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风采: 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

文献语言学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立即关注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文献语言学》第一辑


《文献语言学》辑刊第一辑于2015年11月出版,王力先生《中国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作为经典重刊,首发19篇论文今“文献语言学”公众号特依刊发顺序推出学者风采,谨此向学界致谢!




汪维辉教授


一、学者简介


汪维辉,男,浙江宁波人。1986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四川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1999年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曾任宁波师院中文系副主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韩国延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训诂学、中古及近代汉语。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等职。出版著作《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汉语词汇史新探》等,发表论文200余篇。《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获得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7),获得第二十六届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一等奖(2019)和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二、学术著作


专 著


《汉语史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汉语词汇史》,中西书局,2021年。《〈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2020年修订本。《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年。《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修订本。《阿拉宁波话(修订版)》(朱彰年,薛恭穆,周志锋,汪维辉),宁波出版社,2016年。《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汪维辉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汉语词汇史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编 著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汇辑(全4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却顾所来径——汉语史青年学者访谈录》(汪维辉,真大成),中西书局,2021年。《汉语历史语言学的传承与发展——张永言先生从教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朱庆之,汪维辉,董志翘,何毓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编续编(全2册)》(汪维辉,远藤光晓,朴在渊,竹越孝),中华书局,2011年。《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全4册)》,中华书局,2005年。

《宁波方言词典》(朱彰年,薛恭穆,汪维辉,周志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


三、主要学术论文

(向上滑动以查看更多)


《颜氏家训·风操》“其父已往”索隐,《北斗语言学刊》第10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古今汉语如何表达“放牧”概念,《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9辑,商务印书馆,2023年。

西汉以前究竟有没有系词“是”,《语言与文化论丛》第8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23年。

“花甲”是什么?——关于汉字形音义关系的一点思考,《中国古典学》第3卷(古代汉语音义关系研究专号),中华书局,2023年。

《孟子》里的几个疑案,《文心语粹:浙大中文学者演讲录》,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

古代文献解读中的“当代语感干扰”问题,《清华语言学》第3辑,中西书局,2022年。

《型世言》27回的吴语对话是哪里的方言?——兼论吴语词汇史研究,《方言比较与吴语史研究——石汝杰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中西书局,2022年。

高邮王氏训诂方法的科学性及其局限,《现代语文》2022年第8期。

《老乞大》《朴通事》对汉语教科书编写的启示(汪维辉,邵珠君),《汉语教学学刊》第1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词汇的语体差异及其分析——以一篇五代公文例,《汉语史学报》第2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

再谈“给(gěi)”的来源——与赵葵欣先生商榷兼论字词关系的复杂性,《方言》2022年第3期。

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回顾与展望(汪维辉,史文磊),《辞书研究》2022年第3期。

“卑之无甚高论”的误解误用——兼论辞书存在的问题(汪维辉,李雪敏),《中国语文》2022年第2期。

“长江型词”与汉语词汇史研究(汪维辉,王文香),《岩田礼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上册),日本地理言语学会,2022年。

说“狗”(秋谷裕幸、汪维辉、野原将挥),《岩田礼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上册),日本地理言语学会,2022年。

“赤根菜”与“시금치”——韩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之一(汪维辉,具民惠),《语言研究》2022年第1期。

常用词历时更替研究的工作程序,《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5辑,商务印书馆,2021年。

再谈“睡觉”的来源和结构(汪维辉,戴佳文),《汉语学报》2021年第2期。

《孟子》“市贾不贰”究竟该作何解?——附论“巨屦小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拜客训示》点校(汪维辉,徐多懿),《汉语语言学》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新发现的传教士会话书《拜客训示》:研究价值及语言性质(汪维辉,徐多懿),《古汉语研究》2020年第4期。

中古辞书与汉语词汇史研究,《汉语史学报》第2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

“抓”的字词关系补说,《中国语文》2020年第4期。

口罩可以“佩戴”吗,《语言文字周报》2020年4月1日第4版。

汉语史研究要重视语体差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汉语“窗户”语义场词语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陈怡君,汪维辉),《语文研究》2020年第2期。

古汉语辞书采用古注的几个问题,《辞书研究》2019年第6期。

词汇史札记:旧词去哪里了,《中文学术前沿》第16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再论“捉”的词义及相关问题——答刘钊、张传官先生,《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4期。

中古汉语的第三身代词和旁指代词,《东方语言学》第1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

《诗经》“谁适为容”“谁适与谋”解,《古汉语研究》2019年第4期。

《京本通俗小说》系伪书的语言学证据,《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3辑(庆祝蒋绍愚先生八秩华诞特辑),商务印书馆,2019年。

探索辞书“动态修订”新模式,《辞书研究》2019年第4期。

《燕山丛录·长安里语》中的晚明北京话(汪维辉、许峻玮),《语言学论丛》第58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

《刘知远诸宫调》所引古贤诗校释(汪维辉,邵珠君),《中国语文》2018年第3期。

宁波话中的“谁”及其消失,《民族语文》2018年第2期。

宁波话“昨天、今天、明天”系列词探源,《浙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近代官话词汇系统的形成——以《训世评话》与《老乞大》《朴通事》的比较为出发点,《南开语言学刊》第31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

《语录解》札记,《辞书研究》2018年第3期。

词汇史札记二则,《古汉语研究》2018年第2期。

训诂基本原则例说,《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期全文复印。

张永言先生对中古汉语研究的贡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年。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现状和历史(汪维辉、秋谷裕幸),《汉语史学报》第1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期全文复印。

谈谈《近代汉语词典》的编写和审稿,《辞书研究》2017年第1期。

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头—首”为例,《大理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汉语史研究的对象和材料问题——兼与刁晏斌先生商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12期全文复印。

说“困(睏)”,《古汉语研究》2017年第2期。

释先秦文献中的“先子”——附论“先君子”,《古汉语研究》201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5期全文复印。

《触詟说赵太后》三本异文之比较,《华中国学》春之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

说“脖子”,《汉语历史语言学的传承与发展——张永言先生从教65周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元明易代与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4期(“汉民族共同语”多人谈)。

有关《临济录》语言的几个问题,《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1辑,巴蜀书社,2016年。

太田辰夫的汉语史研究在中国,《中国语研究》第58号,[日]白帝社,2016年。

汉语“肚子”义词的历史与现状,《长安学术》第9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闽语中疑问代词用法的“若”(秋谷裕幸,汪维辉),《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0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

《重刊老乞大》对《老乞大新释》的修改及其原因,《语文研究》201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5年第8期全文复印。

关于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及其演变原因的几点思考,《厦大中文学报》第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

吴语中表示“左”的本字(秋谷裕幸,汪维辉),《语文研究》2015年第4期。

“树”字札记二则,《语言之旅——竺家宁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

语文学的功底,语言学的眼光——研治汉语词汇史的一点心得,《文献语言学》第1辑,中华书局,2015年。

从文言到白话,从繁体到简体——近代转型期中国的书面语和文字,《中文学术前沿》第10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说“日”“月”,《中国语言学报》第16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

现代汉语“语体词汇”刍论,《长江学术》2014年第1期。

“把似/把如”的词义与理据,《语言研究》2014年第1期。

《型世言》语言成分分析,《承继与拓新——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14年。

汉语“闻/嗅”义词的现状与历史(汪维辉、秋谷裕幸),《语言暨语言学》(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第15卷第5期,2014年。

《温州常用方言词本字辨正》读后,潘悟云主编《高山流水——郑张尚芳教授八十寿诞庆祝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

汉语史研究中的语料使用问题——兼论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汪维辉,胡波),《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

时代呼唤在线《汉语大词典》,《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

近代汉语中的“~老”系列词,《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3期。

《汉语•华语抄略》札记,《中文学术前沿》第7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朝野佥载》“侯思止”条解读,《历史语言学研究》第6辑(庆祝江蓝生先生七秩华诞特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释词,《韩汉语言探讨》(韩汉语言学研究系列4),[韩]学古房,2013年。

说“鸟”,《太田斋·古屋昭弘两教授还历记念中国语学论集》,《中国语学研究 开篇》單刊第15辑,[日]好文出版,2013年。

论词的“误解误用义”(汪维辉,顾军),《语言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10期全文复印。

研究早期现代汉语和汉语教育史的重要资料——介绍朴在渊、金雅瑛编《汉语会话书》,《燕赵学术》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12年。

会话书“《骑着一匹》系列”研究(汪维辉,朴在渊,姚伟嘉),《中文学术前沿》第5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王梵志诗》“心下较些子”的解释问题,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编《项楚先生欣开八秩颂寿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

说“住”的“站立”义,程邦雄、尉迟治平主编《圆融内外,综贯梵唐——第五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与《训世评话》的词汇差异,《语言研究》2011年第2期。

再说“举似”,《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2期。

《百喻经》与《世说新语》词汇比较研究(下),《汉语史学报》第1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清代民国时期汉语研究资料概述,《清代民国汉语研究》,[韩]学古房,2011年。

《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词汇差异,《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3期。

《敦煌变文校注》商补二则,《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刊刻于南宋的文献学证据及相关问题,《语言研究》2010年第4期。

《百喻经》与《世说新语》词汇比较研究(上),《汉语史学报》第10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汉语中的十组表量形容词,载徐丹主编《量与复数的研究——中国境内语言的跨时空考察》,商务印书馆,2010年。

《高丽史》和《李朝实录》中的汉语研究资料,《汉语史学报》第9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汉语“站立”义词的现状与历史(汪维辉、秋谷裕幸),《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遐—迩”与“远—近”,《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

域外借词与汉语词汇史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扬雄方言校释汇证》读后,《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雌黄治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纠正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的一处疏失,《中国语学研究·开篇》第28卷,[日]好文出版,2009年。

《左传》“速”字释义商榷,《励耘学刊(语言卷)》第8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

关于上古汉语核心词表的确定的几个问题——评《论核心语素表的确定——以上古汉语为例》(陈、汪),《语言学论丛》第38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说”字条读后——关于分地词典如何处理“通用词”的一点想法,《澳门语言学刊》总第31—32期,澳门语言学会出版,2008年。

《明清吴语词典》评介(陈莉、汪维辉),《吴语研究: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撰写《汉语100基本词简史》的若干问题,《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

佛经“齐”字解诂,《汉语史学报》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和盖”之“和”非介词,《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1期。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若干问题,《南开语言学刊》第8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

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以《齐民要术》与《周氏冥通记》为例,《中国语文》2007年第2期。

《说苑》与西汉口语,《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0辑,巴蜀书社,2007年。

从语言角度论一卷本《般舟三昧经》非支谶所译,《语言学论丛》第35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

《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补证,《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2期。

《女仙外史》释词(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女仙外史》释词(下),《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论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语言研究》2006年第2期。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评介,《语言科学》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6期全文复印。

《朴通事》的成书年代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2006年第3期。

纵横结合研究汉语词汇,《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

《僮约》疏证,《古代文献的考证与诠释——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佛经词语考释四则,《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中国语文》2005年第6期。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概况,《南大语言学》第2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及其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3期全文复印。

佛典语言研究有三难——读《佛经译词的文化二重奏》有感,《普门学报·二〇〇三年读后感》,佛光山,2004年。

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03年第4期。

“承”有“闻”义补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中国语文》2003年第4期。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系词(冯胜利著,汪维辉译),《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从汉语史看“多”“少”直接修饰名词问题,《语言学论丛》第28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齐民要术》校释商补,《文史》第64辑,中华书局,2003年。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窥,《汉语史学报专辑》第3辑(《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宁波方言词语札记三则,《吴语研究: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所以”完全变成连词的时代,《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

《齐民要术》“喜烂”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5期。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与近代汉语研究,[韩]延世大学《人文科学》第84辑,2002年。

汉魏六朝“进”字使用情况考察——对《“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一文的几点补正,《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汉语大字典》的功臣——读周志锋著《大字典论稿》,《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从词汇史看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下),《汉语史研究集刊》第4辑,巴蜀书社,2001年。

《元语言词典》评介,《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

《世说新语》词语考辨,《中国语文》2000年第2期。

从词汇史看八卷本《搜神记》语言的时代(上),《汉语史研究集刊》第3辑,巴蜀书社,2000年。

唐宋类书好改前代口语——以《世说新语》异文为例,《汉学研究》第18卷第2期,2000年。

《周氏冥通记》词汇研究,《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比数”的语源和词义,《词库建设通讯》总第21期,1999年。

汉语基本词汇历时替换二例,《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2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方位词“里”考源,《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

“舟—船”“木—树”的历时替换,《南京大学中文学报》1999年。

《敦煌变文集》拾校,《台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词源札记——报复、凡是、经费、同情、组织等52词的词源,《词库建设通讯》总第19期,1999年。

青年学人成长的摇篮——祝贺《古汉语研究》创刊十周年,《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

系词“是”发展成熟的时代,《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

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

几组常用词历史演变的考察,《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辑,巴蜀书社,1998年。

也说“面善”“万国”──兼论编纂方言词汇集的重要性,《词库建设通讯》总第16期,1998年。

先唐佛经词语札记六则,《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

《晋书》点校商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1期。

《高僧传》标点商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3期。

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札记,《俗语言研究》1997年第4期。

蔡义江校注本《红楼梦》读后,《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7年第10期(总323期)。

《世说新语》“如馨地”再讨论,《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4期。

《章太炎遗嘱》释文校正,《学术集林》卷七,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两拍》释词,《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永言,汪维辉),《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也说“麀鹿攸伏”之“攸”——与汪贞干同志商榷,《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3期。

《敦煌变文集》校读散记,《俗语言研究》1995年第2期。

说“狼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

《中古汉语语词例释》读后,《语言研究》1994年第2期。

释“困”,《语言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两拍》词语札记,《语言研究》1993年第1期。

《清平山堂话本》校点献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2期。

试释“席帽”“棺木里瞪眼”“调直”,《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

从《全晋文》看《汉语大词典》的书证溯源问题(汪维辉,徐晓蓝),《宁波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新版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商兑拾补,《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3期。

也说《诗·新台》之“鸿”,《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3期。

《史记》标点商榷,《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4期。

《红楼梦》标点琐议,《红楼梦学刊》第3辑,1992年。

《〈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补正三则,《宁波师院学报》1992年第3期。

《汉语大词典》摘瑕(再续),《宁波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

《汉语大词典》摘瑕(续),《宁波师院学报》1991年第2期。

《亲属称谓词的变读》再补,《中国语文》1991年第6期。

《汉语大词典》一、二、三卷读后,《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复印于人大《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0期。

“聊赖”释义辨正,《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

汉魏六朝词语杂释,《语言研究》1990年第2期。

《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读后,《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

评新版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注释,《古汉语研究》1990年第2期。

《汉语大词典》摘瑕,《宁波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复印于人大《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9期。

释“严妆”,《辞书研究》1990年第1期。

《左传》“死且不朽”解诂,《语言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

“作(为)某地”式试解,《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4期。

《诗经》中的借代,《宁波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复印于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89年第7期。

《五蠧》注释二题,《语文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6期。

宁波方言阴阳对转考,《宁波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伐轮”、“伐辐”及其他,《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诗经》札记,华中师大《研究生学报》1985年第4期。



四、科研项目


2021—202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汉至唐朝出土文献汉语用字研究”(21&ZD295)。

2016—202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时演变研究”(16JJD740015)。

2014—202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14ZDB093)子课题“近代汉语词汇史”。

2011—20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11BYY062)。

2010—201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宋元卷)”(10JJD740005)。

2005—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历史研究”(05JJD740186)。

2005—200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100基本常用词简史”。

2004—2007,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汉语100基本词简史”。

2000—20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00BYY013)。

1998—200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汉语词汇史”。

1998—199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五代常用词演变研究”。


五、刊载文章


語文學的功底 語言學的眼光

——研治漢語詞彙史的一點心得


提 要:研究漢語詞彙史須要有語文學的功底,否則難以駕馭複雜的文獻材料,不能準確地描寫詞彙演變的史實,想要進行高水平的詞彙史研究當然無從談起。本文以“卵—蛋”的歷時替换研究爲例説明這一點。研究漢語詞彙史更須要有語言學的眼光,文章從研究對象、旨趣和方法三個方面論述了詞彙史與訓詁學的區别,並舉了“住”和“聞”兩個實例。


關鍵詞:語文學;語言學;訓詁學;漢語詞彙史;卵;蛋;住;聞




《文献语言学》第一辑封面


优质文史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郭锡良:试论上古指示代词的体系

说“文”解“字”

大家丨《光明日报》整版刊载项楚先生治学事迹

李如龙:关于方言、汉语、汉字的特征思考

罗卫东 | 文献阅读与文字考释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END

编辑:丛晨晨

审核:徐舒琦

来源:“文献语言学”公众号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者风采: 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

文献语言学 语言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