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静坐 欲望 情绪

请​点击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士以弘道学玄悟妙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惜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心明。



最近,两位朋友分别提起静坐给身心带来的一些影响,挺有意思。一位朋友是个音乐人。他一岁多的女儿跟她挪威籍的妈妈回欧洲度假去了。他说他和宝贝女儿分开已经有个把月,平时倒没觉得什么,但开始静坐时,中途突然很想念女儿,泪流满面,不过静坐结束时感觉身心都更为轻松。另一位朋友练习静坐的时间更长一些,发现自己对于性的欲望变得越来越淡,基本上没有感觉了。

按照神经科学的研究,人的情绪是受大脑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大脑当中的杏仁体(Amygdala)、下丘脑(Hypothalamus)以及脑前额叶外皮(prefrontal cortex)在这方面扮演尤其重要的角色。其中,杏仁体负责处理记忆和情绪反应。它会对被唤醒的记忆或者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给予某种情绪评价,也即意义评价,并通过下丘脑释放相应的激素,引发恐惧、愉悦、忧伤、紧张等情绪反应。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自主性神经系统,它控制人身上无法或难以用意识主动控制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比如肠道的蠕动、心跳、瞳孔放大或收缩等。它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交感神经系统活跃时,人处于紧张和兴奋,准备积极行动的状态,即所谓“战斗或逃跑”的模式。副交感神经系统活跃时,人处于放松、休息的状态。当植物性神经系统接收到下丘脑通过释放相应的激素发来的指令的时候,就会通过相应的反应使身体进入不同的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基本上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即当交感神经系统活跃的时候,副交感神经系统即被抵制,而当副交感神经系统活跃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即被抑制。

那位音乐家朋友是个情感很丰富的人。但在平时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他可能需要考虑种种事情,比如创作,比如事业的突破,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在这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下,都是交感神经系统活跃,而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抑制的状态。他在精神和情感上对于自己女儿的依恋和爱也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而静坐恰恰是一种比较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并使副交感神经系统活跃起来的方法。在静坐过程中,他平时被压抑的情感就会随着对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的解除,而得到释放。这种释放对一个人的身心是很有益的。人们普遍地都有这样的经验,即在长期压抑之后,大哭一场会让自己精神上变得十分轻松,即是这个道理。

但是也不要因此认为静坐会让人变得情感脆弱。事实上,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静坐通过恢复植物性神经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活性的同时,还会加强,而不是削弱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具体来讲,上面提到的大脑当中的脑前额叶外皮即扮演着一个调控者的角色。它会对由杏仁体所接收到的信息,包括被唤醒的记忆以及来自外界的感官刺激,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必要时加以纠正,以避免杏仁体做出过激的反应。通过静坐的练习,脑前额叶外皮对杏仁体加以控制和调整的能力会大大加强,从而使一个人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所左右。


但是,静坐的确伴随着一种风险。那就是随着静坐程度的加深,一个人对于各种尘世间的欲望通常有变得淡薄的倾向,尤其是性欲和食欲。前面提到的第二位朋友的感受并不是孤例。但是这种变化可能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太一致而引发思想和情绪上的困扰,比如就算是一个行为很有分寸的人也会同意,适当的性欲和食欲的满足是有滋有味的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静坐让人变得既没有了性欲,也没有了食欲,那恐怕大部分人都会想这种训练还是不要罢。的确,在我看来,如果静坐能够帮助人成长,它不应当是把人引向一种精神枯槁,了无生机的状态。单就性欲而言,我的认识是性是极富精神性的一种活动。动物的性欲是很简单的,完全只承担繁衍后代的功能。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性活动甚至不需要互相接触,更不用说象蚯蚓之类可怜的雌雄同体的生物了。而较为高等的哺乳动物的性活动也要受到发情期的制约。神奇的造物让它们只在一年当中固定的时间才能感受到情欲的销魂之美,其目的却仍然只是为了产生下一代。在进化之链上只有人才有能力在达到性成熟之后几乎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把性玩到花样百出的境地。这么好玩的事儿,在一些所谓修行人眼里却成了万恶之首,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我们不能因为钞票会诱发抢劫而废除钞票,恐怕也不能因为性会诱发强奸或争风吃醋之类的恶心行为而认为这是造物对人的恶作剧。




事实上,静坐练习一开始并不会抑制性欲。恰恰相反,一个因为长期比较紧张和压抑的生存状态而过早地失去性欲的人,在开始练习静坐的时候,很快会重新体验到性欲的苏醒,甚至会有重新恢复青春的感觉。对于相对更为年轻和健康的人来讲,只是在坚持静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性欲变得淡薄,不会再象以前那样觉得性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没有把性看得很重要,甚至为似乎无法控制的性欲而感到苦恼,这种变化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困扰,对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反而可能是一种解脱。但是对于习惯于认为性是正常生活当中应有的组成部分的人来讲,就会面临一个观念上的调适,乃至与伴侣的配合与沟通的问题。

这种变化究其根本,乃是因为性是一种高度精神性的活动,而绝非仅仅是肉体上的需要或者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人作为进化之链上比动物更高的发展阶段,在性方面拥有比动物丰富得多的自由度,正是因为人比动物拥有更高的精神性,而进化的实质正是精神的演化。性欲以最原始和直接的方式,让人明白孤立而封闭的存在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人生的根本意义只能在与他人的沟通和结合当中去寻找。但是这种沟通和结合决非单纯肉体上的沟通和结合,而无需精神和感情的参与。

人存在于世间的意义,也不是为了单纯肉身的维持,存在的意义感也无法通过单纯肉体感官的刺激而得到满足。当静坐使人肉体上的健康问题开始得到缓解,长期的压抑被消解之后,它就会使人身上固有的精神需要浮现出来。这一影响的直接表现就是人对于单纯的肉体刺激的欲望开始降低。由此感受到的人生乐趣的“减少”,其实只是一个人被压抑的精神自我的呻吟。它在提醒我们去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而如果我们因此感到和自己的配偶或伴侣的性关系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那可能只是意味着,两个人在心灵和感情方面的联结和交流需要变得更为深入和丰富。



  • 三界之中,在高于人界层次的那一层“欲界”,他们对于情感的传达是通过一颦、一眸、一笑等能量光波的交换就己达成,即便是更深层的交融如繁衍后代,也无需再行像低极人类那波无厘头的“神”操作。对于高于“欲界”的更高级境界却己然脱离了低级欲望的趣味,正如老子所说,“绝圣弃智”,如婴儿般纯任自然,无欲无求。如清心寡欲则会使人的精华能量聚集于体内而不向外流失。这无比珍贵的人体精华能量的聚集,于常人会更益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于修行者会有助于能量向高层次的不断提升以达更高境界。所以无论常人也好,修行人也罢,脱离”情欲”等各种欲望只有百益而无一害,而整日疲于“欲海”中跌跌宕宕,只不过是作茧自缚,其结果便是苦不堪言。佛经讲“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婴儿般天真烂漫,纯静无邪,是人生应至达的美好境界且令人真心向往。而唤醒众生修习佛家正法门,依法奉行“守真持善忍苦”性命双修的真法大道是末劫之时避难离苦的唯一解脱之法。修习正法亦是在增强自身的正量能,而由此而发的慈悲大爱则是超越一切时空、可做治愈拯救的、施大救护、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之所在。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安养身心灵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儒:存心养性

佛:明心见性

道:修心炼性



最近新文点下看:

天书之谜(收藏)

改变气场

都是能量决定的

一切密切关祖先

财多累主耗能量

向内看

现代医学挽救不了迷失的心

谈疾病与治疗

高频美颜法(收藏)

南怀瑾老师讲中脉

释万行:通中脉 · 精气神 ·修正道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