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一位律师做完律所分配轻咨询后,我陷入了反思

陶明瀚 增长律
2024-08-25
△ 点击下方 增长律 关注公众号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109 篇原创文章
作者: 陶明瀚  编辑:代代

熟悉增长律团队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为律师朋友们做的咨询服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一对一的轻咨询;另一种,是更加深度综合一点的与我们团队的咨询。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轻咨询案例——关于律所分配机制设计的,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咨询背景:律所主任分享,他的团队的营收占到律所总营收一半以上,律所成立才一年多,历史包袱不重,所以想尽早搭建起合理的分配机制,引领律所发展得更好。


基于此背景,我们的交流开始了。


越来越多的主任开始重视管理,重视律所的顶层设计,而不是一股脑扎进案子里,这是一个好现象,也是行业往纵深发展的表征。


拿到这个律所的资料和主任提交的调研问卷,通过对一些关键信息的研读,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律所需要的分配机制并不是“把钱分好”这样简单。


确实,当我们把咨询做完后,收到的反馈却让我小小的意外——客户对咨询结果并不满意。


咨询行业有个经典的“电梯太慢”问题:假设你有一栋办公大楼,租用的公司近来纷纷抱怨电梯太旧,太慢,等电梯浪费了太多时间。几家公司甚至威胁说,问题再不解决,就要提前停止租约。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咨询场景,问题找上我们时,往往已经有了预设立场。现实中多数问题都是如此,早有人为你定下框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梯太慢”。


由于我们渴望尽快找出解决方案,许多人完全没有注意到问题框架,直接视之为理所当然。


于是我们开始努力想着该如何让电梯跑快点:


  • 该把电梯马达升级吗?——基于直觉的因果立现

  • 可以改善电梯的算法吗?——寻找背后的决定性因素

  • 还是该为大厦装一部新电梯?——用增量覆盖原问题


我们对问题的假设,会衍生出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空间”。结果所想到的一连串解决方案,全都被局限在这个有限空间里面。(我们律师在给客户介绍服务方案时,会不会也有类似的体验)。


上面这些解决方案也许都有用,但如果我们拿着这个问题,去找天天和电梯泡在一起的大厦管理员,他们也许会告诉我们一个更巧妙的解决方案:在电梯里装上镜子就好。


事实证明,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客诉问题,因为当大家看到令人着迷的东西(也就是他们自己),就会忘记时间。


这套“镜子解决方案”并没有解决原本预设的问题,毕竟装个镜子并不会让电梯跑得更快,而是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获得更创新,更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就是所谓的“重组问题框架”这套方法的核心就是要你违反直觉:面对困难问题时,先别着急找解决方案你该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问题本身,不仅要分析问题,更要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摘自《你问对问题了吗?》P12


重组问题框架,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想起一月份听一位女律师分享一个收费30万的离婚案子,具体细节我不展开。


但她用12个字总结了自己重组问题框架后的解题思路,让我印象深刻:法律以内,法条以外,以打促谈。


回到关于律所分配机制的轻咨询,惯常的解题思路大都围绕“钱怎么分”的问题展开,而在重组问题框架后,我们发现“钱怎么挣”,也是分钱合理性的关键之一,甚至决定了分配机制能否长久落地。


从“钱怎么挣”这个框架展开,要解决“分钱”的问题,先要厘清“从挣钱到分钱”的价值链:“稳定的业务渠道——稳定的业务类型——稳定的业务分工——稳定的分钱”。


从上面这个价值链可以看出,想要“稳定的分钱”,前面三个环节必不可少。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相对稳定的案源渠道,业务一日曝,十日寒,队伍忙一阵,闲一阵,今天做婚姻家事,明天做破产执行,后天做刑事辩护……


这样的团队,很难有真正基于业务流程的分工,最多只有团队老大的派活,把原来一个人的一条龙,变成一条龙+n个人=一条龙PLUS。


如果团队没有分工,本质还是一条龙,那不管老大怎么分钱,内部都会摆不平,很容易出现“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老大往往会很心累,很委屈。


所以,要真正把钱分好,且能够以年为单位,落地执行,就必须试着搭建“从挣钱到分钱”的价值链:“稳定的业务渠道——稳定的业务类型——稳定的业务分工——稳定的分钱”。


可能一开始只是拿一小部分业务,按这个模式跑,但一小步,也是进步。有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团队内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的伙伴就看到了留下来的希望。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既然选择了“有组织作战”,那如何分配利益,就是绕不开的问题。


沿着这个搭建“从挣钱到分钱”价值链的思路,我和主任聊了快两个小时,还给到了一些行业内的案例参考。


末了,我提醒主任分配机制设计中容易踩坑的三个点:分钱,一定不是为了分钱而分钱,也不是防止搭便车的权宜之计,更不是强者站在“用实力说话”的角度上,对弱者的倾轧。


分配机制,为什么叫“顶层设计”,是因为峰顶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每个人情况不同,登山的路线和姿势必然千差万别,所以我们需要设计自己组织个性化的登顶之路。


在“顶层设计”的咨询上,坦率讲,增长律的能力有限。在背景信息有限,时间有限的轻咨询中,我们可以提供的,更多是和客户一起,厘清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和给出一般问题的参考建议,很难直接“授人以鱼”。


在我们的方案咨询和陪跑服务中,我们内心也更倾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可以把能力沉淀到客户组织上,希望把底层逻辑完整的给到客户。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积累了很多“鱼”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直接给到“鱼”的能力,比如我们最近花费了四个星期的时间,参与了腾讯旗下平台费用预算680万的品牌全案比稿。


有人会对咨询机构有种“只会摇鹅毛扇,不会下地干活”的成见,增长律一直欣赏咨询前辈小马宋的价值主张:“真的懂生意,方案能落地”,并引为己任。


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获得对应的价值回报。所有的财务收入,都不是目标,而是我们真正为客户,为市场,为世界创造了多大价值的指标反馈。


如果我们的服务,客户感觉“没有价值”,那我们会选择无条件退款。


比如在这次关于律所分配机制的轻咨询结束后,客户反馈自己想要的是一个具体的分配方案,感觉我们的建议没有什么价值。


确实我们能力有限,无法通过90分钟的轻咨询交付一个具体的方案,也不可能提供我们给其他律所做的分配方案,因为我们不做违反保密原则的事,而且各家情况不一样,只看方案其实意义不大。


增长律笃定,与其在伪问题上交付个结果,不如解决有价值的真问题。


我们选择将800元退还给客户。


只是直到现在,客户都没有接收。不知道客户是陷入思考,还是另有安排……我也开始反思。


只是对我来说,这恐怕确实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咨询。没有走入客户的内心,直接解决到客户的问题,我深感歉意。


“做什么并不重要,世上的每个人都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通常懵然不知”。——保罗-柯艾略


小结一下:


1,我们对问题的假设,会衍生出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空间”。结果所想到的一连串解决方案,全都被局限在这个有限空间里面。


这时候往往需要我们重组问题框架——面对困难问题时,先别着急找解决方案。我们该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问题本身,不仅要分析问题,更要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2,要真正把钱分好,且能够以年为单位,落地执行,就必须试着搭建“从挣钱到分钱”的价值链:“稳定的业务渠道——稳定的业务类型——稳定的业务分工——稳定的分钱”。


可能一开始只是拿一小部分业务,按这个模式跑,但一小步,也是进步。有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团队内有能力承担更多责任的伙伴就看到了留下来的希望。


3,增长律笃定,与其在伪问题上交付个结果,不如解决有价值的真问题。


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获得对应的价值回报,所有的财务收入,都不是目标,而是我们真正为客户,为市场,为世界创造了多大价值的指标反馈。


最后,做咨询,很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炼金术士,对“点石成金”孜孜以求,我们发自内心希望,当我们寻求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切也将变得更好。



我和增长律已经在路上,而且打算长期在路上。


路上的风景让人着迷,路上的异议也让人保持清醒。


期待我们共同进步,披荆斩棘,走在真正的“破局之道”上。


对了,如果你想对我们团队有更多的了解,还有一些文章,放在下方,谨供参考。


本文相关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咨询策划 | 组织管理 | 团队陪跑 | 培训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产品清单” 

增长律在路上
离不开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增长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