿倍脉冲宽度下降到了飞秒(10-15 s)量级,并且相干性有了巨大的提升。这些特性突破了常规同步辐射光源的限制,让X射线FEL成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理想工具,也是目前众多前沿学科最先进的研究平台。例如,X射线FEL的超快超强特性极大地推动了串行晶体学和单颗粒成像技术的发展,开启了蛋白质结构的微晶解析和超快动力学研究的新纪元(图2)。

图2 LCLS单颗粒实验的示意图


目前,国际上已先后有7台X射线FEL装置建成并投入运行,另有3台正在建设中(图3)。在国内,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XFEL)试验装置实现了8.8 纳米波长放大出光,并于2020年11月完成了国家验收。建设中的SXFEL用户装置覆盖整个水窗波段,最短波长2纳米,预计今年开始首批用户实验,目前正在调束调光。

图3 国际上X射线FEL装置建设路线图


上海高重复频率硬X射线FEL 装置(SHINE)已于2018年4月动工建设,计划2025年出光并开始科学实验。SHINE首期将建设三条波荡器线,覆盖0.4 ~25千电子伏特的光子能量范围,X 射线脉冲重复频率最高可达1兆赫兹。未来,SHINE一个典型的科学应用是通过XFEL与超强激光对撞(图4),从而探索真空的本质。

图4 X射线与超强激光对撞示意图



总结和展望

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X射线FEL正朝着全相干更短脉冲(阿秒,10-18s)和更高功率(太瓦,1012W)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基于超导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FEL将实现连续波运行,连续波运行带来的科学和技术挑战,需要发展新的物理机制来解决。X射线FEL的物理和相关技术,将为未来的同步辐射光源带来启示和革新。此外,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场等高梯度加速技术的出现,将加快XFEL装置的小型化发展。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1)00022-9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二卷第二期将以Review发表的“Features and futures of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 (投稿: 2020-11-12;接收: 2021-02-02;在线刊出: 2021-03-17)。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1.100097


引用格式:Huang N., Deng H., Liu B et al. (2021). Features and futures of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 The Innovation. 2(2),100097.



作者简介

邓海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自由电子激光物理与实验研究,长期参与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建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先后获得自由电子激光青年科学家奖(The Young Investigator FEL Prize),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赵振堂,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粒子加速器研究与装置研制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和完成多项大科学装置项目、863和973项目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END


期刊简介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往期作者(Volume 1 Issue 1 -- Volume 2 Issue 1)来自全球24个国家;每期1/3-1/4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79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49%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6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期刊专栏:

https://www.koushare.com/periodical/periodicallist?ptid=117


文章来源:“The Innovation创新”公众号


——往期回顾——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戳这里,查看详情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