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绝对重要的……

请​点击👉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请关注一起度  

学识空有可互生,

思虑心田消惜因。

践行善护共同体,

悟道净炁心明。


生命  · 健康 · 命运)共同体

01在你的人生里,有很多重要的事,但只有一件事绝对重要
在世俗的眼中,成功与否很重要,健康与否很重要,教育程度很重要,富裕与否也很重要,它们会影响你的整个人生。
这些事情的确都很重要,然而相对而言,它们不是绝对的重要。有一件事比它们重要得多,那就是找到你的本质。这件事超越了你短暂的个体,超越了个人化的自我感。
改变生活环境并不能帮你找到平和,而在最深的层面认清你是谁,却可以。 如果在来世,你仍然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么即使轮回转世也无法帮到你。




在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或者“我们”的个人感觉,这掩盖了你的本质。如果你无法认清自己的内在本质,终其一生,你都在制造痛苦,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有时很多常用的表达,甚至语言结构本身都揭示一个真相: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你说“他失去了生命”或者“我的生命”,听起来好像生命是一件你能拥有或丢失的东西一样。
事实是你并不拥有生命,你就是生命本身,是万物合一的生命,是遍及整个宇宙的合一的意识。这个意识以一颗石头、一片草叶、一只动物、一个人,一颗星星或一个银河系的短暂形式来体验它自己。你能在内在感受到自己已经理解了这一切吗?你能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一切吗? 你需要时间来完成生命中的很多事情,比如学习一项技能、建造一座房子、成为一个专家,或泡一杯茶。
然而,对于生命中最根本的事,时间是不起作用的。这件事就是自我觉醒,需要你超越自我,超越你的姓名和肉体,超越你的过往和故事,去认清自己到底是谁。

02你无法在过去或未来找到自己,唯一能找到你自己的时刻就是当下 当你看着一棵树,你了解了这棵树;当你有一个想法或感受,你认识了这个想法和感受;当你有一个喜悦或痛苦的经历,你体验了这种经历。这些只是看起来正确无误、平淡无奇的陈述。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结构包含了一个微妙却又基本的错觉,当你使用语言时,这个错觉无法避免。思想和语言创造了一个明显的二元论和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个体。
事实是,认识那棵树、那个想法、那个感觉或经验的人,并不是你。这些事物和感受来源,是你的意识或觉知。当你经营自己的人生,你能看清自己就是意识本身吗?你生命的全部内容在这个意识里,一一呈现。 你说:“我想了解自己。”你就是主体,你就是认知,是万物得以被了解的意识。意识无法了解意识,意识包含了所有需要被了解的东西,是一切认知的起源。这个“我”,这个主体,无法再把自己变成认知或意识的客体。
所以,你无法变成自己认知的一个客体。当你在心里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体时,虚假的小我身份便产生了。“这就是我”,你说。于是你就开始和自己建立一种关系,告诉自己和他人你的故事。 


当你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永恒的平和感便油然而生,充满生机。你可以称之为喜悦,因为充满生机的平和正是喜悦的特点。这是认识到你就是生命本质的喜悦,你就是在生命拥有形式之前的本质;这是存在的喜悦,你可以以真实的自己存在。 就像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一样,意识也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可以被“固化”成物质,“液化”成大脑和思想,或“气化”成无形又纯粹的意识。纯粹的意识呈现之前是生命,这个生命通过你的双眼观看这个世界,因为你就是意识。认识到这点,你就能在万物之中发现自己。
这是一个完全清醒的觉知状态。你不再是一个承载着沉重过去的实体,不再是诠释一切经历的概念屏幕。停止以诠释的方式观察这个世界,方能觉察到事物的真实本质。语言所能表达的无外乎是:有一个警觉的宁静领域,知觉在此产生。经由你,无形的意识觉察到了它自己。 很多人的生命被渴望和恐惧所驱使。渴望是需要给自己增加更多的东西使自己更加完整;恐惧是害怕因为失去什么东西而变得弱小和逊色。这两者掩盖了一个事实:存在无法被给予或夺走。此刻,完美无缺的存在已属于你。

 03一次只做一件事 无论何时,如果可以,请你“观察”一下你的内在,看看自己是否无意识地制造了许多冲突,你内在与外在的冲突,你的思想和情感与那一刻你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冲突。你能感受到内在和外在的现实情况相对抗时,是多么的痛苦吗?
一旦你认清这点,你也就意识到,现在你可以自由地放弃这徒劳的对抗,放弃这内在的战争状态。 如果用语言表达出每个时刻你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每天你要说多少遍“我不想在这里”?当你被迫无奈地待在你所处的地方,如堵车路段、工作场所、候机大厅或一个人身边,你会是什么感受?
当然,有些地方你的确可以一走了之,甚至这是最合适的选择。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离开并不是一个选项。在上述所有的例子中,“我不想在这里”的感受根本毫无用处,给你和他人徒增不快。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换种说法是:“身之所在,即心之所向。”接受这点真的很难吗? 


你真的需要在心里给每一个感知、每一个经验贴上标签吗?你这几乎状况百出、矛盾不断的人生,你真的要和它建立一个应激反应式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关联吗?或者这只是一个根深蒂固却可以被你打破的思维习惯?要打破这一习惯,你什么都不必做,只需允许这一刻以它真实的面貌呈现。 这个习性反映的“不”能够加强小我,而“是”可以削弱它。所以你的形式身份,即小我,无法在臣服中幸存。 “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没错,但是你做的这些事情质量如何?开车去上班,谈客户,操作电脑,打杂跑腿,你的日常生活就是处理无穷无尽的琐事。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投入了多少?
如果你察觉到这些不情愿,你能放下它,并全然投入到所做的事情当中吗? “一次只做一件事。”禅宗大师如此定义禅的本质。
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全身心投入到所做的事情当中,全神贯注于这件事。这是一个臣服的行为,也是一个被赋予力量的行为。 


04全然地接受,是对自己最大的祝福
全然接受现实情况,会把你带到一个更深的层面,在那里,你的内在状态和自我感,都不再依靠大脑或“好”或“坏”的评价。
当你对“如是本性”俯首称“是”时,当你全然接受了这一刻时,你会感到内在有一种平和的空间感。
表面上,你或许依旧会因为阳光灿烂而心花怒放,因为阴雨连绵而愁眉不展,或许依旧会为赢了百万大奖而欢呼雀跃,为倾家荡产而悲痛万分。然而,无论是开心快乐还是难过悲伤,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它们只是你存在的表面上浮过的涟漪。不论外在条件的性质如何变化,你的内在始终平和、泰然。
对现实情况说“是”揭示了你内在的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既不依赖外部条件,也不依赖思想和情感不停波动的内在条件。 当你认识到所有经历短暂易逝的本质,认识到这个世界无法给你任何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时,臣服也就变得异常简单。你依旧会和他人相遇,会卷入各种经历,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却没有了小我的欲望和恐惧。换言之,你不再期待某种情形、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某件事来满足你,带给你快乐。它们转瞬即逝、并非完美的本质被你全然接受。
令人惊奇的是,当你不再对它们抱以不合理的期望时,每种情形、每个人、每个地方和每件事都变得令人满意,而且更加和谐、更加平和。 


当你全然接受当下,当你不再和现实情况争辩,强迫性的思考会逐渐减少,并被警觉的宁静所取代。你完全清醒,然而大脑却不再以任何方式来标注这一刻。这内在的不抵抗状态,带你进入比人类大脑无限伟大的无条件的意识。
这浩瀚的智慧通过你传达它自己,并由内而外支持你。这就是为何当你放下内在的抵抗时,反而时常发现周遭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附:

说话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言,心声也。

 言语是思想的发声,从一个人的话里,往往可以听出其内心的声音。 从而初步判断出一个人的人品如何,是否值得交往。 那些人品差的人,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以下三种话。



1



在背后说他人的闲话


 古语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随意评价别人,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你永远也不知道,随随便便一句不负责任的议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头驴从耕田里回来,对狗说: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真想明天歇一天。 狗告别驴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驴,它说它太了累了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又跟羊说:驴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太多太重,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了。 


羊听到后,跟鸡说:驴不想给主人干活了,它抱怨活太多太累,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驴是不是好一点。 鸡见到猪后,又对猪说:驴不准备干活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驴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主妇报告:主妇,驴最近的思想很有问题,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了,它嫌活太多太累,还说要离开主人到别家去。 晚饭时,主妇又把这件事说给了主人听,主人听后大怒,杀死了驴。 勤劳的驴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闲言碎语,最能杀人。


 


“管自己,是佛;管别人,是魔。” 知人不评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有时候对别人善良宽容一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德。
生活中,爱胡说八道的人,一味盯着别人的路迈出脚步的人,终会走歪。
日复一日,与这样的人交往,自己也会变得狭隘与扭曲。



2



挑拨离间的坏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 一件事,说的人多了,就会变得复杂,甚至颠倒黑白。 生活中,很多矛盾,离不开某些人的挑拨离间。


《鹤林玉露》有言: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的威力,有时候击垮一个人只需一句话。 要知道,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来。


 


正所谓“三人成虎”,当谎言重复数遍,就会变成真理,酿造不可挽回的恶果。
《弟子规》里说: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背后说人闲话,甚至编排别人,逞一时口舌之快,却也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爱挑拨离间的人,心术不正,与这样的人交往,只会惹祸上身。



 

3



肆意承诺的谎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一生最大的底牌。 《史记》里记载了一则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战国时期,天下纷争,礼崩乐坏,秦孝公召商鞅来主持变法。 商鞅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将此木头搬到北门者,赏金10两。 众人纷纷质疑:举手之劳怎么可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 商鞅见众人不为所动,便把赏金提到50两。 一壮汉忍不住了,扛起木头走到北门,事后商鞅将赏金给了他。 商鞅用此举在百姓心中树立诚信形象,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埋下伏笔。 


对人以诚信,人人信之;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生活中,有的人肆意许诺,无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慌话连篇,把诺言当空谈,把承诺当玩笑。 殊不知,人无信不立,肆意喊“狼来了”的人,终会“死于狼口”。 无信之人,寸步难行。



 

4




蔡康永说:“说话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一言一行,即是人品。
 人品差的人,看到的都是丑陋,说出的都是恶言,开口闭口都是闲话、坏话、谎话,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恶性循环。 做人,人品始终第一!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其妙

莫名也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儒:存心养性

佛:明心见性

道:修心炼性



最近新文点下看:

能量:偶然~巧合

南怀瑾传授防癌妙法

声音疗愈之密

色彩生命能量疗愈法

核心十句学《易》

福慧双赢

意念种子超能量

自由大解放

明白五因保安康

“取”的本事,“舍”的智慧 

你的磁场锁定的命运

何以 心想事成  ?

用好你的阳气

念好难念的经……

接收父母~祖上能量!

辟谷资料

直接改变命运去

修炼、扬升与排病反应

道炁吐纳,或至无生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开脉轮 


道炁禅苑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