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之解读中医药原理的前沿技术(第七期)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7-03




直播二维码





主题

材料科学与中医药




时间

2021年11月14日 8:50




主办

中国中医科学院




承办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协办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脉散类名优中成药为范例的中药作用机制解析创新方法研究”

中医药机器人智能实验室




支持

蔻享学术平台


会议简介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突破了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正在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的转变,避免了以往以发现单一靶点、单一机制、药物单体为导向的中医药学研究,为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学规律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学体系提供了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给我们以良好的契机,朝向解决中医药学研究卡脖子问题的阐释,打牢中医药学基础研究的根基,切实落地中医药学的作用机制和原理。为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中医药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学科方向。这是推动中医药学研究突破的必经之路,也是提供支撑并创造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的有力保障。


从2003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就进入了大爆炸的时代。而今,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成像研究、表观遗传、生物质谱、组学发展、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更新和迭代,每天刷新着我们的视野,打包应用于我们对中 医药学基础实验的各种研究中,并努力为解读中医药的作用和原理贡献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特举办此次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共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大咖,与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前沿技术、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策源中医药学实验研究的前沿高地,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师生带来一场科学交流的盛宴。


会议日程


前沿论坛之“解读中医药原理的前沿技术”将采用网络直播形式,连续举办多场,每场将邀请相关领域的学术大咖为大家解读新技术新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敬请关注。

第七场主题:材料科学与中医药(11月14日)

08:50-09:00
杨洪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主任 致辞
09:00-09:40
仰大勇:天津大学 教授

主题发言:DNA功能材料:组装与生物医学应用

09:40-10:20
 高国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教授

主题发言:中医脉诊指压传感器的研究与进展

10:20-11:00
杜鑫: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主题发言:辐射状(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粒子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1:00-11:10 总结、讨论并公布下一场主题,结束

专家介绍



报告人介绍

仰大勇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硕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博士后。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基金委优青等项目资助。研究团队以生物大分子DNA为研究主线,聚焦DNA生物功能材料化学组装与智能制造,并用于生命分析和疾病治疗。近期以通讯作者在Chem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Nat Commun, Nat Protoc, Prog Polym Sci, Nano Today, BiomaterialsNano Lett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21)。


报告摘要

DNA是蕴含“精准化学”理念的生物大分子,是化学与材料、生命和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利用DNA分子合成功能材料,围绕分子组装、功能调控和生物应用开展研究,近期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建立了DNA分子网络组装策略,合成了超柔性DNA水凝胶,创新了动态水凝胶的设计理念;2)建立了基于树枝状DNA构筑基元的DNA功能材料构建策略,实现了DNA功能材料的精准模块化合成;3)利用DNA材料实现了生物颗粒的高效分离和无损递送,以及核酸药物的可控精准递送和肿瘤治疗。


报告人介绍

高国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传感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惯性与声学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信息获取与检测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传感器世界》月刊主编,中国电子学会传感与微系统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青、优青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压电复合材料和惯性传感器的研究,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被机电部授予“优秀科技青年”荣誉称号。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和30多项省部级及横向军工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4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8项。


报告摘要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辨证论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两千多年医疗实践和不断总结,中医已形成朴素的脉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脉诊诊断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数字智能化的发展,中医脉诊在智能化的方向逐步兴起,为中医脉诊开掘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报告针对中医脉诊智能化,重点介绍近年来指压传感器的研究与进展,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在中医脉诊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


报告人介绍


杜鑫,北京科技大学化生学院教授,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7年获得南开大学学士学院,2012年获得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12年7月到2014年9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10月通过北京科技大学高水平拔尖人才引进计划,先后任特聘副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曾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校长博后奖学金。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微纳孔道结构设计与多孔材料的可控制备、功能化修饰及其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Biomaterials, Small等国际期刊共发表SCI研究论文108篇,引用超过8000次,h因子为45。


报告摘要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具有有序的孔径尺寸、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容易进行功能化修饰、高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作递送载体。辐射状(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三维开放性的树枝状骨架结构,因而具有高的孔容积、高的孔渗透性和粒子内表面的可接触性等结构优势。杜鑫教授的工作着重于辐射状(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设计与可控制备,以及它们在药物基因递送载体、自驱动微纳米马达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前沿技术论坛专题直播&回放链接:

https://www.koushare.com/topicIndex/i/zyy-forum


报:苏苗苗
编辑:苏苗苗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up主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戳这里,观看精彩直播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