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4期学术讲座纪要:刘钊:谈谈“箭羽”

焦佳瑶 语言学 2022-12-22




2022年8月4日晚,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邀请,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刘钊教授在线作了题为“谈谈‘箭羽’”的学术报告。文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高校师生百余人在线聆听。讲座由文学院洪帅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是“简读西北”工作坊的第十四期,也是“简牍语言研究”讲坛的第七讲。


讲座伊始,刘钊教授首先从箭的基本构成、古文献中对“箭”及“箭羽”的解释、弓箭的历史、古人的射姿等方面解释了“箭”及“箭羽”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刘教授进一步讲解了各个朝代的“箭”及“箭羽”。一方面,刘教授从出土文献的角度,讨论了目前考古发现的从商代到唐代“箭”及“箭羽”的特点及功能。另一方面,刘教授结合汉以后图像中的“箭”和“箭羽”,从唐的莫高窟到清的帝王狩猎图,图文并茂地说明了汉以后图像中“箭”及“箭羽”的特点及功能。接下来,刘教授从古代文献、诗词中重点罗列了古代“箭羽”的不同种类及特点。刘教授的讲座丰富有趣,从多角度向大家呈现了“箭羽”的丰富内涵,除了阐述“箭羽”的概念、种类之外,刘教授还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兼谈古今中外弓箭的不同制度;从科学的角度,说明“箭羽”的安装及其原理;从收藏与保护的角度,论及“箭羽”的收藏保护;从赋税的角度,展现中国古代与“箭羽”相关的赋税及经济。最后,刘教授将目光收束到现代,简要地说明了中国民间箭羽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洪帅副教授首先感谢了刘钊教授精彩的讲座,认为刘钊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材料兼容古今中外,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不禁让人想起傅斯年先生的治学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并对本次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随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古文字研究中心张传官副研究员以及校内外其他师生参与了线上的沟通与交流。刘钊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同时还谈了自己关注“箭羽”的缘由,分享了自己做学术的经验,他认为做学术应该由一点出发,一点一点做,就像滚雪球一样,更要以研究该领域专家的著作等成果为基础,一网打尽,另外,现在做研究还需要注重全面立体化的研究。

最后,洪帅副教授宣布“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4期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刘钊,1959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字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现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自2007年8月起,被复旦大学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2011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汉达古文献计划”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兼《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主编,《中国文字研究》《简帛》《简帛语言文字研究》《中国文字学报》《国学研究》《出土文献》《汉字汉语研究》《中国文字》等刊物编委。

附:“简读西北”工作坊已举办活动目录 

第1期 

张德芳:简牍学与西北汉简(2021年11月18日周四)

第2期 

王贵元:出土文献字词发展论纲(2021年11月25日周四)

第3期 

张显成:简帛研究要善于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以西北汉简释读为例(2021年11月26日周五)

第4期 

曹建国:误置、新编还是明器——关于安大《诗》简的一些思考(2021年12月28日周二)

第5期 

胡平生:简牍整理概论(2022年5月12日 周四)

第6期

 刘钊:汉简《相剑刀》补论(2022年6月16日 周四)

第7期 

洪帅:悬泉汉简三十年研究概况  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一)(2022年6月18日周六)

第8期

 邵永海:北大汉简《反淫》字词考释(2022年6月23日周四)

第9期 

洪帅:复合词历时结构变异说略  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二)(2022年6月26日周日)

第10期 

张俊民:悬泉置汉简的整理研究与反思(2022年6月30日周四)

第11期 

冯胜利:《论语》轻重位置上的吾我韵素——兼以出土文献校证之(2022年7月14日周四)

第12期 

梁玄清、程瑞杰:《悬泉汉简(壹)》研读(三)(2022年6月26日周日)

第13期 

孟蓬生:《说文》“㐁(簟)”字音义疏证(2022年7月21日周四)

相关阅读: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5期学术讲座纪要:胡平生:简牍整理概论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6期学术讲座纪要:刘钊:汉简《相剑刀》补论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7期学术讲座纪要:洪帅:《悬泉汉简三十年研究概况》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8期学术讲座纪要 :邵永海:《北大汉简〈反淫〉字词考释》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9期学术讲座纪要: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二)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0期学术讲座纪要:张俊民:悬泉置汉简的整理研究与反思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1期学术讲座纪要:冯胜利:《论语》轻重位置上吾、我韵素——兼以出土文献校正之
回顾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2期学术讲座纪要:孟蓬生:《说文》“㐁(簟)”字音义疏证
END

编辑:杨佳

审核:石婕

审阅:洪帅


关注我们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